全知全能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仲道
徐亦山本身,就带着他们这些人想象不到的无限可能。
但是……
但是如果这变化真的就和许同辉有关呢?
想到这里,八极宗宗主心中颤栗,他再怎么样强自冷静也无法丝毫抑制住的那种颤栗,这颤栗甚至直接要在他的身体上表现出来。
但这就是八极宗宗主能抑制住的了,终究是地阶。
深吸了口气,再深呼了口气,强行压抑住那从心传到身的悸动,八极宗宗主面上泛起微笑,人未至而声先出,“徐大人,同辉老弟,还有古兄,……”
嗯,这事要好好挖!
如果可能的话,今晚就拉古怀民这老家伙吃酒。
古怀民要是不把话给说出来,那他就一声令下,让八极宗所有地阶齐上,用一根绳子直接把古怀民吊大梁上。
等他凉了之后,再放下来。
然后再次问他:
“你到底是说,还是不说?”
第216章 不愿鞠躬车马前
许同辉想象的最坏的场景并没有出现。
被少爷挑出来的那七个孩子,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更是慢到拖拉,但最后,尽管拖拉着,也还是写出了他们自己的“道诗”。
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同辉早已把一个又一个的评语设想周全。
撇除开始的一个,后面还有六个。
对许同辉来说,难度其实并不大。
这还得多亏了少爷以前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少爷说,有一本道经里的有句话是这样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少爷当时还对他说:“许叔,你这个名字很不错。同辉,辉,是太阳,也可以是星星和月亮,但是同辉,和太阳一起辉的是什么?”
当时少爷指着两人身前的小河说道:“是水。”
“许叔,你看这波光照耀的河面,这是白天。如果是晚上,月亮出来,月亮的影子更是会很明显地倒映在水里。我们看到水里有月亮了,一抬头,就必定能看到天上的月亮。”
“许叔,修行也是这样。大道呢,我们看不见,但是被大道映照着的那些小道,却像是这地上的水一样,无所不在。”
“我们要做的,就是先仔细地看这地上的水,然后抬起头来,朝天上看。”
许同辉牢牢地记着少爷对他说的类似于这般的每一句话。
而在那次谈话后,他更是这才知道自家的名字居然还有这么一个意思!
话说,这名字是祖父给起的,但当时祖父想的,肯定和少爷说的不是一个东西吧?
所以许同辉也明白,他的这个名字就像是少爷说的“小道”,而少爷通过这小道,看到的却是那大道。
类似这般的对话,许同辉更愿意把它们认为是少爷对自己的教导,尽管少爷说的时候一般都很漫不经心,很随意。
许同辉却向来都是牢牢地记着,一个字都不会漏,然后不时地拿出来在心里翻滚回味。
经常翻滚着翻滚着,就有所悟、有所得,然后有所用。
就如今天。
那七个孩子里有一个小女孩写的是“水”:
“早上见湖一片雾,中午见湖一片清。傍晚见湖又起雾,真是雾来湖隐雾去清。我在高楼上,对此心不惊。早晚看此湖,却如中午时。”
这个年龄和少爷差不多大的孩子写出来的这首道诗,怎么说呢,许同辉看来,还挺有那么一些味道的。
但如果是以前,他只能说,写得还不错。
具体哪里不错,他是说不上来的。
然而现在不一样。
所以在徐亦山问他这个孩子这一首写得怎么样的时候,许同辉只是略一沉吟,便说道:
“师兄,这孩子的道诗,我很喜欢,我觉得写得很好。”
“她这首,从字句上来说,就像是师兄你开头说的一样,字句皆不限,所以她这一首里,有五个字,有七个字,也有九个字。”
“读起来很爽快,没有约束。”
“但她道诗里写的东西,却是有约束的。那个湖,早上被雾罩着,晚上被雾罩着,只有中午的时候才是清朗的。”
“我在高楼上,对此心不惊。”
“为什么不惊呢?”
“湖被雾遮了看不见看不清,但我知道湖就在那里,湖还是那个湖。”
“这就像是天上的太阳被云给遮住了一样。”
“早上看太阳,太阳被云遮。中午看太阳,太阳被云遮。傍晚看太阳,太阳依然被云遮。明天看太阳,太阳一出耀天下,点点浮云成彩霞。”
“也像是我们修行中遇到碍难,被那些碍难给挡住了一样。”
“早晚看此湖,却如中午时。”
“要是我们修者都有这种心,都有这种念,那不管什么碍难,不管什么云遮雾罩,都不怕的。”
徐亦山听了,呵呵笑。
然后他侧头对同样早就围在身边的四海门门主道:“怀民,这个孩子写的湖,就是聚星楼后面的灵水湖吧?”
古怀民点头道应该是,然后脸上全是高兴和开怀,这高兴和开怀有一半是应该是真的,另一半么,就是特意添加上去的,所以看起来就是双倍的高兴和开怀。
“徐大人,同辉兄弟,这孩子是我们四海门花家的,叫花清萼,是我们副门主花胜权的嫡亲重孙女。”
古怀民说着这话,然后伸手对不远处的花胜权招手道:“胜权,过来!”
花胜权过来,招呼,行礼。
古怀民却是有点意兴急切地对他说道:“胜权,刚才大人和同辉都在夸清萼那孩子!”
许同辉确实是夸了,而且看起来还是相当认同的那种夸。
徐亦山夸吗?
徐亦山其实也夸了!
虽然他没有说话,也没有点评,但如果不是他觉得那首道诗有点意思,他根本不可能去问许同辉对这一首怎么看。
所以古怀民这时其实是真的高兴。
这种被大人物看中然后一步登天的事简直不要太多。
也不说什么外人了,就他们家族内、宗门内,哪个小辈被长辈看重的话,只要用心地随意一点拨,那小辈就可能在修行领悟上超过其他人,然后领先一步。
而这种一步之差,很多时候就是一生之差。
这还只是修行本身,至于修行外的事,更是多不胜数。
说句不怕自夸的话,他古怀民要是小时也被天阶收为弟子,那现在,也不会比徐亦山差到哪里去!
他们这些老家伙是没法比了。
但是!
徐亦山和许同辉,刚才全都夸那孩子了啊!
这就是同时入了两位这般人物的眼!
说不定,这也就是一个让那孩子能够一步登天的机会,真正的一步登“天”!
要是徐亦山一个心动,收其为弟子。
或者许同辉也行。
甚至,有点不敬地想,古怀民觉得清萼那孩子如果跟了许同辉,多半会比跟了徐亦山更好!
无它,就因为那个青云之路!
在场的一众地阶,心里很是吃味地看花胜权在那里笑歪了嘴,然后对着徐亦山和许同辉又是鞠躬又是道谢的。
这反应,显得太隆重太夸张了吗?
不!
一点都不隆重不夸张。
在场其他所有地阶,虽然几乎全都在心里诽谤着古怀民和花胜权这般无耻的“小题大作”,但心里同时也再清楚不过——这事如果换作他们,他们一样会这么做的!
不止是此时,以后的一些情形他们甚至现在就可以想到。
比如四海门再去许同辉那里拜访,必定会带着这个叫花清萼的小女孩;而许同辉再到聚星楼这边来,也必定第一时间就会看到这个叫花清萼的小女孩,说不定这小女孩就会被派着端茶送水。
也说不定端着送着,就从叫“许前辈”变成了“师尊”。
当然徐亦山那边也是一样。
这是完全可能发生的情况!
酸。
酸啊!
在场所有地阶,有一个算一个,都把目光放在了长案上,在自家宗门的那些孩子身前来回扫描。
但凡有写得稍微……嗯,稍微过得去一点的,都被他们主动拿了过来。
“徐大人,您觉得这个孩子写得,怎么样?”
“同辉兄弟,这首呢,你帮忙看看?”
……
徐亦山一时间变得很忙。
许同辉是第二忙。
而待场中所有孩子都写完了之后,嗯,有的孩子还写了不止一首。
四海门门主拉过一众地阶,围拱着徐亦山和许同辉两人,共同地成立了“专业鉴评组”。
徐亦山是组长,一众地阶包括四海门门主自己是副组长,而许同辉是特约点评。
一众地阶饶有兴味地点评着自家小辈及其他家小辈,当然,不时地问询和参考着徐亦山及许同辉两人的意见。
这其中,徐亦山的意见是主要参考。
而四海门几位地阶的关注重心,自始至终,都是三分在徐亦山身上,七分在许同辉身上。
第217章 车尘马足显者事
场中的那些孩子,有可能被徐亦山或许同辉给看中。
甚至,有可能被他们中的某一个收为弟子!
这个情况,是一众地阶同样也包括四海门这边,在此之前绝未曾想到的!
最开始,其它宗门的人收到四海门的不明邀约,抱着的态度也只是随便带着小辈出来耍耍,他们的重心其实还是放在徐亦山身上。
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次聚会与其说是小辈们的比试,不如说是他们集体朝圣。
那个“圣”当然是徐亦山。
这个愿望满足了没有?
满足了!
刚见到徐亦山的时候,他们真的是被惊呆了,现在的徐亦山真的是有一种快要登“天”成“圣”的感觉,至少,对他们来说是这样的。
只此一见,便不虚此行!
甚至,如果没来的话,得知此消息后,不知道要有多后悔!
这是阶段零和阶段一。
当四海门把十首叫做“道诗”的东西亮出来之后,所有赴约的地阶都感觉到了事情有点不太寻常。
站在碑牌前,看着那十首风格各异的“道诗”,从第一首,到第十首,一首一首地看过来,对一众地阶来说,他们看的不是什么“道诗”,而完全就是十个人。
十个走在修行道上的人。
而其中的好几位,都是走在他们前面的人!
感觉或者说发现了这一点之后,片刻之前对这些地阶来说还完全陌生的“道诗”,立刻就成了他们的心头珍宝。
品味、解析这十首道诗,并围绕自身的修行建立起互动,立刻成为他们今后或短或长的时间里,必定要进行的一个事项!
而且是今天回去以后,立刻进行!
绝无夸张地说,所有前来的地阶,在今天回去后,十个里面至少有九个半,会二话不说地直接闭关!
有什么其它要说的、要做的、要想的,等出关后再说!
哪怕是徐亦山的变化、甘从式的变化、四海门的变化,这些统统都要等他们从道诗的沉浸式闭关中出来后,再作安排!
这是阶段二。
然后小儿辈们下场,直入今天的正题。
其实四海门原本的安排不是这样的,但原本的安排也无须多说,见了徐亦山和甘从式的变化之后,见到今天前来的那么多的地阶之后,四海门门主就一个心思,先缩起头来,然后一切从简!
把一切重心和核心都围绕着徐亦山和许同辉两人来进行就可以了!
徐亦山是重心。
许同辉是核心!
而这时,小儿辈们的比试,对其他地阶来说,不,是对所有地阶包括四海门的这些人来说,说是“正题”,其实也只是一个场面而已。
小儿辈毕竟是小儿辈,他们有什么好写的?
好些人真的是连修行都还没有开始呢,写什么道诗,他们根本就连“道”的概念都没有!
这是阶段三。
然后接下来,风云突变!
一件他们之前绝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