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激荡年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皇家雇佣猫

    一家公司还是要跟对国家发展方向才能不出大事。

    这,马虎不得。

    而武汉的争议直到两个月后才由啥都敢吹的马爸爸提及,他在公开的演讲中谈到了一点,他的意思也是O2O那是个伪命题,在这一点上倒与温晓光有些不谋而合。

    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微拓本身的B轮融资,以及对资金去向的安排。

    当你拿到大钱,就要花的更加合理。

    一旦走错了,那个代价是极其沉重的。

    在温晓光的主持下,微拓一直在展开这方面的讨论。

    他的意思,是至少要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投8-10个亿,而且还要一年接一年的投,作为一家掌握大量数据的公司,这种资源不用好,那简直是犯罪。

    然而却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云计算的概念相对复杂,有些人甚至都听不懂,但要花那么多钱却人人都能听懂。

    尽管温晓光可以强推,他有这个权力,可当下面的人都不信任你的时候,做起来总是会事倍功半,这个关键就在于陈北以及正同他一起努力的张一名。

    “按照张一名的建议,我是同意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取名为X,大写的X。”温晓光的面前坐着的是陈北。

    “建议我准了,我只想问,你们的产品能不能如期推出。我要用这款基于数据挖掘的产品证明计算和数据的潜力,已经2012年了,微拓不能再拖下去。”

    陈北保证,“6月30号之前我们一定可以开发完成,问题在于,你真的要下重注在这个地方吗?”

    温晓光自然是很确定,“微信的改动不会太大了,所需的推广成本会大幅降低,虽然用户规模扩大之后支付服务器的费用更加昂贵,可也要不了B轮融资那么多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次获得资金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要在这一方向做部署。”

    不然的话,付与萱那里也很难有大的动作。没有足够硬的技术底子,不做到将每一个用户在网上数据化,这个基于互联网的银行是办不起来的。




第575章 毕业的人
    取名为X的意思就是一种不确定,既然不确定,那么这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便是允许尝试,允许探索。

    其中更深一层的内涵在于,允许X事业部开发他们想要开发的app,当然有一个逻辑上的前提,至少得温晓光同意。

    这是一个很大的权限,不管是陈北还是张一名都对此感到兴奋。

    虽然在公司历史上,这不算什么首创,但在微拓内部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个特例。

    值此之时,虽然骂温晓光胡乱喷O2O的专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也有,不过当微拓开始面向知名高校招聘这方面的员工时,一个个还是乖乖送来的简历接受筛选,等待面试。

    新生的互联网公司,谁会真的拒绝呢。

    微拓甚至于膨胀到现在招的是13年的毕业生,没有人会在夏天招12年的,那都是没找着工作的人,又或者出了什么莫名其妙的事把offer搞没了的人。

    为了获得人才,微拓宣布将会面向全国所有即将在13年毕业的对口专业学生,提供80个暑假实习的岗位,录取过程自然是笔试加面试,而为了减少应聘者的成本,微拓将会在北上广成武五个城市分别设立笔试地点。

    提高对人才的吸纳力度和培养力度,这是温晓光之前和文留书许下的愿景,他要花上数年时间培养出成长于微拓的高级人才。

    虽然学历不代表能力,不过商人讲究效率,想要淘到金子的话,你是去金子堆里去找,还是沙堆里去找呢?

    不可否认,沙堆里肯定有金子,可没有人会愿意去一千个人中挑一个和一万人中挑一个是不一样的,地球离了那个低学历高能力的人不转了呀!

    考虑到如果不加以条件限制,想来这次人数会多到爆炸,微拓招聘实习生的标准也特别高,大部分岗位是硕士要求,只有少部分是本科,并且对本科院校的层级有明确要求,即985.

    当然,待遇也对得起这个高要求。

    首先是一半的机会获得正式聘用合同,其次在京实习期间薪水丰厚,学生这个词其实是简称,全名叫穷学生。

    微拓会根据岗位不同提供六千到八千不等的薪水,超过了很多专业本科毕业的薪水,这一条绝对吸引大部分人。

    温晓光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实习的工资那么低,明明花很少一点钱,就能轻易将最优秀的学生吸引过来的。

    还有些供过于求的行业还会出现倒贴现象,就是你去实习完了你要给人家钱,比如说学医的,再比如说,学传媒的。

    钱倒还是其次,实习生最好的待遇是温晓光会在八十人中挑选两位直接带在身边培养。

    工作机会,劳务收入,未来成长,全部都照顾到。

    以至于一般的985学生都有些心里打鼓了,因为根据实际情况,微拓已经将招聘范围扩大,包含了海归群体。

    如果不出意外,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说那两个名额转瞬间就变成了一个。

    混着养,才能让他们应对更加复杂的局面。

    这是一个好招,用很低的成本,为微拓在招聘市场上炒高了热度,就是人事部门得忙一些,而且还得出差。

    在中海,还有一位特别的大学生即将毕业。

    她叫白钦钦,她是温晓光的学姐,温晓光09年上的大一,那时候她大二,现在是12年的夏天,她该毕业了。

    不过白钦钦学的并不是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她主修的是国际关系,而且是偏政治领域的国际关系,这个专业在中海大学是王牌,但其实很冷门,一般的企业不会需要这样的人,即便是政府也很少需要,地方政府没有处理国际关系的需求,中央政府处理国际关系还轮到你们插手?

    然而白钦钦并不讨厌这个专业,她的家庭是公务员家庭,并不需要她快速工作赚钱养家,也没有要求她必须出人头地,或是在大城市购置房产,她有充分的空间和条件去继续深造。

    所以白钦钦的未来,必然是博士。

    而且应该还是很好的大学的博士。因为她学习还不错,因为中海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在全球排在首列,如果继续深造要去去差的学校那倒还不如留校呢。

    有温晓光这样变态的人的刺激,白钦钦也没有让自己走下坡路,她申请到了普林斯顿大学,也许没有哈佛、斯坦福这种名字如雷贯耳的感觉,但普林斯顿也是非常优秀的私立研究型大学。

    温晓光和她的情缘很难说的清,她本是温晓光的学姐。

    按照正常的剧情,他们会各自暧昧直至互相成为对方的青春,不过这里是重生文,当温晓光很早的就离开学校,并成长到如今的商界地位时,白钦钦刚刚修完她的学士学位。

    温晓光和她的父亲也很相熟,白主任更是微拓公司与羡州市政府的桥梁与纽带。

    双方不好意思讲出口的一些事情都是白主任在中间传达,他争取出了如今良好的合作局面。

    对于白钦钦来说,她甚至于明白,父亲获得重用,并在政治生涯中迎来人生第二春,其中一个重要助力便是温晓光。可反过来说,温晓光要是对人家女儿做出什么禽兽之事,未来说不定升任白市长的主任,肯定也不会再给他好脸色。

    多重复杂的关系,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些复杂。

    白钦钦大抵觉得自己配不上温晓光。

    不过温晓光看人并不以成就和财富来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像白钦钦这样干净纯粹的家世背景,以及她本人的性格,有可能是温晓光配不上她。

    只在纯粹的这一条上,温晓光便输太多了。

    因而他倒也愿意维持现状,支持她继续她的学业。

    在微信上,她给温晓光发了一张站在中海大学门口留下的毕业照。

    在北金,温晓光则替她按下了毕业旅行中留在长城的一个瞬间。

    白钦钦长大了一点,换了更加具有时尚感的发型,看着也更加成熟知性,笑容中不再带有害羞,而是以更多的自信取而代之,温晓光很高兴她能有这样的变化。

    “过的好吗?”

    “没有好与不好。我的生活肯定是没你那么精彩的,学习专业课、准备托福,看论文、写论文,先联系我们自己的老师,让他介绍国外的导师给我,用练了很久的英语沟通,拿雕琢了很久的文章给他批评,我想去到国外的生活也会是这样,都会被学术两个字占据的。你呢?”

    温晓光说:“每天都是开很多会,处理哪个笨蛋给我闹出的事,撕掉他们做的东西,有时候要接受电视台采访面对公众,有时候要接受邀请参加酒会,要关心我布置的事情那些人有没有很好的完成,要出差,要社交,要锻炼身体确保不会倒下,还要学习。我想应该大部分都会被工作占据”

    “听起来是很精彩的。”

    “你去了以后要几年?”

    “还不知道呢,硕士在国外是很短的,简单过渡,但博士的毕业要求很高,当然我会尽快念完回来的,都说博士读完得三十岁了,可我不想三十岁的毕业生,那太老了,我希望27岁或者28岁,回到国内教书的时候,站在讲台上依然是英姿飒爽的美女教师!”

    温晓光感觉这还是有些难度的,“可惜学术这类事我不能帮你。”

    “你当然能帮我。”白钦钦伸出小手,“我要问你借钱,你知道我妈妈没什么好工作,我爸爸的工资并不高,他胆小的要死也不敢贪污,如果不是你都该被边缘化等着退休了,既然这样我们家就是饿不死,养不肥,这么多年过的都很朴素,可是去了美国,七块钱才相当于一块钱,我不想让打零工耽误我快点完成学业。尤其是当我认识你这样的人,就会觉得挣那几百美金却费我白教授那么大一番功夫,真的很亏!”

    温晓光倒是真没想到,“你特意跑到北金来问我借钱呀?”

    “以后会还你的。”

    “不是,我只是意外。我会借你的,或者我为你办一张卡,总之美国那边信用卡用的普及,到日子我来还钱。”他已经不是那个直男温晓光了,借那么一点钱不过是为了有还钱这样一个继续联系的理由。

    “别,你等我到了那边按需要来算,你弄个信用卡无上限吓人的很,我要是一不小心刷太狠那该还不起了……”



第576章 费钱的事
    留学是个费钱的事,这个费钱是从白钦钦的角度上去看的,以前的温晓光也能理解。

    当一个人开始准备留学之路时,其实从考托福开始就应该感受到能不能留学成功,一半的要素在于你能不能付得起那个钱,因为托福考试的报名费就很贵,虽然每年会有略微浮动,但总体上是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

    想想国内的考试交100块钱都有学生干脆不考了。

    而且托福也不是一次就能考的过的,要是不过不仅要再花2000报一次,还得考虑是不是得报个培训班……

    白钦钦的家庭算好了,两千元当然花的起,不过要将两千块拿来考试,想来会有些不太适应于这样的花法。

    温晓光有过关于费用的考虑,然而这种话说出来会叫对方尴尬的,好在她自己愿意提那便好太多了。

    他也特别希望,几年以后当这个姑娘再出现时,可以叫她白博士。

    ”……让人查过了,在那边留学,虽然情况不同花费也不同,但总的来说如果要达到你说的不因为钱而影响学业,每年至少需要30万人民币。”

    白钦钦在他北金的家用餐,听完后还有些不信,温晓光便将手机递给了她。

    “问的是普林斯顿的,不过专业不同,我认识国际关系的就你一个。”

    “要……这么多啊?还至少,我上网查到的数字是七万多啊。”

    温晓光说:“情况不同吧,也许这个人特别会省钱也不一定。不过不管在哪儿生活,我的经验是,你预想需要的花费一定少于实际的费用,因为你想到的钱基本上最后都会花,与此同时,会有很多出乎你意料之外的事情掏空你的钱包,比如说生病了、衣服坏了、手机丢了、朋友来了,这些都会增加开支。”

    “当然,你也不必担心,就如你所说,认识我这样的人,不应该会钱而担心。”

    白钦钦的确担心过费用的问题,所以她也在极力争取奖学金,不过如果将希望全部放在奖学金上,除非有执念,否则还是放弃算了,钱这个事情和其他的不一样,一旦出现什么意外,缓和的余地都没有,人总是要花钱吃饭的。

    “那我要是多读一年,就得多花很多钱啊。”

    “我会借给你的。”

    姑娘盘腿坐在椅子上,忽然掰着手指开始算起账来,“像是我们这样的博士,回来以后也就是去高校当当老师,轻松稳定体面是有的,不过好像工资也没有特别高。”

    温晓光知道:“博士的待遇都很好的。”

    “很好也没到一年都挣特别多的程度。”

    “你现在很想要赚钱嘛?”

    “怎么说呢,大概是岁数到了,时间点到了,然后自己还是赚不到钱,所以有些焦虑,也没什么自信。我也不是无欲无求的人,中海到北金的机票我买的还是红眼航班呢。唉……”

    温晓光看着她想到了当年刚毕业的自己,其实所谓的名校毕业并不能让一个人认可到自己的价值,这个社会,往往将盈利能力作为指标。在毕业的时候赚不到钱的话,的确会忧心以后过的不好。

    这种对自身价值的迷失不是给了钱就能解决的。

    这也是领取第一份工资时喜悦的来源。

    “对着你讲,我就不能用面对采访时的语言了,”温晓光是过来人,他清楚,“要解决这种焦虑和忐忑,最终的办法还是等到你真的有了工作,可以拿薪水,那个时候不管薪水是多少,至少有一份基本的安全感。”

    “这样就行了?”

    “当然不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的增长,人们会想要超过他盈利能力的东西,会承受比20岁大的多的压力,比如有父母要养,有一辆车自己想换……总之这个烦恼会始终伴随。”

    白钦钦问道:“那你呢?”

    “我说句实话,你可能不理解,但你不要觉得我在撒谎。对我来说,和普通人的烦恼正好相反,比如早上醒来,遇到一个问题,随后发现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那其实是我最不需要去多花心思的了。所以大多数让我头疼的,那是真叫人头疼,因为花钱都解决不了。说回到留学这件事,我能够用钱去解决你的问题,这真的是很容易的了。”

    “你也说了,那是我的问题。”
1...234235236237238...3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