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春祥几人倒不是刻意来瞧吴家显摆的,只是微服巡察京城暗流路经于此偶遇前来道喜的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心中不爽,觉得老吴和常宇交好,也知其中内情,竟腆着脸随大流,人品一等一的低贱啊。

    吴孟明和常宇可谓是难兄难弟,两人关系不用多表,常宇虽不在京中,可东厂和锦衣卫的合作一直明里暗里都在进行,所以他和春祥的交集也多了起来,一见春祥的脸色就知道这年轻人心中所想,便邀他上了茶楼唠了几句,言明其仅是代皇上以非正式名头来恭贺一下。

    “皇上竟派人私下道贺,难不成吴三桂这柱国盖印了”

    “御下之术,拉拢手段而已,至于吴三桂能不能封柱国,凭这场功算是达标了,但上不上还得看背后的人推不推”吴孟明抿茶轻笑:“督主大人的确是太过低调了,不过闷声发大财也好!”

    “发财”春祥撇了撇嘴:“督主现在穷的快要饭了,南北粮草垫钱,甚至连赏银都是自掏腰包,哪来的财发”。

    &nb




第508章 可歌可泣
    边军大捷,朝野震动举城狂欢,城东黄宅也不列外,苏成煌特意让小苹果置了酒肉,做了一席菜庆贺,黄宅每日都有肉可吃,但禁酒,今日破禁家丁大喜,皆言托了边军之福。

    饮前先敬家主,也就是神出鬼没不在府上的常宇,其实黄府上下几十口子虽不明家主背景,但隐约之间早已感觉绝非常人。

    先是有城中大佬邀苏成煌赴宴,期间极尽恭维,而后商议从商之事,不几日便落实到位,在黄宅附近的街上辟了一店面经营粮米,遣一经验丰富的掌柜从最基本的事情一一手把手的带人,这让黄宅的家丁总算有了事做。

    其后便有那美少女玲珑经常来寻小苹果玩耍,后竟请了私塾先生教她读书写字,令黄宅上下惊诧不已。

    更为吃惊的是,那位平日一直跟着家主的年轻人春祥,偶尔过来,但每来一次气质便变化不小,威势愈增,曾有家丁偶然见他率数十大汉抓人,回来说与苏成煌听,只是他们分不清春祥带的人手到底是啥兵,锦衣卫,还是东厂番子,在他们看来都是官府的人。

    小苹果曾向春祥打听过常宇去了哪里

    春祥只是模糊说了句,清军入侵,常宇奉命出关去了!

    去打仗了小苹果提心吊胆。

    所以当捷报传来,黄宅上下比之常人更加欢喜,因为这场大捷他们的家主也有参与,只是并不知道他们的家主在其中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但是有人知道!

    紫禁城里的几个大佬都知道,崇祯帝知道,太子知道,首辅李邦华知道,都尉驸马巩永固也知道。

    便是后宫的周皇后以及最近烦躁不行的坤兴公主朱媺娖也知道!

    朱媺娖婚期将近,若非近日国势危急,崇祯帝可能早已为她操办,便是周皇后已开始筹备婚礼事宜,原本心静如水的她,却在近日莫名的烦躁,因为时不时总有个影子就在脑海里冒出来,甚至在宫中行走时偶然听到太监宫女在议论那个名字的时候她都会驻足装作不经意的听上那么一会。

    本来一向不太关注国事的她,近来总是寻太子哥哥去打听,且有意无意的问边关的战事,特别是听到有关那人的时候,她忍不住的屏住呼吸,感觉心快跳出来了。

    问题是太子哥哥又是那人的铁粉,一提话茬就是滔滔不绝,绘声绘色犹如亲眼所见,诱敌前来,伏击清军先锋,身先士卒杀敌近百,伏兵山中不畏强敌环伺……

    每每听到她都觉得特别的开心,觉得那人是个大英雄,就像赵子龙,就像岳武穆,可是有时又隐隐作痛,他是个太监!

    天气虽已转暖,但风寒不减,万岁山殿,锦裘丽人,迎风而立,挑目北望,悠悠一声长叹,愿你早归来,愿你早归来……

    端本宫,朱慈烺和唐破天一众侍卫酣战几百回合,大汗淋漓,衣襟全湿方才罢手,崇祯帝大喜之下怒砸一通,虎父无犬子,得知边军大捷,清军溃逃的捷报后,朱慈烺也是激情难抑,但在他爹面前不敢失态,回到宫内,砸了一通,依然难抑心中激动,便叫唐破天一种侍卫和他比武。

    自从识得常宇后,朱慈烺从喜武到嗜武,三套军体拳打的纯熟,坚持晨跑练气练力,但毕竟时日较短,和唐破天这种高手相较难撑十招。

    但是,唐破天等人哪敢下狠手,最多算是陪练,噼里啪啦打了快一炷香,朱慈烺力疲尽兴方才停手。

    宫女烧了热水,伺候朱慈烺泡了热澡,见太子心情好便向他道喜,恭贺他婚期快要到了。朱慈烺闻言皱眉,呵斥国难当头,谈什么儿女情长,当学常宇那般为国杀敌效力,宫女告罪心中暗笑,常公公是太监,他想儿女情长也不行啊。

    “太子,明儿前门拳馆开张,您去不去捧场”洗漱完毕,巩永固来见,二人喝茶,提了这么一茬。

    当真是双喜临门,朱慈烺幕后一手筹备的喝茶听曲看拳赛娱乐一条龙的会所明天开业,会所名字就叫:“大京城”坐拥前门大街最好的地段!

    大京城幕后老板很少有人知晓,知道的也不敢随意说出去。

    但以拳押赌,这么新鲜的玩意,定然会吸引大批顾客,且会所装修豪华,但开门迎八方宾客,勋贵豪绅也来,寻常百姓也可入,里边的玩法一掷千金的有,分钱之间的小打小闹也受。



第510章 清闲时光
    常宇言之有信,曾在激战时为鼓舞士气:杀鞑子分银子!

    西山伏兵,但凡活下来的,除了人头赏外,还有近十万两银子分,顿时军营沸腾,无不羡慕小太监麾下四营和李岩部的人马。

    特别是李岩的部下,感觉腰杆从来没挺这么直,从原本人人喊打的贼军,华丽转身成了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民族英雄,更可喜的初到关外就杀敌有功,中后所伏击多铎的骑兵,宁远城外捡漏,西山保卫战,袭击清军大营。

    几乎都是助攻,却又都是关键一击,主将李岩更是凭功加官从三品,加授安远将军,授勋轻车都尉。

    喜上加喜的时,督主嫡系黑虎营统领屠元在李岩部招兵买马,不出意料报名者踊跃,但屠元要求高,身强体壮者优先,精骑射者优先,只需两百人。

    眼见屠元招兵买马,贾外熊和吴中也坐不住了,先前大战折损不少人手,他们需要补充兵员,也纷纷加入挖墙角阵列。

    也许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三人还特别设了一次酒席宴请李岩,酒席之间诸将关系升温,如李岩所料那般。

    军营已是水泄不通,最拥挤的地方还是那片特定区域,野战医院。

    大战过后,伤兵无数,加上看热闹的士兵,把这片区域真的是挤得滴水不漏,立脚都难,常宇一行人前来慰劳伤兵也是寸步难行,李铁柱率亲兵在前头就差用马鞭抽人了。

    女人的力量啊!常宇感慨,吴三桂等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十余骑快马奔来,却是红娘子闻督主来军营慰劳伤兵,匆匆而来。眼见其红衣如火,身姿矫健,众人忍不住低声喝彩。

    “这些娘们常年征战,野性十足,得劲的很啊!”屠元看着红娘子身后的亲随女兵,忍不住舔舔舌头!

    “小元,你口味重啊,这些娘们常年骑马,屁股糙的很,若是用老汉推车那一屁股老茧看着太扫兴,还是青楼里那些娘们娇嫩一掐出水合俺口味”贾外熊一脸的淫笑,好久没开荤了,这些货早都心痒难耐,奈何常宇军纪严,他们不敢乱来,宁远城小又无青楼,只好忍着口嗨取乐。

    “你俩忒无耻了”吴中听二人言,一脸的鄙夷,正色道:“有的玩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灯一吹不管老汉推车还是有何差别”。

    屠元和贾外熊一愣:“呸!下流!”

    连续数日的暖阳高照,宁远城外的积雪已融尽,大战过后城外泥泞不堪,虽已过数日依满目疮痍。

    常宇背弓跨刀软甲加身与吴三桂唐通放马出城,随行诸将亲兵三百余人,先至正北山谷口遇明军斥候,言及清军自溃逃后直入锦州城龟缩不出,数日间附近游兵散勇不是被明军擒杀追至深山中便是往北溃逃寻根去了。

    方圆三十里内,不见敌踪。

    常宇有心去正西摸虎山狩猎,一行人至山口时见积雪融化,山间湿滑不宜行,便转向西南至黑凤山脚,眼见战痕累累,尚有清军尸体掩与山脚草丛中,遍地血迹触目惊心,回忆数日前金戈铁马,恍然如世。

    诸人在山脚短暂停留,常宇建议吴三桂往后经营宁远时,应把西山充分利用起来,特别是双山那岩洞,存粮屯兵的最佳之地。

    片刻之后,诸人绕山东去,沿着宁远河一路向东,纵马狩猎,不过所得寥寥,不甚尽兴,直至东南温泉处,诸人下马脱衣泡澡,自有亲兵烧烤备酒。

    “本督曾言,战后必来此地泡一泡,听闻这温泉对疗伤有奇效,不然咱们就泡个三天三夜”。

    诸将纷纷附和,把酒吃肉指点江山,甚是意气风发。

    “经此一役,鞑子元气大伤,数年间怕是无力对我朝再动兵戈,朝廷也可安心剿贼,不出三五年,待我朝元气稍复,再收复失地不迟”。吴三桂一腔雄心壮志,诸人附和。

    “鞑子蹂躏我大明十余年,仅收复失地岂非便宜他了,咱们要打到他老窝,把他们赶回那不毛之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唐通愤愤不平。

    常宇苦笑泼冷水:“谈何容易,先不说收复失地,更别提灭了鞑子,眼下闯贼锋芒毕露,气焰不可一世,如何剿灭才是头等大事,吴少保说三五年,又可知朝廷已用了多少个三五年,至今越剿越多”。

    一句吴少保听的吴三桂心花怒放:“此一时彼一时,督主横空出世,用兵入神,



第511章 回京秉笔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三,崇祯帝有旨出关,提东缉事厂督主常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回京述职。

    司礼监为大明内廷二十四衙门之首,掌印和秉笔太监为司礼监之首乃内官人生巅峰,掌印虽稍高秉笔,但实权却大大不如,大明史上同时任职秉笔和东厂提督的只有魏忠贤,内廷之最,权倾朝野。

    而如今,小太监常宇横空出世,未及弱冠之年,便已比肩魏忠贤,实乃当世之奇闻。

    宁远大捷,诸将皆以战功进阶,唯常宇原地踏步,麾下皆为之不平,其却不以为然,此圣旨一到,诸将欢喜不已,诚心恭贺。

    内廷司礼监秉笔原是崇祯的心腹太监王承恩,常宇功高,他再是不计较,朱由检也不好意思啥都不给,把秉笔给了常宇,而王承恩顺势做了掌印太监,皆大欢喜。

    至此,内廷第一把交椅,常宇坐稳了。

    明面说是回京述职,常宇心知肚明,南边形势紧急需要他去堵枪眼了,崇祯之所以等了好几天才让他动身,绝非心疼他太过操劳,而是关外战事刚过,形势不稳,留他坐镇宁远敲山震虎。

    待得这数日,眼见多尔衮吓破胆逃入锦州城龟缩不出,而思量之后确定清军损失太过惨重没有能力再入关或者围困宁远后,加上南边真的已到火烧眉毛之际,崇祯便快马加鞭让他回京“述职”。

    常宇要回京自不可能孤家寡人,麾下嫡系四营人马必是形影不离,出来开眼界的吴惟英率领的神机营也得回去,借高第的三千骑兵和大炮要还回去,蓟镇总兵唐通也要回驻地驻防,至于李岩部必然也是要跟着走,崇祯虽未明言让常宇南下御敌,不过大家心知肚明,只怕回家走个过场后立刻就要南下,而李岩这支人马就要用到了。

    短短二十天,眨眼间就过去了,吴三桂和小太监之间有了深厚的战友情,闻常宇要走,吴少保泪湿襟。

    有人觉得吴三桂矫情就是做个样子,但有的人觉得或许是出自真情流露,毕竟吴三桂取得这场大捷官至少保,其中沾了小太监太多的便宜。

    若不是常宇,吴三桂如何以低于多尔衮的十余万大军,恐怕下场非死即降,又何来吴少保,可以说吴三桂如今这番扬名立万,全靠小太监一手成全!

    当然,若不是常宇,多尔衮根本都不会来宁远城,或许现在正在关内大肆掠夺,而吴三桂要么在关外观望,要么奉令撤入关内,日夜兼程披星戴月去堵截清军呢。

    可这些谁又有知道呢。

    现在的结果就是多尔衮溃败,吴三桂封少保,建功边军历年之最,一战成名,未来不可限量。

    清军虽退,边防不能大意,吴三桂和他的宁远军任重道远不可随意调动,继续镇守关外这座边城。

    唐通作为援兵千里奔袭虽是受尽苦寒,但收获却也满满,缴获的清军大量物资,吴三桂没有小气,分了他很多,仅战马抬手间就送了二千骑,加上其麾下士兵以战领赏,顺带来原先的欠饷也解决了部分,也算赚的盆钵满,这场打援真是主宾尽欢。

    当然若论收获之最,还属李岩部,本是一群穷逼,从太原奔袭而来,受尽苦楚,像要饭花子一般,然则人家命好,跟着小太监打了几次助攻以最少的损失建了最大的功不说,还收获最丰,从军装到军备全都鸟枪换大炮,原本万余人仅有几千骑兵,现在几乎成了全骑兵,而且所得赏银最丰,堪称史上最大的捡漏。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特别是兵荒马乱的年代,特别是南征北战的军人,常宇要走,吴三桂依依不舍,而同时还有一群人哭的梨花带雨。

    &nbs



第512章 殊荣
    春祥却笑言乃百姓自发迎接,常宇讶异。

    东厂之名历来皆是让人闻之胆寒的存在,不管是朝中大员皇亲勋贵还是普通百姓,皆是闻之色变,远远避开。

    崇祯登基后,扳倒魏忠贤,东厂随即一蹶不振,逐渐淡出人们的耳目,忽一日京城百姓闻朝廷重启动产,胆寒之际又闻皇帝让一个不及弱冠的小太监做了东厂督主,朝野哗然,各种风言不绝,但对小太监知之太少,甚至朝中大臣居多都没见过。

    直到后来京城传言那东厂督主又开始陷害忠良,百姓议论纷纷,但谁也不知道陷害哪个忠良了,反正别人怎么说,咱就怎么传呗。

    当然也有心境明亮的人,都说那小太监陷害忠良,可没人说得清陷害谁了,倒只见是京中那些勋贵叫嚣受迫害,勋贵是忠良么我呸丫的!

    还有怎么听闻人家那小太监在太原督战呢,哪来的空闲陷害你们啊。

    可以说这个时候,常宇虽然风评不好,但几乎都是人云亦云,主要还是东厂名声祖传不好!

    直至太原一战后,常宇联手蔡懋德周遇吉击溃闯贼数十万大军,名声鹤起,百姓才恍悟,这小太监好像没那坏,没见逼良为娼,也没欺压百姓,倒还打了个胜仗,只是传闻他在太原大开杀戒,人称人屠,这么嗜杀一定不是个好玩意吧。

    此时常宇毁誉参半!

    边关传急,清军大军入侵,京城上下无不恐慌,后吴三桂御敌,先伏清军骑兵,后一举溃敌,大获全胜,杀敌无算,一时间京城普天同庆,人人道,吴三桂大英雄!以己之力,护大明边关,保国民免遭兵祸。

    却又在此时,有一股暗流涌出:清军入侵之前,小太监已奉令出关督战,先是诱敌多尔衮调转马头,然后设局引其入彀,伏击,侧击,偷袭,反击,从始而终都是小太监一手策划运筹帷幄,且其率领太监军杀敌最勇……

    京城百姓哗然,原来还有这么一出,虽大部分是将信将疑,便四下打听,有门道的终是听闻了些实料,官场上的大佬虽遮遮掩掩但却未否认,京城地下那些大佬态度很值得玩味,你要是敢问,他能拉着聊三天三夜,还包你茶点……
1...156157158159160...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