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不过身在他乡为异客,这仨的日子也未必好过,受其他清将的白眼和排挤实属家常便饭,不过倒也因此让三人更加抱团,虽然耿仲明和孔有德刚降清那会之间有点小罅隙,后经过皇太极的调和,俩人共弃前嫌成了好哥们,只要出兵打仗总是形影不离,唯一一次分兵却成了永别,当然这还是数年后的后话。
简言之,三人之中孔有德实力最大,也以他马首是瞻。
见明军杀出城,且有一支人马杀到南门外,正在屠戮攻城的清军步兵,耿仲明最先按捺不住,就要下令骑兵前去打援稳住阵脚。
却被尚可喜喝住,眼睛望着正西方,那边步
第497章 末路狂奔
?
三顺王欲要拿吴三桂立功,但吴三桂何尝不想杀之后快,眼见他们的大旗不由呸了一口:“原是这三个走狗,取其狗头者赏银五百两,官升三级!”
明军本就战意滔天,此时闻赏更如打了鸡血一般,士气如虹,直奔三顺王人马杀了过去,便是吴三桂也受小太监气势所染,身先士卒率亲兵不甘人后朝三顺王的大旗冲了过去。
明军士气如此高昂,令尚可喜三人有些胆寒,眼见那边清军已是不敌,麾下士气低落,一消一涨高下立分,暗道只恐不妙。
只是尽人事听天命,三人还是硬着头皮硬上,清军步兵溃败影响大局落了下风,但毕竟城外有骑兵数万,远多于明军,只需硬拼半柱香,抵住他们的攻势,待其士气疲惫,扭转战局也未尝不可!
只是能撑得过半柱香么!
必须要撑下去,历来富贵险中求,历来战功都是以血以命搏来的,三顺王咬了牙,发了狠,力挽这场狂澜的还要看我们三人!
“三个辱没祖宗的走狗,过来受死!”吴三桂骁勇善战,率亲兵仅半盏茶功夫就杀到三人旗下,见其勇猛,三顺王竟联手率亲兵迎战,虽听不清吴三桂叫嚣什么,但少不得是些叛国走狗的污言碎语,但这些话三人早都听的多麻木了。
这种人不用和他浪费口舌说废话,杀了便是,还能送一场功名利禄,何乐不为!三人冷笑,奔吴三桂而去,两方亲兵搏杀正激!
一个要为国除害杀走狗,三个要找个垫脚石更上一层楼,全拼了命,全尽了力!
世间很多事就是那么秒不可言,对于三顺王来说吴三桂现在只不过是个刚刚冒头的大明总兵官,谈不甚威名赫赫,也谈不上战功赫赫,可谁曾能想到,数十年后康熙年间三藩之乱,他们三人里有俩人的儿子都跟着这个大明小将扯大旗造反。
二十九年后的三藩之乱,除了吴三桂的的这个老牌藩王外,还有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耿仲明的儿子耿精忠,而此时,尚之信才八岁耿精忠才刚出生。
常宇偕麾下两员悍将率五百重甲骑兵在清军阵中厮杀,所向披靡,即便号称天下第一的大清铁骑也难挡其锋,刀锋所指纷纷避让,即便深陷数万清军重围,亦无所惧,反之朝清军大旗所在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目的很明显,干掉或者生擒一个将帅。
吴三桂的骑兵一到,让常宇从重压之下得以喘息,浑身一轻,战意更足。
阿济格分兵去迎战明军骑兵又被己方溃退的步兵冲击所累,清军人马虽多,但几无战意,见此情形常宇怎么不杀心大起,直奔那大旗下的清将杀去。
这个时候他才看清那面旗是镶白旗,如果没记错的旗主应该是多铎,这个大清的刽子手,让常宇更加激动!
一定要弄死他!
再往东边瞧了一眼,远处正和明军骑兵交战的是正白旗,正白旗有俩旗主,多尔衮和阿济格,只是不知道是谁,不过多尔衮是主帅轻易不可能入阵的,极有可能是阿济格!
远水解不了近渴,正白旗虽然诱人,可是有点远,眼前的多铎也是一盘红烧肉,吃了很解馋!
他却不知多铎眼见他在阵中肆虐如入无人之地,早已气的七孔冒火发誓要把他放火上烤乳猪呢……
再说多尔衮眼见明军如饿狼扑食杀除城外,转眼间掌控主动,把清军连连逼退,局面瞬间对己方极为不利,匆忙间下山想要亲自压阵。
又见明军竟有多达两万余骑兵杀出,这么大的骑兵兵力实在太出他意料,震惊之余便想着把豪格的人马调来助战,却被范文程阻止:“山中尚且不知明军几何,此时正是紧要关头,若让那支人马冲出后果更是不堪”。
多尔衮只得作罢,纵马下山提了五千亲兵绕道西山脚直奔正南杀了过去,此时清军败势已显,步兵四下溃逃冲散了骑兵阵脚,明军骑兵顺势冲杀过来,阿济格匆忙迎战根本挡不住,半柱香功夫不到已然被明军冲的阵脚不稳,几近崩盘。
而东南三顺王的援军又被吴三桂死死顶住,寸步难行,西山脚下尚有明军的神机营两千步兵,这些步兵实在太过奸诈,成群列队射击,你追他退,你退他进,反正就是不跟骑兵正面过招,但若真有不长眼的步兵靠近,他们也上去练练手。
就是这样两千人在战全外围袭扰,捡漏竟然拖住了清军骑兵三分之一的兵力。
多尔衮纵观全局看的真切,恨的咬牙,首当其冲就想干掉这些火枪手,但又惧山上的火炮不得不强忍怒火,先干掉骑兵阵中的那支明军再说。
那支打着宫字旗的明军到底什么来头,从来没听过这个名号,更没见过如此骁勇不怕死的明军,多尔衮很有兴趣看看他们是怎么死的。
 
第498章 大局已定
?
多铎,人称刽子手乃大清国第一战将,从军数十年战功赫赫,有勇有谋,论武力虽不及满清第一勇士鳌拜那般霸道,但也是数一数二,有万人敌之勇。
大清国第一战将跟随摄政王准备入侵大明,谁知尚未入关便在这弹丸边城接连撞的头破血流,心中积恨已至极点,眼见清军溃散更是气急败坏,发誓要干掉阵中那支明军。
阿巴泰中伏时说有一支重甲骑兵,他出兵中后所中途步兵遭袭也说有是重甲骑兵,昨日袭击大营时也是这支人马,可眼下从山中突袭乱其后阵的又是这支重甲骑兵!
妈的,里里外外都是这支重甲骑兵搞鬼,多铎怎能不恨,即便此时清军已经开始溃败,他依旧不要命的率亲兵攻击这支明军,誓要连根拔起,杀光一个不剩下。
万人敌敌的过屠元么
何况还有屠夫小太监,俩人联手关二爷都不敢吹这牛逼,更何况旁边还有个不光脸红而且杀到眼红的河南关二爷呢。
“屠元砍旗!”常宇和陈王廷双战多铎,一刀砍他于马下,同时间一声怒吼,多铎的那杆帅旗被屠元一刀砍断,连同扛旗那人的手!
主将落马,帅旗折断,崩溃中的清军一溃再溃,溃不成军。
清军全面溃败,仓皇逃窜,如潮水般朝南北两边退去,明军军心大振,奋勇追杀,宁远城中唐通率步兵出城杀敌,明军已开始全线反击。
常宇心中大撼,被他斩下马的那个极有可能是多铎的情将终于还是被救走了,其亲兵拼死护卫,而他以及麾下重甲骑兵经过这许久拼杀早已是人疲马乏,全靠一口士气一股斗志支持都现在。
面的退潮般的败兵涌来,多尔衮无力乏天,他想杀敌但根本过不去,还险些被冲散,但却不能眼珠子的看着溃兵卷来,因为后方就是答应,若是不能及时建立防线,明军顺势杀到大营,那后果极为惨重,甚至可以称为大清的灭顶之灾,因为眼下的兵马,粮草,辎重,几乎是大清国的所有!
意识都这个严重问题后,多尔衮和范文程立刻令亲军拦截溃军,组织防线……而在正南大批清军正在溃逃已至宁远河南岸,其中包括三顺王的人马。
常宇的重甲骑兵已经和城中明军骑兵汇合,联手往被追杀清军溃兵,而吴三桂往南追杀,唐通率步兵在宁远城周边捡漏。
北边是清军大营,若能杀过去,则一劳永逸,多尔衮必然惨败归朝,常宇看出这个死穴后,令明军勇追,一定要破其大营。
这让那些北逃的清军暗暗后悔,为何往这边跑了,往南跑该多好啊!
往南跑真的好么
三顺王原本也是这么想的,逃至于宁远河南岸时还企图建立个方向缓冲一下败势,然则吴三桂追兵如风,不等其防线城里,便已率追兵过河,一阵冲杀,三顺王不得不继续难逃。
哪知未逃二里地,突闻正南杀声起,心中大惊,举目望去,数千骑兵狂奔而来,地动山摇气势如虹,顿时脸色惨白,这又是从哪来的明军!
突如其来的一支人马堵住退路让清军如坠冰窖,便连吴三桂也是一惊,什么鬼,谁的人
待依稀看清那支人马时,顿时松了口气,又暗暗佩服小太监简直神人啊,莫非早预料清军溃败在此伏兵,只是他什么时候联系到李岩的,李岩又是何时到的。
没错,来的是李岩的五千骑兵。
李岩奉常宇密令,兵分两路北上,一路走小路深入敌后潜伏,一路骑兵走官道北上,从清晨出发,轻装快马一路疾驰,按照原计划傍晚前赶到便可,只是李岩有心表现,下令急行军,一百七八十里地两个多时辰就到。
眼瞅着距离宁远城还有十来里时,前方探马来报,宁远城外明清大军正在激战,李岩立刻变了颜色,小太监口信是让他伏兵待命的,根本没提清军攻城这茬,他在犹豫要不要参战。
这时探子又报,清军已是不支,极有可能要溃败,李岩咬牙,下令参战,队伍急行,正好堵住了清军后路和吴三桂来个前后夹击。
所以说,吴三桂还真的高看了小太监,常宇调李岩的人马过来,本是想打个小伏击,根本没曾想李岩适逢其会,又捡了个漏!
李岩心中那叫一个开心啊,简直天大的运气,刚到地头就迎头痛击落水狗,简直没有比捡功最让人值得开心的事情了。
&nb
第499章 不一样的明军
和常宇对峙中的多尔衮往西边豪格的人马缓缓而来,心中五味杂陈,有些尴尬又有些难堪。
他令豪格监视黑凤山,一来是调开他,这样攻宁远城的功劳和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二来攻城时山中明军定然拼死出援,一旦从那边出来了,便可借题发挥定他的罪!
然则现实打脸太快,太痛!
清军三面围城,却被明军杀的屁滚尿流,但凡参战的将领无一人据敌有功,皆狼狈败退,反倒是豪格奋勇阻击山中明军,几番恶斗应是把明军的援兵堵住,寸步未出。
如此算来,账下诸将反倒以他有功,且功劳不小。毕竟若是让明军从黑凤山杀出直奔西北清军大营来个前后夹击,那后果真的是灭顶之灾!
你说气人不气人!
五味杂陈的还有一人,常宇!
横刀立马阵前,望着数里外壕沟阵那端的清军,心中略显遗憾,若能趁势杀过去攻入其大营,不光多尔衮此番入关计划泡汤,甚至有可能造成清廷夺权内斗,从而保大明边关数年安定,让他有能抽手好好平内乱。
可终是有心无力,以此时的兵力战力加上所有的谋略打到这份上已是极限,回首四望,麾下明军杀意滔天,威风凛凛,实则他知道这些将士现在全凭一口气支撑,说是外强中干也不过为。
多尔衮没有一举破城,他也没有一举破敌营,只恐接下来还有几场厮杀,清军今儿算是正儿八经的撞破了头,但距离让多尔衮死心还差点火候,除非把他送到黄河边,方才见效。
对峙很快结束,所获甚丰的吴三桂入城鸣金,常宇下令收兵,慢慢退回城内,而他偕同李岩部竟然光明正大的在清军眼皮底下入了西山。
眼见明军撤回城内,清军终是松了口气,多尔衮突觉心口一闷,一头栽下马,四下皆惊。
明军收兵,大军回城,小股入山,李岩的五千骑兵随常宇入山,此时山中兵力已近万,若人马齐入洞则有不足。
这一战明军可谓打了一击漂亮的翻身仗,在岌岌可危之际,在清军垂手可得之际,出乎意料突然以骑兵杀出,一股扰起后阵,一股正面屠杀步兵,转眼之间翻手覆雨,扭转了战局,加上李岩的适逢其会,彻底把清军击溃。
所获甚丰,但代价也不小,宫字营和黑豹营属于重甲骑兵,防护力高,但即便如此依然损失半百人马,更是人人带伤,吴中的黑狼营虽也是家丁出身骁勇异常,也损失数十,心疼的吴中两眼发红,至于神机营的火枪兵,以为人所不齿的捡漏战术得以保全,损失最少,但常宇推测吴三桂的人马定然损失惨重!
时已至午后,伤兵入洞痛苦呻吟声不绝,陈王廷等人强忍疲惫在给士兵包扎伤口,家丁早已经准备好午饭,疲惫自己的士兵开始吃饭休整。
常宇在洞外的一块岩石旁边不停的呕吐,他从未想过有一天看到人头会恶心如此,将士马鞍上系着人头,山洞中堆着人头,好像到处都是血淋漓的人头……突然间他就觉得很反胃,不是矫情,顿时觉得自己成了魔鬼,再也控制不住的吐了出来,甚至吐到只剩黄水。
山中有伏兵已非秘密,经过这数天的折腾,多尔衮必然咬牙切齿欲除而后快,所以山中工事必须要尽快完善,以应对不测,以常宇推断,数日内清军必定攻山。便在山前山后皆布兵置炮同时分派轮值,这样也可缓解山洞空间不足的压力。
布置完当天色已近傍晚,几乎一夜一日未休的将士早已力疲在洞中
第500章 萧然死
“从头到尾就是个圈套,就是个圈套……本王中计了”请军大营帅帐内,多尔衮脸色惨白躺在榻上,双手颤抖指着帐顶咬牙切齿怒吼。
先前一个怒火攻心,让其晕死摔落马下,随侍赶忙送至大营,一番推拿诊治终于醒来,张口就大骂吴三桂小人卑鄙,此时原本很多想不通的困惑已昭然若揭!
先前吴三桂乞师,言高第造反,又言贼军逼近京城……但突然袭击阿巴泰的先锋让他大是不解,一直不明白这对他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这么做!
现在答案已经十分明确了,一切的一切全是圈套,小小边城能出现五六万甚至更多的兵马,且早已经伏兵山中,这不光说明人家设了圈套等自己上钩,且至少准备三月有余!
毕竟调集兵马,粮草运输,构建工事,商定战术等等均非一日可成,什么高第造反,贼军围京,全特么的是烟雾弹,明廷定是一早得知他有入关计划,便开始盘算此事,在此设了个圈套,引自己上钩。
明廷竟然早在三月之前就开始算计自己!
这个局布的好大,明廷竟然出了这等人物,是谁,吴三桂么
这后起之秀果真有两把刷子,可比他爹牛逼多了。
多尔衮觉得他什么都猜透了,都明白了,可是除了明军的确在算计他外,其他都差之千里,幕后下这盘棋的是一个他此时尚且不知名字的太监,至于设置这个圈套更没有三月之久,说出来他恐怕都不相信,一切不过十日之内匆忙搞定。
当然他推断也没错,按照正常步骤调兵运粮请示朝廷乱七八糟的没有个两三月搞不定,可是小太监不一样的,粮食自己弄,兵自己调,连银子都花自己的,至于设圈套算计他更是临时起意,到了宁远后发觉不对后,慌忙去诱他过来,同时调兵遣将布置各种手段埋伏,等其入彀。
这其中详细多尔衮自是不知,他关心的是亡羊补牢为时晚不晚!
明军城防,兵力以及战术都出乎自己意料,自从到了地界后连连碰壁,刚才更是被撞的头破血流,甚至险些翻盘,现在想想还是一身冷汗,若是被明军顺势杀到大营,当真是灭顶之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