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神机营在范家千和胡岭率领下集中火力狙敌,常宇率骑兵趁势发威,直奔正东清军后阵,此时阿济格已率他的千余亲兵已杀了过来。
这才是最精锐的大清骑兵,常宇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屠元,老贾,干掉这支骑兵,你们以后才有的吹!”
满清铁骑号称天下无敌,数十年来,明军与起对阵十有九输,近年更是未闻捷报,常宇自率兵出关后,虽和清军干了几场,但从未正面硬磕过。
伏击阿巴泰时,把对方堵在山谷之中,让其骑兵丧失了优势,中后所袭击多铎他杀的是步兵,即便李岩和多铎的骑兵对上,也是先炮击再夹击,用的非常手段,至于山中埋伏多铎,袭击大营,干的全是阴活,没一次光明正大的和人家正面扳手腕。
即便刚才干多铎的骑兵也是这样。
但这一点也不丢人,所谓兵不厌诈就是这个道理,明知对方擅长啥,你还去给你家比啥,那不是勇,那是傻!
可眼下,他不得不直面正干!
阿济格,大清性格最狂躁粗暴的亲王,也是战功赫赫,威名天下的人物,麾下亲兵更是百炼精钢,以凶悍勇猛著称。
常宇何来的勇气以人家一半的兵力对抗!
以气,杀气,士气!
以意,战意,意志!
以勇,五百重甲骑兵的一腔孤勇!
大明男儿,刀锋所指,便是单枪匹马入敌阵又有何惧。
何况身边有五百同生共死的兄弟!
形势危急,阿济格自然不能放这支明军闯过去,来势汹汹,杀气腾腾,常宇一挥手,两营人马分南北两翼迎向前去,大明骑兵正面硬撼满清铁骑终于开局了。
而起是以五百对一千,且周边尚有多铎的溃军在组织反击。
小太监扛得住这一击狂风暴雨么
古时两军对战,不管中外皆以最勇最悍的士兵在前排,这是一个最危险的位置,因为两军短兵相接时他们处于巨浪的最前沿。
最为危险,却最为重要,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一战的成败和刀刃上这块钢硬不硬有着极大的关系。。
以勇武悍卒当前,一来可挡敌军汹涌攻势,二来可带动士气,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前边杀的猛,后边的将士也会跟着嗷嗷叫,但若前边一冲击溃,后边的怎么可能有心恋战!
但这个最危险的位置,却一直很抢手。
士兵卖命当然是为了战功,斩首,夺标,拔旗,先登,这都些都是最吃香,回报率最高的功绩,但只有冲在最前边夺功的机会才大,跟在后边的一般只能喝汤。
而且排在最前边不一定就是必死,两军冲杀伤亡最大的并非对砍,而是临近时的那一拨弓箭远程射击!
但不管如何,两只人马近身搏命,最后拼的还是那硬气,那股士气,谁撑到最后谁就是胜者,已非简单的狭路相逢勇者胜了,还要憋着那口气!
此时常宇率领他的重甲骑兵就憋着这口气,面对清军最精锐的骑兵,便对四面八方逐渐合围过来的多铎部骑兵,视死如归!
单枪匹马你别怕,一腔孤勇又如何!
何况他尚有伏手在后。
两拨人马靠近,箭雨如蝗,随即杀在一起!
常宇自己本身就是刀刃上那块好钢,身先士卒这个词用在他身上可谓淋淋尽致,一马当先率况韧等亲兵以正面冲过去,一拨箭雨落在盔甲上叮叮作响,来不及恐惧,来不及害
第494章 血战
宁远城内有兵近五万,清军攻城虽猛,但城小城头山容不下那么多兵力,更何况骑兵不到最后也不会被派上城。
先前常宇以旗语和吴三桂议定战术,便是在激战最烈时,他出山扰敌后,吴三桂率骑兵出城杀出来,前后夹击,清军必乱。
吴三桂本有骑兵万余,常宇出关时把高第显摆的那三千骑兵给借来,又有唐通的三千余骑兵,加上神机营的一千骑兵,近两万。
城上督战时,见常宇出山向清军后阵杀去,区区数百骑兵竟敢硬撩清军数万大军,这份勇气,这份魄力,直看的吴三桂豪气顿时,叮嘱唐通一番后立刻下城,不顾清军攻城正激时率早已集于北门城墙下的骑兵杀了出去。
倾一城骑兵两万余,如群狼,似下山饿虎,出门顺着墙下杀将过去。
城外多是步兵,正冒着炮火箭雨冲锋,有的在搬运登城梯,有的在持刀上城,有的刚跨过壕沟冲到墙跟前,每个人都处于生死边缘,神经绷紧到了极致,但就是没注意到明军的骑兵已杀到跟前。
直到他们突然感觉上边的箭雨变稀,火炮也开始往远处轰,就连弓箭和檑木滚石也变少了许多,这是为什么
很快就有了答案!
万马奔腾,地震山摇,箭雨如蝗,长刀索命……
吴三桂亲率骑兵,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西门瓮城外的攻城清兵杀戮一空,随即令家将吴钊甩两千骑兵杀至南门,他领着大军直奔西,越过壕沟继续追杀清军。
追杀清军还是其次,小太监深陷重围中,以那数百骑兵能抵挡多久,一个救援不及,便是全军覆没。
常宇所面对的可不是步兵,他在清军攻城大军的阵后,这里是骑兵的地盘,正面是阿济格的亲兵,满清最精悍的骑兵之一,四周合围的是多铎人马其中也不乏精锐,远处还有愈来愈多的闻讯杀来的骑兵,此时他便如群狼中的一个妖艳货,随时会被扒光反复那啥。
吴三桂的骑兵大军,杀人如割草,本就疲惫不堪的清军步兵对上他们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若非数里内有数条壕沟,他们只会被割的更快。
可是深陷群狼中的常宇所率的重甲骑兵却是举步维艰,步步见血!
大清铁骑天下无敌,这句话虽有吹嘘成分,但也也并非空穴来风,其强悍至极,非一般骑兵可比,刚一上手常宇心中便是一凛,硬茬子!
论骑术,这些从小就在马背上生活的民族自不是明军可比,论弓射也是若一筹,更重要时他们身上都有一股狠劲,让人内心发寒的狠!
可常宇所率的两营骑兵真的那么不堪,你狠就张开腿任你蹂躏么
呸!
宫字营,万中挑一的壮汉,论身材魁梧力气之大不逊清军,数月间随常宇南征北战,大小十余次血战早已血性十足,战意滔天,更重要他们心中有着一股和清军截然不同的狠劲,那就是不服输,不服气!你能,我也行的霸气!
黑豹营,前身金吾卫,同样万中挑一的精骑射的悍卒,同样随小太监刀山火海趟了几回生死,论战力,论狠,不比任何人差!
而他们能以五百人杀入数万敌阵中的这种胆量和魄力都来自他们的灵魂,东厂提督那个未满十八岁的小太监!
对他们来说,督主说行的事就行,督主说干的事就一定要干!
督主的话何曾错过,督主打过的仗何曾输过!
哪次不是以少胜多,那次不是凯旋而归
太原时面对数十万贼军都杀的几进几出,眼前这数万人又有三头六臂了么。
狼群中的小娇娘,手中钢刀乱舞,左冲右突,饿狼环伺之下毫无惧色,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依然来自他们的灵魂人物,常宇!
前世的职业生涯,不管是魔鬼般的训练,还擂台上的咬牙坚持,这都需要超强的意志力,常宇忍耐力和斗
第495章 全线开战
?
吴中武技高超,八极拳凌厉霸道,本应轻松取胜,但奈何鳌拜不只天生神力,而且身披重甲,虽中了数拳,但劲道多被盔甲抵消,且他擅长摔技,竟然几次把吴中撂倒在地……
二人缠斗许久竟打了个平手,吴中顿感丢了脸面,一转手拔刀而起:“过来见血!”
鳌拜也早打出了火气,转身至马前抽了长刀奔吴中而去。
吴中,传言是江湖人称的刀圣,但真假待定,因为他从未亲口承认过。
但另一个武技大高手,东厂的提督常宇曾评价过他的刀法:一刀在手,天下我走!
其刀术之高,刀法之猛,无以伦比!
一近身,鳌拜就大惊不妙,此人刀法太过霸道,几个回合已身中数刀,若不是有重甲在身,只恐已受重创,甚至丧命。
如此恐怖,哪里还敢再战,若是一个不慎,即便有重甲又如何,心下一慌拔腿就跑,吴中杀意已起,那还管小太监的叮嘱,拎刀就追,要把鳌拜砍杀。
嗖的一支利箭从清军阵中射出,和吴中擦面而过,险些射中他,或许对方是故意于此,想让他见好就收!
“握草,鞑子无耻竟然下黑手!”老九大声嚷了起来,抬手就是一箭朝鳌拜射去,正中其盔甲,叮当的一声,吓的鳌拜急急逃入阵中。
这一下,算是点了火,清军立马还击。
老九怒吼:“他妈的狗鞑子忒无耻了,兄弟们干他娘的”一抬手,数百支利箭破空而去,直奔谷口清军阵列。
清军急退。
老九振臂一呼:“兄弟们杀鞑子!”率黑狼营就杀了过去。
再说吴中被对方那警告一箭醒了神,本欲就此罢手,却不料麾下那个老九是个疯子,火气大,脾气爆,一见清军动手暗算统领,竟然动了杀心,率众杀了过去。
既然如此……
那就杀过去吧,吴中翻身上马,挥刀嗷嗷大叫。
坐镇谷外的豪格没想到对方火气这么大,说动手就动手,这么嚣张,当真我纸糊的了么,顿时也动了火,传令麾下还击。
两拨人马再次在山谷大战,不同的是这次都带着火气,都想置对方于死地,最后便连豪格都忍不住的亲自参战。
谷口就那么大的地方,清军虽多能参战的也总不过几百人,和黑狼营兵力相差不大,两军在谷口内拼命搏杀,正巧的时,多尔衮派来查看的心腹正好赶来,眼见厮杀正烈,主将豪格都身先士卒,也是一惊……
屠元正是力壮之时,其勇冠三军,阿济格虽名头大,但毕竟已非壮年,且以他这个地位近年早少有亲自下场厮杀的经历了。
不到三十回合便被屠元杀的手无还手之力,亲兵拼命相护,恰在此时多铎赶到,俩兄弟联手欲要斩这明将于马下。
奈何小太监麾下的第一刽子手岂是泛泛之辈,勇斗二人不落下风,激战正酣时,常宇杀来,俩人联手,当真是所向疲靡,阿济格兄弟俩,连连败退不支,余部奋勇来救。
可常宇岂能轻易放过他,此时深陷重围,还指望这哥俩人头开路呢,于是攻势更紧,麾下已看出他的企图,贾外熊振臂高呼,命重甲骑兵以清军大旗为主要目标猛烈攻击,助常宇斩敌。
眼见明军突然发了疯似的猛攻,多铎哥俩虽在重兵保护下依是心惊胆颤,明军何时出了这等猛将,竟如此凶悍。
多铎不服,大清第一刽子手不能失了脸面,即便见长兄阿济格战意已是不足,他依旧想要和常宇拼个高低,正欲再次亲自杀过去时,突然脸色大变,阿济格尚未反应过来以为他受了伤刚要出口相询,却蓦然感应到了什么,扭头望去,却见前军如潮水般的退了回来,身后跟着明军排山倒海的骑兵似洪流卷来……
明军怎么出城了俩兄弟讶异,一脸惊恐的难以置信。
“挡着他们,不准后退!”阿济格怒吼,指挥亲兵立刻前去稳住阵势,要知道前军是数万步兵,被明军骑兵追杀,不敌倒也罢了,可是你往两边跑啊,黑黑压压的朝阵后骑兵涌来,瞬间就会把阵势冲散,且挡住骑兵的路无法阻拦迎敌。
眼下只有让步兵调头反击,或者分流往
第496章 围援
?
却说吴三桂率骑兵杀出城外,把指挥权移交给唐通,却也是最危急的时候。
那个时候清军攻城最为激烈,远程有火炮压制,中段有弓箭助攻,眼前最危急时已有清军登上了城头。
城上明军奋勇杀敌,火炮对轰,弓箭对射,城头肉搏……
也就是在这当口,吴三桂率兵出城,为避免造成误伤,城上弓箭手,以及盏口炮停止射击,此消彼长,城头明军压力更甚。
清军的炮弹,弓箭以及士兵源源不断上城,给唐通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及事实压力,为激励士气,他抽刀而出,率亲兵杀入了过去。
幸好,这个压力是短暂的,待吴三桂的骑兵从北城绕到西城下横扫清军,大开杀戮后,城头压力顿消,少许登城的清军被杀光后便是后继无人!
眼望城下明军骑兵如入无人之地,唐通气喘如牛抹了脸上的血迹,来不及一个轻松的微笑,便率亲兵直奔南城。
南城外有清军的汉军旗在侧攻,也就孔有德等三顺王的人马,随时侧攻,但攻势丝毫不弱西面的主攻火力,若不是城上明军奋勇抵抗,加上防守工事完善,保不齐就被他们打出缺口,最危急的时已有清军上了瓮城城墙。
唐通见西们外攻势已缓,立刻奔往南门,指挥炮兵对敌阵猛轰,然则仅半盏茶功夫不到,便不得不下令停止炮击。
因为吴三桂的家将吴钊率数千骑兵到了城下清场。
话说三顺王坐镇南门城外数里在阵后遥望清军攻城,一如既往的点评江山,如同喝茶看戏,三人都觉得宁远城虽在十余年间躲过数劫,但这一次绝对没那么走运了。
理由很充分,论兵力,较之往年最盛,论火力较之往年最盛,论守城主将,当年是赫赫有名的袁崇焕,祖大寿,满桂等人,而如今只是个毛头小子吴三桂。
再论国力,论后勤军备军心……此时的大明龙困浅水,挣扎等死而已。
大明只剩下皮包骨头了。
只是,这块骨头依然有些硬,啃的时候很硌牙,眼见三面围攻,城内明军反抗激烈,且火力之盛远出几人意料之外,不免露出惊讶神色。
但随着清军在西门的疯狂攻势,甚至一度登城,三人方才会心一笑……
笑意未消,便凝结在了脸上!
吴三桂的骑兵大军一出城,那是技惊四座啊,西边的多铎和阿济格傻眼了,首山上观战的多尔衮和范文程懵逼了,这仨货也是目瞪口呆。
眼见西城清军溃逃,眼见城下一支明军杀来,三人也略显惊慌。
三顺王年纪相当,但实力参差,其中当以孔有德为最,他降清时带来大量装备及造炮技术,甚得满清朝廷看重,其麾下又有天佑军,尚可喜的天助军略逊,垫底的是耿仲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