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宁远城,两军较力,炮声如雷,杀的天地变色,黑云滚滚,一方攻势凶猛,火炮,抛石机如暴雨倾下,攻城士兵如飞蝗铺天盖地,守城的远炮近弓,滚石檑木滴水不漏,一时间旗鼓相当,难分高下。

    这边厮杀正烈,千里之外的紫禁城内,乾清宫中烛火摇曳,崇祯帝揉着太阳穴看着龙案寿宁宫奏折,旁边一杯茶,茶香袅袅。

    他虽勤政,但在往日已睡下,或者已开始起床,然则从昨夜开始,眼皮跳的厉害,甚至有股莫名的心慌,使他久久不能入眠。

    前日宁远大捷,朝野震动,举国欢庆,可谓是多年少有之喜,可伴随捷报之后是接踵而来的噩耗。

    他的心腹之患,李自成现在是愈发的不可收拾,太原大败后,率残兵流窜到东路寻刘芳亮回合。

    刘芳亮在东路大开杀戒,可谓是无人可挡,短短时间打下大片疆土,占城无数,先下怀庆府,明副将陈德(陈永福之子)把巡按御史苏京拒捕起来投降贼军,刘芳亮在怀庆府设置新的防御使,府尹和县令等,后挥军北上不费一兵一卒占了潞安府,任命孙明翼为潞安防御使让他负责追饷“系诸郡王宗室及乡士大夫,非刑酷拷,大索金银,动以千万计,名为捐助。下至乘田委吏,无一得免者。或已经物故,复收其子孙一体拷掠,是名故宦例亦如之。……且分布诸贼各县严比”幸好当时沈王被小太监给弄走来了,否则白白便宜了贼军。

    刘芳亮留下大将平南伯刘忠镇守长治后,领兵东下彰德府,同时分兵大名府攻占府属各县,此时李自成已经从太原逃来回合。

    下彰德府后留大将刘汝魁镇守,贼军取道磁州,进入畿辅地区。广平府的明朝地方官逃窜一空,“城中无主”。居住在广平府内的原通州总兵张汝行,派腹心前往磁州向贼军纳款。

    大顺军进入广平府,“汝行郊迎三十里”。略事休整后,贼军整队北上。“汝行请为前行,献取京、通之策。芳亮许之。”队伍开拔前,刘芳亮任命翟凤耆为防御使,留下郭都尉、常掌旅领兵五百名镇守广平。

    于此同时,东厂提督常宇奉旨出关狙敌,明廷兵部尚书史可法奉旨南下剿匪。

    贼军继续北上收邢台、河间等地,一路上皆望风归附,进抵畿铺重镇保定。

    昨日锦衣卫快马来报“寇大至,络绎三百里,羽旗铁甲,炯烁夺目。尘坌纷起,昼为暝;马嘶人喊,海沸山摧。足见兵威之盛。

    朝廷大惊。

    历史上,贼军攻到保定时是三月二十一日,两天前京城已破,但因小太监这只花蝴蝶的翅膀山东,历史轨迹稍作改动。

    史料记载,贼军旌旗所向,明朝的“守土文武吏率皆望风降遁,或绅士争为乱首,倒曳衣冠,疾走恐后,相与称仁诵义曰迎真主。”

    保定城里的百姓不愿为朱明王朝坚守,纷纷要求开门纳款。就在这时,“代帝亲征”的明大学士李建泰逃进了保定,他也认为“势难支”,不如及早投降。可是,署府事同知邵宗玄和新任知府何复,却同当地乡绅张罗俊等,坚决主张守城。他们责骂“百姓无知”,不懂君臣大义,“下令人缀崇祯钱一于额以示戴主之义”,驱使军民上城拒守。大顺军在城下高声喊话,告以京师已于三月十九日攻克,奉劝他们不要执迷不悟,自寻绝路。张罗俊、邵宗玄等人顽暝不化,置若罔闻。刘芳亮见劝降无效,下令全力攻城。

    时至今日,李建泰已经被刺身亡,进驻保定是兵部尚书史可法,同样围攻保定的也非刘芳亮一支劲旅,乃贼军主力,由李自成亲自坐镇。

    保定乃京畿南大门,万不可失!

    崇祯和诸臣商议半宿,终是无良计,只能寄望史可法能击溃贼军,此时南下大军,粮草备好,饷银到位,又令亲兵腾骧四卫随史可




第486章 黄雀在后
    李岩可不是个幼稚单纯的骚年,天真以为这些山贼被他几句话就给说动了,至少不完全是。

    李自成祸害大明十几年,麾下贼首名动天下,李岩作为其中儒将,又是幕僚之一,名头自是不薄,派去山中抚慰的人一提他名头,贼寇皆瞠目,他竟然已投诚朝廷了,难道贼祖宗已日薄西山了么,他们消息闭塞,自然不知道老李现在混的风生水起,正是豪情万丈呢。

    可以说,他们这么意外的轻松投诚是有原因的,第一便是因为李岩有义薄云天的名头,有号召力,第二关外苦寒,民不聊生,打劫都没地方去,贼也不富裕,说个不夸张的大山头可能有点余粮,小山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比比皆是,不要以为做贼当真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至于第三,这些贼寇多是明军溃兵,归根结底内心多多少还余留些军人的情怀和血性,从良的心思尚未熄灭,加上他们多多少少和关外的官兵还保持千丝万缕的关系,否则早就被弄死光了。

    关内事情他们不知,但关外的形势却时刻关注着,明军先是在前阵暗伏清军先锋,一场大捷,让他们做贼的都直呼痛快过瘾,随即有兵来中后所,就在他们眼皮底下,刚投诚过来的李岩又狠狠的揍了清军一顿,让他们刮目相看,明军现在都这么牛逼了

    再者李岩派人入山招安,必然是上边的意思,也就是说和他们保持千丝万缕关系的边军也是点头的,既是如此,那……就从了吧。

    三喜临门,李岩怎能不感慨岁月静好呢,只是当天色尚未大明时,数骑自北方来,疲色匆匆进了城,他才意识到,哪来的岁月静好,还需吾等负重前行。

    快马是奉常宇令前来送信,他们凌晨出发百里路程,马不停蹄用了两个时辰,可谓加急,特急!

    信中短短数语,常宇命李岩立刻提兵北上,分两路,一路自海边潜行直入敌后潜伏,一路自官道急行军,夹击敌军,信中有宁远城附近简易地图,上有标注。

    这封信,是昨夜间清军开始轰山时常宇派出来的人,所以当李岩问询时,只说清军在攻山。

    看来小督主又要布棋局了,李岩暗中揣测。

    军令如山,李岩不敢怠慢,立刻召集部属商议,一番讨论后,他决定留红娘子领三千人马坐镇中后所,部将秦松旺率八千步兵潜行至敌后,他亲率五千骑兵从官道北上。

    红娘子本再三请求随夫北上,但李岩想起小太监那句:“战争应该让女人远离”就总觉的对不起自己老婆,于是果断拒绝。

    潜行伏击,野外求生这种都是贼兵的家常便饭,吃苦耐劳是他们最大的优势,所以对于李岩部来说,根本不算事,简单部署后,便兵分两路出了城。

    此时,李岩尚不知宁远城发生了什么,清军应该攻不进西山的吧这是他唯一的担忧。

    事实上,清军天黑后就根本没进攻,一切都是为了攻击宁远城故布疑阵,做个样子而已,终于在凌晨万事俱备时,突然动手,打了吴三桂一个措手不及。

    事发太过突然,不光城中吴三桂和唐通手忙脚乱,便是山中的常宇也是一脸懵逼,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本以为多尔衮要对他下死手,所以提前派人深夜出山给李岩送信,弄桌大席迎宾,却不想人家直奔着老吴家去了。

    只是多尔衮看似占了先手,就真的能占到便宜了么

    一开始的确让吴三桂有些慌乱,但幸好城中早就做好各种准备,当吴三桂的回手礼送出的时候,多尔衮不由大惊。

    宁远城中怎么有如此多火炮,三面围攻,他三面同时开炮,且火力猛的一笔,炮弹如翻江倒海倾盆而出与己不想上下。

    双方血战,实力尽显,清军不只兵马十



第488章 据理力争
    天晓,清军大营混乱不堪,明军五百铁骑突袭,入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待清军反应过来组织反抗的时候,他们却夺门而出,直奔西山,去势之猛无人能挡。

    来的突然,走的飘然,简直如入无人之地,嚣张的至极,再看清军大营,过大半被蹂躏一片狼藉满地尸体,遍地火海。

    “救火!”豪格怒吼,火趁风势,焰头正旺,一个救援不及,便是火烧连营!

    “王爷……”鳌拜盯着远去的那支明军,眼中冒火。

    豪格咬咬牙:“追!”

    说着拍马率兵出营!

    再说常宇率部从清军大营杀出一条血路,直奔西南方向而去,沿途有数股清军想要阻拦,均是一触即溃,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突围而出。

    此时南边一支千人骑兵,疾驰而来,却是多尔衮愤怒之际,亲率亲兵杀来,东边豪格和鳌拜也率兵狂追,紧紧咬着不放,但始终相隔百余米。

    常宇率部打马狂奔,已至西山西北,侧头朝南边那支人马望去,嘴角一丝冷笑,想堵截晚了,等他们追到时,自己早已进山,倒是后边的豪格,演技蹭蹭蹭一步千里啊。

    “督主,那鞑子是个硬茬子和卑职拼了近百招竟然力不泄,还差点伤到卑职”。屠元心有余悸的朝身后望了一眼。

    常宇哈哈大笑:“那鞑子号称满清第一勇士,类似咱大明的天下第一,能是善茬么,你不是号称勇冠三军,怎滴遇到那鞑子就怂了”。

    屠元脸色大红:“卑职何曾怂过,待俺就去取他脑袋!”说着就要勒马调头,被常宇瞪了一眼:“勿坏大事!”

    众人狂奔,转过山脚又行数里一头扎进黑凤山旁的一条山谷,前方一支骑兵早已待命多时,却是吴中的黑狼营。

    常宇担心山中步兵营战力太弱,若清军趁他出山突然进攻只恐不支,便留吴中压阵,再者吴中不善马战,带他袭营怕出意外,便交代他若前山无事,便在后山谷侯令。

    “吴中,截住后边那支人马,对了不可伤其主将”常宇回头望了一眼,豪格竟率兵毫无顾忌的冲进谷内,这小子算准了常宇是不会杀他,但是落在多尔衮眼中他却是大无畏精神啊!

    担心吴中不是鳌拜之敌,常宇让屠元和贾外熊协助,以三打一,鳌拜就是再猛也翻不起浪花。

    杀!豪格进谷,便见一支骑兵挡住去路,那大明少年督主却已消失在谷内。

    嗖嗖嗖,两百强弓齐射,让豪格的刚吼出的那一嗓子差点呛到,仓皇后退,黑虎营随即杀了出了过去。

    山谷地势不阔,容不得骑兵大范围作战,很快豪格便退出山谷,正好多尔衮这时赶来,暗道这小子是不要命了,竟敢孤军深入,难不怕明军故意引他入彀么。

    “豪格,你可知罪”多尔衮怒吼,上来就要盖一顶帽子。

    哪知豪格不戴,一脸正色回道:“王叔此话何意,我奉令守营,寸步未离,那明军却从王叔眼皮底下遁出,突袭我营,若非我部拼死厮杀,只恐营地早失,王叔不问自己大意之责,却反向我问罪,这算什么”。

    豪格一反平日唯唯诺诺的样子,一脸的义正言辞倒把多尔衮怼的怔在当地。

    叔侄二人,双目对视,一个怒火冲天,一个挑眉咬牙。

    “回营再与你计较”多尔衮大局为重,此时东边正在攻城,北边火烧大营,眼前山谷内还在酣战,豪格的人马几次冲击均被黑豹营挡在谷口,而谷内人影幢幢很显然还有伏兵,无万全之备,入山只是寻死。

    冷哼一声,命豪格收兵回营,又着人传令阿济格,暂停攻城,便立刻打马回营收拾残局。

    此时,多尔衮甭提多震怒了,只是他是个特别冷静的人,时刻提醒自己,稳住,稳住,且不可冲动!

    大军扎营,自不可却水,但营中帐篷辎重太过密集,若非清军奋勇扑火,火势燎原几乎把整个大营都烧了。

    天色大亮,一轮红日生气,宁远城下布满弹坑,尸体,箭矢,城上守军一脸疲惫的看着清军慢慢后退至数里外。

    第一波终于过去了,吴三桂四下扫视,满目疮痍,不忍直视,将士奋不顾身,浴血苦战,终于打退清军的攻击,此时他尚不知清军之所以突然收兵,是小太监的助攻。

    “清军大营莫不是走水了”身边部将一声嘀咕,吴三桂这才注意到北边清军营地遍地冒烟,忙着生火造饭呢

    “传令下去,立刻生火造饭,着营中士兵上城轮替,准备迎接清军二次进攻!”吴三桂冷哼,鞑子这是要吃饱了再打,咱也不能饿着肚子

    他还真以为清军在生火造饭呢!

    的确在生火,多尔衮的火气非常大,而且也正如常宇和豪格所料的那样,他一定要给豪格穿小鞋。

    但是豪格坚拒不要,力辩自己并无失职之罪,反而一再强调,发现敌袭之后如何组织人马狙击,如何把明军击溃,且一直追杀至山中……

    有理有据,一身血迹就是最好的证明,且暗指要负责的应该是多尔衮本人,竟然让明军从他眼皮底溜出来!

    一番说辞,帐内诸将脸色各异,但不管抱着什么心思,站哪边



第489章 岁月静好
    ?

    黑凤山下,千余清兵分成数股在山脚各谷口来回徘徊,他们奉令严密监控这边动向,不容有一个明军出山。

    山腰处,常宇眉头紧皱,豪格离开后,他并未急着返回山洞,而是令吴中的人马故布疑阵在黑凤山来回穿梭,让清军不明真相。

    从昨晚至今,清军派出暗探无数入山,虽被他截杀大半,但总有暗伏不动逃脱的,这些人必然也侦得山中一些情况,甚至山洞已经暴露。

    此时后山出路也暴露了,多尔衮若是发了狠,前后夹击攻山,他当如何

    山中所有人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吴惟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清军猛攻宁远城,常宇出山突袭清军大营,他都看在眼中,接下来是不是就是清军的报复性反攻

    山巅之上,望着旌旗连营十余里的清军,他忍不住打了冷颤,这时什么地方,我怎么会在这里,为什么要来这里……

    步兵营正在轮替吃早饭,宫字营和黑豹营也随常宇回了洞中,突袭清军大营,杀敌数百,烧毁其军帐粮草不计,也算大捷,诸人皆欢喜,但他们也留下十几个兄弟性命在敌营。

    和清军对轰,狙杀暗探时皆出现了伤员,此时洞中一隅,躺着近百伤病在呻吟,陈王廷和将发正在耐心包扎救治。

    端着一碗稀粥,站在洞口,遥望宁远城,似一棋盘大小,东南西三个方向数里外,均有棋子数千上万不等,其中以西边最甚,少说也有三五万人。

    清军正在休整,准备第二波攻击,一支清军自大营开拔,奔西南而去,不用说这是去堵黑凤山那边的后路了。

    “厂公大人,清军是不是要攻山了”吴惟英脸色铁青在旁边低声问道。

    常宇把最后一口粥喝了,擦了下嘴:“他来便来,何惧之有!”

    吴惟英不语,抬头看东南半空,太阳又大又圆,暖意融融。

    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只恐再过几日,满地积雪当融化一清了,吴三桂在城头感慨,毕竟已是四月份了,在江南早已经草长莺飞,即便此时是小冰河时期,即便现在是关外苦寒之地,最多半月风寒尽去,关外也将花香鸟语,遍地尸体,正是肥料。

    可现在……吴三桂目光一掠周边,不得不回到现实,敌军兵临城下,虎视眈眈,一个不慎,将是满城尸首鸡犬不留。

    “将军,西山打旗了”身边有人惊呼,吴三桂连忙举千里镜望去,见西山红旗飘动,脸色时而凝重,时而舒展。
1...150151152153154...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