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至于多铎领兵万余去打百里外的中后所,那弹丸中的弹丸还是个废城,只怕吹口气就破了,甚至根本都不需要吹气,守城士兵见大兵来临赶紧开门投诚了,退一万步来说,多铎没打下来,难道还能遭什么不测,老虎反被猫咬了

    不可能!

    既然如此,那只有天降横财一说了!

    难不成今儿吴三桂会开城投降,多尔衮乐的哈哈大笑。

    范文程差点没咳死,想啥好事呢,吴三桂连连找事,说明其心已决,怎么可能随便就投降了,只有可能是多铎那边,不动一兵一卒下了中后所!

    也罢,得中后所也算一喜事!多尔衮今儿心情大好,早早吃了饭,便携范文程及诸将又登首山观宁远城动向,随后下山率众亲自绕城查探。

    一番周折后天近晌午,诸人集帐中商议,决定午后便开始着手布置攻城事宜,先炮击,再架梯,争取一气呵成,一举破城。

    商议已定,传令全军吃饭休整,午后待令。

    而此时,常宇的人马已近宁远城十里外。

    宁远城所在其实是在一处平原上,这片平原上了除了这弹丸小城外,还有矗立几座大山合在一起,统称西山。

    西山由四座山组成,东南是铁马山,台上,西北是黑凤山和双山。

    西山再西才是真正的莽莽深山。

    前方斥候来报,宁远城外十余里范围内至少七八股清军,少则十余人,多则上百,因为天气晴朗,视线好,一眼可及十余里,加上这些清兵又不掩饰行踪,所以一目了然。

    铁马山就在眼前正北数里外,常宇立刻下令并分两路,宫字营调头往西,从后边黑凤山入山,黑豹营则由他亲自率领沿着铁马山脚,自东边点将台山道人山。

    之所以分兵两路入山,一来为了惑敌,让多尔衮摸不清到底明军伏兵到底有几路,又都藏在何处。

    二来便是为了设局,藏兵洞在双山半腰,自西入洞则需先从黑凤山的山谷穿过抵双山西峰方可,沿途山谷虽曲折蜿蜒,但并未有险峻之处,但东边那条唯一山道,却是极为陡峭险峻,易守难攻,常宇自是想把清军从这引入山谷。

    晴空万里,方圆十里一目了然,到处都是清军的探子,五百骑兵除非隐身或者插翅,否则不可能躲过清军的耳目。

    反正都会被发现,何必做贼是的遮遮掩掩,索性大大方方的回家,常宇下令黑豹营疾驰,一路缓行便是为了蓄精养锐冲刺这十里地。

    果真刚踏过无名河靠近铁马山时这支人马就被清军发现。

    然而!竟然没人搭理他们!

    没错,遥见北边那股十余清兵,常宇已做好屠杀的准备,谁知对方只远远望了他们一眼,竟调头往东走了。

    “督主,咋回事,瞧不起咱们啊”贾外熊一脸懵逼。

    小太监终于反应过来:“不是瞧不起咱们,是瞧不见咱们”。

    “啥玩意难不成他们瞎啊”贾外熊一脸难以置信。

    “督主所言应是那些清军把咱们当成自己人了吧!”陈王廷在旁边笑着说道。

    可不是,清军数十万大军集结此地,方圆几十里都在其掌控之下,谁能想到会有两百明军大摇大摆的溜达呢。




第475章 胡岭当家
    多尔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是已经派人进山搜了么,那么多人怎么躲的无迹可寻的,他们又是如何在这苦寒天气下生存的。

    设伏阿巴泰的有几千人,设伏多铎的也说有几千人,但为何发现两百人的行踪,为何这两边人又大摇大摆的在探子眼皮底下进山,挑衅

    多尔衮觉得自己凌乱了,脑子要炸了。

    于是立刻传令,把前日搜山的探子全部处死,然后派兵入山重新搜捕,同时暂缓攻城,待摸清这支伏兵的情况再议。

    吴三桂,便留你多活一会。

    宁远城山,吴三桂接连打了几个喷嚏,旁边的唐通关心问道,是不是感冒了,注意身体。

    练武之人,壮的如牛,发烧感冒自从成人后便不曾有过:“估摸是谁在背后偷偷咒骂我呢

    吴三桂轻笑,他自不知道多尔衮现在甚至想用口水淹死他,即便知道,他一会很冤枉的说,关我屁事啊,都小太监干的,和我有毛关系。

    望着了一眼城北清军大营,吴三桂又把目光转向西山,刚才得报有一直兵马入了山,不似清兵!

    “不会是那小督主出去偷袭南下的那支清军了吧!”唐通开玩笑道。

    吴三桂大笑:“小督主虽爱在刀尖行走,但这种送死的事,他可不会干的,只是这人马……”

    他也猜不透了。

    不过很快,观察哨就传来消息,西山旗手示警,行踪已暴露,清军很快攻山,让吴三桂见机行事。

    两人大惊,不知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但很肯定的是,多尔衮要先对小太监下手了,他能不能扛得住

    常宇率队入山,留下数十具尸体在山道内,踏入山谷便示警,随即山间到处都是警讯,未及磨石沟,胡岭已匆匆来迎,见黑豹营个个浑身血迹,一脸疲惫,心下略有不安:“督主,可是暴露了”。

    常宇颔首:“传令下去一级戒备,让步兵营出洞备战!”

    好家伙,该来的终于来了,胡岭领命而去。

    入洞,黑豹营全体人马卸甲休整,正好赶上饭点,稀粥肉汤所剩不多,常宇令加餐,家丁立刻又刻又去生火做饭。

    吴惟英有些心神不安,从常宇入洞后便有预感,后听胡岭传令步兵营出动备战,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悄悄来到浑身是血来不及清洗的小太监身边:“厂公大人,清军多少人马来攻”

    “十几万”常宇头也没抬。

    吴惟英却忍不住惊叫出来:“十几万,怎么这么多,那咱们……”

    自感失态,忙轻咳几声:“怎么宫字营的兄弟没回来”。

    说曹操,曹操到,西边洞内传来噪杂声,屠元率宫字营的太监军入洞了,急急走到常宇跟前。

    他一行侥幸未见清军探子,径直入了山,略做掩饰后便返回洞内,闻知常宇那边暴露,便摩拳擦掌嚷嚷要大干一场,直言昨晚没尽兴。

    小太监让他先吃了饭:“休息一会再说,清兵没那么快大举进攻,今天最多是各种试探性攻击”。

    屠元立刻觉得索然无味,躲到一边吃饭去了,吴惟英不敢久留小太监身边,便跑去问他:“昨晚所获如何”

    “瞧见那些人头了么斩敌数万!”

    吴惟英抬头瞧那帮宫字营和黑豹营的士兵瞧去,赫然发现果真每人身边都有几颗血淋漓的头颅,顿感反胃,这帮人也太变态了吧,抱着人头吃饭,怎么吃的下去。

    但以五百骑兵杀敌数万,屠元这牛逼吹的也太大了,得,这帮小太监的心腹嘴里都没个实话,还是去套套那些小卒吧。

    一夜奔袭来回,早已经疲惫至极,草草吃了饭后,宫字营和黑豹营的将士便在洞中和衣而睡,不闻洞外事。

    胡岭站在洞口上方的瞭望所,脸色凝重,如常宇所言,他们已经暴露了,宁远城外的数股清军已经朝山口集合,远处清军大营也有一支人马狂奔而来。

    天气依然暖阳高挂,可是胡岭却感浑身冰凉,环顾四下,觉得有些孤单,却又忍不住自豪,今儿是自己独挑大梁的日子。

    作为心腹之一,他向来都是随小太监刀山血海,只是在太原受伤一直未痊愈,到了关外后,常宇刻意照顾,出任务时都让他留守山中。

    而此时诸人疲惫在洞中酣睡,山中事务皆由他全权掌管,适值暴露之际,清军大举搜山,手里



第476章 覆没
    倾尽心血的努力总算有了那么点成就,宫字营的太监军乃宫中万中挑一,个个身材魁梧力大,单兵作战所向披靡,马术已有小成,骑射逐步提高,黑豹营出自金吾卫的精骑兵,个个骁勇精骑射,战力不下清军精锐,况韧的五十神射手源自周遇吉军中精挑细选的箭术高手,据闻小太监已授意况韧组建神射营。

    左右有屠元,贾外熊两员虎将,随扈有陈王廷,将发,吴中这些宗师级的人物。

    加上还有屠元待组建的黑虎营,吴中的黑狼营……

    假以时日,小太监一军在手,纵横天下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不过眼下重要的是如何应付清军入山。

    磨石沟内,二百家丁真的在磨刀,今天他们才是主角,胡岭已经传下军令,侯令备战。

    数月打酱油,辗转千里皆是杂务缠身,而今终于轮到他们登场了,家丁们顿有扬眉吐气之感,真当我们打杂的,今儿让尔等瞧瞧什么叫悍卒,什么叫杀人,一群臭太监天天嘚瑟个p,耀武扬威自以为多了不起。

    “九哥,你之前杀过鞑子没”磨石沟一块巨石边,一家丁仰头看向石头上一个魁梧大汉。

    大汉年约二十七八,南直隶徽州府人,早年流浪被姜瓖收入麾下,因排行老九,人称徽州老九,是这支家丁的扛把子。

    老九摇头:“杀过贼,没杀过鞑子”。

    “听说鞑子很是凶悍,边军……”那家丁又开口却被老九一声怒喝

    “凶你妈个头啊,别总提边军那茬,没见那群太监身边的鞑子狗头啊,他们都能杀得,咱们杀不得么,二赖子你特么的的这节骨眼说这个是不是想扰乱老子军心啊,还是说是个怂蛋没胆了”老九是个爆脾气跳下巨石,对那家丁就是一顿揍。

    家丁连连喊冤,直言自己只是太激动了。

    不说山中胡岭忙着部署,宁远城上旁观的吴三桂和唐通见城外清军开始朝西山围去,便知情况不妙。

    怎么突然就暴露了,还有一早进山的那支人马又是怎么回事,吴三桂皱眉揉着脑袋,突然一怔,看向唐通:“老唐,可能真的被你乌鸦嘴说中了”。

    啥唐通一怔。

    “只恐小督主昨夜真的去偷袭那支南下清军了!”吴三桂长呼一口气:“可真牛逼啊!”

    “不,不会吧,岂不是去送死”唐通一惊,目光瞥向城北,见清军大营一支约五百人马,在壕沟外边绕行,直奔西山而去。

    短时间内,西山脚下已聚集清军二三千人。

    怕是一场激战了!唐通挑眉。

    清军怕是要吃大亏了!吴三桂脸上却是一副阴笑。

    小太监既然主动提前暴露,岂能不留后手,何况他入山之前早做好准备了。

    明军在山中藏有伏兵,此事非同小可多尔衮命尼堪亲自督察此事,阿巴泰主动请缨一同前往。

    倒是豪格一反常态,沉默不语,其麾下诸将也亦是如此,没了往日那般蠢蠢欲动争先恐后。

    尼堪和阿巴泰是中过明军奸计的,身心创伤尚未痊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绳,收起往日嚣张跋扈,小心应对。

    二人率兵五百至西山脚下,此时点将台已有清兵近三千余,纵马上了点将台环顾四下,只见山势陡峭,悬崖峭壁鸟兽难攀,山间积雪覆盖,乱石荆棘密布,杂林重生,若入山只能由那唯一山谷进入。

    尼堪不敢托大和阿巴泰商议片刻后,便令两百清军入山侦查。

    山道泥泞不堪崎岖坎坷难行,清军弃马入山,行不至百米,双目喷火,只见十余清兵被吊死在山道边的树上,面目狰狞又充满了恐惧。

    消息传到点将台后,尼堪和阿巴泰对视一眼,皆感受到对方心中怒火和滔天杀意。

    多尔衮在帅帐前望着西山方向久久,然后返回帐内坐下,看着面前的一个年轻人:“此番若能入关取了明廷,便放你回朝鲜”。

    年轻人脸上一喜:“明廷早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摄政王文韬武略,此番必然能取代大明坐拥天下!”

    多尔衮嘿嘿一笑:“待到那时本王论功行赏,你朝鲜炮兵在前年之战功不可没,此番还需再接再厉,待我大清取了明廷天下,你便是朝鲜王”。

    年轻人立刻俯首谢恩。

    没错,年轻人便是年仅二十岁的朝鲜昭显世子(相当于明朝太子)七年前大清入侵朝鲜把他和其弟凤林大君(相当明朝王爷)掠为人质,平日软禁在沈阳,战时带在军营,倒不是怕他跑了,而是以此施压朝鲜借兵攻打大明。



第477章 冲入
    西山和宁远城中横着一支近万人马,这支兵马名天助军,隶属八旗汉军的汉军镶蓝旗,统帅乃大清三顺王之一智顺王尚可喜。

    尚可喜今年四十岁整,至此他也已投降满清整整十年,期间跟随皇太极打朝鲜攻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两年前松锦大战围攻松山,杏山立下赫赫战功。

    十年弹指一挥,物是人非,尚可喜对大明早已没了任何故土之情,不知不觉间已成为满清的刽子手。

    宁远城上鼓声大振不熄,但却未见其他动作,这个反常之举弄的多尔衮等人疑惑不解,却又疑神疑鬼,不明吴三桂在搞什么名堂。

    喝令尚可喜紧盯着城内官兵动向,一边传令尼堪加快攻山进度。

    尼堪也想快啊,然则山道崎岖狭窄,不宜骑行,深一脚浅一脚在乱石荆棘中踏雪而行,小心翼翼的行了数里后,望眼前一幕立时瞋目扼腕,怒不可遏。

    先前进山的二百余清兵,尸体就那样横七竖八的堆在谷口,有的被巨石砸的脑浆迸裂,有的被利箭穿喉而过,有的被火枪轰的面目全非……

    该死的明狗,不杀尔等誓不为人!你看脸色铁青,双拳紧握,四下扫视见山道两侧陡峭,到处都是凌乱痕迹,血迹斑斑,很显然这支人马尚未进谷便在此地造伏。

    眼前山谷宽阔,可容数马并行,然则两侧如刀切一般,抬头望天,犹如一线,若明军在上面设伏,更是有进无出。

    骁勇之人都有一股逆流而上的魄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何况职责所在不容退缩,尼堪心中杀意滔天,恨明军入骨,岂能就此知难而退,立刻令麾下从山道两侧强登上谷顶,左右各两百,余下随他入谷。

    一线天谷顶某处哨所内,胡岭远望山口外清军集结,漫山遍野的清军正在涉险攀峰,山道内一支千人清军已到了谷口,分兵左右正在往谷顶攀登,另一波人马竟大摇大摆的进入山谷,当真是胆大的很呀。

    自从进山之后,小太监便把山中诸事交由胡岭,小到柴米油盐,大到警卫防守工事,皆有他一手操办。
1...147148149150151...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