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东边山林里传来欢笑声,常宇起身望去,好半天才发现两个人影,却是陈王廷和吴中,只见两人怀中各自抱了个黑乎乎的玩意,一脸喜色在说着什么,见常宇后,便快步奔来。
两只狼崽子,全身通黑,双目赤红,极为罕见,只是神态略显疲惫,在两人怀里唧唧叫个不停,使劲的挣扎。
“饿的”吴中咧着嘴笑。
黑狼少见啊,常宇依稀记得,这种颜色的狼国内少有,后世更是几乎灭绝,多在国外见其踪迹,而这血红双眼更是罕见,闻所未闻。
“这不会是你杀的那群黑狼的崽子吧”李铁柱惊叫。
前戏日初入山时,诸人发现山洞那晚,山谷有野狼袭扰,吴中发疯冲过去持刀全给屠了,剥皮吃肉,后山中再也不闻狼嚎。
如料不差,这两个狼崽子极有可能就是那群野狼之后,遗憾的时又被他们的杀父仇人给寻到了老窝了。
“应该是吧,我和陈老大寻的一石窟,本以为里边有獾
第464章 搜山
首山在宁远东北五里地,山巅有明军的烽火台,在清军主力到来之前弃用,如今被多尔衮用作观察哨,居高临下宁远城里的一举一动几乎都逃不过清军耳目。
清军的主力十余万,骑兵,步兵,炮兵以及后勤辎重陆续过了山口在首山西北脚下扎营,入眼一看脸面十余里直至正北山口,数不清的军旗,密密麻麻的帐篷,如蚁群般的人群……
这阵势,明军已有两年没见过了。
城上的吴三桂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但身侧唐通脸色凝重,两年前那个耗时两年的大战历历在目,八大总兵,十三万明军,仅战死的就近六万,最终惨败收场,九边精锐尽毁,仅余三万残兵跟着吴三桂退守这关外小城,而如今清军又找上门了。
上一次是十一万打十三万,大获全胜。
如今是十余万打不足六万人,唐通不由打了个激灵。
侧头看吴三桂一脸风轻云淡,随即又想到宁远是大明福地,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无攻而返,多尔衮能奈何,于是豪气顿起,望着西山落日余晖:“小督主,倒能沉住气啊,一天没个动静”。
他说的没动静,是指西山里的旗手没个动静,两地交流靠旗手。
吴三桂目光瞟向西山,又回首望了望首山瞭望所:“怕暴露啊,他潜伏山中,没抓到时机岂能轻易暴露”。
谁知唐通却轻声道:“或许要提前暴露”说着抬手一指。
吴三桂的眉头也挑了起来:“小督主有的玩了”。
“玩”唐通一怔,很是不解。
“可不是”吴三桂望着朝西山奔去约半百的一股清军:“山中无聊,小督主少年习性贪玩闲不住,多尔衮这玩具送的及时啊”。
噗嗤一声,唐通忍不住笑了。
山中的常宇却笑不出来,整整一个白天他都没进山洞,躲在洞顶岩石下的观察哨里,偷偷观察清军,眼见明军开炮轰击,出城追杀,清军派出援兵想要扩大规模明军却鸣金回城,清军继续在城外袭扰……
首山脚下清军忙碌的扎营……
清军探子开始到处乱窜,北边山谷溜达了,西北深山也派了人,西山自也不会放过,根据在周围安插的暗装汇报,至少有七拨人马从不同方向进山探查。
只是西山非独峰,而是由几座大山十余个山峰组成,光山谷几十条,荆棘密布,乱石林立加大雪封山寸步难行,这些探子大多入山几百米,见没有痕迹便撤了。
距离峰顶还有几十米的岩石下,杂木丛生,暗哨便在此处以乱石草木搭了个观察哨,后经两场风雪掩饰,几近完美,别说远望,你就是近前若不仔细观察都难发现异样。
哨所中铺满干草,夜间掘坑以木炭取暖,外边虽寒风呼啸,内里却暖意如春,至少常宇很喜欢这种感觉。
眼见天色已暮,估摸着清军今天不会有什么大动作,在哨所里窝了一天的常宇,决定下去入洞舒缓一下筋骨。
“督主,您瞧”就在他要钻出去的时候,哨兵叫住了他,举目一瞧,一股清军探子由远及近朝西山脚下奔来,随即在点将台附近徘徊,而后竟然顺着山道口缓缓朝山中行来。
这是今天的第三波从这个方向企图进山探查的清军了,前两拨的如前日那股人马一样,沿着那些脚印最多行一里后便折返。
只是前几波仅十余人,这一波竟然有半百之数,且个个身着重甲配备强弓。
很显然多尔衮对那一闪即逝的滔天杀意耿耿于怀,连番派了几波人马依旧难以安心,在即将天黑之时,又派了一支人马,铁心要弄个明白。
山中伏兵不能提前暴露,常宇要在清军攻城时出其不意给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否则潜伏将毫无意义,所以立即传令,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动这股清军。
山口前哨已经示警,清军探子已入山。
&nb
第465章 擦肩而过
山洞中篝火几乎全部熄了,清军搜山不得不小心,为防万一常宇下令全山明哨入洞,仅余暗哨值守。
此时他正靠着洞壁端着一碗热粥喝的喷香,屠元等十余人围坐在他周围,每个人脸上表情都很凝重,倒不是因为清军搜山,而是另外一件事。
清军竟然抽调一支人马去打中后所。
而常宇现在和麾下再商议的,能否有可能尾随过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中后所距宁远一百六七十里,此时宁远被围吴三桂自是无法抽兵前去打援,甚至多尔衮恨不得他派兵出城呢,正好在野外给吃了。
李岩奉令坚守的中后所除了地理位置的重要外,小太监的私房钱和粮草都在哪里,绝不容闪失。
可那边守兵兵力略显单薄,除了百余人的炮兵外就仅有李岩的几千骑兵,因为红娘子的主力尚未到达。
一百余里的路程,清军急行军明早先锋可达,最迟午后全部就位,刚才观察军中有炮有登城器械,万余人攻打一个屯兵所,李岩将会很吃力。
所以常宇想着能否一夜疾奔尾随清军,出其不意的爆个菊和李岩前后夹击干一票,即便吃不掉这万余人马,也能让他伤筋动骨。
一番研究下,诸人皆摇头,不可行。
第一清军侦缉四处,他们出山被发现的可能就会大。
第二山中可用人马太少,宫字营加黑豹营现在不足五百人,至于步兵营的三千人马,长途突袭根本用不上。
第三,清军人马过众,队伍拉的过长,即便他们尾随不被清军侦缉发现,也很容易被清军后队发现。
第四,前后夹击,讲究一个配合,事先和李岩没有沟通,谁敢保证俩人能有默契,这边他,那边李岩就敢开出城杀过来,他还会想是不是清军故意自导自演骗他出城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摇头,觉得不可行,常宇放下空碗,闭目沉思,早料到清军会断宁远后路攻击中后所,但没想到行动这么快。
可红娘子的人马未至,李岩那点人手挡得住么
这是他比较担心的事。
一旦李岩守不住,一旦中后所失守……
后果不堪啊。
暗哨的示警一拨接一拨的传至洞内,本就烦躁的常宇更有些坐不住了,起身走到洞口,从枝缝望外瞧,数里外的山谷内有火光时隐时现,这帮孙子竟然真大摇大摆的进来了。
没错,作为多尔衮麾下嫡系队伍的探子,这股清军很是尽心,发现荆棘异样后略显惊慌,稍作平定后也拿不准到底是有人故布疑阵掩饰一个惊天秘密,还只是山中农户猎户所为。
商议半天后他们还是决定入山探个究竟,毕竟想来想去,明军在山中伏兵一时尚有可能,可这冰天雪地的你说在山中伏兵数千几万十余天根本不现实。
而自阿巴泰的先锋人马到现在主力兵临城下,都没发现这山中有任何异常,且眼下山谷遍地积雪,没有人很鸟兽人类的行迹,所以潜意识中这支探子虽比较尽心,但也不信山中有伏兵,极有可能是山中有猎户,先前闻知清兵要来,故意在山口做掩饰而已。
他们之所以坚持入山,只是尽责完成多尔衮的命令而已。
拐了几道弯,行了里许路,前方霍然开朗,终于到了真正的入山口,那两岸如刀削的山谷。
探子顿感惊奇,夹杂恐惧,这山谷两侧若是有伏兵的话,他们将死无葬身之地,一个都逃不掉。
只是巡视一圈后,发现谷内积雪如常,不见任何认为的掩饰,一切纯天然,这才放下心来,举火把继续前行。
虽说四下无异常,但漆黑的夜色中见两岸陡峭,闻野兽嘶吼,心里还是恐惧不已,只想这山谷怎滴这么长,啥时候走到头。
快了,他们快出山谷了,洞口窥探的小太监眉头拧成了麻花,这支清军探子深更半夜入
第466章 兵行险招
入夜,宁远城外火光点点,多尔衮知明军晚间绝对不会开门出城,但却不想让吴三桂睡个踏实觉,派出大小十余股探子在城外纵马叫骂,有的甚至直接点了篝火烧烤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纵情狂舞遥指城头嬉笑怒骂。
西山内,几个峰头上都燃起了火光,多尔衮的这支嫡系侦查小队非常尽责,翻山越岭大范围摸查,确定无异样扬长而去。
首山脚下清军大营灯火不眠,帅帐中多尔衮集诸将还在商议攻城大计。
宁远城上火光不熄,吴三桂和唐通上城巡察武备,进军营鼓舞士气……
大战在即双方都在做最后的准备。
只有西山秘洞内,好似与世隔绝,外间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这里却一团和气又惬意,步兵营的士兵三五一群挤在一起或低声闲聊或蒙头大睡,就连一向高傲清高的吴惟英也好像变了性,丢掉了那洁身自好的德行,在胡岭身侧轻声低语:“督主大人是不是有点太冒险了”
“兵行险着,出其不意,督主在太原时玩的可比现在险多了”胡岭一脸的骄傲,看向吴惟英的眼神略显不屑。
吴惟英并未注意到他那个眼神,只是望着灰暗的洞顶皱着眉头:“可是只五百人……”
“当初在太原,督主率三百宫字营就敢出城挑贼军数万,眼下这点清兵算个求”胡岭冷了一声,伸了个懒腰:“我要睡了,侯爷您也早点歇息吧,明儿等着听好消息吧”说着往干草铺上一躺。
吴惟英长呼一口气,扭头看了一眼草堆上已有呼声的胡岭,这帮太监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心理素质咋都这么强呢。
谁曾会想到小太监竟决定率五百铁骑要夜袭那支去攻打中后所的清兵!
多尔衮想不到,他甚至都还不知道有常宇这个人。
吴三桂和唐通也想不到,虽然二人得报清军一支人马过境南下,推测应是去中后所的,但一来中后所那边的防守抱有侥幸,二来也实在爱莫能助,可是怎么也想不到山中的小太监按捺不住竟然又玩了一招险棋。
侥幸躲过入山清军探子的搜查后,常宇在洞中思索半响,果断决定去突袭那支清军,于是下令盯住那支清军探子的动向,一边让屠元,贾外熊调集人马。
眼见山中那支清军探子举着火把,沿着山谷往北搜索去了,宫字营和黑豹营便悄悄从西边洞口下山。
下马牵行,不点火把冒黑出山,队伍后边马尾上拴了树枝用来清楚马蹄痕迹……
就这样静悄悄的潜行出了洞,下了山从西边黑风山的一条山谷出了山。
前方撒出去数股斥候,严控方圆数里,若遇清军探子能避则避,避不了便全部干掉,就在这样一个严寒的凌晨,小太监率五百铁骑悍卒南下追击那支清军。
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镶白旗旗主,八大之一,现年三十岁,此番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侵大明,其最得多尔衮宠信,除了是同母兄弟外,更因多铎是他的最得力战将,战功赫赫在满清无人能出其右,历史上入关大败李自成,攻陷扬州屠城杀史可法,下江南擒南明福王……
人称大清刽子手!
又被乾隆帝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此番清军议定,围攻宁远前先断其后,遣兵去破中后所,孤立宁远城慢慢割肉喝血,而派出去的人便是自告奋勇的大清刽子手多铎。
多铎领军万余,其中骑兵三千,并以火炮三门,攻城车,登城梯十余,立下军令状两天内破中后所。
这两天还包括去的时间,这货何止一个狂!
&nb
第467章 吴中献计
中后所西靠山,北依六股河,东临海,与海之间是一马平川的荒野,易陈兵列阵,李岩几人推测清军过攻城必从东面。
然则中后所东西两门俱毁,此时以砖石封死,所以清军又有可能从南边攻城,至于北门因为太过靠近六股河不易陈兵。
若红娘子此时能率兵及时赶来,兵力与清军相当,里应外合之下倒可硬抗一次,鹿死谁手还不知呢,李岩站在城头望着正南夜空如是想着,只是暗夜如漆,终是一声低叹,若来是意外之喜,不来是命,至于眼下,尽人事,听天命!
扭头北望,也是一模一样的夜空,只是却有着一股若隐若现的杀意渐渐逼近。
这一场,便是我李岩的投名状,投诚之后的第一仗定要打出名堂。
李岩正在绞尽脑汁想着他成为公务员后第一场仗如何打,百里之外在黑夜中亲率两营骑兵悍卒追击多铎的小太监何尝也不是头疼脑裂。
追的太近,必会清军后队发现,即便突袭得手,然后呢
伤不了其筋骨,失去了突袭的意义不说,还暴露了行踪,总不能只捅了菊花就赶紧逃回山中吧,又或者直接冲到中后所城内
先不说这五百骑兵能否冲过多铎那三千骑兵的的关口到达中后所,就算冲过去了,被堵在里边出不来,那原先计议的在宁远打里应外合的战术岂非就泡汤了。
所以既然出来了,就要搞一次狠的,把这支队伍打残打溃,然后飘然而去,隐于山中,方是上谋。
只是很多事都是想的美,做起来可就异常困难了。
常宇预先谋划的最佳方案是,尾随而至,在清军攻城之时从后突袭,李岩在城上见状必然会出城应和,如此一夹击,清军必溃!
但若在途中暴露,以五百兵力干人家万余,即便没有多铎的骑兵压阵,如此兵力大悬殊的情况下,又无援兵,下场无疑寻死!
所以他在行军途中下令全员噤声,地上有积雪马踏几近无声,五百骑兵行军,偶闻战马喷嚏声外,犹如暗夜鬼魅,悄然潜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