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初战告捷,一举斩敌近六千,朝野震动,皇帝大喜,常宇捷报夹带白条要银子,崇祯就是再扣再穷也会挤出点给他,他更清楚这时候银子对士气的重要性,士气直接决定接下来攻坚战的重要性。

    只是千里之遥,以朝廷办事效率最快也要十天能达,远水难解近渴,恰好这时李岩的先头支援部队抵达,把小太监的部分私房钱也捎带过来,此时正好拿来先垫付一下。

    但李岩来时,正值小太监联手吴三桂设伏阿巴泰的清军先锋,在抵达中后所的时候吴三桂令他就地驻扎轻装到宁远观战。

    前日离开时常宇曾密令他将回去后立刻把中后所军中的那十万两银子以最快速度送至宁远城。当时两人估计这一去一回到宁远的时间极有可能在深夜,近日城外不安宁,便设定了三个火把的暗号,城中守兵去迎接。

    萧然奉令办此事,在城头一等竟等到凌晨方等到。

    确认无误后,沈江虎率一千人马,不点灯火悄悄出城去接。

    半柱香后,身上淤痛渐消的常宇得到萧然的秘报之后便起了床,令李铁柱等人收拾行李到钟鼓楼候着他,随即便带着吴中,况韧等去了总兵府。

    小太监一大早来敲门,吴三桂急匆匆起了床,连忙问是有了军情还是要出城。

    早前几人商议好的战术,常宇主外,吴三桂主内,如今多尔衮大军近在咫尺,随时都能兵临城下,小太监必须在他到来之前,神不知鬼不觉的出城进山,此时正是最佳时辰。

    常宇点头,马上就要出城,银子到了,十万两交由你!

    十万两,从何而来吴三桂大惊,他只知道手下部将要接应李岩的人入城,却不知是为了送银子,便是闻讯而来的唐通也是一脸疑惑,京城即便拨款也不这么快到,抢劫这方圆百里可没啥大户。

    小太监自不会说,留了悬念给二人胡思乱想。

    只不过这银子不是饷银,是赏银,用来刺激军心买清军人头的这也是三人达成的共识。

    正在说话间,萧然来报,银子已进城,还有意外之喜,崇祯的信使已至。

    如此神速!

    这让吴三桂和唐通惊喜交加,按照一般传旨太监这千里路程可有的走了,便是军情急报走驿站一来一会也得三四五六天,然则从小太监着人送捷报出城至




第457章 柱国的诱惑
    随刀而至的还有崇祯给小太监的密信,既是密信诸人可不敢像围观宝刀那般乱瞅了,见常宇拆信,余人便转身装作赏刀的样子。

    信很短。

    卿不负朕,朕甚喜,甚喜,甚喜,军饷二十万两准了,柱国之议,朕准,内阁尚有争议,卿万勿负朕,朕绝不负你!

    朕闻你爱刀,此刀赐你斩妖除魔!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看来崇祯的确大喜至极,果真也如常宇所料,要钱给钱了!

    吴三桂假装在赏刀,装作不经意的偷偷瞥见小太监脸上的一副似笑非笑,心中也舒了口气,看来应是好消息。

    “吴总兵,你可知道皇上赏本督这把刀是何意”常宇扭头看了他一眼问道。

    “恭喜督主大人,这应是皇上御赐的上方宝剑,哦不,是上方宝刀吧!”

    吴三桂何其老道。

    常宇呵呵一笑,耸耸肩:“不知道,只说让本督斩妖除魔,这凡间何来的妖魔”说着突然瞥见捧着刀还在津津有味的吴中:“倒是不乏一些装神弄鬼的家伙,砍了倒也顺手”。

    吴高手一个激灵差点没把手中宝刀给扔了,诸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吴三桂意料之外的是,崇祯竟然也给他捎来一封信,要知道按照流程即便吴三桂首功,皇帝大赏,那也是要走一套非常繁琐程序的,比如派几个宣旨太监撑排场,写一道正儿八经的圣旨,而且还要弄几个宫里像样的宝物像玉如意之类的作为附赏品……然后圣旨上边写的才是硬通货。

    很显然这封信只是搭了顺风车的慰问信。

    以明末来看,一个武将做到总兵已是极致了,再封赏也不过是些虚衔,如戚继光的少保。

    但古人就在乎这个呀,果真也弄个少保啥的比肩戚继光这种先贤也是光耀门楣的事,何况以吴三桂的老道,知明廷此时正值风雨飘摇,用人之际也是拉拢人心,稳定军心的时候,万一下血本呢,搞不好还能混给爵位呢。

    所以当他看到崇祯给他的信上寥寥几个字,若退清军,朕将大赏!

    吴三桂的心立刻动了起来。

    “吴总兵皇上可是要给你升官加爵了”常宇见他脸色暗喜,便出声问道。

    吴三桂一笑:“那也得清军退了才有的事,眼下还不是庆功之时”他心中也知仅凭前日那一场大捷,恐怕还吃不到崇祯所谓的大赏,毕竟那一战非他全功,他出力,小太监出智,两两平开之局。

    常宇眼尖,看到吴三桂手上信中几个字,突然微微一笑:“吴总兵可知道皇上会如何大赏你”

    吴三桂摇头。

    小太监,却把自己手中的那封密信朝吴三桂眼前一展:“本督估摸能猜到一些”

    这可是密信,旁人不敢看,纷纷转头,吴三桂心中也是一惊,但想着既然小太监都这般了,自己也不矫情了。

    一目了然,神情慢慢变化,信中那‘柱国’两个字很扎眼,太他娘的诱人了。

    “督主,莫非,那,不,不会真的吧”。

    柱国,战国时期的古官名,用来封赏杀敌有功的将领,乃武官之最,在丞相之上,战国后遂废。

    乱世当用重典,但重赏之下必有豪杰,此时天下大乱,人心不定,小太监适时提出恢复柱国官职用来激励和拉拢那些飘摇不定的武将军阀,受小太监的影响深感重文轻武误国的崇祯竟然和他一拍即合,朝堂文官太盛,地位又高,平衡早失,如今恢复柱国旧制便可牵制这帮文臣,从而文武平衡,又能拉绒武将稳定军心,正合他帝王御下之术何乐不为。

    &



第458章 吴侯爷的山中生活
    天未晓,雪未停,小太监数十骑从东门出了门,行几里靠近海岸后往南折头,准备迂回入西山。

    至城东南五里,见礁石突兀,树木葱郁这大冷天的却北寒之地竟有青色,略感有些意外,却在惊讶之余听前方传来呼喝之声,前边先行探路的几个亲兵竟发现了敌踪。

    陈王廷和将发等人立刻驱马近前把常宇围正中,李铁柱和况韧在外围持刀警戒,屠元和贾外熊却带了几个亲卫循声杀了过去。

    远处呼喝不断,常宇视若未闻,无非是一些躲在此处避寒的鞑子探马而已,多则不过十余个,以屠元和老贾之威只要追上了,那就一定会给屠个干净。

    他却趁机打量周围环境,为何这边树木如此茂盛,且还有青叶。

    骑马绕了一圈,方才顿悟,这边竟有一处温泉!依稀记得明正德年间的状元诗人唐皋奉旨出使朝鲜时路经此地还作了首诗“泉如烂乎羹初覆,地不燃薪气自腾”

    传言这温泉始终保持七十多度,能治疗几十种疾病,后世在此建了五十多家疗养院呢,不过此时可是荒郊野地。

    退敌之后,当来此泡个天昏地暗,常宇下马洗手,水温略烫,出水又寒,冰火两重天那感觉略爽。

    清军探马不敌,但逃跑却是好手,屠元和贾外熊紧追不放却迟迟不得,常宇为隐行踪这拨探子必须给吃掉,令况韧率众协助绞杀。

    常宇在李铁柱和陈王廷等人护卫下先行一步,纵马难行数里后,往西调头直奔西山而去。

    山中自有风光,踏雪寻梅看似逍遥自在,但毕竟不如侯府锦衣玉食绸缎软床来的那般舒适,吴惟英一日一夜间便雅兴全无,深山古洞与数千人马同吃同住,虽说那溶洞宽广通气尚好,只是马屎马尿味蔓延加上睡干草喝泉水堂堂侯爷还真受不了。

    步兵营和金吾卫精骑兵出山打伏击时,吴惟英山中逍遥,胡岭率家丁在山中布置工事也不搭理他。

    一天下来也小有收获,和家丁捕获些野味,本待就地烧烤,却被循迹而来的胡岭痛斥,洞外不得生火。

    东厂混世魔王的手下哪有善茬,不说上过战场杀过日,平日也都是伺候皇家的人,小小侯爷还真放在眼里,对着吴惟英就是一顿训斥,这可扫了侯爷的面子了。

    对大魔王他不敢正面怼,手下太监都这么狂妄,吴侯爷觉得不能忍,可是忍了半天还是咬牙忍住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其次不忍能咋滴

    打架,步兵营不在他随身十几家丁干的过胡岭那二百多家丁

    即便步兵营在他敢调来打架东厂的随时都能给他按下n个罪名,何况兵权已被范家千释了,他也调不动。

    他现在唯一能表达自己的不满做出的抗议那就是不进山洞,不与那些下人同食同室同寝他要野营。

    心动立刻行动,吴惟英立刻让家丁学那些暗桩在林中搭棚造屋,眼见屋成心情大好,钻进钻出喜不自禁。

    幸福很短暂,夜深人静的时候吴侯爷最终还是拉下脸又回到了山洞,原因他没说,但胡岭知道,耐不住风寒而已,但愿他此时能体会那些暗哨的辛苦吧。

    第二日,远处闻炮声,吴惟英兴趣大发,爬到山头躲在密林中北望,遥闻杀声突破天际,依稀可见滕家岭那边千军万马搏杀的场面,据胡岭后来偷偷告诉范家千,吴侯爷的腿抖了一整天。

    天黑后范家千独自领队回山,诸人皆好奇向前打听,见其脸色不善,吴惟华也没去自讨无趣,见步兵营人人面带喜色便去寻常丰打探细节,直听的他一惊一乍,脸色变幻不定。

    得知贾外熊只是受伤留在城中后胡岭大松一口气,至于范家千为何如此阴沉不用问,太监军带回来的那几十具尸体就是答案。

    第一场就战死三十余重甲骑兵,可见清军战力有多强悍,这还是被堵在山谷间野战受掣肘的情况下。

    战死的太监军,要么就地掩埋,要么火化把其骨灰带回京,但具体如何执行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

    埋骨关外荒山做个孤魂野鬼么范家千想着如果自己战死了应该还是想回到京城吧,哪怕埋在西郊的中官村也比在这好,所以他把这些尸体都带回来了,等战事一过便火化。

    &



第459章 狼烟起
    小太监身上淤痛疼了一晚,起的又早,神情略显疲惫,和胡岭几人聊了一会便在洞壁旁边的干草上和衣而睡,慢慢的竟还打起了呼噜。

    山中不知岁月,洞中不知时辰,迷糊间香气扑鼻,耳畔有低笑声,小太监悠悠醒来,见胡岭几个心腹和吴中屠元贾外熊就在不远处围坐吃肉喝粥嬉笑说着什么,时不时的瞥向几米外的陈王廷蒋发等人。

    看来陈蒋两大宗师还没融入他们的小圈子。

    常宇腹中饥肠咕咕,起身过去寻吃的,竟听他们几个在聊三国。

    “知道三国时谁的战力最高么”吴中靠着洞壁,抱着刀,眼神撇着不远处的陈王廷:“当真以为是那关二爷呢”

    “那谁呀,不都说关二爷是武神么”胡岭几个太监问道。

    “难道你们没听过,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么,当然是万人敌吕奉先了”吴中哼了一声。

    “可是为啥俺听说那文鸯才是单挑之王,惊死司马师,单枪匹马入敌阵几进几出杀百人后扬长而去,似那赵子龙,对人称他小赵云呢……”

    “我觉得马超最厉害,刘关张三个草莽出身有啥过人武技,那马超可是世代为将自小习武又天生神力精弓马……”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这几人竟能从陈王廷的样貌能扯到三国诸将的武力还争得面红耳赤。

    见常宇走过来,几人还在纷纷不休,非拉着小太监问他三国谁最厉害。

    吕布!吴中眼睛睁的鸡蛋那般大。

    文鸯,贾外熊不允许别人玷污自己的偶像。

    马超,原来这才是屠元最爱。

    这个问题小太监也很难回答:“三国前期是诸神之战,英雄辈出,除了吴中说的那一二三四外,许褚典韦哪一个不是万人敌,若论谁第一只能说打过才知道”侧目看了贾外熊一眼:“文鸯也是勇冠三军,但他那时候的三国已是诸神黄昏,若放在前期未必能激起多大浪花”。

    说着扭头望了一眼不远处正在专心吃饭的陈王廷:“但不管怎么说论武技关二爷坐不到头把交椅”。

    诸人大笑,不再为谁的偶像第一而吵的不可开交,倒是陈王廷被弄的莫名其妙,不知那帮死太监看着他笑啥。

    时已至晌午,众人围在一起吃喝,有哨兵匆匆来报,首山狼烟起。

    小体检挑眉放下碗筷朝洞外走去,诸人紧随。

    出了洞口,竟是个难得好天气,暖阳高挂,万里晴空,山中冰雪竟已开始融化,这老天爷的脸色还真是变化多端,昨儿阴风阵阵,风雪肆虐,转眼就给了个大大的笑脸。

    东北首山烽火台,狼烟又粗又浓,高耸入云。

    多尔衮的大军拔营了!

    常宇轻轻叹息,转身朝山洞上方爬去。

    在距离双山峰顶还有几十米的地方有一凸起岩石,暗哨便在岩石下建了个瞭望所,可以把东边宁远城方向一览无余。

    宁远城上有旗手正在挥旗,小太监看不懂,但他身边有特派来的旗手正聚精会神观察,稍后便小声汇报:清军拔营已在五十里内,兵力至少十万,骑兵过半。

    天气真好,小太监抬手挡了下眼望了望太阳,过不多久便是春暖花开,尸体腐化成肥滋养万物,真好!

    只是,清军能有十万兵力

    自古以来行军打仗都喜欢先声夺人,以气势压人,最有效打击敌手士气的办法是动不动就号称自



第460章 兵来
    中后所城,后世绥中县,与正西九十里外深山中的中前所遥相呼应,此时为大明关外的一个屯兵城,只是几近荒废,城内有百姓百余十户,多是去年战乱之后幸免于难的军属和不忍山贼袭扰的村民逃避于此。

    作为一个屯兵所,城不大方方正正,墙不高甚至还略逊宁远城,虽有四门但两门废弃被乱石埋没,仅余南北两门通行。

    多尔衮大军逼近,小太监应战,部署周边,中后所作为宁远城和山海关中间一个重要的关卡城被重新启用,进可随时中转站,退可殿后,平日可做储备基地,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先有神机营的十余盏口将军和百余炮兵驻扎,后有李岩的骑兵先锋奉命驻守,同时从关内运来的粮草十有**也储存于此。
1...142143144145146...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