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天大亮,宁远小城却反常的寂静,一夜狂欢后的军营了无生息,大战之后人疲马乏,他们需要一个彻夜狂欢,也需要一个假日休整。

    甚至连小太监也极为罕见的睡个大懒觉,院子里吴中练完拳脚练刀箭,他房门依旧没有打开,倒是李岩站在廊下一直静静的看着吴高手。

    李岩精拳术,这魁梧壮汉拳脚虎虎生风,出招如万马奔腾旱雷滚滚,如此




第449章 等
    被人群围住的有十余人,除了几个满面风霜的锦衣卫,还有数个壮汉,当先一个中年男子骑枣红马,手握春秋大刀生的面红庄重,蓄有美髯,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关二爷么。

    关二爷旁边马上一人身形相对单薄矮小,年纪略轻,眼神却异常凌厉,见屠元时皱了下眉头,见吴中时却突然眯了眼。

    其余三个皆是二十出头的青壮小伙。

    常宇霍然想起了一事,顿时哈哈大笑,引的诸人目光投来。

    “参见厂督大人”原本几个正在呵斥围观百姓让路的锦衣卫一见小太监,赶忙下马施礼。

    马上那五人,见状也是匆忙下马跪下:“草民陈王廷,陈汝信,陈所乐,将发,邢喜怀拜见厂督大人!”

    没错,当代的武技大家,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及北派太极第一代宗师将发被小太监给搜罗过来了。

    作为格斗高手,常宇生来崇武,前世挑战各国高手,穿越过来后也要与当时高手切磋一番,加上正值乱世,自也要网罗一批江湖好手为己所用。

    所以在他到太原之后,便密令锦衣卫去寻那个耳朵都听出茧子的大宗师陈王廷,只要寻到他,另外一个宗师将发和他形影不离,自也手到擒来。

    陈王廷所在的陈家沟属怀庆府,刚被刘芳亮攻占,兵荒马乱,几个锦衣卫冒着危险入境,去寻那绝世高手,终于功夫不负所托,时隔一个多月,终于风尘仆仆的送到小督主跟前。

    眼见十余人满面风霜,常宇虽心下大喜,技痒难耐也不得硬生生的忍住,令铁柱掏出几十两银子赏了那几个锦衣卫,一路风餐露宿冒险寻人很是不易。

    锦衣卫接过银子,千恩万谢。

    小太监有令亲卫送陈王廷等人去巡抚府休息,以贵客待之,不得怠慢。

    “那俩人似是不凡,气息内敛,应是内家拳高手”去总兵府的路上,吴中沉声说道。

    “高个求,老子一拳一个,双拳一对”屠元双拳挥舞学常宇平日练拳的样子对着空气嗖嗖嗖打了个组合拳,一脸不屑。

    吴中翻了白眼,不想听这货说话。

    小太监却乐的哈哈带笑,看着屠元:“待会吃多点,晚上给我狠狠揍那俩人,看着不顺眼”。

    屠元使劲点点头,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力气,忍不住又打了几拳,嘴里还嗖嗖嗖的配音,吴中握刀的手,青筋暴起。

    总兵府,吴三桂正和李岩,唐通三人喝茶等候小太监,相谈甚欢,听的亲兵通报,三人赶紧至门前相迎。

    “吴总兵整个精神焕发,可是有大喜事”常宇坐下,端起你青瓷茶杯闻了一下,雀舌,好茶!

    “昨日大捷,多年少有,如若不差今儿皇上便可知晓,定是龙颜大悦,吴总兵自然是开心的嘴巴合不拢了”唐通在旁笑道。

    吴三桂苦笑摇头:“大敌当前,末将愁眉苦脸倒还差不多,不知督主大人从哪看出个喜气来着”。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吴总兵愁个啥,苦个啥”常宇招呼诸人入席,自有下人上了饭菜。

    战时禁酒,诸人以茶代酒敬李岩。

    “多尔衮大军驻扎在宁远百里之外的松山堡南,虎视眈眈却驻足不前,一夜之间,十余股探马进入宁远周边”。席间吴三桂汇报军情。

    他是在等,小太监皱了眉头,至于具体在等什么一时间猜不透,但绝对是等一个时机。

    “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他等什么,咱们等他来便是”。

    一顿饭,几人议定,原本战术不变,常宇在西山藏兵,吴三桂和唐通守城,李岩率其部在外机动打援,驻军中后所,进可支援,退可为山海关守门,严防清军切断宁远和关内的联系。

    “山中有贼,很是不平静,李将军驻守中后所若是闲来无事,不妨山中走走”小太监轻笑夹菜,李岩微笑点头。

    “中后所本是一屯兵所,



第450章 城外钓叟
    想的太多,活的太累,多尔衮心念念的想搞清楚到吴三桂的心路历程,可宁远城这边却外紧内松,一副淡然,你不来我就等,你来咱就打,至于你想要的消息都给你准备好了,而且那些消息早已经过时,原本是为了套你过来准备的,谁知道刚一勾手指,你就急不可耐的颠颠跑过来,后边的准备的情趣套装竟没来及用。

    而现在我都爽完了,你还想着要情趣套装,多尔衮你为何总是慢一拍呢。

    晌午过后,李岩率部出城去了中后所,吴三桂和唐通这对老相好总有说不完的话,从总兵府转到军营又转到了城上,才霍然发现天空又飘了小雪,直叹今年不寻常。

    若再是一场大雪,多尔衮哭都没眼泪的了,吴唐两人站在北城远望,一个亲兵急急来报,小太监又出城了。

    吴三桂皱眉,城外到处都是清军探子,他手下部将周魁正率军四处追杀,小太监难不成又心痒了,出去凑热闹寻乐子,这也太好战了。

    不,督主大人在城南钓鱼去了!

    吴三桂和唐通顿时傻了眼。

    宁远城南有大河,宁远河宽十余丈,河面结冰覆雪。

    一行人马近百,在河岸边骑行游弋,岸边几颗枯树落叶已尽,只剩光秃秃的枝丫随寒风摆动。

    河面上一人头戴斗笠,披蓑衣,持钓竿坐马扎默然不动看着眼前冰窟似出了神入了定久久不动。

    枯树下,吴中跨刀而立望着那斗笠背影时而蹙眉,小太监平日身姿挺拔,而眼下蜷缩如老叟,他应该很累吧。

    旁边的冤家屠元正在和李铁柱低声扯皮:“一会我要用这招,就这样一拳便能把那货打飞了……”

    吴中重重呼了一口气,扭头看向两人:“赌钱不”

    啥李铁柱和屠元一怔,齐刷刷的看向他:“赌啥”

    “赌你今晚必败”吴中嘴角一丝冷笑:“那五人中没一个善茬,尤以那单薄矮小者,你能在手下走过十招,便算你赢”。

    “哎哟,握草,要不咱俩先练练”屠元立刻不愿意了,握拳就要动手,却被李铁柱一把拉住,瞪着吴中道:“你有银子么”

    吴中一怔,挠挠头,摇摇头,木有。

    “木有,给你赌个p啊”李铁柱翻了个白眼。

    “反正他也赢不了啊”吴中耸耸肩,屠元又要动手,再被李铁柱拉住:“你管他输赢,你既要赌钱就想拿出银子,没银子你扯淡啊”。

    吴中脸上一红:“昨日我杀鞑子至少二十,少说也百两银子”。

    “哪儿呢,拿来哥们瞅瞅”李铁柱嘿了一声,伸出手。

    吴中一窘:“我,我,我没要!”

    屠元,李铁柱相视大笑,扭头不在搭理他,吴高手感觉自己被无视了,咬了咬牙朝河面走去,至小太监身边:“督主,卑下要银子”。

    正在出神的常宇嗯了一声皱眉看向他:“本督欠你银子”

    “额……卑下昨日杀敌……”

    “人头呢”小太监挑眉。

    “……卑职借些银子”吴中一咬牙,满脸期盼的看着小太监。

    小太监叹口气:“当年又什么夜盗九城关,纵横江湖,飘然出世吹的天花乱坠,靠喝西北风活过来的啊”说着从怀中掏出几两碎银丢给他:“都什么时候了还玩清高,到手的银子拱手让人,说好了这银子一天十分利,十天一结算!”

    吴中满脸通红,接了银子谢了恩,直奔岸边枯树,寻那俩还在吹牛的货,刚要说话,突见正东百余米外一群骑兵正在追逐厮杀。

    原是明军为截杀一股清军探马,追追打打,竟顺着河岸朝这边奔来。

    屠元和李铁柱二人立刻翻身上马一声唿哨,周围游弋的亲卫立刻布阵,刀出鞘,箭上弦。

    &nbs



第451章 大宗师
    本已疲靡的崇祯,双眼精光一闪,翻身而起接过密信一目了然,脸色巨变,随即仰头狂笑:“好,好,好,杀的好,杀的好,常宇,杀的好,常宇朕要杀了你,哦不,朕要赏你,重重赏你……”

    皇爷突然如癫似狂,可吓坏了几个随侍太监,连忙向前疾呼万岁,机灵点的赶紧去寻王晨恩。

    立刻传旨着内阁诸臣皇极殿(今太和殿俗称的金銮殿)朝议!

    明清皇帝一般处理朝政都是在乾清门和皇极门俗称御门听政,而如今崇祯突然要在金銮殿朝议,那绝对是大事且又正式的事。

    半个时辰后,皇城四门大开,数十匹健马奔出,马上人持黄旗,口中大呼:宁远大捷,宁远大捷,清军先锋八千骑兵全军覆没,斩敌六千余……

    同时间北京城的鼓楼中,外七内九皇城四城门全都贴了捷报。

    全城哗然!

    前两天听闻清军大举入关,整个京城愁云惨淡万里凝,又疯传山海关总兵高第造反,更是雪上加霜,加上南边闯贼逼近,搞的人心惶惶,而今才多少会,北边竟然传来捷报,杀了清军六千人马,这可是多年罕见的捷报啊,而且是大捷报!洪承畴在世的时候也没杀过这么多清军吧。

    会不会是假捷报啊,有人质疑。

    大明朝的文臣武将虚报战功,假传捷报的例子数不胜数,也难怪老百姓会胡思乱想。

    听闻有东厂的大太监在那边坐镇呢,那可是皇帝的心腹,这消息就是东厂传来的理应不会假。

    哎呦喂那可太好了,吴三桂太厉害了,竟然杀了那么多清军……

    我可听说了,这首功是那东厂大太监的,他率五百骑兵从后包抄,杀了清军措手不及……

    你胡说瞎编,太监怎么会打仗……

    嘿,你这话我可真不爱听,我七姥姥的外甥女的大侄女就在宫中当差,便是她传出的消息,说宫中谁都知道那东厂大太监能闻能武厉害的紧,要不然皇帝会派他去关外啊。

    您说的那东厂大太监可是在太原剿贼的那位……

    可不是,就是那个杀了上万贼军俘虏的屠夫大太监啊……

    你可拉倒吧,那可是个小太监啊,听闻年不过二十,长的五大三粗,勇猛异常,如那猛张飞一般,不然怎能率兵杀敌……

    自两年前松锦大战之后,上至九五之尊,下至黎民百姓再也没有听过捷报,明军对敌不管是清军还是贼军,每战必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所写的也不过当下如此吧,关外一书捷报,九门阙成震动。

    茶楼酒坊勾栏,文人墨客走卒小贩,无不眉飞色舞,口耳相传。

    这时也不闻有人骂朝廷无能,明军无能,东厂跋扈了。

    小太监五百骑入敌营大杀四方已被传得神乎其神,只有少部分理智清楚,吴三桂的宁远军才是主力,没有主力的当头碾压,五百人入敌营如寻死无异,但也不的不佩服小太监的勇气和魄力!

    不说朝野震动,全民狂欢,这一纸捷报甚至把皇城搅翻。

    太监宫女奔走相告自不用说,嫔妃各宫串门,唤贴身太监宫女到处打听有关捷报详情,最后一起跑到坤宁宫向周皇后道喜,周皇后少有的乐的合不拢嘴……

    东宫朱慈烺正在进膳时闻捷报,突然掀桌而起,摔盘子砸碗,随侍吓的脸色惨白,谁知他竟狂笑而出……

    万岁山上,一袭青衣北望,眼神顾盼流转。

    雪花漫天飞舞,岸边枯树下吴中鼻青脸肿叫嚣有种单挑,河面上小太监的斗笠上覆了白白一层,身旁木桶里三五条河鲜已成冰,远处时不时还有追逐厮杀的身影。

    &nbs



第452章 斤两
    常宇微微点头,目光又瞥向那单薄矮小的中年男人身上:“将把式今年应该三十整吧”。

    那矮小单薄之人正是北派太极宗师将发,他小陈王廷整整十四岁,但两人却是亦师亦友,或者说陈王廷的太极拳是将发为他启蒙筑基。

    可陈式太极拳后人为了树立清初陈王廷太极拳创始人的身份,把大宗师王宗岳和将发完全贬低和否定,比如把王宗岳说是清乾隆人,晚于陈王廷,至于将发则完全否定说他只是陈王廷的仆人,马夫。

    完全颠倒师生关系,甚至著书立说加以否认,其中以唐豪和顾留馨最甚误导后人。

    将发赶紧称是,心下震惊东厂的人太牛逼了,连自己生辰都摸清楚了,他却哪里知道小太监前世本就考武吃饭,对一些传统武术大家都有了解。

    至于那三个青年,陈汝信和陈所乐是陈王廷的侄子,也是未来第二代太极宗师,此时已得其真传,而那年纪稍大的邢喜怀却是将发的亲传弟子,好玩的是邢喜怀是个布店老板年纪也比将发大。

    小太监寥寥几言说破几人来头,让陈王廷和将发内心剧震,特别是陈王廷此时他刚创拳不久,一直敝帚自珍,外人不闻,怎滴这小太监却知道他陈氏太极之名,那种自己像个透明人被人看破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

    但既来之,则安之,好好露一手,卖个好价钱。

    陈王廷略略平复一下心绪,向前一步:“督主大人,敢问如何考量草民”

    常宇微微一笑:“闻你不只拳脚无双,刀枪棍棒无所不通,尤擅弓射,听闻当年你考武举时曾经就射了凤夺巢,即是如此博通便拿出你最擅长的玩意,本督麾下人才济济,你要玩什么都有人奉陪!”

    陈王廷心下又是一惊,这小太监难不成把我八代祖坟都掘过了,咋啥都知道呢。

    “弓射久搁,早不如从前,草民粗通拳脚,便已考量拳脚吧!”陈王廷略一沉思道。

    常宇颔首:“你年已四十奔上,体力不是巅峰,本督麾下皆是青壮之力,那可就占便宜了”。

    陈王廷微微一笑:“无妨,草民这家传把式本就是借力卸力四两拨千斤”。

    说着转身出了大堂到了院中,双手揽月,摆了战姿。
1...140141142143144...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