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别废话了,速速启程。路上一刻也不能耽搁,不然老爷扒了你的皮。”
王猛忍不住催促骂道,看着亲信一人双马、快马扬鞭之后,王猛才转身返回餐桌。
回到餐桌,王猛对张文博、彭成两人点了点头,张文博两人心领神会,知道王猛已经派人将有关密折的消息送往京城严府了,不由放松了些许。
“若平安有密折之权,则可以将江南救灾情况及时、全面报与圣上,也不会有如此误会,占用如此多的资源,劳累诸位大人长途跋涉了。若王大人有密折之权,弹劾平安,也就不用那么麻烦,也无今日之尴尬”朱平安略有感慨的说道,说完之后,朱平安又自嘲的笑了笑,对众人说道,“都是平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见笑于大方之家矣。”
“哪里,朱大人的提议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徐海赞赏道。
朱平安自然一番谦逊。
等到午膳结束后,朱平安再一次感谢了徐海等人,故意道了一句:“密折之事,平安一番胡言乱语,诸位大人姑妄听之,不足与外人道也”
足与外人道也徐海等人脸上的表情,显然是如此一个答案。
朱平安满意非常。
(iishu)是,,,,!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蝴蝶效应
【】(iishu),
徐海一行调查组在午膳后便启程回京复命,此行的两个主要任务他们已经完成了,没有再停留的必要了,朱平安、谭纶等人一路送至官道。
送走徐海一行后,谭纶在靖南又多留了一个多时辰,由朱平安陪同着,仔细视察了东湖工程区,详细了解以工代赈的各个方面、注意事项等等。谭纶已经下定决心,回去便效仿朱平安界定粮价,并进行以工代赈。
“府尊,请借一步说话。”朱平安看出了谭纶的决心,轻声对其说道。
有些话不方便当众说,只能借一步说话,而且说完朱平安也不会认。
“朱大人,不知有何见教。”谭纶随朱平安来到一旁,笑呵呵的问道。
“见教岂敢。府尊欲进行以工代赈,不知府库有多少?”朱平安拱手道。
“府库尚有存银三万八千余,只是存粮不多矣,止有万石左右。”谭纶对于府库情况如数家珍,府库里的银子都是他费心费力、一笔一笔攒出来的,本来粮库也有两万余石存粮,只是洪灾以来施粥赈济等消耗了一半。
朱平安微微摇了摇头,“府尊,三万八千余两存银恐难持久。以我靖南小县为例,我靖南举行以工代赈,每人每日20文工钱,共有十万百姓及难民参加,一个月下来光工钱就需6万两,粮米消耗更是海量。即便一日三餐收费,每日每人也不过回收5文左右,杯水车薪而已。”
谭纶闻言僵住了,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浑身的热情顿时被打消了大半。
是啊,以工代赈需要成本啊。靖南区区一个小县,一个月就要支付6万两,更不用说整个台州府了,需要赈济的百姓可是不下百万之众啊。
如之奈何?!
谭纶不由皱紧了眉头,不过很快又眼睛一亮,我府城尚且承担不起,那靖南是如何做到的,立时拱手对朱平安说道,“朱大人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只是府尊,界定粮价后,各地粮商势必赚的杯满钵满,他们在台州府发了财,理所应当为台州府赈灾做些贡献。”朱平安意有所指说道。
“朱大人是说请粮商为赈灾捐款?”谭纶眼睛一亮,随机又摇了摇头,“这些商人最是贪得无厌,锱铢必较,视金钱如命,如何舍得捐款。”
“如此,老百姓怕是也不答应吧。我们作为父母官,自当为民做主。”
朱平安意味深长的说道。
一切尽在不言中,谭纶了然,与朱平安对视了一眼,用力的点了点头。
朱平安又建议谭纶待粮价界定,粮商涌入台州府后,再开展以工代赈。
谭纶心领神会,以工代赈这道席能不能开好,关键要看粮商这道菜。
很快,当谭纶从靖南返回台州府城后,第二日台州府便张贴了告示,通告界定台州府粮价为每石两千五百文。与此同时,谭纶还向各郡县下发公文,公文中第一部分先是表扬并介绍了朱平安靖南抗洪救灾的经验,第二部分则是要求各郡县一律将辖区内粮价提高至每石两千五百文。
很快,台州府提高粮价为每石两千五百文的爆炸消息,就广而传播了出去。
这消息一传出去,宛若一盆鲜血泼到了鲨鱼池里,顿时一个个名为粮商的鲨鱼就疯狂了。
台州府张贴界定粮价的当日,就有上百打了鸡血的大小粮商,竭尽所能,通过马车、驴车、牛车、船运等各种方式,将粮食源源不断的运进台州地界。他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远一点的地方,更多的粮商正在赶来。
一时间,大明各地的粮食,通过一个个粮商,源源不断的运往台州。
台州府粮荒顿时得到了缓解,虽然粮价很贵,但再也不是有价无市了,只要拿得出银子就能买得到粮食。台州的老百姓虽然消耗了多年积累的家财,但是总算是度过了这一劫,饱受洪灾蹂躏的台州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谭纶也效仿朱平安,对于粮商们识趣送来的谢礼,皆以赈灾捐款的形式收了下来。对于数目未达到谭纶心理预期的,或者没有前来捐款的,谭纶皆派员前往对方的粮铺内,请他们为台州赈灾进献爱心。
当然,对于个别不识趣的粮商,谭纶则是派差役以“缉匪”、“缉盗”、“查赃”等名义,进行清场搜查、问讯等,总之就是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使你无法正常营业。要知道,现在时间就是银子,开粮铺就跟抢钱一样赚钱,耽搁一时半刻就会少赚很多钱,粮商们如何会跟银子过不去。于是,一个个受到教训的粮商们,皆变的识趣了起来,乖乖的补足捐款。
通过这种方式,谭纶很快也就募集了足够开展以工代赈的银两和粮草。
台州府在公布界定粮价三日后,又一次发布了一项公告——以工代赈。
谭纶几乎是照抄了朱平安以工代赈的建议书,规划了灾后重建、水利设施、修缮城墙、防倭哨堡、开垦土地等系列攻城,召集境内百姓参与以工代赈。
不过为了体现官服爱民如子的仁慈,谭纶对参加以工代赈的百姓免费供应一日三餐,当然只是最基本的稀饭、窝头而已,另外每日的工钱则是降低为15文。
其实与靖南以工代赈的待遇相比,台州府这边不过是朝三暮四而已。
因为每日免费供应一日三餐,工钱又相对较少,百姓的积极性比靖南稍有不如。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通过界定粮价与以工代赈的政策,台州府的洪灾情况不断好转。
受到台州府的积极影响,周边的绍兴府、宁波府、金华府等府也开始提高境内粮价,或对境内粮价上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粮价上涨。
国各地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江浙,江浙一带的洪灾形势也在不断好转。受朱平安这只蝴蝶的影响,江南洪灾比历史上恢复的更快、损失的更少,活民无数。
(iishu)是,,,,!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果不愧我家麒麟儿
【】(iishu),
【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京城,严府。
王猛令亲信送呈严府的密信,在第三日早上就送达了严嵩的手上。严嵩收到密信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集了赵文华、鄢懋卿、王学益等得力心腹,传阅密信。
其实严嵩也令人去叫了严世蕃,不过严世蕃在外面风花雪月,不在严府。
“关于朱平安提出的密折,老夫想听听们的意见。”严嵩眯着眼睛问道。
赵文华等人都是官场老手了,比徐海、谭纶等人看到的还要多,还要深。
密折的利弊,他们一时间几乎都已经分析出来了。严嵩听的连连点头。
“徐海他们不日即将回京复命,密折之事势必会报与圣上。圣上或会询问老夫意见,以们之见,到时老夫该持何态度为好,支持还是反对?”
严嵩饮了一口茶,舒缓了一下嗓子,睁开浑浊的眸子,扫视赵文华等人问道。
“阁老,朱平安这小贼包藏祸心啊,密折言事,内容不为外人所知,势必鼓励弹劾、告密等事,如若推行,怕是会助长一些鼠辈的胆量,上密折弹劾阁老,长此以往,怕是会动摇阁老在圣上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鄢懋卿首先开口道,他对密折持反对态度,认为密折若是推行,贻害无穷。
“景卿兄多虑了。密折只有圣上才能阅览,而圣上除国事操劳外,还要修道炼丹,已然分身乏力,没有太多的精力审阅密折,所以密折势必不会大范围普及,必然只有受圣上宠信之臣才能有此殊荣,而深受圣上信任的臣子,多是我等同道中人,密折将会成为我等手中利器。”
赵文华听了鄢懋卿的一席话后,微微摇了摇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梅村,汝执掌通政使司,焉能出此言。若无密折,天下奏疏尽出通政使司,无奏疏可以隐瞒阁老,便是有王宗茂等宵小之辈上疏中伤阁老,由汝留下压伤数日,也足以给我等充分的应对时间。若是推行密折,密折不经通政使司,直达御前,送呈圣上御览,我等岂不是自废武功?!”
鄢懋卿再次开口道。
严嵩闻言,不由微微点了点头,鄢懋卿的这一番话说到了紧要之处。
“非也,正如我方才所言。密折不会大范围推行,没有密折之权的人若要上奏,仍要经由通政使司。以我之见,碍于圣上精力有限,即便推行密折,所授权之臣,也不会超过百人之数。且,绝大多数还是我等同道之人。对于那些非我同类者,则严加监视,任他们也翻不起风浪。”
赵文华不缓不慢的说道。
“不受控制的不安因素,还是早早除之为好。现状就很好,何须冒险。”
鄢懋卿摇了摇头,未被赵文华说服。
“现状虽好,但更进一步岂不更好。密折上奏,内容不限。这密折可绝非一道奏疏这么简单。在我看来,它是集御史、锦衣卫、东厂、给事中等几大职于一身,一日密折在手,我等便相当于多了御史、锦衣卫、东厂、给事中等诸多身份,其用妙不可言。锦衣卫陆大人虽对阁老尊敬有加,与我等相处也算愉快,但是他始终不是自己人,私下多有龌龊之举,去年他庇护逆贼沈炼,便可见一斑。东厂就更不用说了。若有密折在手,我等可就相当于多了无数的锦衣卫、御史、东厂、给事中之职。如此密折,弃之不用,岂非可惜,只要我等利用得当,更进一步,轻而易举。须知宦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请义父三思。”
赵文华微微笑了笑,分析了隐藏在密折背后的功能,对密折很是推崇。
其实,除了这些。
赵文华还是有私心和野心的,密折直达御前啊,对于这一接近圣上的利器,他可是眼热的紧。他上次之所以冒险进献圣上百花酒不就是想要接近嘉靖帝嘛!可惜,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未能达到目的,还惹怒了义父严嵩。若非有义母说情,自己就被义父断绝关系、扫地出门了。
现在发现了密折这一利器,他暗藏的私心和野心又再度蠢蠢欲动了。
密折集御史、锦衣卫、东厂、给事中等几大职于一身
严嵩听了赵文华的分析,忍不住又点了点头,密折还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严嵩脸上不露声色,扫了一眼还未发言的王学益等人,“学益,怎么看?”
王学益被严嵩点到名字后,顿了两秒才开口,“阁老,卑职看来,这密折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可以为我等建功立业,用得不好,它也可伤了我等”
“滑头!汝之言,跟没说有什么两样?!”严嵩扫了他一眼,斥了一句。
什么狗屁双刃剑,看似观点鲜明,实则相当于没有说
王学益这种起墙的做派,如何能在老狐狸一样严嵩眼皮子底下,蒙混过关。
王学益悻悻的缩了缩脖子。
就在这时,严世蕃回来了,带着一身酒气和脂粉味儿,显然是从女人堆里爬出来的。
“一身脂粉味,又去外面胡混去了?!”严嵩不悦的瞪了严世蕃一眼。
严世蕃讨好的上前给严嵩斟满了茶,笑呵呵的狡辩道,“爹,儿子我这不是为咱们老严家开枝散叶嘛,劳身劳力的,怎么能说是胡混呢。”
“屁!”严嵩没好气的骂了一句,当然不是真骂,然后将王猛的密信甩给了严世蕃,“看看,事关密折,若是圣上问起,我当持何态度为好?”
严世蕃看了一遍后,又问了下赵文华、鄢懋卿等人的态度,听后不由大笑。
“笑什么?”严嵩没好气的问道。
“爹,们这是缘木求鱼啊,您老该持何态度,关键要看密折之于圣上利弊与否。若密折对圣上有利,您老自然鼎力支持;若密折对圣上不利,您老自当誓死反对。”严世蕃笑着说道,一只独眼精光四射。
严嵩闻言,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对严世蕃很是赞赏的点了点头,果不愧我家麒麟儿。
“这密折是鼓励臣下告密啊,令百官互相警惕,互相牵制,防范不臣,防范欺瞒,利于圣上大权独握,使君更君,臣更臣,肯定甚合圣上心意。”严世蕃敲着桌子,一脸自信的说道,“我等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密折为我所用。”
(iishu)是,,,,!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复命
【】(iishu),
严嵩得到密信的翌日,徐海等人一行也返回了京城复命。嘉靖帝抽空在无逸殿东暖阁召见了徐海、彭成等一行,内阁首辅严嵩、次辅徐阶等人随侍在侧。
“臣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海、彭成等人在太监通传后,步入冬暖阁,恭敬行大礼拜见嘉靖帝。
嘉靖帝依然身着一袭蓝布八卦道袍,坐在龙椅上,龙椅上铺着一张八卦垫,身材消瘦,却威严十足。待徐海等人大礼行万后,嘉靖帝一甩袖子,手搭在龙椅上,淡淡问道:“免了,汝等此番核查,情况如何?”
徐海作为核查组负责上,恭敬的开口回道:“回圣上,弹劾不实。朱平安于靖南并无勾结粮商、收受贿赂之举,其不仅无过,反而有功。大半江南,一片哀鸿遍野凄凄惨惨,唯独朱平安治下的江南,粮米充足,宛若世外桃源。”
徐海回禀的时候,彭成、张文博等人恭敬的立在一旁,低着脑袋,看着自己的脚尖。这是规矩,多人参加召见,只能有领头者回答圣上的问讯,其余人不能插嘴,更不得交头接耳,唯有圣上特别问他们某人的时候他们才能开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