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刘万年、太平知县等人的弹劾有误,还是大误!纯属诬陷,造谣生事!
朱平安不仅无过,相反,在抗洪救灾上,朱平安还一骑绝尘,冠绝江南!
“古人云:大忠似奸,大真似伪。诚不我欺也。本想为国捉一个大贪,不虞倒访了一个大贤。大半江南遭遇洪灾,一片哀鸿遍野,凄凄惨惨戚戚,唯独靖南独善其身,境内粮米充足,百姓安居乐业,恍若世外桃源,朱平安非可小觑也。”
徐海忍不住感慨了起来,继而对众人说道,“既已水落石出,我等也无需再隐瞒身份了,这便进靖南县衙,去见见这位差点被我等冤枉了的大贤。”
于是,徐海、谭纶一行去了靖南县衙,向门房亮明身份,道明来意。
原来是京城来的大人们,门房慌忙磕头行礼,听到他们要见朱平安后,一脸为难的回道:“对不住诸位大人,县尊此刻并不在县衙。县尊亲领了东湖以工代赈工程区,大部分时间都在东湖工程区,或者巡视其他以工代赈工程,只要到晚上才回来。诸位大人还请在县衙稍等,小的这就去禀告县尊去。”
听到朱平安在东湖以工代赈工程区,徐海摆了摆手,表示不用麻烦,他们直接去东湖即可。
于是,在县衙留守胥吏、差役的陪同下,徐海等人直接去往了东湖。
到了东湖工程区,徐海等人在靖南县衙胥吏差役的帮助下,找到了朱平安。
看到朱平安本尊后,徐海等人忍不住张大了嘴巴,嘴角微微有些抽搐。
只见他们视线中,一片尘土飞扬的工地上,朱平安官服下摆掖入腰间,袖子撸到一半,手持一根铁锨,正在跟一群人挖土,伸脚一踩铁锨,胳膊一挥,一锨土就落入旁边的箩筐中了,动作别提有多娴熟了。
一脸憨厚,浑身脏兮兮的,跟个泥腿子后生似的,若非他身上的知县官府,徐海等人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眼前这人就是他们苦苦寻找的朱平安!
“县尊,县尊,京城的钦差来了。”刘典史慌忙小跑上前提醒朱平安。
“啊?!京城的钦差怎么来了?!圣上派人来赈灾了?!”朱平安不由诧异了一下,朝廷不是一时之间无力赈灾吗,怎么派钦差来靖南了。
“县尊,卑职也不知。”
刘典吏摇头,他只是负责带路,徐海等人由自持身份,一路上都未与多言。
“无妨,我且去拜见。”朱平安摆了摆手,将手里的铁锨交给一旁的百姓。
“见过诸位上差,见过府尊,王知县诸位大人大驾光临,平安有失远迎,还望恕罪。”朱平安小跑上前,拱手与徐海、谭纶、太平知县等人一一见礼。
“朱大人多礼了。”徐海、谭纶等人笑着回礼,此刻他们怎么看朱平安怎么顺眼。
“幸会。”王猛等人则是一脸欠了八百万似的,拱手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
“下官见过朱大人。”
太平知县则是哭丧着一张脸,拱手回礼,惹的朱平安不由多看了两眼。
这家伙怎么了?!怎么一脸便秘的样子,难不成人有三急憋不住了?!
朱平安忍不住腹诽了一句。
“咦,张百户,您也来了当初稽查太仓,多亏了张百户鼎力相助,平安才得意幸不辱命,一直无缘拜谢,这次张百户一定要给平安一个机会。”
朱平安见礼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老熟人,京城大名鼎鼎的滴血剑——张谷一,当初稽查太仓就是多亏了张谷一的鼎力相助,不由笑着上前寒暄了一句。
“呵呵,小朱大人言重了,当初杂家也是奉命行事,哪里当得起小朱大人的拜谢。半年不见,小朱大人别来无恙啊。”张谷一笑眯眯的抱拳回道。
“见过朱大人。末将台州府新军营千总谭纶。末将久仰朱大人大名。”
左臻主动上前行礼,对朱平安执礼甚恭,此刻他对朱平安的敬仰之情更深了。
在他眼中,朱平安卷起的袖子、掖在腰间的衣摆、浑身的尘土,宛若一身挂满了荣耀勋章一样!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朱大人不愧是朱大人,真乃我辈楷模。
此刻,左臻眼睛里都在冒光,整个一古代版粉丝见到偶像的大型现场
“左将军言重了”朱平安嘴角有些抽搐,不着痕迹的和左臻拉开了一点距离。
卧槽,这家伙看到我,眼睛里怎么放光啊?!该不会是有什么不正常癖好、取向不正常吧?!
这个年代,风向不太对,南风有点多
严世蕃、罗龙文等人知男而上的英雄事迹,在京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还有徐充《暖姝由笔》所载:明正德初,内臣最为宠狎者,入‘老儿当’犹等辈也,皆选年少俊秀内臣为之,明官吏、儒生乃至流寇、市儿皆好男色。
想到这,朱平安便不着痕迹的与左臻拉开了些距离,对其敬而远之。
“呵呵,朱大人,不是有失远迎,而是有失体统吧”
此行失利,弹劾不成反而成全了朱平安,王猛心中不忿,借机发挥,暗讽朱平安撸袖子、别衣摆、浑身尘土的形象有失体统,给士大夫丢脸。
张文博、彭成虽未附和,却也是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不屑。
怎么回事?我欠你银子了?!看到王猛等人讽刺的表情,朱平安忍不住怔了一下。
“是是,上差见教的是。平安失礼了。”
朱平安扯了扯嘴角,露出了一抹憨厚的笑容,一副知错就改的在王猛、彭成他们三人面前整理起了仪表,展平撸起来的袖子,放下掖在腰间的衣摆,掸去身上的尘土只是不知有意还是有意,动作幅度颇大。
结果就是,朱平安这么一整理,顿时尘土飞扬,直扑王猛、彭成等人,差点没把他们掀个跟头,呛得他们翻起了白眼,咳嗽连连,捂着口鼻,伸手连扇飞扑过来的尘土
(iishu)是,,,,!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君子之风
【】(iishu),
:
“条件简陋,还请诸位大人多多担待。不知诸位大人大驾光临,有何见教?”
简单寒暄见礼过后,朱平安将徐海等人请进东湖工地的一个工棚内,用瓷碗给他们倒了茶水,拱手问道。
“咳咳,近日来,连续有多起奏疏弹劾朱大人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我们奉圣上旨意前来核实。”徐海咳嗽了一声,对朱平安说道。
一旁的太平知县如坐针毡,便秘的表情更甚。
什么?弹劾我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
朱平安闻言,微微怔了一下,不着痕迹的扫了一言场中众人的表情,心中已是了然。
嗯,瞧徐大人、谭知府、张百户这副丈母娘看女婿的表情,想来他们应该是已经暗中核查完毕了,并且已经证明我的清白,顺便还被我的成绩给震慑到了
哦,太平知县这一副便秘、如坐针毡的表情,想来弹劾自己的人中,定然有这位太平知县了,这会因为弹劾有误,而担忧他的仕途吧
这什么王大人、张大人还有彭御史,他们这一副看我不爽却又奈何我不得的表情,大约他们是受人指使来治我朱平安勾结粮商、贪腐之罪,却没想到弹劾有误,导致这一趟跑了个空,不好回去交差吧
至于左臻,这货大约不是风向不对,眼神里似乎是敬仰?!意外多了一个迷弟?!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徐海他们一行已经查证我的清白,看到靖南的成绩了。
如此该我装,不,该我表现风度了。
于是,朱平安扯了扯嘴角,苦笑着向徐海等人拱手告罪道:“呵呵,想来是平安界定高粮价的行为,打破了常规惯例,令人误会不解,才会弹劾我吧。窃以为他们弹劾平安,出发点也是为了我靖南十万百姓吧。不过,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只是为了平安一人,累诸位上差自京城一路舟车劳顿,平安之过也。无论上差如何核查,平安皆无条件配合。”
朱平安话音落后,徐海等人看朱平安的目光更欣赏了。
什么是君子之风?!什么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什么是光明磊落?!
这就是!
自己被人弹劾,不为自己辩解,却为弹劾自己的人辩解。
从来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朱平安却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更别说,朱平安还表态无条件支持配合核查,态度放的如此端正了!
徐海等人如何不欣赏,左臻更是被朱平安的大度和君子之风所折服。
当然,太平知县脸上便秘的表情更甚了,恨不得找一个老鼠洞钻进去
嗯,效果不错,朱平安将众人的表情收入眼中,心里暗戳戳的给自己竖了一个大拇指。
“咳咳,其实我们已经基本核查清楚了,弹劾有误,朱大人是清白的。”
徐海咳嗽了一声,轻声说道。
“什么?已经查清了?诸位上差真是雷厉风行、明察秋毫,平安佩服。”
果然如此,朱平安心中了然,面上却是适时的表现出了震惊的表情。
接下来,徐海等人又进一步向朱平安了解了情况,朱平安令差役去县衙将
接下来,徐海等人与朱平安大致说了一下调查情况,进一步了解了相关情况,朱平安令人去县衙将杨掌柜等人签署的《捐款协议书》以及发放捐赠时百姓签字画押的《捐赠发放表》取来,展示于徐海等人。
这些《捐款协议书》、《捐赠发放表》进一步证实了朱平安的清白,徐海也从中取了几份,作为证据,充实结案材料。
王猛等人看到这一份份《捐款协议书》、《捐赠发放表》,更是脸黑不已,心中腹诽,朱平安这小贼还真是奸诈,原来他早就防着这一天了,有这些《捐款协议书》、《捐赠发放表》,他早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或许,他还盼着被人弹劾的吧
王猛等人恨恨的想道。
我竟然弹劾了这样的人太平知县脸上早就没有一丝血色了。
“朱大人,我们此行过来,走了大半江南,别处皆是哀鸿遍野凄凉一片,饥饿而死的百姓数不胜数,唯独贵地粮米充足、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生机勃勃,宛若世外桃源。你是如何想到提高粮价这种方法的?”
徐海等人好奇的问道。
朱平安自然毫无隐瞒,将向县衙胥吏及妖女若男解释的那一套,重又解释了一遍。
“因地制宜,因时施策靖南能有朱大人,幸甚。”徐海等人亲眼看到了靖南的实际情况,尤其和外地对比鲜明,理解起来更容易更深刻,不由连连点头。
“朱大人,你有如此好方法,缘何不早点告诉我呢?”谭纶半是夸赞半是责备的说道。
“府尊,自古以来,发生洪旱等灾害,皆是以稳定粮价为第一要务,这已经是墨守成规的惯例了。提高粮价一法,打破了常规管理,有悖于常理。只是我一人,人微言轻,便是我向您提了,您会相信我吗?”
朱平安苦笑着回道。
谭纶闻言点了点头,如果朱平安当时向自己提了,自己也是万万不会相信的,或许还会责备朱平安荒唐胡闹,不拿百姓死活当回事
还有,当初在洪灾发生前,朱平安曾经有向自己呈送过一份提醒洪涝发生的公文,不过当时由于自己在新兵营,而府衙官吏并没有将朱平安的提醒当回事,将之束之高阁了,总之就是朱平安提了,自己这边没有反应有这么一个前科在,朱平安不再进言也正常,自己又哪里有资格责备朱平安呢。
“朱大人,我回去台州府,欲效仿你界定台州府粮价,以及开展以工代赈事宜。其中关键之处,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还请朱大人不吝赐教。”
谭纶拱手对朱平安说道。
“府尊言重了,即便府尊不说,平安也会进言。我已拟了相关建议文书草案,正准备近日斧正后呈送府尊,其中注意事项等,皆在建议书中列明。”
朱平安忙起身回礼道,说着从怀中取出了一份折叠的公文,双手交给了谭纶。
《建言台州府界定粮价及以工代赈书》
谭纶接过来一看,只看文书名称,便知道朱平安所言不虚,不由惭愧自己方才所想。
:
(iishu)是,,,,!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吾妄言之,姑妄听之
【】(iishu),
朱平安在东湖工地给徐海一行人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接风宴,每人一份标准午餐(两个窝头、一碟小咸菜、一碗蛋花汤),除此外朱平安又自掏腰包,请伙房做了六盘荤素搭配的野菜小炒,给大家凑了一桌接风宴。
这是徐海吃的最差的一场接风宴,不过却是最满意的一场接风宴。
朱平安的真实、不做作,毫无巴结奉迎,如一股清流,令徐海更欣赏了。
当然,王猛等人另当别论。除非朱平安锒铛入狱,否则他们不会看朱平安顺眼的。
“朱大人,此次弹劾已经核查清楚,朱大人是无辜的,具体相关情况,我等返回京城后会如实上禀。”徐海在吃饭间隙,对朱平安说道。
“诸位上差明察秋毫,还平安以清白,平安感激不尽。”朱平安拱手道谢。
“朱大人客气了,核查真相,我等分内之事也。”徐海微笑着摆了摆手。
“一场误会,事出平安,累的朝廷上下兴师动众,耗费人力物力,占用了朝廷宝贵的司法资源,尤其是惊动了圣上,平安深感惭愧,以茶代酒,向诸位赔罪了。”朱平安端起茶碗,以茶代酒,敬向徐海等人。
“说起来,朱大人也是受害者,何罪有之。”徐海等人端起茶碗,劝慰道。
说着,徐海等人扫了一眼末座的太平知县,太平知县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虽是误会,但是不管如何,总之是由平安引起的。”朱平安苦笑道。
“唉,朱大人,徐某说来惭愧,此番来之前,徐某先入为主,心中已经认定朱大人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之罪属实了,此行是抱着为江山社稷、为天下苍生捉一大贪的想法而来,没想到没捉到贪官,倒访了一个大贤。唉,偏听则偏信,差点令朱大人如此贤才蒙受不白之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