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岂非神来之笔
【】(iishu),
【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这不是我想看的!这也不是我想听的!
我们此行是来定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罪的,不是来看以工代赈的,更不是来听一些各愚民百姓对朱平安歌功颂德的!
他朱平安以工代赈做的好又能如何,只要抓住他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的罪证,我们一样可以定他大罪,一样可以让他万劫不复!
等着瞧吧!
王猛、彭成等人黑着脸,以公务在身、不可耽搁为由,提醒徐海等人继续前行,他们迫不及待要去靖南县城,收集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的罪证了!
从东湖到靖南县城这一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流民,也没有看到一个饥民,看到的都是一片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宛若世外桃源的景象,稻田种了蔬菜,废墟上崭新的村落拔地而起,老百姓安居乐业
东湖工程区距离靖南县城不远,他们走了没一会就到了靖南县城。
到了靖南北门,徐海等人发现靖南北门是刚修缮过的,不仅修补了老化、毁损的墙垣、垛墙和女儿墙,还修建敌台、箭楼,加强了防御功能。
这是为了防备倭寇吧。
东湖是为了解决靖南百年水患之灾,这修缮城墙则是为了防备倭寇
抛开德行这些因素不说,单说这以工代赈。朱平安能够将以工代赈与靖南的长治久安相结合,因地制宜,化腐朽为神奇,还真是令人惊叹啊。
进了靖南县城,徐海、王猛等人更是震惊。
靖南县城内一片繁华,商铺鳞次栉比,行人如织,车马络绎不绝,小摊贩颇具穿透力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张张脸上尽是洋溢着恬淡惬意。
“快看,公文!”
太平知县激动的声音,将众人从震惊中惊醒。
顺着太平知县激动的视线,徐海等人果然看到了一张贴在墙上的公文。
近在咫尺,白纸红字,盖着鲜红的靖南知县大印,上书:兹今日起,靖南县境内每石粮食两千五百文……
“果然是靖南界定粮价的公文!”
看到这张大红公文,王猛等人如获至宝,禁不住心情澎湃,激动不已。
汝甚不错!
王猛赞赏的看了太平知县一眼,太平知县看到王猛等人赞赏的目光,禁不住激动的挺起了胸膛。
这真是开门红,好兆头啊!才一进入靖南,就发现了朱平安的一项重要罪状。
一扫一路走来的阴霾!
王猛等人终于露出了笑容,小心翼翼的将公文撕了下来,如获至宝的收了起来。
“我当初与刘大人弹劾朱平安,字字都是事实。”太平知县趁机为自己表功道。
“嗯。凭此公文,本官信。”王猛勉励的点了点头。
“看,前面还有一张公文!”
这时左臻眼尖,又发现了一张公文,忍不住喊了出来。
“嗯?还真是。”王猛等人顺着看去,果然又惊喜的看到了一张界定靖南粮价的公文。
“那边还有一张!还有那,也贴着一张!那面墙上也贴着一张”
还没等王猛等人从惊喜中回过神来,左臻发现公文的声音陆续响起。
这怎么回事?!王猛等人懵了,怎么贴了这么多界定粮价的公文,他朱平安这是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的罪状吗?!将公文贴的满城都是!
“那边有一个粮铺。”太平知县发现了一个粮铺,连忙对王猛等人说道。
果然,前面有一个开门营业的粮铺,名曰“刘记粮铺”,生意看上去很不错。
“走,我们去看看。”王猛说着,率先向粮铺走去。
徐海等人紧随其后,走进了这家“刘记粮铺”,店里面有三个店伙计在招待客人,看到王猛、徐海等人进店,店伙计很是热情的招呼他们。
“店家,们这粮怎么卖啊?”王猛进店便问道。
“呵呵,大爷,小店这粮啊每石两千五百文。”店伙计热络的回道。
王猛闻言,与彭成、张文博等人对视了一眼,满脸都是掩不住的喜悦。
粮铺里的售价果然是每石两千五百文!哈哈哈,我们这么多人,有吏部的,有户部的,有刑部的,有监察御史,有东厂的,可都看到听到了!
朱平安,这下我看还怎么狡辩!
王猛等人禁不住一脸喜悦,此刻他们感觉胜券已经在握了。
“不过,大爷们今天可是来对了,今天是我们掌柜的祖母生辰,每石粮食,我们特别优惠100文。”店伙计一脸笑容的对王猛等人说道。
“哈哈哈,伙计,们掌柜的祖母不是昨日生辰吗,怎么今日还过?”
店里买粮的客人闻言,忍不住笑着打趣道。
店伙计很是机智的回道,“呵呵,我们掌柜的祖母年级大了嘛,记错了也正常。”
“哈哈哈哈祖母能记错,们掌柜的还能记错啊得了,我也不与打趣了,给我装一百斤粮食。”客人忍不住笑着说道。
“好了爷。”店伙计颠颠儿的应声取粮。
徐海等人也都看出来了,什么祖母生辰啊,这分明是店家在找理由降低粮价呢。
这是怎么回事?店家怎么还主动找理由降低粮价?!
“呵呵,几位都是外地来的吧。”看到徐海等人一脸吃惊,买粮的客人笑着对他们解惑道,“自从我们知县大老爷界定了粮价之后,各地粮商听说咱靖南粮价贵,有利可图,都来咱靖南卖粮了,咱靖南的粮铺那是越开越多,咱靖南的粮食啊越积越多。这粮铺多了粮食多了,渐渐供大于求,粮食千里迢迢运来了,总不能运回去吧,粮商为了卖粮,都想着法子降价卖粮。我估摸着啊,过几天,这粮食价格还能往下降。”
啊?!
还能这样?!
徐海、谭纶等人惊呆了,台州府城还有其他郡县,现在市面上已经无粮可售了,只有黑市有少量粮食可售,可是黑市的粮价都涨上天了,台州府黑市每石粮食3500文,太平县黑市每石粮食涨到3800文了,就这种高价,黑市的粮食还是供不应求,常常断粮。可是靖南呢,靖南粮食充足,甚至充足到都搞降价销售了,粮价已经降到每石2400文了,而且还有继续降价的趋势。
如此,回头再看朱平安界定粮食每石2500文的公文,岂不是神来之笔
徐海等人久久不能平静。
台州知府谭纶甚至思考,自己回去后是不是也效仿朱平安,将台州府的粮价界定为每石2500文!
(iishu)是,,,,!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峰回路转,朱贪露尾
【】(iishu),
徐海一行出来“刘记粮铺”,又接连暗访了三家粮铺。三家粮铺,无一例外,都在降价促销,每石粮食降价一百文左右,每一家粮铺存粮都很充足,都是敞开了售粮,甚至你买的多了,比如超过五百斤,他们还送货上门。
靖南县城也是一片繁荣景象,看不到一丝洪灾的迹象,甚至比洪灾前还要繁华。因为靖南推行以工代赈,广纳各地灾民、难民,而难民、灾民参加以工代赈,手里也有了钱,他们也要衣食住行消费,带动了靖南各行业的发展,于是形成了良性互动,靖南也就呈现了繁荣景象。
至此,徐海等人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靖南粮米充足、百姓生活稳定。
“哼,不管怎么说,他朱平安以官府名义界定高粮价是不争的事实!”
王猛无视靖南粮米充足、百姓生活稳定的事实,哼了一声,冷笑道。
“然也。徐大人,王大人,我们接下来,不如寻几个粮铺掌柜问话,看看朱平安有无向他们索贿,或他们有没有向朱平安行贿,以此判断朱平安是否与粮商勾结?他以公文界定高粮价,是否与粮商之间存在利益输送?”
张文博点了点头,不仅完全赞同王猛的结论,还拱手向徐海建议道。
“我看这家‘杨记粮行’规模颇大,靖南粮铺无出其右者,若是朱平安与粮商勾结的话,这一家粮铺绝无可能置身事外。不如,就从这家开始吧。”
浙江道监察御史彭成指了指前面不远的杨记粮铺,对徐海等人说道。
彭成他们三人一唱一和,引导靖南调查组前去杨记粮铺进行调查。
若要查清事实真相,讯问粮铺掌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徐海微微点了点头。
于是,一行进入杨记粮铺。
“几位客官,里面请,小店粮米充足”粮铺的活计热情的上来招呼。
“去叫你们掌柜来。”王猛不耐烦的打断他。
“呵呵,客官您要买粮,找我们就可以了,找我们掌柜的做什么?”
店伙计一脸无语的笑道。
张文博见王猛要表露身份以势压人,不由上前一步,拉了下王猛的袖子,凑到他耳边小声道,“人多眼杂,不宜暴露我们的身份,省的打草惊蛇。”
言毕,张文博又扭头对店伙计说道,“我们有一桩大生意与你们掌柜的谈。”
大生意来了?!店伙计一脸高兴,颠颠儿的进去通知他们掌柜的去了。
“不知贵客登门,未能远迎,还请勿怪。”听到大生意上门,杨掌柜自然不会怠慢,很快便出来,热情的将徐海一行请进了内室落座,令人奉上茶点水果。
“不知几位贵客,欲购粮米几何啊?”客套之后,杨掌柜轻声问道。
“掌柜的,且不急。我来问你,靖南知县朱平安是否向你索过贿?或者说你有没有向靖南知县朱平安行过贿送过礼?”王猛直奔主题。
“嗯?几位贵客不是来买粮的?”杨掌柜闻言,脸色不由拉了下来。
“我问你答!且说有没有?”王猛目光冷冷的看着杨掌柜,不耐烦的问。
王猛做官日久,身上自有一股官威,杨掌柜虽然心里一团火气,但他经商这么久,眼力劲还是有的,直觉告诉他面前这些人是他惹不起的,于是只好深吸了一口气,压下了火气,淡淡的回道,“没有,都没有。”
没有?!
这不是我想听到的,王猛拉下了脸,语气不善的对他说道,“再问你一遍,有没有?不要撒谎,不然后果不是你一个小小的粮商可以承受的!”
“是真没有!”杨掌柜苦笑着说道。
“嗯?!看好了,我乃户部主事王猛,这位是吏部郎中徐大人,这位是刑部张大人,这位是彭御史,这位是东厂张百户,这位是台州知府谭纶,这位是太平知县我等奉圣上之命,前来调查靖南知县朱平安哄抬粮价、贪腐一案。你若是敢撒谎的话,那便是诛九族的欺君之罪!”
王猛黑了脸,从怀里掏出一个令牌,伸到杨掌柜脸前,直接向杨掌柜摊牌。
彭成等人也都配合的掏出令牌,亮明身份。
户部!刑部!吏部!还有东厂!杨掌柜吓的脸色惨白,差点没一口气背过去!他再牛也是一个小县的粮商而已,哪里见过这等阵势,忙不迭的跪到地上,磕头不止,颤声说道:“是是,草民绝不敢隐瞒诸位大人。”
东厂的人都在,我哪里敢隐瞒啊!杨掌柜跪在地上,吓的魂不附体。
“本官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靖南知县朱平安是否向你索过贿?!或者你是否向靖南知县朱平安行过贿送过礼?!仔细想清楚了再回答!”
王猛很满意杨掌柜的反应,趁势再次向杨掌柜问道。
“没有,真没有。”杨掌柜跪在地上,苦着一张脸回道。
“嗯?!”王猛一脸冰冷,目光不善的盯着杨掌柜,对他的回答很是不满。
“是真的没有。东厂的官爷也在此,草民岂敢欺瞒。县尊界定粮价后,我们也想过送礼给县尊,也试过给县尊送礼,不过县尊严辞拒绝了,县尊言他界定粮价乃是一心为公,并非为了一己私利”杨掌柜慌忙回道。
嗯?!
朱平安他界定粮价,还真特娘的一心为公、并非私利?!
王猛脸色黑如锅底。
徐海闻言,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在心中对朱平安的评价,又上调了几分。
谭纶脸色又轻松了几分,他对于这个结果是乐于相见的。太平知县越权上报朱平安勾结粮商贪腐,自己这个上官未能及时处置朱平安,是有一定责任的,虽然王猛等人表态不追究,但是毕竟是一个隐患。现在,朱平安清白的话,不仅隐患消了,他这个上官当时未处理朱平安,反而显的很英明。
“尔可想清楚了?!若有丝毫隐瞒,尔头不保不说,妻儿老小也跟着遭殃”张文博目光冷冷的看着杨掌柜,威胁味儿十足的说道。
“确实没有。”杨掌柜点了点,继而又有几分迟疑的说道“不过”
不过!!!
王猛闻言大喜,我喜欢“不过”这个转折词,一有“不过”,意思可就反了。
“不过什么,快说!”王猛、张文博等人一脸惊喜的,急不可耐的催促道。
“不过,县尊有问我等‘方今靖南遭遇严重洪灾,灾民流离失所、嗷嗷待哺,可愿为靖南灾民捐赠善款?!’”杨掌柜不敢有丝毫隐瞒的说道。
“哈哈哈好一个可愿为靖南灾民捐赠善款”
王猛、张文博等人闻言,相视一眼,忍不住高兴的笑了起来,这可真是峰回路转啊!
善!
朱平安小儿,还真是奸诈狡猾,竟然想出这么一个变相贪腐的法子!
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遇到我等老猎手,任你朱平安这只小狐狸再奸诈狡猾,也无所遁形!狐狸尾巴被我们抓住了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