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无逸殿有人知道袁炜与朱平安不合,在看到这封奏疏后,第一时间告诉了袁炜。袁炜在看到这封弹劾奏疏副本后,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朱平安勾结粮商,以官府名义哄抬粮价,收受粮商贿赂八万余两白银?!
真的假的?!
朱平安这厮竟然如此大胆,在江南洪灾民不聊生的时候,以官府名义将原价每石400文的粮价哄抬至每石两千五百文?!这哪里是哄抬粮价啊,这是明抢啊!
朱平安竟然如此丧尽天良?!不顾百姓死活?!一点脸都不要了?!
被贬靖南后,感觉仕途无望,索性自暴自弃,大肆敛财享受生活?!
不应该啊!
朱平安上个月才因为抗倭有功,被擢升为正五品的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啊!
虽然不解,但是那张盖有靖南知县大印的界定靖南粮价的布告做不了假!
大灾当头,不顾百姓死活,谋取私利,还被人抓住了把柄!
看到宿命之敌如此境地,袁炜还是忍不住勾起了唇角,然后毫不犹豫的踏上一万只脚,将消息大肆传播,为朱平安被弹劾一事在京城的传播出了好大一把子力气。
除了袁炜,还有很多严党官员看到这封奏疏后,也是奉为至宝,惊喜不已。朱平安你这是自作孽啊,我们岂能容你活!
有这一封弹劾奏疏为引子,顿时很多的弹劾奏疏纷至沓来,如雪花一样飞入西苑。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学生被弹,老师乐见
“哈哈哈,我的欧阳贤弟啊,老哥哥我有一桩大好消息与你分享啊。”
罗龙文在放衙后,特意绕路寻到同样放衙的欧阳子士,一脸兴奋的上前搂住欧阳子士的肩膀,挤着小眼睛,嘴上止不住的笑着对欧阳子士说道。
欧阳子士也是同样一脸笑容,“哈哈哈,我猜罗兄要与我说的是朱平安被弹劾一事吧。”
“哦,原来欧阳贤弟已经知晓了,也是,朱平安毕竟也算是裕王府一脉旧人,景王府对此消息自当是分外敏锐,呵呵,裕王府旧人吃挂落,景王府当然是乐见其成了。”罗龙文稍一怔,便想明白了,笑着说道。
“咳咳,小弟不才,也随徐溥徐大人附议上了一封奏疏。对朱平安此等无耻败类,自当为民除害。”欧阳子士自鸣得意的说道,眸子里闪烁着大仇得报的光芒。
这一日欧阳子士已经盼了无数天了,之前好不容易将朱平安贬谪靖南必死之地,原以为朱平安必死无疑了,熟料想这狗曰的运道太好了,倭寇进犯江浙,这狗曰的不仅没死,还立下了守城、复城、杀倭三件大功,一下子连升数级,摇身一变成了正五品大员,比他被贬前还高了一级!得知消息时,欧阳子士别提有多糟心窝火了,一连好几日没吃下饭!尤其是当时自己还在严兰面前夸下海口,说再听到朱平安消息之时,便是凭吊朱平安之日,没想到当时听到的消息就是朱平安立功升官的消息!
一想到严兰看自己的眼神,欧阳子士的糟心窝火就更甚!当场差点没堵得吐血!
朱平安!
某一生之敌!
哈哈,现在总算是苍天有眼,朱平安这个垃圾败类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泥腿子出身的朱平安,果然是个眼皮子浅的,没见过银子,竟然如此贪得无厌,还被人抓住了把柄,这一次便是神仙也救不了他了!
心情怎一个爽字了得!
这一刻,欧阳子士心情舒畅的恨不得仰天长啸!明日休沐,我定要去寻严兰表妹不可,也将弹劾朱平安小贼的奏疏,一个不落的读给严兰表妹听听!也好让表妹严兰看看,我欧阳子士不知比朱平安小贼强了多少倍!
“哈哈,欧阳贤弟果真是嫉恶如仇,真乃我辈楷模,老哥哥我佩服佩服。”
罗龙文适时的拍了一记马屁。
“哪里哪里,罗兄过奖了,小弟只是看不顺眼朱平安如此鼠辈而已,哈哈哈”
欧阳子士笑的一脸得意,现在他平生大仇得报,心情好的一塌糊涂。
“哈哈哈,朱平安这次是死定了。哼,若是放在开朝之初,朱平安定要被剥皮充草不可!便是现在,朱平安他不死也得脱层皮,至少仕途是完了!如此大喜之事,当浮一大白。走,老哥哥我做东,欧阳贤弟咱们去醉仙居吃酒去。”罗龙文勾搭着欧阳子士的肩膀,哈哈笑着的邀请道。
“醉仙居虽好,可是说话却不方便,罗兄不嫌小弟叨扰的话,不如去罗兄府上饮酒可好?”
欧阳子士迷离着眼睛说道,咳咳,话说罗龙文府上的女装书生可真乃人间绝色,上次趁罗兄大醉,一亲芳泽,果然是xiaohun蚀骨,难以忘怀今日争取再将罗兄灌个大醉,呵呵,岂不是又可以一亲芳泽了。
“怎会,欧阳贤弟能来老哥府上,那是老哥的荣幸。走,今晚我们定要一醉方休。”罗龙文拍了拍欧阳子士的肩膀,豪情万丈的邀请道。
欧阳子士听得一醉方休,眼睛不由放光,嘴上客套道,“如此便又叨扰罗兄了。”
于是,罗龙文和欧阳子士勾肩搭背,一边幸灾乐祸着朱平安,一边往罗龙文府上而去。
裕王府。
高拱与张居正相对而坐,放在他们中间桌案上的便是一摞七封弹劾朱平安的奏疏。
“子厚之事,叔大以为如何?”高拱正襟危坐,开口问道。
“肃卿,我与子厚相交不深,但以我平素眼观耳闻,子厚非乃贪官污吏之辈。不过,吾观刘万年弹劾子厚奏疏所附靖南界定粮价之公文,其上字迹确实出自子厚之手,其上所盖的官印也确实靖南知县官印。以吾之见,子厚界定提高粮价是真,贪污受贿为假,只是奏疏言之凿凿,令人费解。”
张居正苦笑着回道。
“然也我初闻消息,还以为某些人故意造谣生事,打击报复子厚。但是看到奏疏,尤其是这份界定靖南粮价的公文后,我虽不信子厚是那等眼皮子浅薄、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污吏之辈,却也不得不认真看待此奏了。”高拱深以为然,点了点桌上界定粮价的公文,微微皱了皱眉头。
虽然朱平安在他心中不如张居正分量重,但是也是难得能被他看入眼的人。满朝文武就没有多少能被他看在眼中的,大都是一些酒囊饭袋、尸位素餐之徒。
只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贪腐暂且存疑,但朱平安确确实实抬高粮价了。
“江南正闹洪灾,按理来说,当前第一要务应当稳定粮价以安抚百姓。子厚缘何在这个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将粮价抬升至每石两千五百文?”
高拱不解的说道。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朱平安与粮商之间存在什么猫腻了。
“确实令人费解。”张居正跟着点了点头。
“叔大,汝今日可有见徐阁老?”高拱问道,“徐阁老对此有何反应?”
“恩师今日在无逸殿司直,我却是无缘拜见。不过中午却是碰到了子实(李春芳),子实与我说,今日内阁中只有恩师坐镇,严阁老偶感风寒,并不当值。对于子厚之事,无逸殿已是沸沸扬扬,但听子实说,恩师对于众多弹劾子厚的奏疏并无任何压缓之意,似乎还乐见其成”
张居正缓缓摇了摇头,微微皱眉道,对于座师徐阶的态度,颇为费解。
“什么?”
听闻徐阶的态度后,高拱顿时大为吃惊。
不应该啊。
朱平安与张居正可都是徐阁老的得意门生,或许朱平安还更得徐阁老看重一些。当初张居正仕途遇挫之时,徐阁老都多有维护,朱平安如今被人弹劾,徐阁老不维护也就罢了,怎么还乐见其被弹劾呢?!这不正常啊
除非
高拱若有所思,脑海中忽地闪过了一道光,可待要抓住时,却又消失不见了。
“肃卿兄,子厚行事多有非同寻常之举,其界定高粮价,或有深意”
张居正若有所思道。
“有何深意?”高拱问。
张居正思索了片刻,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这我一时却又难窥其意。”
高拱和张居正对坐沉思。
约莫盏茶之后,两人似乎想到了什么,几乎同时抬起了头,对视而笑。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给朕查查
一封二封三四封,五封六封七八封,九封十封无数封,飞入西苑堆成片。
弹劾朱平安的奏疏很多,但坐镇内阁的次辅徐阶对自己的学生朱平安丝毫不包庇,丝毫未动用手上的权利对这些奏疏进行横在阻拦,反而乐见其成的给予各种便利,使得这些弹劾奏疏很快就堆到了嘉靖帝面前的几案上。
对于徐阶的识趣,无逸殿中的严党一伙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一开始无逸殿中的严党一伙,还有些担心。因为,今日严阁老染病在家休养,内阁中坐镇的徐阶,而徐阶又是朱平安的座师,担心徐阶徐阶会包庇自己的学生朱平安。没想到徐阶竟然如此识趣,完全偏向了我等。
不错,不错,果然像大家所说的那样,严阁老已经彻底驯服了徐阶。
也是,徐阶自入阁以来,这一年多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都不敢与严阁老同起同坐,几乎无论大小事都以严阁老马首是瞻,对严阁老只敢“肩随”,不敢“钧礼”。还多次对人言:无严阁老提携教导,无今日之徐阶。
徐阶是自己人啊,却是我等多心了。
由于徐阶的纵容,弹劾朱平安的奏疏很快就堆到了嘉靖帝面前的几案上。
嘉靖帝在做完了每日例行的打坐修炼后,就着晨露服食了一颗新鲜出炉的仙丹,开始翻阅堆积在几案上的奏疏。一手抓修炼成仙,一手抓朝政大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是嘉靖帝一贯以来奉行的原则。
圣裁独断,大权不外。而权力这东西,一旦沾上了,就像长长久久的占着。
其实,与其说嘉靖帝沉迷修仙无法自拔,还不如说沉迷权力无法自拔。
嘉靖帝修仙的目的,便是希望可得长生不老,将屁股底下的龙椅坐穿。
“嗯?今日的奏疏比前几日多了不少,可是朝野又出什么大事了?”
嘉靖帝看到几案上的奏疏比往日多了不少,不由皱了皱眉头,前些时日这江南才闹了洪灾,下面又有什么坏消息了不成,朕怎么就这么难呢。
“回圣上。托圣上洪福,这几日朝野上下并各地方,一切安好。”
一旁服侍的黄锦很有眼色的躬着身子上前,低着脑袋,恭敬的回道。
黄锦不仅是司礼监掌印,还是东厂掌印太监,东厂乃是大明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相当于皇帝的看家犬,负有监视朝野上下,替皇帝看家的职责。
“一切安好?缘何多了如此多奏疏?”嘉靖帝摇了摇头,面无表情的说道。
“回圣上,奴才知道一点,这些奏疏或许是弹劾小朱大人的。”黄锦低着脑袋回道。
“朱平安?”嘉靖帝略有诧异。
“圣上英明。”黄锦低着脑袋恭维道。
“这是奇了怪了,以前都是朱小子弹劾别人,听说还有人给朱小子安了一个什么‘大明第一奏神’的诨号,今日怎么反过来被人弹劾了?”
嘉靖帝对朱平安印象很深刻,听说是弹劾朱平安的奏疏,不由很感兴趣。
以前都是朱平安弹劾别人的份,今日怎么反倒被人弹劾了,还被这么多人弹劾。前些时间,朱平安不是才立下了抗倭大功,论功行赏吗?!
这才多少天啊,竟然被这么多人弹劾?
这让嘉靖帝很感兴趣。
嘉靖帝一边说着,一边翻看起了奏疏,第一本奏疏是许宗鲁上疏请求致仕的,许宗鲁抚辽东,辽人赖之,素有功绩,不过前段时间被人弹劾,如今以年老患病请求致仕归养,嘉靖帝顿了片刻,批了一个“准”字。
在嘉靖帝翻阅奏疏的时候,黄锦恭敬的侍立一旁,安静的像一个雕像。
嘉靖帝批完第一封奏疏,打开第二封奏疏,果然,这一封便是弹劾朱平安的奏疏,正是刘万年和太平知县两人联名所上的第一封弹劾奏疏。
嘉靖帝很感兴趣的翻看,想要看看朱平安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竟然惹得这么多人弹劾。
“什么?洪灾之时,朱平安不顾百姓死活提高粮价,收受粮商八万贿赂?”
这一份奏疏内容很尖锐,言之凿凿,有理有据,嘉靖帝看完不由皱起了眉头。
翻到奏疏后面,嘉靖帝还看到了奏疏后面所附的靖南界定粮价的公文原件。
这可就很有说服力了。
看完之后,嘉靖帝面无表情的将奏疏放在一边,又翻阅了下一封奏疏,果然又是一封弹劾朱平安的奏疏,内容与上一封弹劾奏疏大同小异,都是弹劾朱平安在洪灾之时勾结粮商,提高粮价,收受巨额贿赂。
又一封,还是弹劾朱平安的奏疏。
这一封内容就不同了,这一封弹劾奏疏以人品为切入点,弹劾朱平安道德沦丧,不敬上官,不爱百姓,将朱平安描述成了一个毫无人品的小人。
接下来,有陆陆续续翻阅到几封弹劾朱平安的奏疏,总体都是以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为切入点,不过也有几封弹劾内容从其他角度弹劾,比如朱平安在京城开了一个名为“朱记快餐”的食肆,公然以肮脏不堪猪下水为原料,烹之意作肉食,坑害百姓,与民争利云云。
“黄伴,你怎么看?”嘉靖帝翻阅完奏疏后,淡淡的问一旁的黄锦。
“回圣上,小朱大人远在靖南,其所作所为,没有调查,奴才却不敢枉言。不过,京城之事,奴才倒是知道。小朱大人所开的这家‘朱记快餐’食肆,是在小朱大人稽查太仓之后,为缴纳太仓罚银借用了其内人的嫁妆,小朱大人才开了这家食肆,主打卤煮,也就是卤制猪下水。价◇零零看书网◆格便宜,味道不错,周围很多力夫、平民百姓捧场,生意很是红火。老奴有此办差经过,也尝了一次,两荤一素三道菜仅需才十文,味道确实不错。”
黄锦躬身回道。
“哦?还有这等事。能让黄伴说味道确实不错的,朕倒是也有兴致了。”
嘉靖帝似乎有兴致了。
“回圣上,朱记的荤菜都是以下水所作,有些上不了台面”黄锦委婉的劝道。
“那便算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