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唐天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蛤蟆吞地

    大汉猛然抬头,李思钰却转身翻身上马,缓缓打马离开。

    随着李思钰离开,亲卫纷纷打马跟上,小五丢下一壶酒水。

    “你们运气不错,跟上了,否则俺们可不会等你们。”

    说着,小五又看了这些老老少少一群人,摇着脑袋,打马追赶十数丈外的李思钰。

    这些人有些傻眼了,眼前之人刚刚还一副恨不得要砍了他们模样,这才一眨眼,人全走了,只剩下背影。

    “书瞳,这些人……”

    大汉皱眉看向眼前雪地上的一袋酒水,默默拾起,抬头灌了一口,张嘴笑了,露出只有半截的舌头,很诡异。

    “啊……”

    大汉从地上爬起来,背着妇人,指着李思钰离去的方向。

    “啊……”

    迈开大步去追赶,其余人等相互看了看,也纷纷向李思钰追赶了过去。

    距离这里十里处的邓村,是一个小山坳里有百十人组成的小村庄。

    李思钰骑在大马上,在天色尚未全黑前,进入了这个小村子里,一个老人在一青年搀扶下站在村外等待李思钰。

    李思钰跳下马来,上前搀扶老人,笑道:“先生,小子只是暂经此地,不用这么客气的。”

    老人拱了拱手笑道:“李帅前来,小老儿岂能不迎接,慢怠了将军,各位小将军恐难答应啊。”

    “呵呵……先生说笑了,若是手底下兄弟惊扰了先生,本帅替兄弟向先生请罪。”李思钰一边说,一边狠狠刮了一眼牛俊国。

    “呵呵……李帅说笑了,外面天寒,还请李帅随小老儿入屋。”

    李思钰笑了笑,搀扶着长者入了村庄,村庄真的不是很大,在李思钰带着人入村后,老老少少纷纷出来迎接。

    “先生有些客气了,还是让孩子们回屋吧,天太冷了,冻伤了身子可就是我等罪过了。”李思钰笑道。

    “无碍无碍,来来,李帅请。”

    老人或许是这个村子威望最高之人,房舍也是最好的,三间草房也显得比他人的要大些。

    李思钰正要进屋,脚步顿了一下,回头吩咐道:“俊国安排一下,这里房舍不是很多,自己找空地扎营。”

    老人也不言语,更是没有阻止,按照李思钰他们一路住宿经验,无论村庄也好,州县也罢,无不是或是惊恐,或是欢喜,总之无不是招待他们住进房内避寒,而此时老人却从未开口阻止他们在外扎营,甚至在村口时也是一副泰然。

    “早就听说李帅爱戴百姓之名,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先生说笑了,小子不过是做些该做之事罢了。”

    “呵呵……这已经很好了。”

    两人说着话语,一年轻妇人为他们点燃火烛,屋内登时亮堂了不少,李思钰这才细看屋内。

    这屋内相当简朴,一张厚实粗糙的方桌,几个木墩,墙上挂着蓑衣,除了这些,唯一的装饰品就是墙壁上几幅字画。

    屋内昏暗,不甚清晰,李思钰走近了些,一一细细观赏,嘴里说道:“先生文笔很好啊!”

    “呵呵……入不得眼,入不得眼。”老人跟在李思钰身后,显然也是有些自得的。

    李思钰叹气一声,说道:“仁者乐水,智者乐山,先生字迹刚劲有力,想来也是刚毅之人,为何藏于山中,是不是有些委屈了”

    “呵呵……李帅说笑了。”老人捋须一笑。

    李思钰叹气一声,说道:“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啊!天下大乱,兵灾频起,若能身存如此祥和安乐村庄,想来也是一大幸事。”

    老人却眉头皱起,不解看向李思钰,轻声道:“李帅若让小老儿祥和,小老儿自然祥和。”

    “呵呵……先生说笑了,本帅只是途径此地,家父在本帅出来游玩时,说是要拜访一下先生,并无他意。”

    李思钰看了一遍字画,心下叹息一声,他知道眼前之人是何人,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天下闻名之人,而是杨复光的行军司马邓方。

    杨复光突然病逝后,邓方虽在朝廷短暂任过几日兵部侍郎,之后就去职归隐,一直居住在这个小村子里。

    李思钰需要些人手在朝中任职,很快他就要考虑回潼关了,能征召些有用之人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就是杨复




第466章 受了委屈的小棒头
    李思钰带着阿蛮离开了洛阳,巡视各州县民情,杨复恭留在洛阳主持大小事务,也不知是何人把李昭将要就任河右节度使、洛阳留守一职,整个洛阳一下子像是翻了个一般,无数人前往李昭府邸,几乎把李昭的门槛都给踏碎了,这让李昭夫妇很是不安。

    李曜最终也未死掉,但被挂在城头也算丢了半条命,这种**和尊严双重打击,让李曜大病一场,数次徘徊在生死间,最后还是撑了下来,只是身上多处冻伤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

    李曜大病一场后,就未开过一次口,这让照顾他的小翠很是担心。

    两人相比,就没可比性。

    因李昭之故,开封也起了变化,一开始所有宣武军都担心李思钰会出兵汴州,哪怕李思钰离开洛阳,巡视各州县,宣武军依然不敢有任何放松,唯恐李思钰是在麻痹他们。

    可当李昭将要就任河右节度使、东都留守一职后,宣武军这才大大松了口气,他们知道李思钰没有继续攻打他们的意愿。

    小棒头出使开封,一开始所有人都很重视,毕竟小棒头背后站着李思钰,而且他们不敢确定李思钰会不会出兵攻占汴州,当他们知道李思钰心思后,又起了拖延心思,对小棒头也用起了“威逼”手段来。

    小棒头只是个孩子,哪里经得起这些杀人无数的将领吓唬,每每交锋都落于下风,这让刘大猛很是火大。

    这都商议了好几日,每日一议,每日小棒头都是抹着泪回来,这让留在馆邸的刘大猛很是火大,他未扛着帅旗前来,他人也算都知道了这么一号浑人,根本不让他前去商议。

    刘大猛多年不见的青春美丽旮旯痘也冒了出来,嘴里也起了溃疡,正在屋里转圈呢,小棒头推门进来了,刘大猛忙回头去看,果然又是两眼通红,他知道,这小子又在门外把眼泪擦干净了,至于那被风沙眯了眼的混账瞎话,他不知道都扔了多少年。

    刘大猛一看到小棒头又哭过一回,大怒。

    “朱温狗贼!”

    刘大猛仰天大吼。

    “混蛋,混蛋!老子,老子剁了你们!”

    “娘希匹的,娘希匹的!”

    刘大猛气的把李思钰偶尔骂的话语都带了出来,在屋内狂躁打转,想要砸东西,可屋内能砸的早被他砸了,指着朱温府宅方向大骂。

    “混蛋,欺负个孩子算什么本事,有种过来欺负老子!”

    “混蛋,混蛋!”

    刘大猛打圈大骂,看到小棒头低头啜泣,很是生气,蹲在地上,点着小棒头脑袋训斥。

    “小棒头,小棒头啊!你怕他们个鸟”

    “啊”

    “不服就干!咱大帅专治不服!”

    “你怕他们个鸟”

    刘大猛看着眼泪更多的小棒头,想要按在膝上狠揍一顿,可他又不敢,若是让大帅知道了,决饶不了他,他可是知道这小屁孩几乎与阿蛮小姐一个待遇。

    刘大猛胸中怒火万丈,可就是有火发不出去,没处泄火的郁闷让他几乎发疯了,恨不得狠狠扇几下自己耳光,应该多哀求几下的,应该把大帅旗扛来的!

    刘大猛大骂一阵,最后一屁股坐在地上,怒道:“这次他们又是如何说的!”

    小棒头低着脑袋,好像犯了天大错一般,喏喏说道:“说……说钱粮还在凑……”

    砰——

    “骗鬼呢!骗鬼呢!这么大的一座城,这么丁点钱粮都拿不出来”

    “骗鬼呢!”

    本不想生气的刘大猛一听到这么蹩脚的借口,怒气蹭蹭直冒。

    刘大猛两眼泛红,而且越来越红,一个翻身跳起,大步走出馆邸,还未见他刚刚走出房门,门外立即出现一大群人,密密麻麻,个个肩扛巨盾,把房门堵得死死的,看到这些人,刘大猛更是大怒,可也知道他是无法冲出去的,他在第一次想要冲出去时就知道了,他是别想冲出去的。

    这些手持巨盾的兵卒也不向他动手,这些人手里只有盾牌,连个棍子都没有,无论是打是骂,他们都丝毫不反抗,就是用巨盾堵住门口,不让刘大猛跑出去。

    这种无声对抗让刘大猛很是恼怒,却也很无奈。

    刘大猛显然是急眼了,甭管三七二十一,随手指向一人,怒道:“明日,明日老子不见到钱粮,老子就砍了小棒头,老子剁了老子的头颅,朱温狗贼,你他娘地有种,有种明日就别让老子见到钱粮!”

    刘大猛也不理会这些人,转身回屋。

    砰!

    一声重重关门声,房门一阵剧烈抖动。

    “麻烦了。”

    所有扛着盾牌兵卒心中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一级一级上报,最后放在了朱温的案头,看着刘大猛威胁话语,朱温恨不得立即把刘大猛剁碎了喂狗,可谁都知道,刘大猛一名不值的背后站着另一人,一个让他也不得不暂时低头之人。

    阴沉着脸的朱温很可怕,刘大



第467章 大总督
    自从李思钰带着营州军入关后,李思钰就成了长安闲暇话题中的主角,他人都是占了多少多少地盘,他倒好,一再获胜,最后地盘却还是那么丁点,非但不见增长,而且看起来还向着减少的趋势发展。

    长安人很敏感,甚至远比其余地方更加敏感,自安禄山叛乱后,长安就成了动乱之地,你来我往,这方唱罢又一人粉墨登场,无数次节度使们杀入长安,掠夺京畿之地,长安就开始变得极为敏感,无法信任任何人。

    可李思钰很另类,一再吃亏,好像不把自己折腾成废人不罢休的样子,可说来也奇怪,李思钰越是折腾,反而京畿之地百姓越是喜欢上了这位关外胡子。

    李思钰打了河北诸侯,那离的远,跟长安人没关系,他们还没怎么在意,但是当听说营州军要戍守长安,长安百姓就紧张了起来,很是不愿这位大爷前来长安。

    这种心态李思钰是理解的,作为朝廷来说,朝廷更愿意把关中节度使们全干掉,可是朝廷无力解决这些节度使,那就只能借助外人,哪怕最后借助不了,最后选择一步险棋,增加更多的节度使,把大节度使分成更多的小节度使,让关中局势趋于平衡。

    这也是为何会有向天下借兵的一个原因。

    朝廷和民间百姓在某些方面是对立的,正如这种事情。朝廷期望增加外来势力来限制关中诸侯,可是盘子就这么大,关中百姓就这么多钱粮,京畿之地百姓供养神策军和朝廷就已经很吃力了,再让他们供养外来军卒,京畿之地的百姓自是不愿的。

    在李思钰决定入长安戍守后,民间就有传言说李思钰是如何如何暴戾可恶,是如何如何贪婪,而营州军在河北抢了不少粮食也像是验证了这个流言。

    随着营州军逼近关中,负面流言也越来越盛,但是在李思钰夺了同州、华州后,脚步戛然而止,并且给两州百姓分地,制定了更低的税收,这让京畿百姓突然羡慕了起来,虽然同、华两州还未真正过上好日子,可毕竟有了那么一丁点希望。

    接着就是河中之争,夺了两地盐池。

    蜀中盐巴道路受阻,青海盐被吐蕃人占着,河中盐巴虽然可得到些,可盐巴价格高的吓人,谁让那些盐巴不是朝廷的呢,现在盐巴被李思钰夺了回来,而且还给了朝廷,盐巴价格甚至还未真正大规模开采供应呢,关中盐巴价格就掉了。

    这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百姓还未刚刚高兴起来,就听说数万关中百姓前往洛阳运粮,而且是五斛得一斛的高价,京畿百姓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嫉妒华州百姓占了老大便宜。

    嫉妒没几日,就听说洛阳朱温扣住了这数万百姓,所有关中百姓都紧张起来,更加注目李思钰会如何,结果没让他们失望,朱温逃了,洛阳被夺了下来,粮食也开始运了过来,当关中百姓见到第一辆牛车通过潼关后,所有人都欢呼尖叫。

    无数人在讨论这个关外“傻瓜”,却不再是冷言冷语,变成了他们嘴里的“李帅”。

    这些日,不知是从哪里得知的,有一个流言疯狂在长安流传,甚至蔓延到了整个关中,而且还在向外疯狂蔓延。

    李悍虎要立大总督!

    一个管理河中五州、陕虢、河右、东都的大总督!

    立大总督就立大总督好了,反正李帅啥事干不出来,反正与俺们小老百姓无关。

    可惜,所有这么想的人都错了!

    这“大总督”权利之大难以想象,几乎等同于又一个强势节度使,而且还是面相整个关中征召,无论男女老幼,只要你有本事,只要你能最后胜出,你就是这个“大总督”!

    或许,你说你的才能不足,那也没关系,除了李帅亲定的韩都、高思继两位将军外,还有八位将军可争夺。

    若是这八位将军还争夺不下来,那还有数十、数百旅、团、排长可争夺,这些可都是面向整个关中百姓的。

    唯一要求就是你要有本事。

    所有人都在疯传这个消息,朝堂上诸公和皇帝肺都气炸了,李晔在朝堂上指着诸多大臣怒骂,怒骂是谁放出的消息。

    李思钰打算用李昭为河右节度使、东都留守,同时给他一份“答卷”。

    这份“答卷”只有两道题,不对,也算是一道选择题,即“把兵权置于东面总督府名下,还是另立都督府”,这道题很难,朝堂上争执不下,答案不一,皇帝更倾向于把河右、东都全部置于皇权之下,可是李思钰的担忧也不能不考虑进去,毕竟这地方要时时面对宣武军的威胁。

    可正当诸臣争执不下呢,不知是谁竟然把“东面总督”变成了“大总督”,名称变了就变了好了,可气人的是同时也放出了李思钰想要演武拜将的念头。

    这如何不让朝廷震怒,想要揪出是谁放出的消息,查了两日也未能查出是何人,最后看到消息满天,也只能暗自摔板凳生闷气。
1...156157158159160...3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