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宫草堂

    届时,圣上亲临,由礼部主持、翰林院协办。

    如此一来,仲逸所在的翰林院就更忙了起来,也热闹起来。

    除为了应付朝廷委派的差事外,不少人也将此作为,博取前程的机会。

    仲逸不愿凑这个热闹,躲到屋里,看起书来。

    在他看来,现在凑这个热闹,还早了点。

    一盏茶的功夫,程默再次回来:“仲翰林,打听清楚了,都是为了上折子的事儿,除三法司外,还有礼部的人”。

    “上折子的事儿怎么跑到翰林院了”。

    来翰林院有些日子了,却从未遇到这种事儿。

    相比仲逸,程默在翰林院时间更长,他对此倒没有太多意外。

    “还不是因年跟前的盛宴嘛,三法司最近要上书处置一批犯人,可礼部与翰林院的意思是:先压一压,年后再说”。

    程默上前向仲逸解释道:“翰林院的几位大人更易面圣,三法司的人此举,是想让他们递个话:尽快将这批犯人处决”。

    真麻烦,都是皇帝不上朝闹得,朱厚熜虽掌控全局,但总是让别人露面,底下的人着急了。

    “让他们吵去吧,我要继续看戏-----诸葛亮东吴、舌战群儒”。

    仲逸轻轻呷口茶,再次翻阅起书卷来。

    程默刚欲转身离去,却又收住脚步,似乎有话要说。

    在翰林院,程默是仲逸的杂役,负责端茶倒水、打扫房屋、安排行程,还有外出护随。

    他称仲逸为‘仲翰林’,而不是‘仲大人’。

    同时,也不用在仲逸面前自称“小的”“下人”之类。

    就冲这一点,他也要为仲逸做点什么。

    “仲翰林,我觉得你应该出去看看,替掌院学士解解围,毕竟这是在翰林院”。

    哦听称默这么一说,仲逸不由暗暗一惊,急忙放下书卷。

    默大根有何高见说来听听。

    “翰林院是文人的衙门,也就是斗斗嘴、动动笔而已,但咱们掌院学士一人对付三法司的人,还是有些吃力,此时,若有人出面解围,他自然会记得这份情”。

    久在衙门做事,程默对这里边的门门道道还是很清楚的:“毕竟,人家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你又在这里做事,日后少不得受制于人”。

    如此一说,倒提醒了仲逸:眼下,正愁没合适的理由找他们呢,这么好的机会,差点错过。

    身边的人,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

    “走,咱们去看看”。

    ……

    “你就是,当初那个钦差副使叫仲……”。

    见都察院一名老御史对自己打起招呼来,仲逸急忙上前拜道:“正是下官------仲逸”。

    去大同核查仇鸾之事,连同上次,在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仲逸在三法司还是有些名头。

    不为别的,只为他是翰林院的、只为他还年轻,很年轻。

    “不错,果真一表人才,年轻有为啊”。

    毕竟,当初博野县之事,处置了一名按察使,还有刑部左侍郎,仲逸所做之事,或许正是在场好多人,想做而没有做到的。

    这声称赞,大多是发自内心。

    既是为掌院学士解围,仲逸总归还是要做点什么的。

    “诸位大人言重了,仲某所做之事,全赖我们掌院学士,还有各位同僚支持,今日有幸见到各位大人,仲某斗胆请:各位大人到房中品一杯清茶,指点一二”。

    仲逸向一旁的侍读、侍讲学士等递个眼色,众人急忙上前,各个击破,每人请一两名,带到各自房间。

    说是一番请教、赐教之类。

    至于方才所争议之事,仲逸等不是掌院学士,三法司的人也对他们说不着,也只好作罢。

    至于掌院学士,早已找个借口溜走。

    此刻,恐怕早就躲得远远的。

    请到仲逸屋中的,是都察院的两名御史,老御史。

    说老御史,主要是他们年纪大,在都察院的资格比较老。

    而且,人也比较‘硬’,就是私下被称为‘愣头青’的那种。

    这种愣头青,只要认定一件事,几乎会进谏到底,甚至以死相逼。

    历朝历代,这种人不多见,但绝非不可见。

    “二位大人耿直谏言,声名远播,仲某早有耳闻,今日能一堵风采,真是有幸”。

    虽有些言过其实,但一个真正耿直铁面御史,难道,不值得人敬仰吗

    “二位大人请用茶,这是我们仲大人从自家带的”。

    三人缓缓落座,程默已走了进来,一只木盘,三杯热茶,恰到好处。

    有外人在,他便不再称呼仲逸为“仲翰林”,这声仲大人才是最合适的。

    这小子确实够机灵,今日这事,办的确实不错。

    这时,一名御史轻轻举起茶碗,端于手中,而微微摇头道:“观人与细微之处,一杯清茶,家中自带,可见仲大人处事之风严谨”。

    另一名御史补充道:‘还有,仲大人办起案来,却比三法司、更有魄力’。

    相当初,这二位御史,还曾参过刑部的黄侍郎,但每次都能被压下,没想到让仲逸最后给端掉了。

    这也算是:殊途同归吧。

    见时机差不多了,仲逸决定试探试探。

    “二位大人过奖了,这茶本是仲某一个老友所赠,至于这差事嘛”。

    略带遗憾,一声长叹,仲逸说道:‘承蒙圣上厚爱,我一个翰林,能被委以重任,只是这差事办的……,令人惭愧啊’。

    “哦仲大人此话




第320章 逼上绝路(中)
    傍晚时分,仲逸换身行头,从翰林院出来,特意上街买些礼品,而后匆匆向袁府走去。

    出狱后,与袁炜只见过一次。但当时在礼部,众同僚在,二人也只是打声招呼而已。

    眼下春节将至,袁府进出的人比往常也多了起来,大多是袁炜的门生故吏。

    其中,有确实因才学而有师生之名的,但也不乏有人,是冲着这位礼部侍郎的头衔而来。

    袁府,郭管家。

    “仲大人,我家老爷正在书房会客,你先到客堂,用些茶水、点心”。

    毕竟高墙大院里出来的,郭管家不是一般的精明,他知道袁若筠与仲逸关系非同一般。况且,袁炜对这位翰林院的仲大人极为赏识,他自然不敢怠慢。

    有的时候,这不是奉承主人的心思,恰是对分寸的一种把握。

    这个,就要看心中是怎么盘算的了。

    “仲大人,小姐此刻也在府上,要不要通报一声”。

    仲逸来袁府不止一次,郭管家心里再明白不过:能让这位大小姐乖乖听话的人,除她父兄外,几乎再无他人。

    当然,这位仲大人便是唯一的一个。

    “不用通报了,本小姐来了”。

    话音未落之际,袁若筠与丫鬟莺儿已出现在门口:“郭叔,你先忙去,这里交给我了”。

    “仲大人,说句托大的话,小姐是我看着长大的,能看的出来,她还是很听你的话,你就劝劝小姐,老爷现在正为她的婚事……”。

    管家话未讲完,却被一旁的丫鬟莺儿劝道:“郭叔,快不要说了,小姐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

    哎……

    郭管家叹口气,摇摇头,缓缓退了出去。

    “本以为,师父你是超凡脱俗之人,怎么也落的这般俗套”。

    见桌上的礼品,袁若筠还以为仲逸也借春节拜见为名,走他老爹袁炜的门路来了。

    尽管在袁府,但毕竟有师徒这层说法,仲逸也不甘示弱道:“筠儿,不得放肆,我来袁府是有要事。出狱之后也没来拜见袁大人,正常往来,你休得胡言乱语”。

    末了,他笑道:“就冲令尊与我师父的交情,作为晚辈,我也没有空手而来的道理啊”。

    最讨厌一本正经的样子,袁若筠立刻觉得无趣起来:“人家就是随意这么一说,又是一番大道理,老学究的样子,无聊”。

    这时,一旁伺候的丫鬟莺儿,急忙上前解围:“仲大人,听说你来了,我们家小姐已吩咐后厨加了菜,还备一壶好酒,都是特意为你准备的”。

    “既是如此,那多谢袁大小姐的盛情款待”。

    仲逸再欲言谢,却见袁若筠一脸不悦,向莺儿说道:“谁为他准备饭菜饿一顿又能如何反正人家仲大人也不在乎这一桌酒菜”。

    袁若筠一旦使起性子,怕是一时半会儿静不下来。

    想起一会儿要见袁炜有要事相商,仲逸知道眼下恐怕是劝不过来,这位大小姐了。

    还是忍忍吧。

    “这不这里有茶水,还有点心,晚餐嘛,少吃点好,少吃点好”。

    仲逸笑道:“少吃点对身体好,就不劳袁大小姐了”。

    “哼,不劳就不劳,仲大人请自便吧”。

    说完这句,她便扭头就走。

    简直翻脸比翻书快,上次见面还好好的,此次,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简直判若两人。

    丫鬟莺儿自是拦不住她的,不过能与眼前的仲逸说上两句话,倒是真的。

    莺儿早就说过:只有偶尔能见见这位仲大人,再说上几句话,就很满足了。

    当然,这是袁若筠准许的。

    “仲大人,你不要怪小姐,还是那件事儿:到年底了,老爷又说起小姐的婚事,正闹着别扭呢”。

    莺儿知道,仲逸对此事再熟悉不过,当初他们三人还配合一起斗诗,硬是将前来相亲的人‘逼’走。

    此次,可不能再故伎重演了吧

    这毕竟是袁家的私事,岂能随意插手

    “恕仲某直言,此为你家小姐终生大事,外人不好干涉,还请莺儿姑娘多劝劝,拖得太久,毕竟也不是解决之法”。

    除此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这番话,莺儿早有所料。

    相比一般丫鬟,她与袁若筠几乎一起长大,二人关系自然亲密许多。

    同时,她与仲逸,也绝非泛泛之交,甚至在袁若筠面前,她都不避讳对仲逸的情愫。

    只是身份有别,非她一人可变。不过,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是个敢作敢为、敢爱敢恨的女子。

    有莺儿这样一个‘中间人’,几乎与仲逸和袁若筠当面交谈,并无多少差异。

    此刻,她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了。

    “仲大人,小姐对你的心思再明白不过,你们二人,每次见面就斗嘴,但其实,小姐心里一直想着你”。

    莺儿详细道来:“大人去西安府、杭州府运送药材;到博野县查办凶案;至大同府核查战事,甚至于前些日子,被押入刑部大牢,小姐她简直……”。

    “莺儿,有什么话,直说吧,我随时要去见袁大人”。

    此话之意,再明白不过,但仲逸不想继续下去,干脆直接制止道:“时间紧迫,还是长话短说吧”。

    不用说,管家已向袁炜禀告仲逸前来,只要他忙完手头的事儿,自然会差人来请。

    身为袁府的丫鬟,莺儿当然懂的这个道理。

    “仲大人,若我没有记错的话,初次来袁府,是与令师一起,那时还只是若一当铺的少东家。袁府,堂堂礼部侍郎府邸,您的身份……”。

    这个莺儿,果真心思缜密,连这个都记得。

    她继续道:“后来,你到了国子监,再到翰林院,如今都是翰林院六品侍读,以你的年纪,他日前途不可限量,甚至都在我们老爷之上……”。

    “莺儿,这话有些过了”,仲逸起身而立,犹豫片刻,径直朝门外走去。

    只听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声音:“这,这都是小姐让我说的”。

    不用猜,仲逸知道,莺儿接下来要说的话:之前,或许是他身份低微,如今也有了翰林院侍读的身份。

    &



第321章 逼上绝路(下)
    要见石成,这位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千户,不容易。

    要见陆炳,这位锦衣卫指挥使,更不易。

    只要设法见到石成,再通过他这个‘中间人’来见陆炳,就容易许多。

    当初,无论博野县调查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亦或大同府核查仇鸾罪证,仲逸与石成并肩作战、合力办案,配合十分默契。

    用石成的话说:他们二人对脾气:公事公办、处事果断,尽管偶尔搞点小意外,但总能不负众望。

    起初,仲逸一直称石成为‘石大哥’,后来石成也在私下里,称他为‘仲兄弟’。
1...110111112113114...2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