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血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得知慕容伏允率领居然从西海(今青海)抵达木垒的时候,陈应又惊又怒。惊的是他确实没有想到慕容伏允和吐谷浑国。怒的是,这么大的军事调动,凉州总管府居然没有任何消息。

    “真是该死!”陈应愤愤的吼道。就在这个时候,周青突然拿着一个血迹斑驳的竹筒

    疾步走来。

    陈应微微一愣:“这是什么东西”

    周青道:“凉州信骑!”

    陈应又问道:“人呢没撑住!”

    陈应赶紧抽开封印,打开一看,顿时惊呆了。

    还真是屋漏偏逢连天雨,凉、甘、肃、瓜州、和沙州受到吐蕃攻击。

    陈应这个时候,真有了曰了狗的感觉。

    陈应望着身边的马孟明问道:“吐蕃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吐蕃”马孟明想了想道:“原高昌国与吐蕃甚少来往,依稀记得五年前,吐蕃换了新赞普,现在好像




第九十二章放火焚烧大非川
    第九十二章放火焚烧大非川

    花儿沟钢铁工坊,马孟明随着陈应来到花儿沟,他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马孟明有些恍惚。花儿沟这个地方,他不是没有来过。这里土地贫瘠,人烟稀少,别说长庄稼,就连杂草就稀少,不仅没有汉民在这里垦荒,就连牧民也不来这里放牧。

    原本花儿沟并没有路,可是眼前,这里已经大变了模样六丈宽的道路,往来车辆频繁,无数各族民夫,正紧张的施工。木制的舂槌和圆滚滚的石碾子交替作业,将路铺就的路面压得平滑如镜,马孟明心中暗自咂舌,就是高昌城城内的御道恐怕都没有这种水平。

    前面是一个换马的驿站,驿站旁边零七八错搭建者一排排一栋栋房屋,这些房屋的质地都非常奇怪,不同于内地的茅草屋和土坯房,墙面呈青灰色,摸上去手感硬硬的凉凉的。就在驿站的路边,一个高大的木制滚筒装置通过一个奇怪的机械连接在一个磨盘上面,两三匹驴子拉着磨盘不停转动着,滚筒也随之转动着,内里传来一阵阵金属摩擦内壁的刮蹭声,木桶的转轴是一根关键部位包裹着铁页子的木棍,滚筒转动时这根轴并不随之转动。木桶下方堆着木柴,升着火,火苗距离木桶还有很远,但可以肉眼看见热气腾然而上包裹着木桶。

    马孟明看了一阵子,只见滚桶的一个侧面地盘猛地被打开,年轻的民夫们立刻冲上前用木铲子一铲一铲从滚筒中铲除一种物事,这物事呈灰黑粘稠状,细看时似乎有微笑的颗粒夹杂其间,顷刻间桶内物事已经被民夫们掏铲干净,底盘重新封上,远处两个民夫挑着满斗的小矿渣和石子过来了。

    鼻子里钻进刺鼻的气味,马孟明好奇的问道:“大都护,这石脂水也能用来铺路”

    “这不是石脂水,我叫它沥青,只是石脂水提炼后的残渣,用来铺路最好不过了!”陈应闻言哑然失笑。

    自从在花儿沟发现了铁矿和煤矿,陈应就意外在金满县西南的黑海子发现了大量的原油。事实上,陈应并不知道,这些原油和煤炭若干年以后,会发生自燃,形成一座火烧山。

    不过,陈应自然不会放弃这笔意外之材。原油经过简单的蒸馏提炼,可以得到轻质汽油或柴油,用来焚烧敌人,比猛火油和所谓的希腊火厉害多了。由于黑海子里的原油,暴露在空气中太久,里面的油量并不是太大,反而提炼时,原油的残渣——沥青却非常多。

    与是,陈应将炼钢时的残渣连同小石子,混合沥青,铺成后世的柏油马路。这样修路速度就快得多了,前面的人把地面铲平,然后用石滚辗压压实,最后铺上沥青与石子,撒上细沙子,经过石滚的辗压,就完成了。

    以这个时代的道路运输量,恐怕用上数十上百年也不用整修。

    由于西域并没有专门的道路,人走多了,也就成了路。所以西域出了名的是易攻难守,只要越过葱岭的上疏勒、下疏勒、还有葛罗岭山谷,几乎西域并没有战略要地可以防守。

    但是陈应修出这种路就不一样了,一旦人们习惯了行走这种路,习惯了使用四轮马车运输物资,那么将来,陈应就可以在道路的卡点上设卡,也可以有效的进行防御!

    等到抵达花儿沟的钢铁坊时,马孟明这下惊呆了。居然拔地而起一座城。而且这座城比西域大部分城池都要大。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楼兰古城,在西域算得上有名的古城,它的占地面积大约十二万平方米,大约十六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然而,这个城池至少是楼兰城的三倍以上。

    现在无仗可打,这些精力旺盛的士兵们被陈应抓了壮丁,开矿的开矿,炼钢的炼钢,筑城的筑城,人多力量大,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陈应抵达花儿沟之后,立即下令道:“全军集合!”

    “咚咚……”的战鼓声响起,众将士闻令,急忙将手头的活计停止下来,快速返回军营,披甲带刀,返回校场集合。

    反应最快的居然在一柱香的时间抵达了校场。

    “士气高昂,军心可用!”马孟明看着如此高效的军队集结,对陈应麾下的这支精锐有了新的认识。

    陈应摇摇头道:“不对,不对!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快速集结的部队,是昭武九部中曹部的人马”

    “嗯,那又怎么样”马孟明不解的问道:“他们怎么了”

    陈应微微一笑道:“他们啊,为什么会窜得这么快呢”

    马孟明道:“大概是曹丹将军训练部曲得当,他想立功吧”

    陈应一本正经的道:“或许有这个原因,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他们在逃避一种折磨,一种比在战场上敌人拼命还要痛苦十倍的折磨至少我看到曹丹的儿子曹亚茜是这样的。”

    “逃避一种折磨”马孟明疑惑的道:“一种比上战场还惨的折磨什么啊”

    “就是学唐言啊。”陈应笑道:“难道你没发现,唐言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学很难学的吗我看这几天曹亚茜虽然不敢表现得太明显,但不小心流露出来的神色,就像拿刀在锯自己的脖子。”

    事实上,正是因为学唐言相比,种地也好,垦荒也罢,哪怕是打仗,与敌人拼命,都比学习唐言更让这些安西将士们兴奋。

    马孟明听得有些目瞪口呆,或许是自幼稚接触的原因,或许他本人是人语言天才,总才他并不觉得唐言难学。

    但听了陈应的话却觉得有些道理。

    时间



第九十四章乐极生悲难产了
    第九十四章乐极生悲难产了

    岭南王冯盎接受李靖的檄文,向唐朝投降,并且派出其子冯智戴为使入长安称臣。

    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冯智戴代表冯盎向李渊上表称臣。

    李渊在岭南设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任命冯盎为上柱国、高州(今广东阳江)总管,封吴国公。公事毕,李渊在太极宫武德殿设宴款待冯智戴,以请文武百官作陪。

    冯智戴虽然为使,然而他的官位只是春州刺史,这是一个下州刺史,从五品下。所以他一直坐在末席。李渊邀请冯智戴上前与他同坐,冯智戴连称不敢。

    其实李渊也只是客气一下,意思是像吃饭了吗

    不过,这一番试探却知道冯智戴也是一个知进退之人。

    酒过三巡,李渊望着冯智戴笑道:“冯刺史奉令尊之命,来到我唐国,舟车劳顿,一路辛苦,朕今日略备美酒,为冯刺史接风洗尘,以示慰问。我唐国立国虽不过四载,却已彰显大国气象,岭南自有岭南的景致,长安自有长安的风华,冯刺史难得来一趟,还请在长安多住几日。让朕一尽地主之谊。”

    冯智戴却听出了李渊话里的潜台词,这是试探冯氏是表面上恭顺,还是包藏祸心。看样子这是要留自己在长安为质。

    不过冯智戴还是假装难为情的道:“陛下客气了,小臣万分愧疚,实在难当。家父远离中原,不识中原已久,小臣这次北上,还受家父所托,自然也是要走一走的,民俗风情自然也是要访一访的,要不然回去广州,家父问下臣此番到了唐国可有什么见闻,小臣一样也答不上来,岂不让家父不悦”

    李渊听了这话,心中如同明镜一般,这是冯盎光明正大的要探探大唐的底细。李渊的目光望着裴寂,裴寂的目光与李渊在空中一碰。

    裴寂呵呵笑道:“冯刺史想游览长安,有一个地方不能不去!如若不然,纵然来到长安也枉然啊!”

    “什么地方”冯智戴好奇的问道。

    裴寂道:“长安万年县清林里!”

    李渊闻言,愕然而笑。裴寂这是利用清林里的钢铁厂向冯盎大秀肌肉,要知道清林里不仅有大唐最大的钢铁坊,还有大唐最大的兵器坊,正常产能一年可出产钢铁铠甲十万套,如果需要,大唐甚至可以增派人手,加码生产二十万套,还有数量相当的长枪、戈矛、弓弩,这就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

    最让李渊有些遗憾的是,陈应的其麾下的骁骑军、陌刀军以及东宫左右卫率不在长安城,否则也可以让他们演武,让冯盎看看大唐的武功。

    冯智戴却低头不语,关于大唐的强盛,岭南多少也有消息传来,当然传闻是传闻,像传闻大唐有一炉一百万斤钢水的高炉,这点冯盎是不相信的,就连冯智戴也不相信。

    要说国力之强,当数杨广的大业九年之前,那个时候,大隋才是真强。位于洛阳的兵器监,一年可以制造二十万套甲胄,这也是当时杨广一征高句丽失败后,短短一年再次召集百万大军,这是杨广的底气。

    可是,看着李渊如此坦诚的让他去参观清林里,冯智戴就知道,恐怕传闻不虚。要不然,李渊才不会让他参观清林里。

    冯智戴的迟疑与苦涩之色,尽收李渊眼底。李渊甚是得意,就在这时,宫娥散去,大殿正中,鱼贯而入一队乐师。

    这些乐师坐定后,开始演奏。乐曲的节奏非常欢快,进入场中的是八名身穿绿色罗裙的舞姬,不过这些舞姬手中却一手拿剑,一手执盾。当然,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兵刃,而是道具木剑,木盾。

    这些舞姬穿一件粉红裤腿儿、合腰衣的舞裳,姣好曼妙的身段毕露无疑,她们手中的剑,随着节奏摇摆,让人眼花缭乱。

    冯智戴到底还是年轻人,在广州哪里见过这个,一时间不由自主的看呆了。

    李渊此时更加得意,就在这时,中常侍陈应,疾步迈入武德殿,在李渊面前轻声低语起来。

    李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惶恐,虽然只是一闪而逝,却被下面的冯智戴看到眼中。李渊突然捂着额头,妆模作样的道:“诸位爱卿,继续饮胜,朕不胜酒力,先回宫歇息!”

    众臣起身高呼:“恭送陛下!”

    就在李渊走后,冯智戴寻思着李渊到底是接到什么消息,居然会方寸大乱

    李渊走到偏殿,消失在众臣视线之内,他的手开始不由自主的哆嗦起来,就要李渊身子踉跄的时候,李建成突然出现在李渊身后,一把扶住李渊:“父皇!”

    “大郎,快我们走!”李渊在李建成的搀扶下,走向御书房。

    来到御书房的时候,李建成赫然发现居然是齐王府上卿齐文盛。

    齐文盛是李元吉的幕僚也兼任教习,这个齐文盛可是李渊在太原担任留守时,笼络的能人异士之一。

    “齐先生,不是在凉州吗什么时候回的长安”李建成好奇的问道。

    &

    nbsp; 此时,李渊的脸已经黑成了锅底:“李元吉又打败仗了!”

    对,是又打败仗了,不是打败仗了。“又打败仗了”和“打败仗了”的差别在于,前者大家完全习惯了,完全在意料之中,而后者,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惊讶,一点点的出人意料。

    李渊也想让李元吉这个四儿子可以让让大家意外一把,惊讶一把,但是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李元吉的表现非常稳定,一直在打败仗,极少有起伏的————都说一个强大的统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稳定,不会突然大失水准,但是,有哪一个统帅的发挥能如李元吉那么稳定,近年来一直打败仗,没有任何起伏的

    齐文盛摇摇头道:“陛下,此事齐王殿下,反而真没有出纰漏,只是不知道吐蕃人发了什么疯,居然发疯似的猛攻甘、肃、凉、河、沙、瓜州,凉州总管府,原



第九十五章史上第一例刨腹产
    第九十五章史上第一例刨腹产

    “啊……啊……啊!”李秀宁临产已经快两个时辰了,然而胎儿一直没有成功生下来。

    不仅稳婆束手无策,就连太医院所有的太医,足足二三十号名医,同样束手无策。

    清林里陈家堡,这是李渊第一次驾临陈家堡,李渊甚至没有心情欣赏陈家堡的设施与布局,而是焦急的背着手,在产房外来回踱着步子。

    女人生孩子是人最剧烈的疼痛。两个时辰的时间,也榨干了李秀宁的力气,听着产房里李秀宁的声音越来越弱,李渊的额头青筋直跳,指着下方的一群人,大怒道:“这点儿小病都治不好,朕养你们,难道是养了一群废物吗!”

    “扑通!”

    众人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李秀宁的身体,向来以健硕闻名,从小罕有病残,单论身体素质,李秀宁非但不弱,反而比大多数女人更强。

    关键是李秀宁腹中的胎儿实在太大,在这个时代婴儿出生一般也就三五斤,可是据太医推测,李秀宁腹重的胎儿,有可能突破十斤。

    哪怕在后世,这样的情况,顺产是不可能的,只能刨腹产。可是在这个时代,哪里有这个技术。

    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片太医,李渊的脖子青筋凸起,非常吓人。

    人群中,侯莫陈虔会一脸纠结之色,他考虑了良久,这才深吸口气,起身道:“陛下,臣有话说!”

    “甚么事!”李渊的心情非常糟糕,正处于暴走的边缘。对于李秀宁,李渊与其他子女不同,李渊的子女虽然多,可是李秀宁只有一个。这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儿,给了他太多的帮助,如果不是李秀宁,李渊能不能入住关中,还是一件要事的事情。当初直到长安拿下来,屈突通还守着潼关。

    虽然李渊采取了刘文静之计,以李建成率领刘文静、王长谐等诸军数万人,进屯永丰仓,扼守潼关,以阻隋军西援;遣李世民率领刘弘基等诸军数万人,沿渭水北岸经高陵(今属陕西)迂回长安。屈突通获悉李渊军西入,遂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城,自领数万人援长安,刘文静等阻于潼关。在这个时侯,尽管李世民迂回关西,可是正是因为李秀宁所部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丘师利等共十三万义军里应外合,接应李世民抵达泾阳,并且攻克长安城。

    事实上,如果没有李秀宁麾下十三万仁义之名响彻关中的娘子军,李渊能不能进入长安都是一回事。当然,让李渊最愧疚的是,因为需要柴氏的支持,他明明知道李秀宁与柴绍不合,却硬压着李秀宁与柴绍合离。

    对于李秀宁,李渊非常愧疚。可以看着李秀宁似乎命不久矣。李渊的心慌了,心也乱了。

    侯莫陈虔会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可令太医保大弃小!”
1...200201202203204...3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