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少数民族,那是纯粹的扯蛋,他们会最不安定因素,扯旗造反是最可能的。
在陈应看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因为利益所在,高昌国汉民为求生存,不得不化汉为胡。那么为了利益,他一样可以化胡为汉。
想到这里,陈应一阵哀叹。
无奈,他只是行军都元帅,管军事,不能兼管民政。
这一切的谋划,陈应只能停止在纸面上,而不能付之行动。
好在,陈应的纠结并没有多久。
武德三年十二月初,观军容使安兴一行百余人抵达高车城。
不过安兴等人的模样非常凄惨,如同叫花子一般。他们的运气太差,遇到了风暴,差点被冻死在交河城外。好在冻死数十人,终于平安抵达交河城,在交河城休息三天,便迫不及待的赶到了高车城。
安兴鼻涕流成三寸,陈应都感觉恶心,不自觉的退开一丈之外。
然而安兴却躬身向陈应行礼:“恭喜陈大将军!”
陈应莫名奇妙的道:“喜从何来”
就在这时,另外一名肥胖的宦官从安兴身后站出来,原本陈应还以为他是安兴的属官,毕竟安兴的事情,他从来不过问。作为观军容使,安兴身边跟着足足小两百号人,既有他的卫队,也有他的属官、幕僚。
这名肥胖的宦官,清清嗓子道:“梁国公、镇军大将军、驸马都尉、西河道行军兵马都尉元帅接旨!”
陈应一脸呆滞的望着这个圣旨,感觉有点意外。圣旨昭示帝权,最不容马虎,其轴柄质地按接旨的官员品级都有严格的区别,一品官员为玉轴,二品官员为黑犀牛角轴,再看圣旨展开,为绫锦织布,两侧为翻飞金龙,确是对二品官员才会用的圣旨敕命。
陈应如今只是从二品的勋官,这个勋官屁用没有。他的实职是三品行军都元帅,可是这个圣旨,难道是升官的圣旨
 
第八十八章西域万里唱秦风(三更)
第八十八章西域万里唱秦风
“西域之地,诸族林立,派系庞杂,打下来不难,难的就是治理!”陈应望着马孟明笑着道:“马参军,当了十数年高昌令尹,想必对于治理西域颇有心得吧”
马孟明想了想道:“治理地方,无外乎两种方法,从正而治,从俗而治!”
陈应大感惊奇。从俗而治,他自然是知道,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地方自治。以当地人治理当地人。
很多人其实都推崇从俗而治,可是事实上呢,这个政策是失败的。
一旦中央失去约束力,地方肯定会解体,国家也会分裂成无数个小国,有可能一地一国或一城一国。
最著名的莫过于苏联,或俄罗斯。其实就是一高度自治的国度,然而自治政府与中央政府,因为利益冲突,肯定会对立,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老板想多赚钱,工人想少做工,一旦矛盾不可调和,内战是必然的。
中国是大统一思想,深入人心。从秦始皇设立郡县,再到汉武帝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其实就是避免地方自治。
地方自治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地方实力强,根本不鸟中央,人心不足蛇吞象,还想着另立中央。在中国环境下,这个传统千百年来一直不绝。
其实唐朝的时侯,也是采取这种从俗而治的政治体制。以少数民族聚集多的地区,设立羁縻州,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羁縻地并非都是少民,果敢杨姓土司和大勐稳段姓土司全都是汉人。然而,果敢地区如今已经非中国所有了。
当然,更早的时候,要追溯到春秋时期。
听到从俗而治这句话的时候,陈应立即摇摇头道:“此法断不可取,本大都护用十万大军借着大败西突厥二十万大军的大势,可以力压各族不敢反叛,一旦这支精锐调回关内,西域必乱!”
马孟明道:“若是如此,那就只有从正而治,当年周公派儿子去鲁国,就是用西周正统王朝的礼化,一项项地教会了鲁国的居民,硬是将他们改造成了周人,因此整整用了三年,才算成功!”
“好,那就从正而治!”陈应指着地图道:“你先把西域这块地方,全部改成州县,向长安朝廷报备,同时,向各州县颁布大唐法律、法规……”
罗士信听到这里,撇撇嘴道:“大都护,这恐怕有点想当然了,那些蛮子,恐怕不会遵守我们大唐的律法!”
“他们会遵守的!”陈应道。
马孟明摇摇头道:“大都护,他们肯定不会遵守!”
陈应眼睛一瞪,指着罗士信道:“你手里的家伙是吃饭的不遵守律法,该杀就杀,该关就关,该斩就斩!”
马孟明这才发现,表面上陈应一脸和气,原来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主。
陈应又道:“现在必须加快速度!”
“加快速度”马孟明一脸疑惑:“如何加快速度!”
“改变先从说话开始!”陈应道:“从现在开始,全军将士,学习唐言昭武九部以及其他各部率先学习,我不管采取什么办法,必须在一个月内,学会唐言,西域各城,但凡过往商旅,必须用唐言交易,否则加征一倍语言税!”
马孟明感觉陈应胡闹,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陈应道:“西域各地以前税收是多少”
马孟明道:“以往各地基本都是沿用牛腿税,既一牛头交一条腿的税,四头牛交一头牛,四只羊交一只羊。”
陈应点点头道:“好,大唐西域都护府的税收也按这个执行,不过,会说唐言,不需要太精通,就是日常口语会说,免税一半,会说唐言,会写字,可以委任为官,哪怕是部落首领,不会说唐言,一律不得为官!”
马孟明隐隐约约明白了陈应的用意,好像是采取一手刀,一手蜜枣。
事实马孟明并不知道,陈应对于后世强制性学英语有多大怨言。
堂堂中国人,何必学外文
现在陈应有了这个机会,他决定让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几千万里土地上几千万人全部咬着木塞子学唐言,搭答打大,汤唐躺烫……
哈哈。哈哈,虽然学得很痛苦,痛苦得想锯自己的脖子,可是还是得头悬梁锥刺股地学那场景,一定壮观得紧!想到这个,陈应心里就爽得不行!
当然,陈应也利用了学习唐言降税这个办法。
四分之一的税收虽然高,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以来,陈应首先可以获得西域汉人或西域汉人后裔以及其混血儿的好感,毕竟他们会说唐言,即使不会说了,学习起来也非常容易,这样以来他们就体会到了当唐人的好处。
高车城,此时最先开始推行陈应的学习唐言行动。
“吃……”
“屎……”
“你他娘的真笨!”一名陌刀军将士指着一名昭武九部的士兵的屁股吼道:“你拉出来的是屎!”
“拉出来……吃!”
一旁边的陌刀军将士笑得都站不住了。
“屎和吃都分不清,都他娘的笨蛋!”
“吃……”
“屎!”
一名钩镰枪骑兵指着手中的钩镰枪道:“钩镰枪!”
一名昭武九部的仆从军士兵,瞪大眼睛:“狗类墙!”
“狗类墙!”钩镰枪骑兵快要暴走了:“我干你娘!”
“左!”
最苦恼的还是曹部的曹丹,他会说唐言,虽然腔调有点怪,可是他的儿子曹亚茜就是学不会。
曹丹指着一个大西瓜吼道:“大西瓜!”
曹亚茜道:“大鸡、把!”
“大西瓜!”
“大……大鸡、把!”
曹丹实在忍不住了,一巴掌抽了过去。
&
第八十九章主持大局吊民伐罪
第八十九章主持大局吊民伐罪
陈应走了,带着大唐十万大军走了。事实上这十万大军,除了后来归建的河北籍新军三万余人之外,其他都是各部降军。
当然,陈应全军此时有一个名号,叫安西。以安大唐之西之意。
至于麴伯雅与麴文泰则踏上了东归之路。虽然父子二人是俘虏,可是他们却享受着极高的待遇,不仅没有囚车,就连车驾,还是享受着四轮马车。
打量着这一支东归押送的军队,麴文泰眼中闪烁着鄙夷之色,低声对其父麴伯雅道:“父王……”
然而麴文泰刚刚开口,麴伯雅就打断了他的话:“文泰,如今你我父子二人已是阶下囚,连一介草民都不如,岂可如此逾制。”
麴文泰看了看周围,发现看押他们的唐军士兵距离稍远。麴文泰这才安心下来,淡淡笑道:“父王,您真以为大唐可以做稳这西域吗”
麴伯雅道:“又何不能陈应大败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麾下二十万大军,放眼西域谁还敢与陈应为敌!”
“儿臣不敢苟同父王之见!”麴文泰笑意更浓:“因为陈应小儿的政策,他必败无疑,而且会死无葬身之地。”
麴伯雅满头雾水:“什么政策”
“胡人部落甚多,又皆彪悍,势力甚大。”麴文泰道:“当初高昌国大乱之余,先祖承平王趁机崛起。为了笼络他们而对胡汉的统治手腕颇有区别。法令上,对汉民行以严令峻法,对胡人则以安抚为主。汉人多交税。胡人少交税甚至不用交税。想必父王也非常清楚,先祖承平王为何要采取这个政策”
麴伯雅点点头道:“这个为父倒是知道,汉民勤于耕种经商,家庭比较富裕,能纳的税多,胡人游牧,许多家庭连自给自足都不成,能纳的税少。而且汉人定居,耕种经商所产生的财富都有理路可循。田亩放在那里不会跑,商铺更是集中在那十几个市集上,征起税来比较容易,税吏只要丈量了田亩,看了店铺货物,基本上就能将税收上来。胡人却是以放牧为生,且这些人都是粗放散养,今天在此山头。明天在彼山头,先祖养的税吏将高昌的山头跑遍、将高昌四郡十八县四十八镇每家每户人家每年多生了几头羊清点清楚其实先祖当初何尝没有试过让他们以部落集体征税,但且每次向胡人部落征收税赋总要惹出事来,征上来的税不值多少钱却又要惹出各种麻烦,所以到后来干脆就少收或者不收,不但不收税,逢有干旱大雪还补贴他们呢!”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麴文泰笑道:“正所谓由浅入奢易,由奢入浅难。西域各族已经散漫了数百年,他们也享受了我们麴氏高昌一百四十年的无税特权,陡然间让他们交纳牛腿税,他们要是不闹才是怪事!陈应的大军在高车不走,他倒可是利用麾下大军威慑四边,可是如今陈应继续西征,他们能不闹吗”
事实上,陈应的西域政策是与高昌国反过来了,以汉人为主,耕地赋税与中原不同。
大唐采取税制,事实上两套法案。既租和庸。唐朝规定丁男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各授田一百亩,其中八十亩为口分田,二十亩为永业田。受田丁男,承担交纳赋税和服徭役的义务。
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出,每年交纳绢(或绫、)二丈,绵三两;不产绵的地方,即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此外,每丁每年还要服徭役二十日,闰月加二日;如无徭役,则纳绢或布替代,每天折合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叫作庸。
唐朝百姓的负担如果折算下来,其实并不算轻。以正常年月计算,一百亩地,至少可以产粮一百五十石左右,缴纳两石,两石米粮自然不算多,可是唐朝的布却非常贵,一匹等于四丈,要一千六百至三千钱不等。大约有四丈,如果卖的话,差不多相当于三十多石粮。
可是古代的农民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大,旱、涝基本都是颗粒无收,还有病、虫灾,所以平均下来也相当于年收入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但是西域的地,陈应可没有规定每丁一百亩,而是划片制。既一大块区域,谁开垦是谁的,官府给你造地契。头年免税,次年半税,第三年全税。
然而,对于西域各族牧民,则没有这个待遇。你有多少羊,多少牛、多少马、部落里的人一清二楚,欺瞒加倍。
而且陈应没有税卒,直接让军队随着税吏抵达一个地点,只要在这个区域内放牧的人,自动过来交税,不交税就抗法,从严处理。
麴文泰道:“父王有所不知,因为这收税,反正西突厥对各族收税也是这么简单粗暴,这些西域各族人还能忍受,可是让他们举族学唐言,这是让他们丢弃自己的传统同化吗你说他们还能忍吗”
就连麴伯雅也感叹道:“陈应还是年轻啊!”
麴文泰咬牙切齿的道:“这还不算什么,还有更过份的呢!”
麴伯雅惊讶道:“还有什么过份的”
“陈应让马孟明那个混账东西制定了一系列的律法,完全都是乱来!”麴文泰愤愤不平的道:“父王你也知道,这西域各族都有一个约定成俗的传统!”
麴伯雅道:“你是说抢亲”
“是啊!
第九十章族不为己天诛地灭
第九十章族不为己天诛地灭
伊列河(今伊利河)随着冰雪融化,河水开始暴涨。伊列河流域的牧草,随着河水的滋润,开始疯长。
伊列河流域到处透着生机,牛羊成群,牧民们唱着歌谣放牧,位于弓月城的阿史那步真却满面担忧。
自从西突厥可汗统叶护死后,消息传到西域。西突厥汗国立即爆发了内乱,统叶护的伯父莫贺咄自立为侯屈利俟毗可汗。莫贺咄原先仅为一小可汗,他自称大可汗后国人不服。弩失毕部推举统叶护可汗之子咥力特勤,是为乙毗钵罗可汗。
西面的都陆设汗,自立为西突厥大可汗。而伊列河谷地区的阿史那步真也被部众拥立为可汗。
此时,短短半年时间,原本统一的西突厥分裂为四部。北部是侯屈利俟毗可汗,东南部、南部以西南部则为乙毗钵罗可汗。西北部则为都陆可汗,而东部的族人则为乙毗咄陆可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