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而拉丹和安巴尼,看起来同样有些振奋。

    冯一平清楚,应该是嘉盛阿里电商集团这短短几年的成就,让他们心生期待。

    看到他们这么积极,冯一平就放心了。

    有这样两个积极的地头蛇在,他担忧的很多问题,很快就能迎刃而解。

    &n




第五百九十章 我就是来帮忙的
    冯一平一听劳尔德这语气,就知道自己这事,稳了!

    “哦,为什么不行”他语气轻松的问道。

    劳尔德此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抱歉,我并不是那个意思,”

    我就是那个意思!

    你知道,韩国产业银行领衔的韩国银行团,为什么最终不能购买雷曼的股份吗

    那是因为我们在背后做了工作。

    银行团中的韩国国民银行,和我们可是老交情,自亚洲金融危机起,我们就是它的大股东。

    而韩国国民银行,又是韩国唯一的专业外汇银行,外换银行的大股东,这就意味着,我们间接控股了外换银行。

    而外换银行,又是三星集团最大的债权人……我们还是lg的股东,还是sk集团的座上宾……

    凭这些,富尔德想韩国银行团帮助他脱离困境,怎么可能

    你知道富尔德求助的三井住友银行,为什么也对他们不感兴趣吗

    那也是我们在背后使力。

    80年代的时候,住友银行就投资了高盛,到了02年,合并了樱花银行,更名为三井住友银行后不久,因为爆出大笔烂账,他们不得不抛售我们的股份变现自救。

    我们不久就趁机投资他们12.5亿美元,反过来成为了他们的股东。

    所以,三井住友,怎么可能同意投资雷曼

    你知道雷曼的股价,最近为什么一直在下挫吗那同样是我们在背后使力……

    我们费了这么多心思,好容易把雷曼逼得只剩下一口气,就等签完破产声明之后倒台,你这个时候突然跳出来收购它

    那我们不是前功尽弃

    “冯,你可能不知道雷曼的状况,他们被审计出来的有毒资产,高达700多亿美元,”他特意压低了声音,“所以,你收购雷曼,不是接上一个大包袱”劳尔德表现得一副我完全是为你着想的样子。

    “我知道是700多亿,”冯一平说。

    劳尔德闻言,顿时又想骂娘,这个狗屁的会议,说是保密保密,这保密个什么,不还是跟筛子一样

    “我还知道,你和华尔街上的同行们,都已经表态出资收购这些资产,”冯一平接着说。

    你竟然连这个也知道劳尔德此时都懒得吐槽会议的保密措施了。

    “而且你别说,我还真就是看上了雷曼手里的一些商业不动产,”

    他之所以对雷曼动了心思,也是看中他们手中持有的这些商业不动产,如果此时能以低价拿到手,那么,在危机过后,这自然就是一个回报稳定的好生意。

    这还真是有备而来啊,劳尔德想了想,“我完全明白你的想法,但是冯,你觉得,需要耗时几年,这些地产的交易价格,才会和去年或者今年初持平”

    “我更相信,以你的眼光,绝对有其它更值得投资的项目,”

    “还有,我必须得对你说,投行这一行,怎么能和硅谷的公司的比不但利润低,风险还高,不然,你看看我们现在的处境,”

    冯一平又笑,“我知道,我知道,我正是因为觉得你们这些工作只是为了赚钱的人太辛苦,所以才想替大家分担一二,”

    劳尔德此时都没有计较冯一平说这样风凉话的心情,冯一平听起来,完全不像是开玩笑的。

    但由冯一平收购雷曼,他完全不能接受。

    富尔德掌舵的雷曼,算是一个对手,但如果换做冯一平掌舵,他明白,雷曼那一定会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想想冯一平的眼光吧。

    他都不用具体负责,只需要给下面的人指出方向,那么,那时的雷曼,可能就不是为大家分担一二,那就很有可能,是分给大家一二,他们自己轻松独占个至少至少五六的。

    那才是真正的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完全的得不偿失。

    他坐下,又站了起来,“冯……”他想再徒劳的问一句,你是开玩笑的,对吗

    冯一平好像知道他要说什么,“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但是冯,你知道相关的监管,虽然雷曼是投行,但是……”

    冯一平没说话。

    劳尔德马上也反应过来,自己这又是问了一个蠢问题,“哦,联合基金,”

    “对,我刚才正要说,联合基金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和雷曼,和四季酒店里的那些官员们接洽,”

    美国对投行的监管,本来就很宽松,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国外资金,都能投资华尔街投行。

    更何况,冯一平手里有联合基金。

    敢说联合基金不美国先放布林,再放佩奇,最后再放大杀器乔布斯……就问一句,谁挡得住

    至于为什么苹果和谷歌这样两家公司的掌舵者,这个时候竟然会介入华尔街那理由不但很充足,还非常的伟光正。

    在这个华尔街的蛀虫们,把金融领域搞砸了的时候,我们,就是救市来了。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次贷尽早过去,不要再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伤害。

    &



第五百九十八章 消息
    当坐在主席台上,在大批媒体的关注下,郑重的在投资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大名后,约翰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站在他身后的冯一平,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笑。

    约翰心里又是一暖。

    旁边,劳尔德的副手,高盛的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加里科恩已经放下笔站了起来,拿着一份协议向他伸出手。

    顿时,台上台下都响起了掌声,闪光灯闪个不停,约翰有些晕乎乎的和科恩交换协议,握手。

    他知道,哪怕是多年后,自己也一定会想起这一幕来,因为从这一刻起,自己算是第一次广泛的被公众认识,之前在华尔街行内流传的“基金之王”这样的称号,也一定会更广为人知。

    尽管自己有些名不符实,是被老板推出来,但约翰知道,无论如何,这一刻,就是自己的巅峰!

    冯一平也用心的鼓掌,能这么顺利,不容易啊!

    这个时机,实在是太好了。

    要是在平时,想入股高盛,哪会这么容易

    就是高盛同意,华尔街的其它公司,估计也会想办法破坏。

    至少,他们不会安静的看着冯一平和高盛的联合,华尔街的这些公司,有一家算一家,全都见不得别人好。

    贝尔斯登卖身,雷曼倒闭,高盛都出了大力,其它的那些公司,在这其中,肯定也都没闲着。

    这条街上的信条是,如果你身边没人倒下,那么,就是你还不够强。

    这样的无情,这样的极端利己的观念,冯一平不认同,但是有些欣赏,至少,他希望自己对此能有足够的了解——以防有人用这样的手段对付自己。

    因此,他才促成了这次投资。

    此外,之所以投资高盛,而不是其它的金融机构,也是看中了高盛的影响力。

    华尔街的高管,素来就有出任公职的惯例,但在这其中,从高盛走出的高管又最多,最成功。

    美国就不说了,现在不但有高盛的财政部,高盛的白宫这样的说法,就说隔壁的加拿大,执掌加拿大央行的马克卡尼,此前在高盛工作了13年之久。

    在欧洲,意大利央行的负责人,马里奥德拉吉,是高盛的前副总裁。

    而现在世行的行长,留着一撇小胡子的罗伯特佐利克,不但国内民众比较熟悉,因为他在美国贸易代表和主管经济的副国务卿的位置上,和我们打了颇多交道,对我们的观感也正面之外,在去年7月1日担任世行行长之前,他也在高盛工作,担任国际副总裁……

    冯一平非常相信,在以后,依然会有现在为高盛工作的高管,会在美国以及其它国家和国际机构中担任要职,且一般都会是财经版块的高官。

    同样,也会有像佐利克一样的前政府高官,到高盛来担任高管。

    因此,作为高盛的股东和董事会成员,他自然也能利用这些人脉资源。

    在国内不说,到了国外,你到了一定程度,不去经营这样的关系网,那你就是个二傻子。

    更何况,单纯从商业和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高盛,也绝对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他估计过,到最后,至少至少,回报会超过60%。

    在他身旁鼓掌的劳尔德,这时脸上也笑眯眯的,只是,从他借机在冯一平耳边说的那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心里,显然没有脸上这么高兴。

    他那句话是,“便宜占尽!”

    冯一平一听,笑容更是灿烂了几分,“都是谈好的,不是吗”他也在劳尔德耳边说了一句。

    劳尔德现在还有些愤愤不平的原因,和那50亿美元的期权有关。

    高盛目前的股价,是125美元,他们原计划那50亿期权的价格是120美元,但刚才经过一番讨论,或者说,一番争论之后,冯一平成功的把这个价格,再降了5美元,变成115美元一股。

    这就意味着,冯一平拥有了在将来股价合适的时候——涨得比较高的时候,以115美元的价格,购入4350万高盛普通股的权证。

    这个价格,就别说以后了,就是现在,理论上,冯一平要是选择行权,每股也能赚10美元,就说轻松入手4.35亿美元。

    一分钱不出,现在就能套现4.35亿美元——这是一笔一开始就是赚的交易。

    在国内的三大行都将交出大笔学费的时候,对自己能达成这样的交易,冯一平有些高兴,也有些骄傲。

    你们输掉的场子,我帮着扳回来。

    不过,劳尔德的这副样子,也是故意做给冯一平看的,精到连头发都没有了高盛——此前的保尔森没多少头发,现在的劳尔德



第六百零二章 一碗水端平
    冯一平说的这些,当然不是为高盛准备的厚礼。

    你让高盛的那些人不去想怎么设计新的模型,怎么赚钱,也让他们脱下名贵的西装,穿上格子衫和卫衣,和硅谷的那些程序员一样去写代码

    那本来就不现实。

    他说的那些计划,本来就只有硅谷才能实现,所以,那些计划他准备交给联合基金,或者是一家新的公司,重要的是,要联合联合基金的原有的股东来一起完成。

    在美国,涉及金融领域的这些产品,把谷歌和苹果拉在一起,总是没错的。

    “冯,这可真让人失望,”劳尔德半真半假的埋怨着,“我想,看了采访的所有人,都会以为,那是你为我们准备的计划,”

    “我明明说的是针对整个金融行业,”冯一平看着劳尔德,“直接说吧,你要什么”

    “不是我要什么,我是想,高盛能为这些计划提供不少帮助,不是吗你们在这方面可没有多少经验,”

    冯一平马上说,“如果是这个问题,那你完全不必担心,这个时候,我们还招不到既有在华尔街工作的经历,又能写程序的人”

    劳尔德又一次非常无奈。

    只要冯一平这个时候竖起大旗一摇,前华尔街的精英们,怕是会乌泱乌泱的跑过去。

    就看看联合基金的约翰这次带来的团队吧,其中他叫得出名字的银行家就有三位。

    想一想那些倒闭的银行的高管,想一想贝尔斯登、雷曼的那些总裁总监们……只要他们想,什么样的人招不到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好吧我只有一个要求,在你这些项目需要融资的时候,高盛一定是要在首轮,而且要拥有最大的份额,”

    冯一平想了一下,“虽然我们可能不缺钱,但……我同意,”

    他们三家联合起来,怎么可能缺钱只是,考虑到其中的一些计划,本来就是希望能发展到高盛他们这样的客户,让他投资,也好。

    劳尔德还待说些什么,冯一平的手机又响起来,他把那来电显示给劳尔德看了一眼,“你看,因为我这么配合,所以,麻烦来了吧!”

    来电的是彭博社的董事长彼得格劳尔,也就是在布隆伯格在纽约当市长玩的时候,负责掌舵彭博社的人。

    劳尔德一副我帮不了你的样子,又笑着走开,“我不打扰你,”

    “冯,”彼得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听说你接受了玛利亚巴蒂罗姆的采访”

    “你可是彭博社的第二大股东,在危机恶化之后接受相关的采访,不是应该首先考虑我们自己的公司吗”

    “彼得,高盛是希望,这个消息,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冯一平解释道。

    从覆盖面来说,当然是巴蒂罗姆的《华尔街报道》更大,使用彭博终端机,会收看彭博财经频道的,虽然更专业,层次更高,但毕竟是少数人。

    那边笑了起来,“我就知道冯你一定会考虑得非常周全,所以,你也准备好了接受我们的采访,对吧,”

    “你肯定也准备了更多新的内容,对吗”

    在其它时候,冯一平可以推辞,但在他成为彭博社第二大股东后不久,这样的请求,他不太好推辞。

    高盛就可以这么配合,彭博社就不行

    “我还在高盛……”

    “好,我马上派人来接你,哦不,我亲自来接你,”
1...17251726172717281729...18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