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曲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昭之
在白天的声音消失后,渐渐的,整个冰锥世界开始朦朦胧胧起来,而且越来越浓郁,几息之间,便伸手不见五指了。
雾来!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一定状态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便称之为雾。雾多出些于春季二至四月间。
其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
雾是由悬浮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它属于是液态的。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
而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
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
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
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
秋冬春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
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城镇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们的活动。
早晨和晚上正是大量排放烟尘的时候,当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
第二百八十八回 好歹
“盲仙,你是瞎子,现在你的钦原、虎头蜂也成了瞎子,彼此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倒是十分般配的嘛!”
黑天魔帝用神识感受着那些乱飞乱窜的蜇人蜂,呵呵一笑,然后就消失了。
如果双目不能用,仙人就只好闭眼来捕捉对手的气,从而知道敌人的位置和动作,区区雾失楼台,还真不能迷惑住仙人的心眼。
每一位仙人都有独特的气,凭对气的感受,便能知道对方的强弱。
可黑天魔帝的声音一消失,接连他的气也随之消失了。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大活人,居然能让自己的气消失,要知道这可是唯有死者才能没有气的啊!我可不相信黑天魔帝被干掉了。”盲仙暗自想着。
魔帝来这一招,简直可以说是让他束手无策。
以前是眼盲,现在连心也盲了。
“噗!”
一巴掌实实印在盲仙的后背,突兀的黑天魔帝,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这一掌不痛不痒,可盲仙却知道大有玄机。
黑天魔帝这一掌能夺去仙人的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视觉早已不再,即便被再次夺去,也无所谓,可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若被剥夺,那他就真的是一名植物人了。
五感是:形、声、闻、味、触,也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形:指形态和形状,包括长、方、扁、圆……等一切形态和形状,颜色大,小多,少方向行为外貌。
声:指声音,包括高、低、长、短……等一切声音。分发出声音,听见声音。
闻:指刺激如:香,臭,包括感受外界的各种化学刺激,对于动物接受外界信息、识别环境、辨认敌我、归巢、捕猎、避敌、寻偶和觅食有重要作用。
味:指味道,包括苦、辣、酸、甜、鲜咸……等各种味道。
触:指触感,包括触摸中感觉到的:冷热、滑涩、软硬、痛痒等各种触感。
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木、那个是铜,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耳识:耳朵具有听见声音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五感丧失,盲仙无力地倒在冰地上,对黑天魔帝的特别照顾,他根本无力反击,作为雾中失败者,如何承受对手的处理,是他无法选择的。
黑天魔帝并没有下死手,一条冥链一穿,就扼住了盲仙的锁骨。
“仙人对待魔族,绝对是有一个,杀一个;有一对,杀一双,甚至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我却不能以怨报怨,因为杀了你,也无济于事。”
黑天坐在冰上,叹息中有着一丝无奈,又看着漫天浓雾,道:“打打杀杀的苦楚,你们仙人只归结于魔族,这是偏见,也是推罪,可谁又能够替魔族想一想,他们该怎么过活天地之间,大道面前,没有谁天生属恶,如果一直带着有色眼睛看魔族,那正邪之战将永远存在,死亡和悲剧将一直延续下去。作为眼盲心不盲的你,相信会比别人看得更多,也更明白妄动无明的天地灵长,是否符合天命之主的意志。”
“大道无为,天人合一,如果硬要用誓不两立来解决,我想,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得罪天命之主,从而受到制裁的。”
黑天魔帝说着,然后站起了身,渐渐消失在了浓雾中。
白天魔帝运用雾之隐蔽,偷袭了乌云仙,接着又打伤了金光仙,在第三以击杀龟灵圣母的时候,被龟灵圣母的强大防御给破了。
为了避免拼死搏斗,白天并没有纠缠,而是立即撤回,重新隐身于雾中。
三千魔神在五色天的带领下,在大雾中依仗有冰锥的掩护,和大罗金仙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冰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断移动并变幻位置的它们给截图的大罗金仙带来了巨大阻碍,使得三千魔神们频频得手。
大罗金仙虽然不容易殒落,但在仙魔大战的关头,一份战力就是一份胜利的希望,身受重伤的大罗金仙,对维护仙界的仙人们来说,太重要了。
十几名大罗金仙重伤,二十七名大罗金
第二百八十九回 五行天
“白天居然有这样的经历,不愧为魔帝,实力确非常寻常仙人能及。”伶瑶仙子颇为唏嘘道。
“放在三界,他的确算是独特的人物,用世间的‘英雄’来称赞并不过分。现在你知道五色天的强大了吧,如此的五大魔帝,又岂是一般的大罗金仙可以匹敌的。”燃灯道人喃喃道。
“五行是上古时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它广泛用于医学、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上古时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而这五色天俱通五行,可以说是懂元素,知规则的五行天,并不是那么易克制的。”南极仙翁道。
“五行的基本元素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它是上古时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类别中,与他域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医学、天下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燃灯侃侃说着,又回忆道:“五行系指上古之人把天地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天地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南极仙翁盯着雾失楼台,道:“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物间之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初始含义为:木——植物,火——热能,土——土地,金——金属,水——液体。对应关系为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木生火:木干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藏矿生金;金生水:金销熔生水;水生木:水润泽生木。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如果不明其理,我们是打不败五色天的。”
伶瑶仙子沉着脸道:“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扎根土里;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木克土生火,水克火,冰克水。那五色天惯用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怕是难以破之。”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为: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为:木:东方,甲乙,绿色,青龙;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金:西方,庚辛,白
第二百九十回 干支
m.22ff.
干支,即天干地支,源自华夏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与地支组成形成了上古时代纪年历法,据传为黄帝之师大挠氏始作。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天干地支在中土上古时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
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
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学。
古简记曰:“容成造历,大挠作甲子。”从古间记载来看,黄帝时期就有十二地支,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天干与地支结合运用,用于纪年、月、日、时。
干支,是应用易学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它来认知。
“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为: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为: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前人有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可见称为干支的原始用意。
由于天干地支的意义均来自于树木,所以他们的原始字义也被人们赋予了生动的说法。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