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曲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昭之
狐狸断气的那一刻,它拼命地挣扎着抬起头来,回看了一下自己被剥光了皮的身体。
村民都说荀大爷要遭报应。
报应真的很快就来了!
第四十九天,在剥狐狸皮的同一时辰,在田里耕作的荀大爷,突然一阵头晕,然后咳了一声,一口鲜血吐了出来!随后头一歪,倒在地上。
家人赶紧请来村里的大夫把脉,服过汤药,却不见效。
当晚荀大爷头部剧痛,且口中不断吐血,本来一米七的个子,躺在床上蜷缩成一团,身长只剩下大约七八十公分的样子,全身抽搐,脸也变形了,嘴使劲的撅着,晚上还发出一种哀鸣声,和狐狸被剥皮时的哀号一模一样。
家人无计可施,忙请来当地有名的老道士。
老道士看了看痛苦不堪的荀大爷后,摇了摇头,无可奈何的说:“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你这是和狐狸结下了死结啊!”
三天后,荀大爷咽气了。
他走的时候,人像都被抽干的树枝,手脚像狐狸爪子,全身像没皮似的泛白。
更奇怪的是,他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也像那只剥皮的狐狸断气那样,挣扎着回看了一下自己的身子。
听邻居说,荀大爷的死后的那个晚上,有很多的狐狸在荀大爷剥狐狸皮的地方又叫又跳。
出了荀大爷这件事后,村里再也没有人打过狐狸的歪主意。
而山村南方,有一名叫荀天佑的人,其父母可能是想孩子得到上天的佑护,想他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便取了此名。
荀天佑从小家境贫寒,常衣不避体,儿时也常是穿着别人接济的衣服,都是破烂并且不合体的,常常是穿了衣服就不用穿裤了。
这个山村虽小,但也出过许多入职博得功名者,所以有些人都寄希望于孩子身上,把孩子都送去下庠学习。
但荀天佑家实在
第四百二十七回 善哉
过了一两个月,小黑蛇长得很快。
这小黑蛇足有二三十斤了,在蛇类中也是算大的了。
这天,荀天佑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来见它,黑蛇好像看出了他的心思,爬到他的脚边示意要他说出来。
黑蛇和荀天佑相处这么久,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能够沟通的默契。
荀天佑笑了笑说:“说出来也没用,你又帮不了我。”
黑蛇还是不依不饶的转着,可能就是要他一定说出来。
这时天佑就自言自语地说了起来,其实他想去下庠读书,父母供养不起他,他想去下庠外面偷偷学习,想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只是家中的牛无人看管不能让他脱身去偷学习。
这时黑蛇抬头看看他又看看牛,在他们那种独有的默契中,荀天佑很快读懂了它的意思。
黑蛇想来帮他看牛,这让他有些迟疑,想着还是别给黑蛇带来麻烦。
黑蛇大概也知道了荀天佑的心思,这时牛正好趁他们说话之时跑到了庄稼地里偷吃,这时黑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制止了它。
它一尾扫过去,正打在牛脖子上,牛马上掉头安分在那吃草,这一幕让荀天佑看在眼里,心便踏实了下来。
从这以后荀天佑就去下庠外偷学,他天天只是在窗户口看,因为人长得矮,他便搬来石头垫着看。
回家后他便用石头在地上画来画去,学着先生教的字。
荀天佑的父母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因为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早出晚归地放牛。
至于他在下庠外偷偷学习,其实先生早就发现了,他被荀天佑的勤勉好学所感动,后来他也就不把这好学者“拒之门外”了,干脆让他进来一起学习。
就这样荀天佑在没有书,没有笔的情况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认真的学习。
正所谓天道酬勤,就在荀天佑十六岁那年他入职成功,当上了官。
可谓是全家欢喜啊,更确切应该是全村欢喜。上任之日,全村都来欢送,在锣鼓声中荀天佑渐渐走远了。
在出村口没多远时,他让随从停下,他决定去跟黑蛇道个别。
他来到洞口,叫出黑蛇,他这次来是道别和致谢的。
这时黑蛇此时也成了一个庞然大物,这个洞也容不了它了,也正要走了。
在离别时黑蛇给了荀天佑一支笛子,那支笛子只要吹三声,黑蛇便马上会出现。
分别时两个即使有太多的不舍,他们都还是没有回头,径直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方向。
黑蛇不断修练,终于在十年后化为人形,它知道法术有千万种,但能得道者只有一种,故取名“黑守一”。
黑守一想养生,可世间上的养生方法针对种种各不相同,更有不少标新立异者互相矛盾的,如细细推敲,必定让人头昏脑涨!
“如果人有一天想振作起来,想通过道门信仰帮助自己修心,通过修行道法,践行养生学让自己变得更好。面对眼花缭乱的道法,若不知守一,必定迷失。今天看人说这个法修了招财,明天看那个法持了增福,流转不断,到最后不仅无所得,还有所失。”这是黑守一在请教一位山上砍柴的老樵夫,老叟对他说的经验之谈。
“世间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知一来改变,不管你想通过什么方法提高思维层次、增强体魄、提升格局、魄力等个人能力,‘守一’这种方法都有大用!
“虽道法万千,但成者只有一法,用古人的话说就是万法归一!这种说法在道门典籍中不少见,一切虽不一定是道,但都可以为修道所用!”
“万法归一,你首先要知道一归何处,一在哪里!所以不管是想做什么,都要先找一。这里以养
第四百二十八回 于道德
黑守一成为镇洞灵蛇之前,收了一个徒弟。
徒弟在黑守一身边学了几年,也没学到什么本领,渐渐的便对他有了怨言。
一日,徒弟下山,听山下人议论,附近有一个相面很厉害的人,通过观察人的相貌,便能看出人的吉凶祸福,此人不但名声大,还积攒了很多钱财。
回到山上,徒对便对师父黑守一说起这个相面的人,说话间,一脸的羡慕之色。
言外之意就是,跟师父您我什么也没学到啊。
听了徒弟的话,黑守一明白了徒弟的心思,他微微一笑,对徒弟说:“既然这个人相面这么厉害,明天让他上山,给我相面如何”
徒弟闻言,心生欢喜。
第二天,徒弟把那个相面的人请到了山上。
黑守一微闭双目,盘坐在床上。
相面人看了看坐在床上的黑守一,他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
徒弟追上问:“我师父怎样”
相面人压低声音说:“你师父气色不对,面如死灰,活不了多久了,也就是十来八天的事,准备后事吧。”
徒弟一听,吓得目瞪口呆。
虽然对师父不满,必定师父照顾自已这么多年,师恩如山。
徒弟流着眼泪,把相面人的话告诉了师父。
黑守一听了,却笑着说:“不要怕,刚才我给他看的是我土一般的脸色,心境寂静,止而不动,所以,他看到是我闭塞的生机。”
“明天你再把他请来,看看我到底能活多久。”
那个相面的人,又被徒弟请上山来。
道长依然坐在床上,低眉顺目。
相面人看了一会儿,对徒弟说:“庆幸啊,你师父幸亏遇到我,有救了,你不必担心,他闭塞的生机开始通畅好转了。”
相面人走后,徒弟又把这些话告诉了师父。
黑守一笑道:“刚才我给他看的是天地间的生机之气,我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一线生机从脚后跟生起,直达头顶,他刚才看到的就是这一线生机。”
黑守一道:“过些时候,再请他过来,看他怎样说。”
过了几天,徒弟又把相面人请来。
黑守一还是坐在床上,一动不动。
相面人仔细看了看,一脸困惑地对徒弟说:“你师父前几天刚刚有了一线生机,怎么今天又精神恍惚,气若游丝了我无法给他看相,等他心神安定的时候,我再来吧。”
相面人摇头叹息的走了。
徒弟原原本本把相面人的话告诉了师父。
黑守一说:“我刚才给他展示的是没有任何迹象的空虚世界,一个没有道行的人自然是无法看出来的。”
黑守一对徒弟说:“明天你再请他过来。”
次日,相面人又被请来。
相面人刚走进屋,看到坐在床上的黑守一,大叫一声,转身就跑。
黑守一大喊徒弟:“快去把他追回来!”
徒弟莫名其妙,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师父的话,拔腿就追。
相面人象丢了魂似的,拼命地跑。
徒弟没有追上,回来问师父,他怎么了他看到了什么吓成这样
黑守一说:“刚才我让他看的是我的根本大道,还没有完全展示出来,他就吓跑了。”
黑守一意味深长的对徒弟说:“人的命,不在于相,而在于道,在于德,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有较好的面相,但心术不正,品行不端,又哪来的好命。”
徒弟听罢,倒头便拜。
这位徒弟名姞元灵,他有一位兄弟叫姞元方,很是贫穷,最近他更是有了大麻烦,妻子怀孕了。
按理来说,这是人生大喜,况且姞元方三十出头,也该是有后代的时候了,只是,他这个家庭原本就已经穷得要死,哪还能照顾到即将到来的小生命啊。
妻子也在担心这事,整天愁眉苦脸的,虽然有人告诉过她,怀孕的女人不能苦着脸,可是相由心生,她控制不住悲伤呀
第四百二十九回 守道之心
在高山上,白云深处有一座宫观,道长黑守一常在厨房做事。
有一次,黑守一正在厨房里忙活,而他刚入道不久的徒弟姞元灵路过那里,便问道:“师父,您在干什么”
“我在牧牛。”
“牛哪里有牛,师父您不是正在这厨房里干活吗”
黑守一见姞元灵不明白,便放下手里的活,和徒弟坐下而娓娓道来。
原来黑守一回答说他在牧牛,意思是说在调养心性。
在厨房里做事的同时还能调养心性,或者说,在厨房里做事的本身就是调养心性,这是个难能可贵的境界。
徒弟姞元灵听了这话若有所思,便进一步问道:“不知师父您怎么牧这头牛”
黑守一不慌不忙的回答:“只要它进入草中,就拽住鼻绳,把它拉回来!”
答语中的“草”象征外物、外境,“入草”就是认同外境,追逐外物;而“牧牛”则要保持心态的调和、刻意防范。
一旦牛要犯人苗稼、执著于草,就要立刻拽紧鼻绳把它拉回来。
心如果追逐外境,也要把它拉回来。
牛被训练调和得久了,便会驯服,一旦驯服了,鼻绳就成了多余的东西。
心性修炼得圆熟安定了,在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之外,纵使见了花花世界的万般景象,也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抉择,能够及时排遣不当的,这时,一切的约束也都显得多余了。
姞元灵听了黑守一的话,由衷敬佩道:“师父,您真会牧牛!”
“牧牛”就是要保持心态的调和,一旦落入形形色色的“草”中,就要立即将心拽过来。
《清静经》有云: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修道的过程即是“骑牛至家”,悟道后方能“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
黑守一带着姞元灵出门云游,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黑守一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姞元灵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姞元灵走着走着,心想:“难得人身,但短短几十年生命却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受五道轮回之苦,真苦啊!不过,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无量度人,救度众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赶快精进才行!”
想到这里,走在前面的黑守一突然停下脚步,面露笑容的回头对他说:“来,包袱让我来背,你走我前面。”
姞元灵虽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仍照师父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
走着走着,姞元灵觉得这样真是逍遥自在啊!
《道经》里说,度化众生必须顺应众生的需要而行各种布施,“这真是太辛苦了!况且天下众生苦难多,到何时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独善其身,过这种逍遥自在的日子!”
这念头一起,就听到黑守一很严厉的对他说:“快停下来!”
姞元灵赶快回头,看到师父严肃的面容,吓了一跳!黑守一将包袱拿给他说:“包袱背好,跟在我后面走!”
姞元灵想:“做人真苦!刚才自己还那么开心,才一转眼就变得很难过,人的心念真是不稳定啊!”
“凡夫心很容易动摇,还是修行好,起码我可以面对苦难众生,跟很多人结好缘,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
这时,黑守一又面带笑容的回头招呼他,并将行李拿去自己背,请姞元灵走在前面。
姞元灵就这样反覆的发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时,黑守一又用很严厉的态度对待他。
姞元灵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请问道:“师父,您今天为什么一下子要徒儿我走前面,一下子又要我走后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