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至尊曲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昭之
    从网阵箭中飞赶过来的黄穆元呵呵一笑:“岳道兄,我从来不分男女,只辨好歹,那两个兄弟交给你,我来挡住这女人!”

    见雄壮飞已趁机救下雄天然,岳垚生怕有失,仙体一闪,仗剑一挥,便来到了雄壮飞的面前。

    “是非不分,真是枉修大还!”

    长剑化作一道飞刃,直插雄壮飞的额头,斩仙就要灭其元神,对男人他可不会剑下留情。

    雄天然还没缓过气来,无力对抗岳垚,雄壮飞虽不惧,但修为尚浅,不足以硬撼主神境。

    “死就死吧,反正得偿所愿了。”

    雄壮飞想着,本想抗拒的手中剑也落了下去。

    突然,岳垚感受到一股危险从后背袭来,他连忙身子一旋,像龙卷风般一移,就将从后袭杀他的一掀了出去。

    看着虎翼刀在手的石墨,岳垚好笑道:“真是奇了怪,你居然出现了,为何不再躲躲藏藏了呢”

    “因为这三个蠢得可以,又不能置之不理,怎么,你的师尊度厄真人也要我命”

    “你果然醒了,为什么不去找九堕呢他们的庇护足以让你安然无虞。”

    “因为我有属于自己的气节,为了一份若有若无的关连,并不是太值得。”石墨道。

    岳垚一笑,不置可否的道:“我对令尊的风流韵事和薄情寡义并无兴趣,麻衣,揭下你的面具,我要知道觉醒前的你是什么鬼样子。”

    石墨呵呵一笑,左手慢慢揭下黄金面具,那股刚毅中透着两分妖邪的面孔再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是你!”东皇爵一剑劈飞来箭,闪身到了岳垚身边。

    “你认识他”

    岳垚自然认不得石墨的真面目,所以好奇的问东皇爵。

    “他是夏桀的余孽,只是失踪多时,还以为他死了。对吧,石决明!”东皇爵惊讶道。

    “曾经的一名小人物而已,想不到你们对夏桀的余党还念念不忘啊!”石墨感慨的道。

    “其实也对,东皇玺以不轨心潜入轩辕城,自然对敌人了若指掌,你守护家族能一眼认出我,这本身就不奇怪。”

    “那我应该叫你麻衣、石墨,还是石决明呢”岳垚不慌不忙的道。

    “人生父母养,生我养我的人才足以让我铭记,一点点记忆无关紧要,你还是叫我石决明吧。”石墨道。

    岳垚点了点头,又问道:“隐藏多时的你现在却要公开坦白,难道你已经有了万全之策”

    “我石决明堂堂正正,为什么要躲藏,难道就因为我占有了虎翼,还是说罗睺的卷土重来与我有牵扯都不是,你们只是在畏惧堕而已。”石决明摸着虎翼刀,从容不迫的道。

    作为堕的牵扯者,他的确无须畏惧,纵然是死,也会平白无故的连累很多人。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如果没有,我打算走了!”

    石决明并不担心岳垚,因为黄穆元已停止了对虞美人的攻击,不正是因为他的身份吗。

    “很好,你可以死了!




第四百一十四回 修道之真
    夜不归的师尊丘山真人一直认为修道是一件最朴素的事情。

    他认为修道,一开始人们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延年益寿,达到所谓的“仙”的境界。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人们的目标产生了变化,最朴素的仙道文化遭受到了强列的冲击。

    人们朴素的仙道观念,转变为一种对于神通、法术的追求。

    传统的修仙方式已不能满足修道之士们日益膨胀的,于是乎,各种各样的法术修炼,成为了大多数人修炼的目标。

    而丘山真人的目的就是重新找回朴素的修道方式。

    “道可道,非常道”“大道至简”“天机一决”等话语表明了“道”的朴素,但是,作为修道者,应该具有广博的学识,因为“一决天机”需要有深厚的学识来理解。

    否则,就是给了修道者道法真诀,他仍然不知,甚至会怀中抱着真诀,口中感叹是旁门法假。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最朴素的道法呢人们不得不探寻道教功修的真谛。

    许多年来,人们的修道方法就是内丹术。

    记得曾经有修道者说内丹术不如他的地仙术好,丘山真人却不敢苟同。

    众人都知道,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内丹术是道门先辈智慧的结晶,不能因为修道者的修炼成就,作为仙术的衡量标准。

    内丹术作为千余年来道门修炼学的最高峰,是有着身后的修练养生经验作为依据的。

    首先,道门的内丹术在道学的层面上,对道门的修炼进行了本质性的阐释。而这个本质性的阐释,使得人们在修行的途中少了诸多疑惑,为修炼者铺平了道路。

    其次,作为道门最古老的修炼方法,它最注重传承问题,如果没有师道传承,即使得到了全套修炼方法,也属枉然。

    但是,内丹术,作为升仙之捷径,针对传承问题,反而更加的宽松,不管师传如何,只要修道者拥有真诀,能笃信道法,刻苦修行,便都能得到一定的收获。

    但是,为什么有修道者会说内丹术不好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功效。

    是不是真的内丹术的功效不如古仙之术

    不是这样的,只是由于多数修道者中,许多人忘记了那种灵魂深处的亘古传承的朴素。

    太上老君曾揭示修道之途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实,修道本就是一种自然而然之事情,但是大多数人修道,确实是为了修道而修道。

    莫为修道而修道,

    修道本是自然成,

    若能通晓修道事,

    衣食住行在其中。

    许多求道者,抱着金碗去求道,还说别人道门保守。由于修道功法太易得到,导致许多修道者今天练这个功,明天练那个功,不能专心而一,不将道法当成珍贵的东西。

    更有许多修道者,只看不练,历代丹经,由于门径不同,其中名词,术语自然有所差别,更由于派别传承,导致功法的发展方向不同,所以,许多修道者拘泥于“理法不通”,而不能刻苦修炼,从而好高骛远。

    更有甚者,一味追求所谓的神功道术,对于一些基本的东西置之不理,不屑一顾,这样的道学风气下怎会有大成就呢

    或许有人会问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朴素道教”

    其实,真正的“朴素道教”就是“真”。修道,又叫修仙,修真。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丘山真人认为“仙道贵生,仙道乐生”,这就是真。

    人们修道以致长生成仙,就是要求人们以积极和超脱的生活态度来生活。

    人的生命乃是由天地的灵秀之气而化生,得之不易,应该格外珍惜。

    有些修道者常说别人将生命浪费在了功名利禄之上,其实他自己的修道又何尝不是将生命浪费在了打坐修炼之上

    修道主要由心性品德的修养和身形性命的修炼两个方面,而心性品德的提高,是修炼物质生命的基础。



第四百一十五回 修道养生
    丘山真人不认为自己在修道方面能走多远,但在传授徒弟方面,他不想误人子弟,除了要教道与德,还要授寻真养生之术。养生之二,是宽容,因为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三、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

    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精神乐观,积德行善”。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正是因此提倡大众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因为乐观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人高兴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四、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无求便是安心法,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

    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

    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五、调适精神是养生金钥匙

    调适精神,就是要保持心胸开阔,心情舒畅。

    人生的道路坎坷曲折,难免遇到不如意之事,对此有两种态度:一是积极的态度,胸襟开阔,心平气和,处之泰然,采取各种办法化解矛盾;一种是消极态度,生气动怒,这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伤害感情,僵化关系,激化矛盾,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在道门养生学中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

    道门认为“大怒伤肝”“怒则气上”,生气动怒会引起肝脏功能失调,使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于流畅,肝气上逆,最容易引发头晕头痛、胸肋胀痛、目赤口苦、耳鸣耳聋、鼻腔充血、消化不良等症状,甚至会引发昏厥而导致“气死人”的事情发生。

    道门理论有七情五志,任何一种情绪波动过度,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所以有“忧伤肺、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之说。

    比如“思伤脾”,即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出现食少纳呆、消化不良等症,人常会变得面黄肌瘦,高兴过度也一样。

    了解到情志过及的危害,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调摄心理,不以得到而喜,不以失去而悲,保持心情平和,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正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夜不归认为丘山真人不一定是合格的修行者,但一定是一位合格的师尊。

    他懂的东西很多,不仅教会了他修道养生,还传授了道门修炼的九大宗旨,这可是密不外传的修行秘密!

    这修行秘密一告诉夜不归后,便成了丘山真人留给他的最后遗产。

    丘山真人说首先只要先证得长生,才能充分保障个人的修练,使人生更加圆满,把有限生命溶化到无尽的宇宙里边。这就是道家所说的长生久视最高境界。

    那么如何清静如何把贪欲去除达至修道成真

    只要遵循道家修炼的九大宗旨,能认真的修、认真的行,就能得到仙果。

    九大宗旨为:

    一、修道养德,内功外行。

    养德,外在修持。内功,内在修炼,是心性。

    &n



第四百一十六回 修道之旨
    丘山真人认为修道之旨的第三条是道法自然,静者得之。

    一是自然而然,不假人为。

    譬如做善事要无心的去做而不是执着的去做,刻意的去做对修行者是有害。人们应该顺天行事,天人合一,《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才符合大道的本体。

    其以是因人而异,效念不一。

    人们修行过程当中可能以心境去做善事,那就要心境合一,可能每个人层次都不一样,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慧根不同,有的人前世是仙道来转世的,有的人是修道者转这一世,有的是畜牲道转过来的。

    学习的能力就不同,悟力也不一样。心境不同,感应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例如同门师兄弟,师尊传授每个人的功法是一样,可是每个人的修为就不一样。

    自然就是静,“道法自然,静者得之”。能常清常静天地悉皆归,那么就与道合真。《阴符经》里面讲“自然之道,静。大道至简至易”,所以说是静者得之。

    四是自行修练,无量渡人。

    吊挂里面“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能知混合回风道,金鼎黄芽日日生”,这些都是在讲内丹功法,或是外丹功法。

    这金鼎就是外丹转入内丹的时候,外丹用的一个术语。

    金鼎是外丹的炉顶,一轮光满太虚空是内丹功法里面的元神,灵光最后收发自如,要收回丹田的时候是一轮光满太虚空。

    内丹的修练主张自渡渡人,“欲正人先正己”首先要先渡自己。

    怎么渡这是人们刚讲的,常做善事,以身示教,而不以言示教。

    以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修为去渡化人。

    这渡人首先要求个人先全心修练,功成道备之后,就要显济于世,广渡有缘人。

    一个人修行要众生受益,否则修行再好,不去积德不去行善,这会遭天谴的。

    道藏《原始天尊无量上品妙经》曰:仙道未生无量度人。无量是最大最无私的去渡化有缘人,由这点想到汉钟离渡吕祖的时候,汉钟离问吕祖:“你什么时候成道”

    吕祖说:“我欲度尽众生后成道。”

    吕祖便是吕洞宾,后来成了八仙之一。

    五乃至道不繁,守中为要。
1...139140141142143...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