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曲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昭之
功理:引后天之清气与先天之气结合,有扶正祛邪,壮补脾胃的作用,功效快捷,对脾胃虚弱,肾亏腰疼等疗效有显著。
二式:二式站法如一式,先将双手掌向头前上方伸举,掌心朝身后,手指朝天,两掌相距如肩宽,伸举时慢慢呼气,然后缓缓将双掌回收到小腹前。
手掌向下,手指相对,同时吸气入丹田,待气挺稳,才能呼气。
呼气做法如前,此式着重在吸气,吸气时意想自然界清新之气从鼻
第四百零五回 驻颜术(二)
洗髓功驻颜术道门先天导引术十四式:
预备式
预备式时间三分钟。
双脚平张,与肩同宽,头正身直,双目平视前方,舌抵上腭,面含微笑,呼吸自然,双膝微弯,双手自然放在大腿的两侧,想象身体从头到脚逐节放松,想象头部放松,颈部放松,身体放松,手脚放松。
一节:
布气摩面
双手手心激烈摩擦,用手心摩擦,而不是手指,这时候,想象自己的双手掌间,有一团炙热的火球,这个意念,可以加速手心的热度,达到不能忍受的时候,把手敷到脸上,此意念要连续做三个。
意念一:
意念手心的热能从手心渗透到皮肤的深层,渗进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皮肤组织,每一个血管和神经线,热能活化脸部的细胞,展开皱纹,消除雀斑,可以意念热能消除脸部皮肤的问题,维持三分钟。
意念二:
三分钟过后,就可以进入第二个意念,这个意念就是手心的热能,能使到皮肤细嫩光华,气色红润,荣光焕发,想象着自己回到十二岁左右的状态,维持三分钟。
意念三:
之后,轻轻的将手心由内鼻子上方往上旋转,经过脸颊。来到下巴,又往鼻子上方旋转九圈,这时候,手掌和脸部皮肤是似接触的,动作很缓慢,这时候的意念是双手似在抚摸一块光华绸缎,维持三分钟
二节:
夹鼻做九次
深深吸一口气,憋住气,用双手手掌的掌沿,手心向内,夹着鼻子,不透气,直到憋不住为止,双手迅速弹开,把气用力从鼻孔喷出来,这时候,发出越大喷气声,就表示运动力越强,效果越好。
这个动作,是基础功法里,唯一一个能够运动到鼻子深处,直达鼻粘膜的运动,通过这个运动,通过运动鼻粘膜,可以治疗鼻敏感,及鼻子的各种毛病。
三节:
用双手的中指尖,用力按摩在两眉间的主窍穴,指尖由内向外地旋转,但是,指尖始终不离开穴道的位置,旋转九圈,接着,中指指尖用力从主窍往上呈弧形划过骨眉上方,来到额部两边时,迅速到太阳穴,用力地深深按一下,猛然弹开。
这是推宫活血的动作,可以加强脑部的供血,神清气爽。
四节:
拉耳九次
用双手的掌心用力压紧耳朵,挤压不留一丝缝隙,用尽全身力气挤压,直到感觉内耳充满空气,感觉气压饱满时,手掌猛然放开,这时,就会听到内耳发出把瓶塞那样的声音。
这是道门所有基础功法中唯一可以达到内耳的运动,同时,还可以检测耳朵是不是有毛病,在锻炼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内耳隐隐作痛,就表示内耳有毛病。
如:中耳炎,耳鸣等。长做这个锻炼,可以提升听觉的能力。
五节:
梳顶十八次
将手弯曲成爪状,十指如耙,用力的从前额梳向头顶,直到脑后风池穴,手指用力地深按一下,再放开手指,先从头中间的部位开始,接着就向两边的耳朵上方梳去,再重复,每个部位做九次,总共十八次。
通过这个动作,可以疏通头部的经络和穴道,改善头皮的气血循环,除可以治疗脱发,头发白的毛病外,还可以治疗头部的疾病。如:片头疼,头晕目眩,对恢复记忆也有帮助,塞车时,或是在办公时间,可以随时做这个动作。
六节:
拍颈
头正身直,头不动,双目平时前方,双脚平张,与肩同宽,左右手从两旁展开,用空心掌往头上的百汇穴交替拍打,由轻渐重,由慢到快,拍打三十六次。
通过对百会穴的拍打,达到对六谷震动的功效,拍打时,力度从天门穴而下,力透内脏,直达脚底的涌泉穴,震动全身的十二条正经和三百六十五个穴道。
可以预防中风,偏头疼,脑血栓。
七节:
扣脑三十六次
用掌紧压着耳根,双手手指伸向后脑部位,双手手指同时拍击或是敲击后脑,这时候,就会听到后脑发出像空谷回音那样空灵的声音。
通过这个动作,可以平衡左右脑,对增强记忆力有明显的帮助。
八式:
摸大椎三十六次
双手十指交叉,低头,把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发热三十六次。
大椎穴是身体重要的穴道之一,集合六阳经,是诸阳之汇,通过刺激大椎穴,启动全身的阳气,可以全面提升抵抗力及免疫功能,使身体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对预防感冒特别有效。
九式:
浴手九圈
用空心拳从前面肩部沿着手臂内侧拍打直到手掌心后,反转手,空心拳由掌背往上拍打至肩部,是为一圈,复又转到前面肩部,重复同样的动作,左右手各做九圈,拍打时,一定要很绵密的拍打,确保打到每一个穴位。
通过空心拳拍打首部的三条阴筋和主要穴道,使手部的血液循环通畅,消除疲劳的同时,更能促进全身气血循环,有偏瘫毛病的人,经常做这个锻
第四百零六回 斩除三尸
夜不归的五雷正法修练到了至关重要之时,一颗通灵印便随即出现,只见柔和的青光泻照其身,来为他加持一些助力。
修行者的印玺信鉴,又叫法印!
印,或称“印绶”、“印信”、“印玺”、“印鉴”、“印章”,代表着一个人所拥有的才智、权力、地位、禄报、威信和成就,故被术数命理学家纳为重要的格局要素及参数。
法印,又称为“天鉴”、“天玺”、“天信”、“神印”、“神信”、“仙鉴”、“仙信”、“人皇帝玺”、“圣真箓信”、“印篆”、“符印”、“玉玺”等,象征着天地人三界之中神仙、圣、真、灵、王等上位规则制定者的权威、尊荣、法力、神通与能量。
印,执政所持信也。
《上清灵宝》道:“印者信也。用者,封物相什,亦执政者所持信也。”
道门修行者行法施术时所用的印玺信鉴,均名为法印,或呈有形之态、或为无形之状。
有形的法印,多是将道门的图、纹、符、篆、箓等图文,以桃木、朱砂石、玉石镌刻而成,或以铜、金、银等金属铸造而成。
代表法物有:道经师三宝印、灵宝师印、太上道祖律令法印、上清天枢院印、都天印、天地神印、三界混元总摄万神印、九龙神印、天师印、通灵印、九天玄女印、城隍印、番天印等。
无形的法印是以罡步、咒语、法诀和指法为印。二者同样具有驱动神鬼之力、增强自身能量、改变事物运行轨迹的功能效用,为道门历来珍重的至宝,广泛用于上表、呈章、书符、施咒、箓、绘纹、制篆等斋醮、科仪、法事活动。
《灵宝玉鉴》卷一云:“法者之为言,正也,正其邪也,亦犹德礼之有政刑以导之齐之也。
故章表奏申关牒符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印则各有师传者,欲天地神祇人鬼知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此乃“法印照处,魅邪灭亡”的好处。
古也有“王侯曰玺,列侯至中二千石曰章,其余曰印,此世印也。隆古盛时,人鬼各安其所,阴阳不杂其伦,故道之用,惟见于修道炼本,以致轻举飞升。
中古以降,慢真日益,正道日晦,邪伪交驰,上下返覆,于是出法以求其弊,表章以达其忱,付降印篆以为信志。
故用印之义近同世俗,亦道运因时损益者也”之说。
法印与道门的“道”、“一”、“精”、“炁”、“神”等核心观念相合,具有相当的神圣性、超越性和功效力。论曰:“印者,可易晓也,上士以印为道,道托印以行之,而印者如燧珠之艾炷耳。”
可见,法印乃是道的体现,用印即是行道。
夜不归习五雷正法,又有通灵印相助,但他也知道,他修道一生中最重要的最难的一关还是如何斩三尸。
道门认为“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历来十分重视具有济世活人之功效的医术,作为道门问道修仙之重要途径的斩三尸,其过程与内容也体现了与医药养生学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尸又叫三尸神或三尸虫,也叫“三彭”或“三虫”,具体包括上尸三虫,中尸三虫,下尸三虫,所以称为“三尸九虫”。
三尸虫中之上尸名青姑,中尸名白姑,下尸名血姑,或言上尸称彭踞,中尸称彭踬,下尸称彭矫。
九虫则指伏虫、回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鬲虫、赤虫和蜣虫。
三尸是先天就伏于父母胞胎中的,并且随着人的降生而与生俱来,《太上三尸中经》曰:“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饱味于五谷精气。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夜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分毫录奏,欲绝人生籍,减人禄命,令人速死。”
三尸九虫之恶,不仅言人过失,引人出现过失,同时还是人体的糟践者。道教以治三尸为成仙之要,斩得三尸,即证金仙的观念在道教徒心目中根深蒂固。
《太上三尸中经》说:“蛔虫长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虫贯心人死。白虫长一寸,相生甚多,长者五寸,躁人五脏,多即杀人,兼令人贪食烦满。胇虫令人多咳嗽。胃虫令人吐呕不喜。膈虫令人多涕唾。赤虫令人肠鸣虚胀。蜣虫令人动止劳剧,则生恶疮颠痴,痈疖疽瘘,癣疥痫癞,种种动作。”记录了三尸戕害人体引发疾病的症状。
“三尸”就是寄生在人体内的害虫。
“三”表示这种害虫数目巨大,“尸”则是这些寄生虫的名字。
上尸寄居在脑后的玉枕穴里,是一种蓝绿色的蠕虫,长二寸,会引起人头部强烈的胀痛感。
中尸居住在背部中央夹脊穴一带,脊椎两侧,是蠕虫的一种,比上尸略短粗,头部有一些须状的触手,一旦中尸偏离背脊,寄主就会受到驼背的困扰。
下尸生活在尾闾,有决定人类生死的能力。
下尸是血红色的,浑身长着细密的短毛,裹在厚厚的黏液里。
关于它的形状,一种说法是与蚕相似,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如同长到五个月大的胎儿。
三尸除了寄生虫的尸体解释之外,还被认为是人体邪气所化。
《云笈七签》卷八十一曰:“其三尸者,托阴气以为灵”,又曰:“人死后魂升于天,魄入于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
无论灵或鬼,都是道门中极为常见的名词,其本质也就是天地间异于阴阳之气的邪气。
 
第四百零七回 修道之境
由于人过度追求口腹之欲而导致膳食不合理,会造成营养不良或热量过剩,随之而来的就是肥胖症、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症等各种病症发病率的激增。
而酗酒、通宵玩乐这些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消耗了人身体的元气,与道门清静无为、仙道贵生的思想相违背,无形中也与三尸神对人体的戕害相暗符。
五、守庚申
守庚申是杀三尸最重要的途径,乃是综合了上述四项要素的系统活动。其具体做法,首先是在平时就要“绝粒为宗”,“服气为本”,“斋戒为先”。
在庚申之日,先择一静室,安置床榻,并清净心意,斋戒存想,以求得神气的外助内补。
静室需“好土香泥,泥饰明密高敞,床褥厚暖,衾枕新洁,不得使杂人秽污,辄到其中”。
地须深锄二尺,筛去滓砾,除去秽物,增添好土,捣踏平实,再扬细土,拍踏使之紧实平稳,然后扫洒干净。
然后在室内备一香台焚香,每焚一次,则念玄元无上天尊,又念太一真君,呼三一、三元五脏六灵、一身之神,冥心叩齿,静默思之也,通宵达旦。
若身体疲倦难忍,也可以伏床小睡数觉,但不能睡熟,“此尸即不得上告天帝”。
守庚申时忌讳与异性说笑共处,吃“荤腻、五辛、留滞、冷滑之物”,忌入一切秽恶之处,忌争是非,忌欺罔,此为“太一真君五诫,诚心依之,克获神应”。
夜不归知道,人的心灵若是清静无染,即使身处困苦的境界,也不会有众多的烦忧;一个人的心灵若是不安烦乱,即使天天身在深山老林,也是如同身处闹市,不得安宁。
因此,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真正的清静,不在它方,也并不遥远,就是一颗干干净净的心。
人一味追求拥有财富、名利,迟早会被身外之物所拥有。
一味追逐遥不可及的奢望而不珍惜身边幸福,等你恍然大悟之时,就是人生快要结束之日。
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幸福来得实实在在,不然,你会被贪婪洗劫一空。
顺境和逆境,好事和坏事,都是成就的助力,都是修行中必须的过程。
就像人要有两只脚才能行走,靠一只脚很难。我们总想追求顺境,逃避逆境,顺利了就高兴,有坎坷就难过,这叫动心。
其实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什么都一样。
好事坏事,顺境逆境,在哪个境界中都一样,这叫平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