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至尊曲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昭之

    高处不胜寒。

    去过世界高原的人常说,在那雪域高原之上,面对着横空出世的山峰和永存不化的冰川,一个人可以体验妙不可言的梦幻,以及令人敬畏的神秘。

    身在高处徘徊,尽览极致风景;心在高处寂寞,收获别样人生。

    并不是只有走过生命禁区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但是,一辈子窝在屋檐下的人生,注定是可怜的人生。

    圣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寂寞,是一种逍遥。

    寂寞很多时候是人们自己的选择,不想随波逐流,不羡慕天地的繁华,不谄媚红尘的喧嚣,静守自己的一方天地,怡然自得,低眉微笑。

    人们赤条条而来,孤零零而去,人生就是一路寂寞,无问东南西北。

    寂寞是一种清福。

    寂寞,可以让人感受一种空灵悠闲的境界,空山夜雨,万籁无声。

    所谓“心远而地自偏”,寂寞可以让人们更切实的享受人生,摆脱世俗的干扰,追求内心的干净和精神生活的丰富。

    寂寞,是轻装上路,心无杂念的活着,“花丛中行,不沾红尘”,人生所有的际遇,不过是四季的风,风过而人依然。

    寂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享受寂寞,心底的尘埃才能得以净化,灵魂的污浊才能得以洗涤,良好的心态才能得以造就。

    享受寂寞,就是参悟人生,即圣人所说的“物物而不物于物。”心役使万物,而不是成为外物的奴隶。

    享受寂寞,不为外物所奴役,但是也不必让自己的心走向枯寂。

    曾经有一名遍读经文古简叫陆行的人,他智慧过人,踏入仕途的机会很多,可是他却不愿。

    夏王邀他来自己身边任职,其婉言谢绝了。

    夏王不甘心,调来整齐的军队和华丽的车马,吹着响亮的号角,从他面前走过,但陆行对眼前豪华显赫的场面视而不见。

    夏王又召来一班风姿绰约的美女,在陆行的面前轻歌曼舞,但陆行木然而立,毫不动摇。

    夏王看到这些全然打动不了陆行的心,不理解的道:“天下竟有这样的怪人!真是木头做的人,石头做的心啊!”

    也许是陆行刻意表现出无动于衷,来拒绝做官。

    如果真的是“木人石心”,那就不是淡泊,而是心灵走向枯寂,人生再无乐趣可言!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芳华,方能内心平静、宠辱不惊,有所作为。

    耐得住寂寞,才能对真正所爱好的事情专注持久,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不见异思迁,向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终总会有所收获。

    但凡成功者,往往都要经历一段没人支持、没人帮助的黑暗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捱过去,天也就亮了。

    有人问道人:“鲤鱼在没有跃过龙门的时候做什么”

    道人回答:“在深潭寒水中修身养性。”

    又问:“跃过龙门后又怎样”




第三百零七回 罗睺的智慧
    “不管怎么说,还是先破了眼下的雾失楼台再说。”瀛圣说着,右手一挥,一道巽风便出现了。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向和大小,即风向和风速;但对于飞行来说,还包括垂直运动分量,即所谓垂直或升降气流。

    大风可移动物体与物体方向。

    风的速度很快,瀛圣是想通过巽风转化成飓风,从而将雾失楼台给破坏掉。

    罗睺在白色的岩浆中泰然自若,根本不受陨石的影响。

    岩浆所到之处,便是他的藏身之处。将身体元素化、规则化,这是他可以与白色岩浆共存在的原因。

    俗话说“智者常低头”。

    人性是固执的,做到低头是困难的,罗睺也不例外。

    如果不懂得在现实面前适时的低头,人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懂得适时的低头,是一种巧妙的智慧,沉稳的成熟。

    所谓道法自然,绝不是一句空话。

    谷子成熟了,就低下了头,向日葵成熟了,也低下了头,昂头是为了吸收正面的能量,低头是为了避让危险的冲撞。

    若不低头,就不会成熟,风会将之吹折,雨会将之腐朽,鸟儿也会将果实作为食物而果腹充饥,只有空空如也的秕子,才会昂着头招摇在风中。

    人生也如此,至刚易折,至柔则无损,上善若水,是最好的选择,便利万物,而又能高能低,能屈能伸,方能顺利长远。

    所谓低头,是适时的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成熟,也是辩证兼得,不能一味的追求一成不变的态度。

    于生活中,如果一味的昂着头生活,那就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感觉,让人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傲气,会不被认可,或遭人排挤。

    现实里,如果一味的低着头,那就会给人一种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感觉,别人也会趁机欺负打压,久而久之,会让人们看不起,而作为另类处理。

    适时的低头,不只是一个动作,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的胸怀,是忍的境界;适时的低头,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深谋远虑。

    而成熟的标志,是一种百炼成钢绕指柔的状态,知道什么时候昂头,知道什么时候低头,柔刚并济,进退有度,是一种谦逊的姿态。

    俗话说:“懂得低头才能出头。”

    有时候稍微低一下头,是一种宽容,是一种从容,是一种竞争的避让,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留有一点存在的机会,才会有出头的可能。

    有的时候,低头才能看见自己的幸福,才能看见自己的不足,仰望出来的幸福不是幸福,低头看看,身边最普通的生活才充满了真实的幸福;如果总是昂着头,不会看见自己的缺点,适时的低头想想,反省一下自己,发现不足,才能完善自己。

    有的人,不屑于低头,直来直去,硬撑强做,一直奉行“绝不低头”的精神,到最后伤害了别人,也断送了自己。

    有的人,把低头看做是耻辱和退缩,总觉得刚、猛、直才是英雄所为,才是硬汉子的做法。

    做事横冲直撞,锋芒毕露,却不知,即使是最硬的弓,拉的太满也会折断,更不知道,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

    适时的低头,就是需要我们的人生要有弹性和韧性,低头的避让是为了更坚定的前进,要学会“小不忍则乱大谋”的低头智慧。

    人生在世,不都是称心如意,天有不测风云,保不齐会失意、求人,保不齐会屈一下身,弯一下腰,低一下头。

    实际这都无伤大雅,只要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是不失颜面和尊严的,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能屈能伸才更坦然。

    适时的低头,是成熟的标志,是一种取舍的智慧,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理智的忍让和忍耐,不是无条件的迁就,而是有意识的谦让和迂回,是一种巧妙的人情达练。

    适时低头,也是需要勇气的,这种低头是一种平和的执着,是为了胜利,而不惜做出一些牺牲的勇气,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谦卑,是一种走向成功的资格。

    成熟的人,是不会让自己撞的头破血流,而懂得低头,成熟的人,是不会在绝望面前孤注一掷,而是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巧妙的低头,这即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

    人生路途,荆棘遍布,相信低调做人,这样,人生才会走的更顺利、更长远,人生要学会拥有宽容、大度的成熟和智慧。

    若人在低谷、檐下时,在无力回天时,不妨低低头,也许,低头就有一丝光亮,低头就为自己开了另一扇窗,如果,生活中懂得适时的低头,生命里就会多一份韧性、一份张力和一份成熟。

    罗睺不仅能低头,还有可怕的恒心和性情。

    《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意思是说人如果缺乏恒心、恒德,不能恒久地守持自己初心,就常常会因此蒙受耻辱。

    罗睺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

    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



第三百零八回 遗梦
    瀛圣招来了飓风,风力强劲的吹,尽管能刮起极劲之风,但也只是让雾失楼台滚滚而动,未消散一点。“看来你的战力虽强,但要以巽风破掉白天魔帝的阵,还是有难度的。”风泰和道。瀛圣呵呵一笑:“我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修练经纶手和紫青剑气上,哪有多余的空闲浪费在这些招风引雷的法术上”“这倒也是,有了经纶手,你根本不屑于五行道术,岂会做本末倒置之事。现在这个窘境恐怕也只有专擅巽风的圣仙能破雾失楼台了。”伶瑶仙子可惜的道。

    盲仙的意识沉沦在无法自拔的睡梦中。圣人做梦,圣人不是不做梦吗确切来说,盲仙是准圣。圣人在古简上写道:“圣人无梦”。它该怎么理解,是圣人夜晚不做梦吗圣人无梦,并不是说圣人夜晚不做梦;而是指圣人不要现实没有的,圣人不在现实存在之上更进一步。他对事情不希求、不期待、不奢望,他不要现实没有、不是活在幻想中,而是应该怎么做,能做什么。是什么就爱什么,这就是圣人无梦的意思。

    圣人活在完全的满足中,除了要他眼前有的,他的心不再向虚无伸出一步。圣人没有希望,没有希求,他的眼止于他见之所见,他的耳止于他听之所听,他的鼻止于他闻之所闻。他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人,他是一个“懒惰”的人,他是一个不从属于头脑、不走头脑道路的人。正所谓“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这个意思。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这是圣人之训。

    因为圣人内心清净,并打扫过他的地下世界,圣人当然夜晚也不可能梦境重重。夜晚是白天的反映,因为圣人白天安静,因而夜晚他的梦也少之又少。白天和夜晚是相同的,无论怎么你都活在一个梦中。圣人热爱他所有的梦,他把所有的“所见”视为相同,他不区分梦或非梦,因为对他来讲,所有的都是梦。

    圣人活在一个清醒的梦里,行、住、坐、卧、生、死,他完全清醒在他的梦中。那梦流过他,以各种形式,像河水流过岸边的树,他永远安定在那不移也不失中。他以法身存在,他活在涅槃的世界,他的生活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他不需要理解事物,他就是他要理解的那事物。因为“无我”,他以万物的身份存在。因为心没有固定的认同,他自由飞翔在宇宙里。每天,他与自己百千万亿化身,平等地在一起,他享受生命的无限梦境。

    圣人没有梦,他有最丰盛的梦。他的梦多到,他时刻在观看自己的梦。圣人是一个能观梦的人。他观看自己的梦升起和落下,就像观看春天和秋天到来又走去一样。圣人活在自己的季节里,他的梦创造他的季节。圣人喜悦在自己的梦中,从不惊恐,圣人是一个从不再做噩梦的人。他是一个只有好梦,永不再有恶梦的人。进进出出在梦里,睡去醒来在梦里,圣人是一个能够享受他喜悦之梦的人。他是一个醒着做梦的人,他从未迷失过自己。

    这便是古简中的“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

    盲仙暂时失去了修为,迎来了真梦,想到了少年时代的站桩之事,这是回忆之梦。

    站桩是历史悠久的一种古代养生术,因缺乏文献,现已无从考证其起源于何时。但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有“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后世许多人也是依此来修身养性。

    站式练功法日趋完善,并且已经出现了多种功法,由于其效甚捷,法门简便,且讲究“与天地相沟通,借天地之气而养我身”,故被誉为“通天彻地”的功法。

    但是后来,受当时政治、社会影响,随着时间流逝,真正的练功方法、真正的武术却逐渐被湮没,残留者只散见于民间。

    站桩养生在于增补元气。此功法被当作练习拳术中的辅助健身法,并不被当作医疗的手段。其原理在于在练习站桩不动的过程中,



第三百零九回 修仙心
    盲仙终于渐渐挣开了眼睛,他是被寒冷的冰给凉醒了。

    虽说仙人不畏风雪之冷,然失去了优势的他现在也只比普通人强一些而已。

    盲仙习惯了无光的世界,感受着雾气的浓郁中所夹带的心腥和打斗声,他知道仙魔之战已不可开交了。

    “他日为尊今作囚,千年修为俱归零,不知现在如何了,万一罗睺阴谋得逞,后果将不堪设想。”

    盲仙想着,有些焦急,但不能动弹的他又能做什么呢。

    “哎,看来也只好出下下策了。”

    盲仙下定决心,一咬唇舌,几滴鲜血溅在冰上,组成了一只猫的图画,那猫形逐渐实疑、生动起来,从而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真猫。

    “九命符——移神换位!”

    盲仙口中吐出七个字,身体中一道道乳白之光便射入了猫的躯体内。

    几息之间,盲仙的身体便痪软的躺在冰上,一动也不动了。

    “喵……”

    活生生的猫摆脱了一切束缚,终于获得了自由。

    这猫与众不同,他有第九条尾巴,是得道成仙的仙猫。

    这不仅仅是一个事件,而九条尾巴的,还有一个传言。

    传说世间的一切生灵皆可修炼成仙,而猫自然在其中。

    每修炼二十年,猫就会多长出一条尾巴,等到有九条尾巴的时候,就算功德圆满了,连天上的神仙都要敬让三分。

    可是,这第九条尾巴却是极难修到的,当猫修炼到第八条尾巴时,会得到一个提示,帮助它的主人实现一个愿望,心愿完成后,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但是从前的尾巴也会脱落一条,仍是八尾。

    这看起来是个奇怪的死循环,无论怎样都不可能修炼到九条尾巴。

    有一只很虔诚的猫,已经修炼了不知道几百年,也不知道帮多少人实现了愿望,但仍然是八条尾巴,它向上天抱怨,这样下去如何才能修炼得道

    苍天无所应答,它只得继续修炼。

    有一天,当它在暴风雨中回到它藏身的村庄,遇到一个少年被狼群围攻,以它的造化,当然不费吹灰之力地赶走了狼群,救下了这个少年,之后发现这个少年是它第一位主人的后代。
1...103104105106107...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