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惭愧,我只是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工作。这怎么敢当。”顾骜谦虚了一句,他想起来之前,看到自家府邸旁边的地皮也被重新圈走规划了,还以为自己卷入了什么攀比权势之风,此刻内心正忐忑着呢。

    跟包丞丞客套了几句之后,他就顺势问起了这事儿:“包叔,咱自己人,我就不跟你矫情了,有些话只能私下问你:你知不知道我在学校对面置办的宅子旁边,又在规划什么呢我不会是自己都不明不白,被什么有权有势的人惦记上了吧”

    包丞丞楞了一下,随后哈哈大笑:“没想到你小子也有怕的时候!我还当你是天不怕地不怕呢!”

    顾骜:“别卖关子了,你笑得我心里发毛。”

    包丞丞收住大笑,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其实那就是你们学校和有关外事部门的福利地皮,额外规划了,只要你回国,就奖励给你的——这完全是比照归国投资的著名爱国华侨在京置业待遇了,你就当是白赚乖乖收下吧。”

    顾骜有些不明白,也觉得不好意思:“怎么还会有这种待遇我在京城又不是没地方住。”

    包丞丞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这些话我也就跟你说。你想,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本科毕业、去外国留学读研的人才。基本上都是今年这个点儿,硕士毕业拿到学位了。

    唉,国家的本意,放这些人出去留学,当然是希望学有所成、回来报效祖国。但是,实际情况形势是复杂的,偏偏有些人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被躺椅炮弹物质享受所诱惑,明明回国至少一个处长,都不愿意当,宁可留在外国做点小生意。

    新时代新形势,思想教育工作难做呐,人心不好带,这些情况都是原先没有预料到的。为了这事儿,教育部的有关领导,都在中央的首长面前挨了训。

    我和部长当然是最了解你的,知道你是铁了心的爱国人士,肯定会回来,但架不住外界的人不知道啊,就算知道,他们也缺一个千金市骨,所以就准备拿你竖正面典型了——

    你是教育部批准出去的所有81届留学生里,最正面的代表。虽然你这一届里,人家也有清华北大本科毕业、去哈佛、哥伦比亚读研的留学生,也有去英国牛津剑桥的。

    论牌子,哈佛、哥伦比亚是全美前8的藤校,乔治敦略差一些,只是全美前20。但架不住你念的华尔士外交学院,是相关专业领域的全球第一。

    再说读研这事儿不比本科,本科是只看学校招牌的,不看师资,因为本科生也不是某个导师专职带的。读研的含金量,导师就值钱了,你是基辛格带的博士,所以怎么看,都是全国81届送出去的留学生里,最有代表性的招牌。

    你回来了,教育部不得宣传宣传你原先的学校、供职的外事部门,不得给你发点置业上的福利,给其他还在犹豫要不要回来的留学生打一剂强心针

    所以,多批你十几亩宅地算什么事儿,就算你离开体质了,想专心经商,只要你这个人肉身回来,就得宣传你,还同时宣传给你的那些好处。”

    顾骜一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他还以为是有权贵盯上他了,觉得他太跳,想跟他攀比,闹得他心里发毛。

    原来是“只要他回国,就给他发福利”,作为千金市骨啊。

    那就跟后世“千人计划”、“长江学者”之类的项目,刚刚设立的时候,第一个拿到这些计划/项目奖励的学者,肯定都是福利爆表的。到了地方上,人才房随便发,起码是豪华别墅级别的,甚至还有帮你解决个人问题的(当然不是直接发老婆,而是帮你介绍各种活动,不要误会)。

    这就是一步先,步步先的好处,做了77届的外交学院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当年本科毕业最早、可以跑马圈地吃肥缺。等你读完研回国,你也是最早的第一批。

    而且还能赶上“国家当初没想到初期留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会不想回来”这个问题,被拿来树典型。

    顾骜完全可以想象,他在国内,以后不管干什么合法生意,至少多年之内,是没有人会动他的。

    因为国家需要这个典型,让所有留在外面的人看“回国也能发展得很好,生活待遇、子女前途,一点都不比留在美国差”。只要公派留学生滞留的问题不解决,国家就一直需要顾骜这个正面典型示众。

    全国当时公费出国的留学生,有多少留在了外面,有多少回来了,这个并不好统计,只有发达城市的顶级大学,统计数据比较全面。后世能查到数据最全的,是复旦本科毕业生、整个80年代出国读研的复归率,大约是63%,也就是3




第471章 花花轿子人抬人
    为了表示自己在闭门挖掘灵魂、好好写留学思想汇报,顾骜在玉渊潭的四合院里宅了整整两天。

    不过,事实上他也挺卖力的,只是具体动笔的人是萧穗,而顾骜需要负责为萧穗提供素材、激励士气。总要让未婚妻气色好一些,才会下笔如有神。

    萧穗也不愧是顾骜的文胆,文章做得花团锦簇,同时还不忘多翻几下顾骜合著的学术著作《论中国》。

    这本书其实萧穗已经熟读过几遍了,毕竟是老公参与写的书,她怎么会不爱看呢。如今再读,也不过是试图从中提取一些“顾骜与基辛格或勾心斗角、或利益一致合作、为麻痹美国人对华的警戒心做出了贡献”之类的卖点,写进思想汇报里。

    顾骜对此很放心。

    两天之后,顾骜先重新去了一趟部里,把思想汇报一交,等待组织讨论对他的安排。然后就又有两天闲暇可以享受。

    他本想回家等新华社的记者上门采访,不过没想到却是先等到了中国美院的刘所长。

    顾骜殷切地招待了他,还从隔壁的钓鱼台国宾馆的餐厅里,拿外汇券订了一桌名贵佳肴款待。

    “刘所长不愧是名家,这宅子修得我很满意。”

    在正厅里摆好宴席,顾骜亲自开了一瓶前年的拉菲,给各人倒酒。

    自从他几个月前,在接收孔尚忠自爆后的遗产时,弄到了一千箱前年的拉菲后,顾骜就让人去法国提了几十箱出来,用于平时私下招待客人。

    顾骜也不是炒狗,钱就是拿来花的,不是全部用于等着炒作增值的。

    再说一千箱自己喝掉个二十箱,那也不算多大比例。顾骜并非嗜酒之人,够他自饮待客五六年的了。

    刘所长略微战战兢兢地抿了一口,然后接过一盏女仆给他盛的佛跳墙,满怀鉴赏之心地品尝着。赞美了几句后,这才接顾骜的话:

    “顾生真是福泽深厚呐,这地方背靠玉渊潭、永定渠,毗邻钓鱼台国宾馆,又对着外交学院。这么有档次的地皮,上面还把公园最边上一角全部划给你起花园,以后在京城都是难寻的了。哪怕将来霍爷、包船王想来京城报国投资,恐怕都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适逢其会,适逢其会而已嘛。”顾骜也不骄矜,一脸恬淡谦冲,“刘所长,一会儿带你看看,帮我再规划规划。”

    “我就是为这个来的,理当尽力。”刘所长一脸义不容辞。

    用过酒宴,刘所长跟着顾骜出门勘踏了一下.

    说是勘踏,其实也没什么看的,因为隔壁一直一片被圈起来的园地。

    顾骜原本的宅子,后面被多批了一些进深,未来可以再盖一层倒座,这样五进的四合院本身,大约是48间的形制。

    旁边侧接的花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四四方方的,比四合院本身还略宽一半,大约72间,加起来就是120间、4300多方。

    不过,,原本属于玉渊潭公园的最角上,还有一块被永定渠斜切的三角形无用之地,旁边方方正正的地皮被顾骜圈走之后,这个角也成了割裂的飞地,留着也没用,所以也被有关部门做人情顺便圈了进来。这样总面积就有6000多方了,跟比弗利山那些规定1英亩半的豪宅规格差不多。

    如果对这个面积没概念的话,大致可以对比一下:京城这边其他的古典园林,恭王府是6万3千方,未来要修的大观园接近13万方。

    顾骜这个府邸,也相当于十分之一个恭王府、二十分之一的大观园了。

    而恭王府并不是一个n进的单独四合院,它其实是由将近30处建筑群落组合起来的。

    顾骜这个府邸,在刘所长眼里,也就能非常正气的分割成三个建筑、花园群落,跟恭王府里抠出3个景点来相仿。

    刘所长就是搞仿古建筑和风景园林研究的,虽然没有贝聿铭的创意,但对于“怎么把房子盖得古法大气、内设又现代豪华”非常有心得。他只是看了几眼,就建议道:

    “顾生,你原先那道楼,我就是给你按我设想里《红楼梦》的宁国府盖的,不过那是虚构的,谁也没见过宁国府,所以我其实是比照了恭王府的嘉乐堂、天香庭,配上东西厢。如今后面又加了一进进深,不如配上倒座的罩楼、抱厦,形制就全了。

    至于旁边修花园的地儿,我看尺寸正好塞得下恭王府里的滴翠馆、听雨轩。我在那个基础上帮你艺术加工一下,去掉那些浮华不实的,参照《红楼梦》里的秋爽斋、衡芜院的描述,你看如何。”

    顾骜并不在乎这些矫情,无可无不可地随性点头。

    一旁的萧穗倒是被激发了文艺女青年的性情,连忙问:“不能盖潇湘馆吗小时候一直幻想能住潇湘馆。”

    文艺女青年哪个内心没有可劲儿作

    的念头,薛宝钗这种人设,在女频是要扑街的。

    刘所长听了,却是尴尬:“萧小姐如果坚持的话,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北方种不了竹子啊,竹林是暖湿的环境下长的。”

    萧穗知道是自己脱离生活、缺乏常识了,连忙改口:“是我没见识,刘所长别见笑。不过我看《红楼梦》里,曹雪芹写的四大家族都是住在京城,为什么大观园里会有潇湘馆呢”

    刘所长笑道:“真要这么考据,穿帮的多了去了。曹雪芹字面写的是京城,可他当年实际经历荣华富贵生活的年月,是在他家长辈江宁织造任上,所以他记忆里的其实都是金陵景致。”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顾



第472章 著名爱国人士
    顾骜回到屋里,那个新华社的女记者已经坐在那儿等了。

    顾骜还下意识准备收名片或者交换联系方式,定睛一看才发现是老相识了。

    那个女记者正是新华社的刘琳琳,顾骜五年前就认识——当时还没跟越南猴子打仗嘛,顾骜因为在外交学院立了功,去《人人日报》参与了《勿谓言之不预也》,而刘琳琳也负责了那天描述越南人恶劣行径的新闻稿。

    五年过去了,双方的地位反差,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顾骜从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变成了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而刘琳琳也从20来岁的年轻姑娘,变成了30出头的已婚妇女。

    但顾骜的社会地位抬升了何止十倍,对方却只在新闻社里爬了一级职称。

    “刘记者,别来无恙啊,又是你采访我,那就好说话了。”顾骜亲手给对方倒了一杯饮料。

    刘琳琳职业地一笑:“顾同学——请容许我依然叫你顾同学,因为今天要采访的内容,是关于你为什么能够抵制住美国人的糖衣炮弹,学成之后毅然归来报效祖国的——能说说,美国人有给你开过什么挽留的条件么”

    顾骜:“想听实话还是场面话”

    刘琳琳:“你现在是在接受新华社的采访!”

    顾骜:“那就实话吧,不过,实话真的比套话更令人难以置信——真的,我的导师基辛格教授,这两年里不止一次跟我私下里感慨过:

    ‘我也是新移民,到了读大学的年纪,才因为希特勒而被迫从德国移民到美国。但我通过25年的努力,爬到了一个新移民能爬到的最高位置,做了国务卿。

    顾,你要相信美国这个国家的包容性,虽然你是亚裔,比德裔要麻烦一些,但以你的能力和年轻有为,40岁爬到国务卿也是没有可能……’

    不过,你真的确定要把这段实话写到报道里么我可没有证据。当然,你们要是真想求证的话,可以去美国采访一下基辛格阁下,他会承认他说过这样的话的。”

    刘琳琳:“……”

    刘琳琳:“……我看还是算了,你说几句场面话吧,能帮助我包装刚才那段真话的,那个太离谱了,求证后可以上绝密内参,但不能上《人人日报》。”

    新华社可不光是给央视、《人人日报》等媒体供稿,他们也有自己的“新华社内参”,所以刘琳琳的话倒也不假。

    顾骜挥了挥手:“那就忘掉刚才的话吧,我们说点实际的……”

    于是顾骜挑着不太敏感的、这几年在美国见闻到的笼络姿态,加工描述了一下。比如威廉.克拉克、黑格等人的交情和拉拢。

    虽然没有刚才基辛格那些话那么耸人听闻,却也超出了刘琳琳的正常想象范围。

    她很快在脑内脑补出了顾骜受到的种种诱惑,以及他坚定的信念。

    顾骜描述完事实部分后,刘琳琳深吸了一口气,问道:“那么,是什么信念在支持着你呢除了拳拳爱国之心以外。据我所知,而且你还不是档员。”

    顾骜解释:“我出国的时候还年轻嘛,当时觉得自己不成熟,就没有申请。不过后来,我一边念书一边实业报国,有所成就,身份渐渐不适合再申请。不过我觉得这不是障碍,武当派人士中依然有那么多爱国志士,港澳同胞里也一样有那么多热心国是的。

    另外,支持我回来的信念,还包括我的家人以及女朋友。我觉得无论一个人多成功,他都不应该去左右别人的命运,要让他们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顾骜在回答当中,加入了一些美式的家庭价值观,好让他的话看上去像一个留学归国人士的三观格调。同时又不至于太过背离传统中国文化的取向。

    刘琳琳又采访了许久,顾骜也恰到好处地拿了些这两天萧穗刚刚为他攥写的思想汇报上的素材、官腔回答了一下,别说效果还很不错。

    除了正面回答之外,顾骜还给刘琳琳看了一些纪录片素材——这个纪录片么,当然是两年多前,萧穗立意要拍的,风格跟后世马风的那些“牛逼之前先立贴为证”的自拍差不多。

    只不过,关于商业远见的那些素材,就不用提供给刘琳琳了。让她看到的这部分,都是萧穗精挑细选剪辑过、专门凸显顾骜高风亮节品格方面的。

    刘琳琳终于满意地拿到了全部答案,表示回去后立刻撰稿,让顾骜敬请等待正式版本,她愿意接受监督。

    顾骜连称不敢:“刘姐你说笑了,你这是秉笔直书、新闻-自由,我怎么谈得上监督。”

    然后就把刘琳琳亲自送出门外。

    回屋之后,顾骜就注意到原本躲在后堂的萧穗也出来了。

    “怎么样我帮你写的东西用上了没”萧穗很是期待。

    “当然用上了,我老婆的笔头,那还用怀疑吗。”顾骜奖励了一个法式。

    “那人家要奖励……”

    “刚才的不算吗”
1...327328329330331...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