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那就是把内存插槽式的卡带插口,改成一个软驱,使用3.5英寸软盘作为未来家用机游戏的存储介质。

    这里面的技术细节,也正是他跟下属密议时聊过、而对cnn女记者保密了的部分。

    “游戏卡带软盘化”这种事儿,后世听来或许匪夷所思,但历史上是验证过的。比如任天堂公司历史上83年三季度推出fc游戏机的时候,最初就是内存式插槽的卡带,而到了85年、86年,就开始考虑往软盘化方向发展,弄出了使用软驱的fc改版。

    而且,任天堂用的还是比较辣鸡的5.25英寸软盘,70年代的标准,软驱成本也高。顾骜如果要用的话,怎么也会用81年底索尼刚研发出来的3.5英寸软盘,以及配套软驱。

    这样,还能把数年历史上最困扰任天堂的盗版问题,给延缓数年——历史上任天堂的软驱机之所以只弄了三四年,到90年弄sfc的时候就放弃了,主要是因为软盘的内容太容易盗版。

    都不需要什么专业盗版技术人士,就是普通消费者,只要买得到空软盘,都能直接往里拷,那就相当于游戏软件不要钱白送了。

    但这个问题,顾骜如今是不存在的,因为他知道索尼的3.5英寸软盘技术如今刚刚才进入专利保护期,也没有别的用户,顾骜有把握逼着索尼卡死供货源头,让市面上三年之内不出现空白盘,并且出厂时硬件上就制造成只读盘,这事儿就能抵挡一阵。

    等将来3.5英寸软盘控制不住、爆发了,顾骜再放弃软驱机好了,到时候天鲲的游戏机已经占领住市场,转型换代也不怕了。

    为了这事儿,这两天顾骜曾问盛田昭夫要过相关技术资料,他自己算了一下,机器本身因为多搭载一块音频预处理芯片,还要加一个软驱,省掉的只是一个内存式插槽电路,所以整机成本涨个20多美元是必须的。

    也就是预售价从120130美元涨到150160美元。而将来的好处是,游戏软盘至少可以比游戏卡带便宜10美元一张以上——

    后世3.5英寸软盘,差不多是到了21世纪初才渐渐淘汰的,在win2000乃至xp系统出现的时候,进口3.5英寸软盘的售价已经跌破20块人民币了,国产的更是10块钱的都有。

    而90年代末、win95/98系统时代,软盘价格大概要比上述数字翻一番。

    再往前追溯,1988年ibm首款软驱pc出现后、整个dos操作系统时代,价格大概又会翻一番。也就是10美元一张左右。

    再往前,1983年3.5英寸软盘究竟该卖多少钱,本来是无历史记录的,因为索尼公司研发出了这款软盘后,在实验室阶段停滞了整整7年没有客户要,从81一直拖到88才,才为ibm量产。

    顾骜是通过盛田昭夫的渠道,直接私下询价的,盛田昭夫一开始给他报了30美元一张,后来说量大推广的话可以考虑25。

    但这个价格显然是不能让顾骜满意的,他有信心再砍——毕竟他怎么说也是地球上第一个为盛田昭夫的新发明找应用出路的家伙,多给点优惠不应该吗

    何况盛田昭夫之所以咬死了一个比较贵的价格,更多不是因为3.5英寸的软盘生产成本真那么高,而是因为比3.5英寸更累赘、容量更小、存取速度更慢的5.25英寸,都卖得更贵。

    所以盛田昭夫不舍得自己新一代的产品卖得比落后的旧货都便宜,那不是显得很low嘛。

    顾骜还需要慢慢斡旋、说服、摆条件。

    ……

    不过,也正是因为跟盛田昭夫的斡旋还没有正式启动,所以顾骜的设想也还停留在纸面阶段,也就没有真的让埃里克森教授和李开富他们停掉原计划。

    顾骜的想法,是双线计划并行推进。

    他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绝对不会干拍脑门的事情。

    他很清楚,80年代一个游戏机开发项目,如果已经做到70%程度了,拉两条改型线出来,两个项目组齐头并进,研发成本最多也就比单线推进多掏个200万美元而已。

    既然如此,不如留个内部竞争的备胎和后手。

    新方案要走,旧方案也同步推进,加人不减项。

    这样一来,首先是可以观察市场反应,让cnn的新闻播出去后,把调研反馈也搜集起来,看看消费者对于软驱型买不买账。如果顾骜预料错了,新方案不买账,那就还有个退路。

    另一方面,顾骜也要留一个备胎来威胁索尼,威胁盛田昭夫。

    因为如果他果断all-in了软驱计划,把原来的研发彻底停掉,盛田昭夫知道之后,就能坐地起价卡他脖子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旧的按计划做完,额外多烧200万美元,弄一条改型线出来。

    这200万是不能省的,一定要内部竞争才能磨合掉更多潜在的技术问题。

    就像后世腾云的网游做得那么大了,做吃鸡手游时怎么也得要舔美光仔两个工作室内部狗咬狗,才能防止懈怠。

    只不过,在1980年代早期,全球的软件和电子业公司,




第354章 鬼神莫测之机
    顾骜:“我的第二个要求是索尼未来提供给天鲲娱乐的所有软盘,必须在灌装环节就生产成‘只读’模式,出厂后的软盘决不允许玩家自行擦写——这是为了防止玩家盗版,希望你理解。”

    这个条件让盛田昭夫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答应了:“这也是应该的,可能会增加一些成本和麻烦,但问题不大。”

    顾骜:“好,那我就说第三点了——我希望,索尼公司承诺,从1983年到1986年,不对外授权生产3.5英寸软盘,并且确保全世界所有3.5英寸软盘的产能,都独家供货给天鲲娱乐使用。

    我不希望世界上除了我之外,还有任何人掌握任何一张空盘。这一点你应该能够理解,也是为了防止游戏的盗版——毕竟,就算官方游戏软盘都是只读状态,但只要世界上存在可以写入的空白软盘,那就存在消费者私下拷贝的可能性。”

    这个条件,让盛田昭夫直接站了起来,一改此前全力配合的姿态:“这怎么可能我怎么知道你们天鲲能卖出去多少游戏机、多少卡带

    万一你们都没多少销量,我们索尼的技术却被你独占了3年多!你应该知道,任何新技术刚出现的时候,销售价格是最暴利的阶段!你这是相当于让我们放弃3年暴利期。”

    顾骜完全猜到了盛田昭夫的反应,他静静地等对方发泄完,然后示意他稍安勿躁:

    “盛田社长,我希望你认清一个事实,你们现在并不存在什么3年暴利期,你们连一个用户都找不到。如果没有我现在主动发掘你们产品的应用场景,这东西再在实验室里躺5年也是有可能的。”

    顾骜说这话的时候,其实都不屑于骗人,因为如果按照历史原先的发展轨迹,3.5英寸软盘和软驱,真得躺5年。

    只可惜,历史在这个时间点已经被顾骜改变了,他怎么说,盛田昭夫都不会相信的。他反而会因为顾骜的找上门,对自己信心非常充足。

    这就是预言者的悖论:你预言了对方会死,其实预言得很准。但对方也因为提前知道了自己会死,所以做出了防范措辞,没死,反过来还会喷你预言不准。

    盛田昭夫果然不信:“顾,你不觉得你说这种话,非常没有诚意么”

    顾骜悲悯地说:“唉,我就知道。盛田社长,我是多么希望你注意到,我对于业界的敏锐,从来都是算无遗策的——我对雅达利喊话,说雅达利要完蛋的时候,他们就真的完蛋了。与我预言的时间点相比,误差不会超过半年。”

    这番话,让盛田昭夫微微动容,但随后反驳:“就算你算无遗策,可你今天这番话,无疑是带着个人利益的,不是纯粹的预言,你已经不存在公允判断的立场了。”

    果然如此。

    顾骜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盛田昭夫这样的人精,是不能靠“我是穿越者,信我者得永生”的套路说服的。

    必须有干货,而且是严密的、铁证如山的干货。

    一般只有先知先觉的穿越者根本搞不定。

    但是,顾骜是普通妖艳的穿越者吗

    当然不是!他是穿越者中的精英,哪怕不穿越本来就混得不错那种。

    后世作为阿狸系的资深从业者,他可是把克里斯坦森教授的《创新者的窘境》看得烂熟于胸,随口可以拿来指点江山的。

    “盛田社长,既然如此,是你逼我用其他理由说服你的——好,既然你不信预言,我们来复盘一下历史。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要以古鉴今,以史为鉴。

    在数据存储硬件领域,3.5英寸软盘颠覆5.25英寸软盘,绝对不是第一次了。我们没必要空想,完全可以会看一下历史,前两次,它们是怎么颠覆掉更陈腐的老古董的。

    在5.25英寸之前,出现过8英寸,再往前是14英寸。50年代末,14英寸硬盘刚出现的时候,ibm公司是用这些大家伙干什么的他们用来做服务器级别的大型机——那时候甚至都没有‘服务器’这个概念。

    60年代中期,8英寸刚刚出现的时候,它们一开始颠覆掉了大型机领域的14英寸前辈们的市场了么按照你的自信,8英寸容量比14英寸大,尺寸比14英寸小,能耗低,存取速度快,全方位吊打14寸。可为什么大型机生产商依然用14寸、守旧了五六年之久

    就是因为ibm的研发部人员习惯了,他们不想给自己添麻烦,当供应商问他们有没有需求的时候,他们只会说没有。市场部希望倒逼成本降低的时候,市场部又不懂技术。在这样技术主导的大公司里,ibm的工程师想怎么拖延就能怎么拖延,反正同行的工程师也这样拖延……”

    “有……有这回事么你可别捏造证据唬我!”盛田昭夫一脸不信。

    顾骜说的事儿年代太久远,差不多是20年前的事儿了,当时索尼都还在卖录音机呢,根本不了解计算机,所以盛田昭夫是真的不懂。

    “你可以确认一下。”顾骜一副好整以暇的样子。

    这些都是他从后世创新者必看的《创新者的窘境》上拿来的最核心论据,有什么好怕的。

    硬盘/软盘行业之顽固,可是颠覆式创新的标杆,后世被无数顶级商学院拿来当反面教材的。无论哈佛商学院还是沃顿商学院,只要说曲线颠覆守旧研发势力,必说软硬盘行业。

    “你稍等,我打电话找我们索尼的智库咨询一下。”盛田昭夫非常认真,开始打越洋电话,也打他在美国认识的行业调研智库。

    &nb



第355章 我做这总统有何用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为市场容量最多只有200万台的个人电脑行业,供应单价略高于5.25英寸软盘的3.5英寸“高逼格货”

    还是为市场容量可能有2000万、甚至更多的家用游戏机行业,供应一开始就走价格低于5.25英寸、亲民路线的货色

    前者,每一张软盘可能可以卖出30美元,未来5年总销量,不会超过1000万张。

    后者,每一张软盘可能只卖20美元,但未来五年能卖1亿张。

    问题这样一算,似乎再端着架子已经毫无意义了。

    事实上,顾骜内心还有更多说服对方的例子想举,可惜因为如今才1983年,这些例子还没发生,举不了——比如,比3.5英寸硬盘更新世代的软体,就没能颠覆windows系统pc的规格,但是,后来被乔布斯用到了ipod的mp3播放器上,然后也被其他mp3厂商模仿。

    因为mp3的巨大销量,这些存储器厂商最终实现的销售额,一点都不比给个人电脑供硬盘的厂商,比如“希捷/西数”要少。

    其实,后世pc时代玩家熟悉的“希捷”这样的厂商,如今都才刚刚出现不久呢。

    在硬盘/软盘行业,几乎每一代都有98%的厂商会毙掉,活不过20年。

    因为他们都会被已有行业的客户需求锁死,客户不思进取,他们也没法逼着客户进取。然后他们自己,就被为下一代客户提供“过顶传球”的同行杀了。

    给服务器做硬盘时代的硬盘商,被给小型机做硬盘的硬盘商杀了;

    小型机硬盘商又被pc硬盘商杀了,pc硬盘商被mp3硬盘商杀了;mp3硬盘商被智能手机硬盘商杀了。

    甚至于克里斯坦森那本书写出来了,世人都知道这个理论了,但还是会继续教科书一样被杀。

    简直就跟神谕告诉你你要死,你提防了,还是没防住,依然被杀。

    这是天诛,防不住的。

    除非哪天,一家公司正在如日中天、业务很牛逼的时候,就突然挥刀自宫,跟自己销量最大的大客户说:我不做你们家的生意了,你不要我的下一代产品,我就改服务更微缩的新一代终端生产商。

    这样魄力的成功者不是没有,只是少到凤毛麟角。毕竟每一代只是98%的死亡率而已嘛,还是有2%活下来的。

    比如,英特尔公司的传奇ceo安迪.格鲁夫,历史上就是这2%里的。

    安迪.格鲁夫最有名的一个事迹,就是80年代的某一天,在公司业务巅峰的时候,跑到搭档办公室里问:“如果今天董事会把我们俩开除了,你觉得新ceo上任后会怎么干”

    他的搭档想了想:或许新ceo会放弃内存行业,全力搞cpu吧。

    安迪.格鲁夫:“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我们不今天就开干呢与其等董事会干掉我们,不如我们自己革自己的命。”

    然后英特尔就成了对标那98%活不过一代企业的2%神级存在。那是一种在武功已经天下无敌的状态下,依然居安思危,肯练葵花宝典的大毅力,一般人不敢想的。

    盛田昭夫虽然也算天才ceo了,却没有安迪.格鲁夫的魄力,至少要有顾骜这样的神级存在点化他,他才能悟透。

    ……

    “顾,我算是服了。老夫经商40年,今日方知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你的见解,吾不能及也。”

    跟顾骜一番鞭辟入里的长谈后,盛田昭夫彻底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他发现自己已经老了,没有再考虑下一代的能力了。就算顾骜点化了他一代,也点化不了再一代。

    而索尼如今的接班人里,哪怕是被盛田昭夫最看好的大贺典雄,看起来也绝对没有顾骜的远见。

    至于如今还只是音像事业部负责人、被盛田昭夫认为是大贺典雄再下一代的ceo人选,出井伸之,眼界就更烂了。

    可大贺典雄也已经50岁了,出井伸之也40岁了,顾骜才20岁。

    太可怕了。

    想明白了这一切,盛田昭夫已经不在乎还价了:
1...284285286287288...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