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但回家后顾骜看到的变化,比之前历次都大。

    姐姐正式工作一年,准姐夫杨信也毕业了,月底就要结婚办酒。

    家里的几幢别墅都修整一新,花园里竖了艺术庭院灯、草坪灯,夜里看着都扎眼得很。

    很显然,这是老爹相信了顾骜出国前跟他说的“国家对经商的政策即将全面放开”,也知道了顾骜已经无意再做官。所以老爹才敢放开了手脚,该花的钱就花。

    毕竟当官要注意影响,经商就不用了。老爹原先收敛,是怕影响他的仕途。

    房子装修、姐姐出嫁还不是家里最夸张的反差,最夸张的,是顾骜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后妈。

    顾骜也知道,母亲都死了十年了,老爹一直鳏居。而且他穿越后就没见过这个肉身的母亲,记忆已经挺淡漠了,所以他也是支持老爹续弦的。

    毕竟他自己都不止一个女人了,没道理严以待人宽于律己。

    只是乍一见的时候,觉得太突然,不知道怎么称呼。

    这才几个月呐,一点征兆都没有。

    幸好对方也是有眼色的,主动跟顾骜解释:“小骜,你就跟敏敏一样,喊……阿姨好了。”

    顾骜勉为其难喊了一声阿姨,然后把因为即将结婚而时刻娇羞的姐姐拉到一边:“这什么来头我怎么一点消息都没听见”

    顾敏也很尴尬:“还是跟我同级的学生呢!叫王雪,也是浙大的,统计专业。去年毕业分到爸厂里当财务科长。念书的时候我都不认识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啥的。

    前阵子爸才告诉我,说他6月份的时候就跟阿姨领证了。他希望将来嫁女儿和给儿子娶媳妇儿的时候,高堂人看着齐整些,别被亲家笑话了。我知道这是借口,但爸也不容易,这事儿就这样吧。”

    顾骜想了想:“那他们没摆酒既然是你同学,这阿姨到底多大”

    “没有,爸自己都说了,二婚摆什么酒,他抹不下面子,怕被人说老不修。女方倒是头婚,就当吃点亏了。”顾敏轻声解释,“王姨25,比我大三岁,她是高中毕业下乡了几年才考回来的。”

    “那77级的大学生还怕没前途,她怎么肯……”顾骜有些不解。

    他倒不怕对方看上顾家的家产,反正家里的钱都是顾骜自己赚的,又不是靠继承。将来这怪阿姨要是真给他整出个弟弟来,他也无所谓。

    他只是觉得这年头毕业的女大学生,肯定前途远大,何必找个有钱的老头呢。

    顾敏便隐晦地解释:“我后来问过她班上的同学,她下乡的时候,因为年纪已经到了谈婚论嫁,在农村谈过对象,但是还没结婚,就考回来了,那事儿就不了了之。

    学校里其他男生,自己也有前途,肯定想找没感情经历的,她想开了,就索性毕业找个不在乎这些的二婚男人。这种情况下,能嫁给厂长,哪怕是50岁的,她也愿意。”

    姐姐这么一解释,顾骜倒是理解了,那就顺其自然吧。

    老爹50岁的人娶个25的,自然不好要求对方多漂亮又纯洁无瑕。现在这样已经挺好了,谁都不过分觉得亏欠对方。

    果然男人还是要有钱,多大年纪都能娶到小的。

    这些破事顾骜懒得再多关心,只是封了个几万块外汇券的大红包,给新来的便宜阿姨,就算是小辈的贺礼。

    对方也很满意的态度。

    从此清静。

    不过,顾骜从姐姐的话里,又注意到一个额外的细节,所以他开口确认:“你刚才说她觉得‘能嫁给厂长当然愿意’,其实你想说的是副厂长吧”

    顾敏解释:“不,就是厂长,秦辉要调走了,去沪江,宝钢,当分管一期投产的常务副职。宝钢的级别可高,哪怕是副职,也比咱的正厂长高。

    宝钢一期不是今年投产的么,筹委会的原班人马去搞二期建设,一期这边管生产的班子就空出来了,系统里好多有资历的都想往那儿调呢。

    秦辉走后,爸就当正厂长了,下面的人也都能挪一挪。制氧机厂这几年在中东,每年千万美元级别的创汇单子,那么好的政绩,领导班子升地快也很正常。”

    老爹最终还是比顾骜先爬到了副厅级,而且顾骜这辈子估计也不会更高了,所以,老爹的面子算是保住了。不然以后走出去论级别,老子还不如儿子,也怪别扭的。

    顾骜觉得这样挺好。

    ……

    因为连日舟车劳顿,顾骜回到家后,倒也不急着立刻展开工作。

    他先陪着女朋友、在自家别墅宅了两天,聊些写自传和拍纪录片的文学创作话题,好不惬意。

    准备休息够了,再去找市里的相关领导,说国际会议接待的事儿。

    不过,他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那样鲜明,还没等他主动开工,他的老朋友、市旅游局的仇局长就主动找上门拜访了。

    “仇哥,是我失礼了,我是想躲懒几天,




第321章 够硬就不怕搞事情
    顾骜当然是略懂“行为经济学”的——至少比如今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了解,摆摆龙门阵没问题。

    倒不是他前世靠坐地铁听“得到”就能学得多好,纯粹只是因为直到80年代末,“行为经济学”都不是什么主流的显学。

    这个流派很是沉寂了几十年,直到华尔街被门口的野蛮人草得欲仙欲死,民怨沸腾,这门学科才重新主流起来。

    对于仇清遇到的问题,顾骜当然可以直接报答案,但为了确保对方能听懂,他只能先铺垫一些例子。

    顾骜先定了个基调:“你制定文件时,主观上觉得‘中国人抠,外国人大方肯消费,所以给外国人免票综合来说赚得更多’,这个思路就很粗暴,也伤人,难怪会被别人攻击。要想应对,你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制度设计,而是真心改变你自己的认知,然后才能谈制度。”

    仇清的表情微微闪过一丝“对教条主义的不屑”,似乎误会了:“老弟,咱务虚的能不能以后再聊我们是办实事儿的人。”

    顾骜一抬手:“不,我说的一点都不务虚。因为‘中国人比外国人抠’这个立论就是站不住脚的,你听我说完。”

    仇清只好收起不服:“那我恭聆高见了。”

    顾骜:“我问你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好吃的苹果一块钱一个,难吃的苹果五角钱一个,你会吃哪个”

    仇清嘴角一抽:“……都不吃,苹果最贵一角钱一个。”

    顾骜无语:“你要理解我说的重点——好吧,就好吃的一角钱,难吃的五分钱,你吃哪个”

    “五分钱的。”仇清想都没想。

    顾骜:“那如果现在有一种跟苹果差不多好吃的水果,比如芒果,假设中国不能自产,必须靠外汇进口,原产地采购价好吃的5美分一只,难吃的2美分一只。你不许不吃,必须要掏钱买一只吃,你吃哪个”

    “2美分的。”仇清还是很干脆。

    顾骜继续诱导:“那如果这种芒果非常难以保存,必须用飞机空运,并且是冷藏空运,运费极为昂贵,每只运费20美分。到了中国市场上零售,好吃的卖25美分,难吃的卖22美分,你吃哪个”

    仇清想想都心疼:“能别无聊了么谁那么奢靡腐朽,非得吃原价2美分运费20美分的东西!能不吃么”

    顾骜:“必须选一个吃!”

    仇清只好勉为其难想了想:“那就吃25美分的吧,味道好的那种。”

    “你不是一直很艰苦朴素的么怎么这次奢侈了一把”顾骜笑看对方入坑。

    仇清忿忿不平:“那不是你逼着我非得选一个么!20美分都掏了,最后吃个难吃的,前面20美分不白花了!既然非花不可,不如一步到位痛快一把!”

    顾骜:“那不就行了——外国人来,花钱显得更痛快,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们来中国一趟不容易,机票已经花了多少钱了,还有时间精力。他们舍得在中国受委屈、让自己之前的沉没成本白花么不肯的。

    因为花钱的综合目的就是为了过得爽,一旦前面的前置成本已经沉没太多,后面的比例就不敏感了。2分和5分看起来差了很多,22分和25分就没感觉了。

    所以,你管旅游局,常年来看到国内游客不花钱,那只是因为你看到的绝大多数要么是本地市民,要么是周边临市短途游、只花了几毛钱一张火车票的沉没成本,所以他们抠的阈值比较低。

    如果你专挑那些隔了好几个省、走了上千公里来钱塘旅游的,你看他们出手是否豪爽好了!可能程度不如外国人,但绝对比短途游和市民豪爽得多。”

    顾骜说的这番道理,其实很朴素,现象大家都是观察得到的,所以仇清稍微想了想,就确认此言不虚。

    他只是一直有眼如盲,没有去深挖总结过背后的道理。

    仇清沉吟道:“这个道理倒是挺对的……可是,小顾,照你这个说法,外国人是因为出国不容易,才豪爽。那我们中国人去外国,不也应该很豪爽么我也出过国,都是每天吃泡面啊,外国的饭菜,谁舍得吃啊。”

    顾骜立刻指出对方类比中的错误:“那是因为你的机票是国家报销的!所以你不心疼!你至少也要纯自费出国,才能跟我说的例子对比。

    所以其实吧,我一直觉得,国家允许你公费出国,你也得好好玩,才对得起国家为你买单的机票。机票都花了,结果去外国吃一个星期泡面,这不暴殄机票么!”

    仇清一阵无语:你丫的关键是没钱啊!

    顾骜一眼看穿:“你想说没钱以后再有机会出国考察,跟兄弟说。放心,算借的,以后有钱了肯定让你还。未来几年,通货膨胀成啥样都不知道呢,要敢问朋友借钱。我也不是腐蚀你,这是舍不得国家出的机票白白浪费。”

    说笑就此打住,经过这番剖析,仇清已经彻底信了顾骜,后面关键是操作:“老弟,那这事儿,我怎么跟上面解释、又怎么调整呢”

    “这还不简单首先,有人攻击你给洋人特别优待,那咱就给一部分中国人也优待,比如江浙沪不免票,远的省份的游客,可以凭介绍信免一下。你关键要防的就是距离近的白嫖。

    怕人家伪造介绍信,那就提高一下级别,比如参加过广交会或者别的国际会务的中国人,都免票。粤东人肯跑来,花费比沪江过来贵好多倍,肯定豪爽的。

    至于跟上面解释,我帮人帮到底吧,让我秘书帮你查查这方面外国经济专家的文献,你引经据典一下,把我刚才说的那些罗列一下,到时



第322章 俺顾骜又回来了
    顾骜跟仇清聊了很久,把新市长上任和打击经济犯罪、清退关系户占地等钱塘新气象新局面,基本摸清了。

    他脑内那个原本遥遥无期、只有朦胧概念的“新横店计划”,也终于清晰起来,到了可以落地的程度。

    “横店1984”计划,在顾骜脑内彻底成型。

    后面只剩下选址和政策这些执行细节,需要跟仇清敲定。

    顾骜也帮过对方不少忙了,当然不会客气:“老仇,我已经有计划了,不过,有些事情需要你办,甚至你可能都无权决定,要向上面申请帮忙。是关于我说的那个影城计划的选址和用地。”

    仇清跟他费了那么多口舌,就是等着这句话呢,连忙踊跃:“这还用说么,你想征地绝对给你征到。”

    1982年可没有钉子户一说,这一点太完美了。地皮都是国家的,没那么多弯弯绕。

    或许有些看官会提“农村承包权”的问题。

    但其实真了解过历史的话,就会知道所谓的农村承包权,并不是78年底徽省小岗村那边一揭盖子、全国所有省的农村都一夜承包的。

    那么大的国家,总要有个过程,要结合每个地方当地的情况,才能真正的惠民。

    不能一种制度在一个地方效果好,就一刀切推广。因此,历史上分田的事儿,在全国持续了七八年之久,到87年才最后一批集体所有土地承包到户。至于那些国营农场,更是到后面也一直没有分。

    (说句题外话,这一点上,伟人是真的伟大,不是我吹。伟人当年觉得小岗好,可以观望观望,但是并没有立刻要求全国推广学习。因为他是实用主义的,知道全国情况有很大不同,或许徽省农村就是比较利己,一定要谈利益分配明确才能激发劳动积极性,但不代表其他地方也这样。这里没有任何地域攻击的意思啊。

    同理,伟人也知道上一个时代,‘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大寨’本身也没有错。那儿的人是真的讲奉献,肯团结,确实搞建设有成绩,说不定是晋省农民比徽省农民觉悟高呢。如果强行让大寨立刻学小岗,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疗效。

    所以,那些典型本身都没有错,可能出现偏差的,是看到一个典型,就觉得全中国都适用,那就……中国太大了,每个地方民风不同。让地方结合情况对症下药,觉悟高淳朴的地方继续多讲几年奉献,觉悟比较灵活的地方先走一步改讲绩效,这才是最稳的过渡。)

    具体到钱塘周边,虽然钱塘也算是土地改得比较早的,但82年已经分下去的,普遍也就是平原水田、那些产粮食的土地。

    因为承包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农民只管交够国家和集体的,剩下的要自给自足,国家不管你了,也很少给承包农票证。你首先得确保口粮是自己种出来的,能不借助商品经济就自给自足温饱部分。

    所以,那些灌溉不易的丘陵、无法种粮食只能种茶叶、竹林的土地,到82年基本上都还没有包出去。更多是姐姐顾敏插队知青时待过的那种国营茶场模式,国家一批,外资到位,立刻就能整个打包出去,连农场里的宿舍都是国家的,跟住户没关系,只要另外择地安置,没人能说什么。(当然不是卖给洋人,是3550年租用权,80年代土地租期法律还不明朗,35到50年都有。90年代后政策统一了,商业经营土地基本上都是40年。)

    ……

    仇清大致跟顾骜说了一下土地政策,表示这方面绝无问题。

    顾骜给他续了茶水,继续耐心地解释:“你说的也很重要,这个人情我领了。不过,我关心的不仅仅是征地,还有选址。这点可能有点出乎你意料——我希望的影城项目,规划在离市远一点的地方。

    我的规划,远期是要打造一个中国的好莱坞的,近期目标,5年之内,那至少也要超越湾湾人的中影影城。所以,我必须考虑未来周边的整体成本较低,一定要弄得稍微远一点。我就直说了吧,甚至都不在钱塘市范围内。”

    顾骜的这个提议,让仇清大为惊讶:“那你这不是把政绩送给邻居了么说好了你是回来实业报效家乡的呀。”

    这一点是仇清万万没想到的。

    顾骜的规划想得也太远了吧。

    在仇清看来,眼下即使是钱塘,也有大把的空地,大不了把上等良田都征了,让港商集中过来拍电影,来钱肯定比种田高上百倍啊。
1...272273274275276...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