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女有田有点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饭团开花

    关心的话都能被他说出深仇大恨的调调来。

    不过到底还收敛着,只对家里亲近的人才这般说话,对外,那仍旧是沉稳可靠又和气的杜太医。

    这回乡后,因着放松下来,杜太医对着外人,几十年的习惯已经改不了了,还是处处端着太医的架子,也只唯有在她面前,和王永珠面前,才能放松一二。

    若是一般女孩子家家的,或者就是杜太医如今培养的几个小药童,那对杜太医是诚惶诚恐,言听计从,从无半点违逆定。

    哪像王永珠,杜太医说一句,她能顶上十句,句句都还在理,又有分寸,让你气也不是,笑也不是。

    那告老还乡的人,齐夫人见过的多了,多是一蹶不振的或者不适应的。

    偏杜太医回乡后,压根还没来得及悲春伤秋一下,感慨人走茶凉之类的,就被王永珠三天两头给气得跳脚,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想些有的没的。

    加上没有了在皇宫大内的生死压力,杜太医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比在京城都好了很多。

    每日三吼两叫的,活力十足。

    用齐夫人的话说,以自家老爷现在这个精神劲头,估计还有几十年好活呢。

    以后有王永珠这丫头在,想来自家老爷还能这么活蹦乱跳好些年呢。

    因此齐夫人在两人吵嘴的时候,从来不拦着,反而看戏看得津津有味。

    见两人又吵了半天,杜太医到底还是没抻住,含含糊糊,半吐半露的表示,虽然王永珠资质一般,脾气又不好,还是个女孩子,可他老人家悲天悯人,好歹看在王永珠一片向医之心上,也就勉强有收王永珠为徒弟的意思。

    王永珠听了杜太医弯弯绕绕了半天,才说到正题,不就是有意收自己当徒弟,不过还要再考察考察,让王永珠把皮绷紧点呗

    王永珠也不跟杜太医一般计较,乐呵呵的答应了,又抱着杜太医开小灶丢过来的一堆医书,正要出门。

    齐夫人看不下去了,拧一把杜太医的腰下“你也且收敛着些,也就永珠这丫头能忍你这臭脾气了你这当师傅的,也忒没眼色了,哪里有这么一大堆就丢给永珠丫头这么抱回去的”

    “她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怎么拿得动还不让人去帮忙提着”一边说着,一边扭头去吩咐丫鬟让下人去套车,送王永珠回去。

    往日里也就罢了,今儿个都说了要收人家为徒了,当师傅的,怎么能这么小气

    杜太医呲牙裂嘴的脸色都变了,好不容易齐夫人松手,忙借口说还有事情叮嘱王永珠,急急忙忙的追了上去。

    还好王永珠走得不快,在门口停住了,正看着不远处。

    杜太医走到她身边,也顺着眼神看过去,那方向有啥不过就是一个年轻的妇人掩着脸过去罢了,有啥好看的

    王永珠皱着眉头,盯着那个年轻的妇人,好一会,才认出来,那不是方氏吗

    顿时又好奇起来,这方氏不是据说怀孕了吗怎么不在家带着,跑到这里来干啥

    正好杜太医在一旁,王永珠也就不客气的问“杜大人,那对面住着什么人”

    杜太医才回来没多久,哪里知道,“你问这个干啥”

    王永珠指指方氏“那是田家的二儿媳妇,据说怀孕了,前几天还听田货郎说这个儿媳妇身子不舒坦,怎么今儿个倒跑到这里来了”

    杜太医眯着眼睛看了一会方氏,才嗤笑道“你听谁说的那妇人怀孕了这荆县的大夫这些年水平下降如此厉害连是不是滑脉都把不出来这妇人明明是葵水快来了,气滞血瘀而已,怎么可能有身子”

    一句话就将方氏极想隐瞒的事情给揭穿了。

    王永珠点点头,难怪呢,只怕是这方氏为了保全自己,才想到假孕的法子

    只是她不怕这被揭穿后,田家只怕上下都饶不了她

    王永珠心中倒是多了一点提防之心,既然这方氏没怀孕,以后见到她还是注意些为好,不然万一被碰瓷了可怎么办




第九百零四章 菌菇酱
    那次见到方氏的事情,不过是在王永珠心里留下了一道痕迹。

    很快她就没精力关注这么多了。

    张婆子听说杜太医已经松口,要收自家闺女为徒弟了,顿时喜出望外。

    说实话,她同意让自家闺女学医,一是自家闺女喜欢,又是闺女的孝心,自然不好拦着,二来也知道,这世道,对女人不公道。

    女人看病有各种忌讳,倒不如让闺女学一点,不说别的,有个头疼脑热的,真找不到大夫的时候,也能救自己一命不是

    张婆子虽然对自家闺女是盲目的信任,可也知道,闺女学医这事,恐怕也就看天意,随缘份。

    不说别的,那杜太医可是给皇帝老爷和宫里娘娘们看病的,那才是真正的神医。

    真要收徒,天下多少人哭着求着要给他当徒弟呢,哪里轮得到自家珠儿

    可偏珠儿一门心思要跟着那杜太医学,还说要么不学,真要学自然那要找个最好的师傅。

    就算拜不了师,可能学一点东西,总是好的。

    张婆子打从生下王永珠,还真没拗过闺女的意思,连以前那么些不靠谱的事情都答应了,更不用说这还是正经事呢。

    加上宋重锦也是支持的,也没多纠结就同意了。

    本以为那杜太医不过是却不过面子,只随便教教的,没想到啊,是自己错怪杜太医了。

    果然不愧是神医,不仅医术好,就连人都这么好。

    这才个把月时间,就已经要收自家闺女当徒弟了。

    要不是顾忌太多,张婆子都恨不得去买挂鞭炮回来放了。

    只是这杜太医还没明确提出来,还要低调着,张婆子这才勉强忍住了,一叠声的拉着王永珠,到她隔壁的耳房里去寻摸一点好东西,好给杜家送去。

    这耳房如今放着的都是张婆子的体己,还有别人送来的登门礼什么的,也都在这里堆着。

    他们一家到县城的时间短,加上还在守孝,也没啥应酬。

    除了张婆子生病,有人来看望外,还真没别的礼收。

    耳房里不大,除了地上两口箱子外,空落落的。

    打开箱子,里面大都是些寻常物事,值钱的也就顾子楷送来的一些药材什么的,还有历九少和吴掌柜送来的滋补品和一些东西比较贵重。

    再就是田家上次田货郎来赔罪带来的礼物稍微值钱些。

    张婆子翻捡了半天,也没找到合用的,这些东西,对她们来说值钱,可对于杜太医这种给皇帝老爷都看过病的神医来说,那就拿不出手了。

    倒是有几样药材,张婆子要拿出来,被王永珠给拦住了“这药材还要留着给娘你补身体呢再说了,杜太医那里缺啥也不会缺药材啊”

    张婆子这才罢了,又发愁“那咱们送些啥才好太简薄了,岂不是显得咱们怠慢了”

    这可是最关键的时候,若是一个没做到位,得罪了杜太医,不收自己闺女为徒了可咋办

    “娘,这有什么的咱们家不过就是家世寻常的普通人家,咱们家最好的也比不上人家的,何必费力不讨好依着我说,倒是把咱们带来的那些山货,收拾些干净整齐的给送去,也是个野趣。再让丁婶子做上两盒子点心,打上两斤好酒,也就是了。”

    “杜太医家也不会挑咱们这个礼他们什么没见过对他们来说,最好的礼物莫过你闺女我好好学习,将来不给他们丢脸也就是了”

    王永珠是真没当回事,到了杜太医他们这个阶层,多年在皇宫大内,这个全天下最富贵的地方打滚,见过的珍贵极品数不胜数,就算将王永珠的全部身家奉上,对他们来说也不过尔尔。

    倒不如送点野味或者亲手做的东西,倒显得有诚意些。

    张婆子一听,倒是动了心思“既然这样,倒不如我做两罐子菌菇酱,你给杜太医他们带去尝尝鲜去,好歹也是我们一片心意。”

    王永珠一听,自己倒馋出了口水“娘,多点做,我也想吃”

    这荆县三面环山,一面绕水,每年这个时节前后,山中雨后会有大量的山菌,有采下来,晒干卖钱的,也有采回家,吃不完,做成各色的菌菇酱来,又香又下饭,能保存大半年,在农忙春播,或者少菜吃的时候,是每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样。

    张婆子做酱的手艺自然不错,肉酱和各色菌菇酱都会。

    只不过这个费油,以前张婆子为了节省,顶多做点大酱和酱菜,很少做这个。

    去年的狼肉酱就很受欢迎,张婆子想着如今这也不怕费油了,又听自家闺女爱吃,顿时喜笑颜开“做做做,娘做得多多的,保管够你吃”

    说做就做,王永珠出来就吩咐丁婆子,这几日多买些野生菌菇回来,还有做酱料要用的各色配料。

    丁婆子本就是个灶上的好手,一看就明白,主家这是要做菌菇酱呢。

    每年的这个时候,荆县各色的野生菌菇下来了,各家都会买回家做菜吃,鲜得不得了。

    当下俐落地答应了。

    丁婆子本就是个做事十分利落的人,她只跟每日买菜那几家说了一声,说自家要做菌菇酱,有那成色好的新鲜菌菇,就送到宋家院子里去。

    从第三日起,就源源不断的有人往宋家送新鲜的山菌。

    大家也都没闲着,谷雨负责将送来的山菌给清洗干净。

    丁婆子将清洗好的山菌给切成细细的小丁,又将葱姜也切碎备用。

    再架起大锅,倒入油,放入葱姜碎沫爆香,再倒入山菌丁翻炒出香味来,然后再放入自家做的豆酱,略微放入适量的清水,中火慢慢熬制。

    在熬制的过程中,要不停的搅动,小心糊锅,这可是个力气和技术活。

    等到锅里的水份被熬得差不多,咕嘟咕嘟开始冒起小泡的时候,就差不多了,将熬好的菌菇酱盛出来,放在干净的盆子里晾凉。

    然后再分装到干净的小坛子里,密封好,吃的时候舀出来就行了。

    这是最普通的一种做法,还有那喜欢放肉的,可以在炒山菌之前,将肉也切成小丁,翻炒,这种混合了肉的更香。

    有那喜欢吃辣的,还可以在里面放辣酱,不一而足。



第九百零五章 讨酱
    张婆子她们这做菌菇酱不打紧,香味飘得前后院,隔壁都闻到了。

    古娘子家的两个小子馋得不行,可家中家教甚严,只趴在墙头吸那香味。

    看得古娘子心疼得不行,忍不住笑骂“都说隔锅的饭香,平日里咱们家又不是没做过这菌菇来吃,咋没见你们馋成这样”

    嘴里说着,到底从屋里摸了小半篮子鸡蛋,提着去敲宋家的门。

    到了宋家门口,才发现,她家那两个小子还算好的,好歹在自家墙头闻香味,丢人没丢到外面来。

    那宋家院子墙外,墙边可是围了一大堆的小子丫头,咬着手指头流口水呢。

    就连那顾秀才家的李婆子,也受不了,跑了过来,她先到的,正在跟来开门的谷雨说话“我说你们家做什么好吃的了,这香味,我在前院闻着都受不了了。”

    谷雨小丫头这些日子,好吃好喝的,家里人又待她和气,胆子也大了些,正细声细气的跟李婆子说话“李婶子好,这是我家老太太要做菌菇酱呢”

    李婆子不是本地人,初闻这种奇香,身为一个厨娘,哪里还坐得住

    这几日她出去买菜,是看到不少山上的野菌,也买了不少回家做来吃,但是这用山菌做酱,还是第一次听说,顿时来了兴趣,兴兴头的就要往院子里钻。

    古娘子也忙乐呵呵的跟在后头进了院子。

    一进院子,那香味就扑面而来。

    灶屋们敞开着,香味就是从里面传出来的。

    张婆子到底是大病初愈,做山菌酱是个体力活,她便只在旁边指导着,丁婆子亲自上手。

    这做酱,每家都有每家自己的特色和小秘方,丁婆子相当于免费学了好几样人家的不传之秘,乐呵呵的说什么都要自己做,不假手于人。

    古娘子进了灶屋,先夸酱香“婶子家做的酱实在太香了,我看这一条街都被被勾得魂都快没了。我家两个小子都快馋哭了,只得厚着脸皮先来婶子家讨上一碗,先把我家那两个混小子给打发了,明儿个,我也得去买些回来做上一坛子才好。”

    张婆子这次跟丁婆子商量了,打算做好几种口味的,要送人,还要留够自家吃的,材料买得够够的,哪里在乎这点子东西。

    更何况,这也是夸自家的东西好,越发高兴了。

    当下十分大方的让丁婆子给古娘子舀了一碗“拿回家去给孩子们和家里老人尝尝去,要是喜欢,明儿想吃了,再到婶子家来舀就是了。”

    古娘子欢天喜地的答应了,接过酱碗,又将鸡蛋留下来,才端着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出了宋家的院子门,院墙边守着的孩子们,看着古娘子碗里端着的酱,油亮金黄,眼睛都恨不得钻到碗里去。

    有那聪明的孩子,见古娘子跑到宋家没一会,就端了一碗酱出来,立刻拔腿就往家里赶。

    回家就哭着闹着,要大人去宋家讨酱去

    有那喜欢占小便宜的,听自家孩子这么一说,也就顺势拿着碗,往宋家跑。

    这山菌酱好吃,可费油又费柴火,一般人家也就是每年买那么几斤,做上一小坛子解解馋。

    哪里有像宋家这样,完全不计工本的这样抛费的

    都觉得宋家这是有钱,加上又是秀才家,想必也是爱面子的,只说家里孩子闹着要吃,都是街坊邻居,怎么也不好意思不给吧

    等到了宋家一看,嗬抱着这种想法的人还真不少。

    门口有五六个妇人端着碗,敲宋家的门呢。

    王永珠本来在屋里背素问呢,就闻着外面那香味,只往鼻子里钻,勾得她都没心思背书了。

    还是张婆子了解自己闺女,早早的就用小炉子给烙了两张饼,配上刚出锅的菌菇酱,再洗一点子青菜准备着。
1...396397398399400...6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