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这他能不恨嘛溥仪、日本人、洋鬼子带**,他差不多把全世界都恨上了。

    可唯一不恨的就是红党。

    因为红党不但给了他自由,给了他工作,帮他成了家,还给了他人格上的尊重。让他第一次听到了“劳动者光荣”这样鼓舞人心的话。

    所以从建国起,无论是在




第799章 人性
    要说“张大勺”自己身上出的事儿,可是相当冤枉。

    因为别人出事儿往往是因为手艺不行。他呢竟然总是反过来,就是因为手艺太好了。

    要知道,他那一身家传本事可是张家好几代人的心血。

    二十来年,又是提搂着自己脑袋磨砺出来的精益求精,旁人如何能及

    所以同样的鲁菜,他做的就比别人强。

    别说什么“紫气东来”、“红扒燕翅”这类高档菜了,就连个“炒白菜”,“京酱肉丝”都非同凡响。

    说白了,真正的名厨是什么那不是谁封的,得有人认。

    而“张大勺”就是厨子里的厨子,味道的差距一吃就吃出来,他的手艺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这样一来,不光熟客来了都点名要“张大勺”的菜,就连当时共和国的“ceo”都赞不绝口啊。

    而且一尝之后,首长还成了回头客。

    偶尔有了闲暇和兴致,就会让下面的人专门去买回来给他吃。

    一来二去的,“中办”的人也看出首长的喜好来了。

    要知道,他们这帮人可一贯为了首长的身体健康发愁。

    因为首长工作多、时间紧,吃饭总是能凑合就凑合。

    常常是吃了一半,接起来电话之后,回头就忘了再吃了。

    偏偏每次只要是“张大勺”的菜,首长都能从头吃到尾,而且是拿馒头蘸着,兴致勃勃地连菜汤都要吃完。

    这样的厨师当然对首长的健康有利啊。

    另外呢,像眼下这样跑来跑去打菜,差不多得近一个小时呢。而且不是刚出锅的菜肴,味道可逊色多了。

    于是一合计,干脆还是把这厨子调过来伺候吧。

    这样,“张大勺”就奉命跑到“中办”上班了。

    可虽然“中办”挖人,没人不敢给面子,但问题是,“ceo”本人对这一切却懵懂无知。

    加上那段时间,国家发生好多不痛快的事情,首长一直都没顾得上再点“张大勺”的拿手好菜。

    这样一过就过了半年,等到内外基本都消停了,还多了几个好消息。

    首长一高兴,终于决定要好好吃一顿了,这才又想起“张大勺”来了。

    而“张大勺”这些日子也憋闷坏了啊,好不容易有了差事,那当然尽力施为啊

    于是除了“炒蒜苗”和“焦溜头尾”两道首长钦点的菜,还自己敬了一道“烧明虾”。

    那都是趁热吃的快菜,没多久,就都端过去了。

    可谁也没想到,首长尝了一口,刚刚喜上眉梢,却又一愣神,转为了严肃,跟着就放下筷子不吃了。

    而就在工作人员纳闷的时候,首长问话了。

    “今天菜怎么这么快就上了还这么丰盛平时让你们去买,没这么快啊”

    “这个……这个……”

    “实话实说。”

    “其实……其实现在那位张师傅,就在‘中办’呢。”

    “谁让你们把人挖过来的人家同意了吗”

    “同意了同意了,也给了丰厚的待遇。”

    没想到首长沉默了片刻,竟然仍旧绷着脸说,“这是最后一次,以后这位师傅的菜,我就不吃了。待会儿你们就把人送回去,不要耽误。”

    就这样,当天“张大勺”连人带关系就被退回到饭庄去了。

    另外“中办”相关领导,为此还作出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怎么回事啊这是

    其实不是因为别的,领导人他也是人,确实有馋的时候。

    但是,身居高位的人考虑的更多的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啊。

    首长明白某些先例一旦开了,再想守住就难了。

    何况他才刚刚申斥完某个单位办内部商店的事儿,自己又怎么能带头搞特权呢

    必须得说,这绝对是正气凛然、言行合一的伟人!不愧是咱们人人敬仰的“ceo”!

    可问题是,首长太忙了,脑子里想的都是国家大事。

    他难以事无巨细、切身处地考虑到“张大勺”的处境。

    正因为有些事没交代清楚,那么作为基层工作人员的小人物就悲催了。

    别忘了,首长可是生着气让把人送回去的。

    也就难免有人胡乱琢磨,怪“张大勺”是瞎显摆,不老老实实按安排的菜单做,自作主张才惹怒了首长。

    而跟着,“中办”的相关人员还挨了批。那“张大勺”有没有错误啊

    得,本来饭庄子里好些厨师就眼红,这下得着把柄还不落井下石啊

    你一句,他一句,上纲上线的小话儿就传遍了。

    那么上边有“中办”的迁怒,下面又有流言蜚语,“张大勺”能舒服吗

    碍于形势,饭庄领导班子也不得不做了严肃处理。

    就因为这件事,“张大勺”不但从“头灶”变成了“三灶”,写的检查、做的检讨,反反复复一同折腾,那就别说了。

    &

    nbsp; 可冤枉还不算什么,最让他伤心的还是徒弟的人性。

    这小子,一开始还私下里宽慰他几句,但很快就变了。

    他开始巴结新上任的“头灶”和“二灶”,非缠着要跟人家学艺了。

    “张大勺”当然生气了,自然要骂这徒弟势利眼。

    可这小子居然又巧舌如簧,口口声声自己是好学,追求进步。

    而且还声称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想通过这种办法,替“张大勺”在饭庄里打通人际关系,委婉地替他求情说好话。

    这样一来,倒是把“张大勺”又糊弄了好一阵。

    可实质上呢,这小子“追求进步”倒是真的,可替“张大勺”着想就纯属狗臭屁了。

    很快,随着“三年自然灾害”的到来,他的真面目就暴露无遗了。

    敢情当时这小子为了争取入党,居然主动在工作中对“张大勺”这个师父,发起了立场鲜明的批判。

    他说“



第六十六章 家长制
    1983年2月12日,除夕。

    这一夜的万家灯火,人间百景可是相当有意思。

    像许家,许秉权老两口和许晓军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他们讨论的主要内容,除了即将出生的小生命,竟第一次变成了女婿洪衍文。

    而且和往常有所不同的是,尽管许家人对洪衍文有着诸多的不满,但许秉权的态度却有了新的变化。

    比如说吧,就在于婉芬照常鸡蛋里挑骨头,开始抱怨洪衍文不顾许崇娅有了身子,还非要带她倒洪家去过年。

    许晓军也照常挑拨,痛骂洪衍文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就是想让姐姐多受罪时。

    许秉权却第一次打断了他们,甚至还予以了严厉呵斥。

    “你们都住口,以后这种话不要再说了!”

    本来絮絮叨叨还想往下说的母子顿时愣住了。

    而跟着许秉权后面的话才让他们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风向变了。现在上下都人心惶惶,就怕被划进上面的‘目标’里。区里的老张和老刘,今年过节恐怕要门可罗雀了,听说有人检举,上面已经要点名查他们了。要是过了关还好,要过不了,哎,就等着晚景凄凉吧……”

    “我我好就好在和洪家结的这门亲事上了。不说洪家的家庭成分本身就显得我是清白的。区里王副书记他也在洪家的喜宴上见过杨卫帆啊,他私下里可关照了我不少呢。而且你们知道吗衍文明年要去的‘统战理论学习班’可不一般啊。那是市政府举办的,听说学完了,还要下基层单位挂职锻炼。这是什么这就代表着任用提拔。”

    “所以洪家的比咱们想象的有办法多了,人家这是靠着自己找出了一条向上的捷径。别说压不住了,也不能再压着了。弄不好,明年我就是得靠这个女婿才能平安呢。”

    “还有,晓军,明年你要再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今后没学历,你的前程怎么办你姐夫现在就在宣教科,他加入的‘民促会’几乎全是教育界的人。你的事儿弄不好还得求他帮忙呢。”

    “所以说实话,我现在是庆幸小娅有孕了啊,靠这个,咱们两家的关系才能缓和住。你们看,尽管现在貌合心离,可人家过节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厚礼,这就是没撕破脸。可你们要是再恶意相向,这点情面要再维持不住了。那对谁都有好处啊”

    “适可而止吧,今后不但不要再给衍文脸色看。等孩子出生了,咱们还要出钱大办。不但是为了小娅,也是为了咱们自己。明白吗以后都管着嘴,说顺了口,万一带出来,就麻烦了。”

    得,尽管于婉芬和许晓军大感扫兴,可也心知肚明许秉权的话是有道理的。

    于是为了他们自己,谁也不敢再拿洪衍文图嘴痛快了。

    更何况许秉权永远都是这个家庭的中心,老头子的喜怒哀乐就是一家人举止行动的晴雨表。

    和在机关和单位里差不多,大家都要看这“一把手”的脸色说话、行事一样。

    确乎如此,这种世代流传的家长制,这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习惯,几乎是浸润在每个华夏子孙的骨子里的。

    这一点别说大陆内地了,几乎有华人的地方皆是如此。

    所以即使有不合理的一面,改变也绝非易事。

    在远隔千里的香港太平山南,位于浅水湾的一栋别墅里,洪家的另一系子孙同样在坚持着这种传统。

    这一大家子的孙男娣女,和两个风韵犹存的继室夫人,众星捧月一样围绕着他们的家长洪福承,一起坐在灯火辉煌饭厅里吃着丰盛团圆饭。

    在仆人周到的服务中,在银质餐具和美酒佳肴的映衬里,老头子那张富态的胖脸上,居然找不出任何喜怒的痕迹。

    即使在这样阖家欢乐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仍然是这样—种不苟言笑的气度。

    这就是那种所谓一家之主的风度吗

    其实长子洪衍亢一直觉得父亲过于严肃了,一个在儿女面前都放不开的人,活得有多么辛苦啊

    只不过是一副被颜面和虚荣拘束住了的躯壳而已。

    在他看来,老头子最应该管管的,反倒是洪家的子孙在外面花钱如流水,吃喝嫖赌抽的败家行径。

    是两位继室夫人各自用安插的私人,不断从洪家产业中饱私囊的龌龊勾当。

    有这样的蚂蟥、白蚁一样的亲人,饶是洪家的底子再厚,又能过多少年安乐日子呢

    可即使他把话挑明白了,把两位继室夫人吸血挖肉的实证拿给父亲。

    他的父亲却没当回事。

    却只是耐心寻味的说了一句,“我已经老了,需要家里的安宁。你是长子,怎么处理都好,只是不要让人下不来台。”

    甚至还会把那些不知从哪儿找来,似乎永远也还不尽的账单交给他,仅仅轻描淡写的吩咐一句。

    “你去处理一下,洪家的颜面还是要的。你只有学会照顾弟弟妹妹们,我才放心把家业交给你啊”

    这让他的心中有一种隐隐的悲哀,他发现只要有父亲在,他就无法挽回洪家树大中空、大厦将倾绝的局面。

    再加上如今刚刚经历过的股灾,洪家的重创超乎想象,这种形势的恶劣其实已经不在他能力的掌控范围之内了。

    要是再不想想办法,洪家的基业恐怕真的将要难保了。

    即使到时候父亲真放权,到他手里恐怕就是债了。

    所以眼下正是为了这个,他才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提出一个在家族属于绝对禁忌的建议。

    “爸,过完年,我想……我想去京城看看……”

    硬着



第六十八章 春晚
    如果说家长制这种历史悠久的陈旧现象很难进行彻底改变,是确凿无疑的事实的话。

    但也不要忘了,人性里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更是根深蒂固的。

    尽管家长制代表着严酷的现实和**的锁链,它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

    但也要知道,冷冰冰的东西最怕的就是真诚和温情的烧灼。

    在某些情况下,一旦情感到位,它就会变得柔软甚至融化,很难再铁板一块的一直严密封锁下去。

    这才是生活里始终充满希望,永远不会绝望的原因。

    1983年最先打动人心的情景,是来自于第一次现场直播的“春节文艺晚会”。

    这场源自于1982年11月策划,1983年2月初才开始在“燕京饭店”集合演员彩排,仅靠5台摄像机,区区600平方米的演播室、60多位演职人员、200名现场观众完成的“春晚”。
1...355356357358359...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