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因为村民们一致认为,满宝他们都没怎么管地里的活儿,每年的收成竟然比他们还高。

    那能是什么原因呢

    大岭的那片地他们是知道的,并不是非常的肥沃,所以能有这个收成,只能是神仙保佑了。

    村民们这样认为,白善宝却不会这样想,对农庄里的活儿,他们只是不下地干活儿而已,但决策都是他们做的。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每年他们要请多少人来沤肥,每年撒下去的肥料有多少,更知道每年从大渠里挑水浇灌要请去多少人力

    他觉得,这份高收成是应得的,并不是靠神仙保佑。

    奈何村民们虽然也听他们说话,却依旧更相信是神仙保佑。

    这会儿他说起农事来,便不由多问了农夫几句,“你们只种春小麦吗,抽穗时都能赶上雨水吗”

    “老天爷哪有那么商量,总是会差几天或十来天的,不过问题不大。”

    “问题还是很大的,”白善宝道“若雨水能赶上抽穗时,那不仅麦粒饱满,麦穗也会更长一些。”

    “可咱也不能让老天爷下雨就下雨不是”

    白善宝“所以要浇灌。”

    李二郎忍不住看白善宝。

    农夫哎呦一声,道“那么多的地,哪儿浇得过来呀,而且麦子灌浆的时候正是地里草茂盛的时候,这会儿不给地里除草,那收成更没有。”

    满宝道“说到底还是人力的问题,不能精耕细作,若是家里多几头牛就好了。”

    “还多几头牛呢,我们村有一头牛的人家满打满算也才一户,”农夫看了眼满宝他们身上的穿着,看着似乎很普通,但看了一眼外头栓着的马,农夫笑道“小公子和小娘子家中富贵,哪里知道我们外头的苦呀。”

    “我知道呀,我家也很穷的。”

    农夫才不信呢,“穷人能读得起书还是个女娃娃。”

    “那是因为我们先生好,我读书不要钱,而且女娃娃怎么了,我们家就是我先读的书,我侄子侄女们才去读的。”满宝道“既然人力一时没有,畜力也不够,那你们就换新麦种吧。”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请大家收藏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更新速度最快。






第五百二十六章 建议
    


    满宝是真心给他们建议,道“麦种换了,每年重阳过后再种一季冬小麦,虽会累些,但多了一季收入,倒也不值得。而且冬小麦的面粉比春小麦的好吃。”

    “种冬小麦,那就是一年两季,地力要跟不上了。”

    “多沤些肥,换着轮种,并不是一年两季,而是两年三季,”满宝道“我们村已试过的,地力是跟得上的。”

    “还有犁具也可以换,”白善宝也道“我们罗江县现用的犁具就更省力一些,你们既然买不起牛,那不如换一副犁具吧,好歹能让人轻松些许。”

    白善宝想了想,问农夫,“你们都是怎么沤肥的”

    静室里人见他们说农事说得兴起,也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然后有人问俩人,“小公子和小娘子看着年少,竟还会种地吗”

    见大家脸上都是怀疑,白善宝就微微骄傲的仰着脑袋道“那是自然,农桑一事,书上有写,况且我们自己也有地,耕种经年,自然就会了。”

    有人大笑道“小公子,我还种了二十来年的地呢,若从六七岁算起,至今已近三十年了,我不是比你们更会”

    “然而我们农庄的出产比你家的高,”白善宝道“做事,不是做得越久就越会的。土地是这世上最不会说谎的存在,同一片土地上,你付出了多少,对了多少,便能收获多少。”

    满宝连连点头,“罗江县据此不远,两地差不了多少的,既然新麦种在我们县,在其他地方也能丰收,对你们自然也是可行的。”

    “从没听说过什么新麦种,你们的麦种是哪来的”围上来的农夫挤进来,把李二郎挤到了一旁。

    李二郎看了一眼白善宝和满宝,默默地挪了一下,坐到他们身旁去了。

    满宝却惊讶了,“咦”了一声道“你们没去粮铺找过吗里面没有挂牌的新麦种吗”

    “自家留的麦种就够用了,干嘛还去粮铺找麦种那里头的麦种也未必比我们的好,却贵得不行。”

    “没错,种子一般都会比粮食贵上三四倍这样,粮铺要是直接用麦子当麦种卖,那我们也看不出来啊。”

    “我也从没在粮铺买过麦种”

    “我倒是买过,但也只一两斗这样,先种上一块地试试产量。”

    满宝就点头,“就是如此啊,你们怎么能不买种子呢这外头的种子和自家留的是很不一样的,还是应该多试一试的,万一有更合适自家土地的种子呢”

    买过粮种的人便道“可我也没在粮铺中看到你说的那种麦种啊。”

    满宝和白善宝便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罗江县据此不远,吴粮商他们从我们那儿运出麦种来,按说应该会卖到这儿来呀。”

    “小娘子,你们说新麦种是从你们县出来的,但不知你们县的新麦种又是打哪儿来的”

    “从我家来的。”满宝道“新麦种最先是我家种出来的。”

    众人一听,忍不住嘘了一声,各自散去。

    满宝也不介意,耸了耸肩后摇头道“可惜了。”

    李二郎却没走,他兴致勃勃的坐在满宝的对面,问道“新麦种是你家种出来的但不知你家是怎么种出来的”

    “就是因为益州水患,那一年地里粮食减产,我家的麦子虽然也受灾了,却是村里长得最好的,村子里的人说是神仙眷顾,我觉着是因为环境改变变异了。”

    这是满宝经过学习以后总结出来的最好的借口,觉着比神仙眷顾啥的靠谱多了。

    但除了他们这几个人,村里没人接受她的说法。

    “那一年村子里的人要种冬小麦,就和我家换了麦种,然后新麦种就种出来了,就连我们县令都有跟我们买麦种,如今那新麦种在陇州,益州一带都能种得很好,所以我觉得在茂州应该也可以。”

    白老爷和刘氏都有将新麦种给家里的农庄种植,而他们的农庄分布在各地,种过两季后发现,虽然产量有差异,但比旧麦种的确更好。

    所以这新麦种其实早就传出去了,并不止有一个吴粮商和杨和书在购买和倒卖传播而已,在罗江县以外,还有很多地方在扩散这些新麦种,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而茂州距离罗江县不远,所以满宝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这里也应该是有新麦种的。

    白二郎给先生泡了茶,也跑过去凑热闹,农庄的事他也有管的,所以也知道不少。

    李二郎见他们说得头头是道,显然是对农事很了解,就忍不住问,“你们说的新犁具,是不是曲辕犁”

    “是啊,因为改直为曲,所以叫这个名字,李二先生知道”

    “知道,今年司农寺广告天下的犁具,听闻就是罗江县的县令杨和书上献的。”李二郎笑问,“你们似乎和杨和书很熟”

    三个少年一头道“一般一般吧。”

    “哦怎么个一般法”

    满宝歪头想了想道“一年也就见过几次面。”

    白善宝“每次见面吃吃饭,喝喝茶。”

    白二郎“也就说说话而已,所以说交情一般。”

    听着是挺交情一般的,但看三人还年少,杨和书一年能跟他们见几次面,吃几顿饭,且还说话,这就算关系不错了。

    李二郎往后一靠,靠在了墙壁上,曲起一条腿笑问,“那你们觉得杨和书为官如何”

    “还行。”

    “还行”李二郎哈哈大笑起来,乐道“你们说这话,不怕你们的朋友怪你们”

    “他为什么要怪我们”

    李二郎没有回答,反而是问道“杨和书出身世家,世家子弟骄矜,他下到一个下品县中,能适应得过来吗”

    “是有些困难,”满宝道“好在他有钱。”

    白善宝却道“正是因为他有钱才有困难的好不好。”

    “有钱还不好啊,我觉着杨大人花钱花得挺开心的,然后我们也开心,这不是好事吗”

    白善宝道“是好事,但此风不可长,这世上这么多的官儿,不是谁都能这么做的,他开了先例,也仅此一例而已,谁舍得拿自家的钱贴补县衙”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请大家收藏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更新速度最快。





第五百二十七章 邀请
    


    李二郎立即问“这是怎么说”

    白善宝想了想,觉着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便把杨和书当了县令后先是贴钱买牛赊牛的事说了,又贴钱买粮种、农具分发给农户们的事说了。

    杨县令财大气粗,这是如今罗江县上下所有百姓的共同认知。

    前年的粮价大战,他虽然被弹劾了,但结果却是他赢了。

    白善宝和满宝跟他相处得来,有些话他不好跟县衙里的人说,万田又是下人,所以遇见他们两个时就会跟他们说。

    那一场粮价之争,最后是他胜了。

    虽然被参了一本,等杨和书又不是毫无根基的傅县令,他根本不怕人参,所以收了公文后,辩折照常写,县衙旁边小屋子的粮食照样卖。

    辩折上去,再下来,一个月就过去了,再参,再辩,一来一回两三月就过去了。

    直把县城的粮商没折腾得没了脾气,最后他们没办法,也只能将粮价落了下去,服了软,这事才算完。

    因为据说,当时刚收了秋税的杨县令已经向上具表,想要留下一部分秋粮充实府库,以备将来的天灾。

    粮商乡绅们通过各种途径知道这一消息时,吓得不轻,生怕他把那部分粮食全部拿出来卖,那样一来,未来半年内他们都不用做生意了。

    被逼无奈,他们就只能让步。

    杨和书说起这事时很得意,白善宝他们也觉着很解气。

    但三人心底都知道,不是谁都有底气,且能够这么做的。

    就连李二郎都没想到杨和书在罗江县是这么干的,忍不住乐得哈哈大笑起来。

    满宝趁机问道“李二先生,你既然认识杨大人,那这么不顺道去一趟罗江县拜访旧友呢”

    李二郎大笑道“现在我是有些后悔了,应该拐个弯去一趟罗江县城的,哈哈哈”

    李二郎对农事很关注,见三人都对农事很了解,且不像一般农夫一般只会说,还会与他商议着怎么把地种得更好,怎样推广各种办法,便与他们说起农事来。

    庄先生并不约束他们,看了他们一眼后微微一笑,继续低头喝着自己的茶,敲着自己的拍子。

    李二郎少有能说得如此尽兴的时候,直与三人说到了深夜,还是三人年纪小,哈欠连连要睡觉了这才停下。

    李二郎意犹未尽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闭目休息。

    第二天满宝一醒来就开始找水洗漱,然后就跑进大殿里去,竟然自己找了个蒲团坐下,跟着里面的道士做早课。

    道士们

    做完了早课,满宝便恭恭敬敬的跪到前面给太清道德天尊磕头,一旁的道长等她磕完了头起身才问“小居士怎么一早就来上香”

    “我不是来上香的,我昨晚住在静室里,所以今儿一早来给天尊道谢,见你们在做早课,就跟着一起做了。”

    道士“小居士还会念道德经”

    “我娘特别喜欢天尊老爷,所以我给我娘念过,念着念着就背下来了。”

    道士忍不住摸着胡子笑起来,“不错,不错,既已读过道德经,那就可以再看看庄经了。”

    李二郎扶着腰与人进殿参观时,看到的就是满宝正与道士谈论经文,说得是津津有味。

    周四郎见她久不回来就找了过来,他对太上老君的塑像也很亲切,对道士也很亲切,因此这个大殿虽然看着比他们那山上的道观气派多了。

    但他还是熟门熟路的先给老君跪下磕了头才起身说满宝,“你说过来磕头,原来是在这边说闲话的。”

    他对道士歉意的道“道长,我家幺妹打扰您了。”

    “无量天尊,居士客气了,小居士并没有打扰我等,与小居士交谈反而还获益良多。”

    李二郎昨晚便知道满宝读过道德经了,毕竟,他考校白善时,他却是通过她的提示才想起来的。

    他笑着上前,问她,“你很喜欢老庄”

    “是呀,我娘说,我小时候身体不好,能活下来,一半要靠天尊老爷保佑呢。”

    李二郎便哈哈大笑起来,点头道“心诚则灵。”

    白善宝在外面喊了他们一声,要启程了。

    兄妹俩立即和道士及李二郎告别,李二郎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走,忍不住道“我们都是去益州,不如我们一同走”
1...151152153154155...10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