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大吉停下了马车,没让周四郎上前,而是自己亲自上前敲了道观的门。

    门内的落脚的人探头看着他们,并没有阻止他们。

    很快便有道童来开门,大吉便说了借宿的意思。

    道童看了一眼他们身后的马车,行了一礼后道“几位居士见谅,今日观中的客房都已住满,所以只能委屈几位居士暂且在静室留宿。”

    道童指着旁边的静室道“这是我们道观专门劈出来庇护过往旅人的居所,几位居士若不嫌弃今晚就暂且歇于此处吧。”

    大吉问道“不能再腾出一间来吗实在是我家先生年事已高,在静室居住,恐怕受凉。”

    道童很可惜的道“观中的客房真的住满了,也实在腾不出来了,实在抱歉。”

    话音才落,五匹马瞬息间又到了跟前,马上的五人也听到了这话,一个白面中年人正要说话,为首的中年人便抬了抬手笑道“那看来我们来的也晚了些,既如此,今晚只能借贵观的静室休整一二了。”

    道童见他们好说话,也松了一口气,侧身道“多谢几位居士谅解,请静室自便吧。”

    中年人微微点了点头,对庄先生颔首后便带着人先一步进了静室。

    周四郎和大吉把马栓在了外面,然后把马车里的贵重东西都拿进了静室里。

    静室很干净,就是太干净了,连蒲团都没有。

    出门前,老周家的人就很担心满宝在外头受凉生病什么的,所以给准备的东西不少,比如一床小被子。

    而白善宝他们准备有席子。

    大家一起动手将席子铺到地上,这才坐上去。

    周四郎将中午从茶寮里买的馕饼拿出来分给大家,道“晚食便将就一下吧,等明天进城再吃好吃的。”

    满宝道“我明天要吃炖鸡。”

    一旁忘了买晚食的五人

    不过他们有干粮,只是做了好几天的干粮味道实在是不怎么样。

    庄先生看得出来他们不太喜欢,忍不住一笑,从袋子里取了三张馕饼交给满宝,笑道“拿过去给那几位先生。”

    满宝便将自己的馕饼放下,将那三张拿过去给他们,“我们先生请你们吃的。”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请大家收藏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更新速度最快。






第五百二十四章 闲话(给众书友的盟主加更)
    


    几人先看了庄先生一眼,这才接过,为首的中年人干脆揪了一块馕饼便坐到了庄先生的对面,笑道“没想到如此巧,我们今日竟碰到了两次,在下姓李,家中排行第二,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庄先生就笑道“庄某家中独子,李二先生若不介意,便称我庄大郎吧。”

    满宝也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一边吃馕饼,一边悄悄的和两个小伙伴道“和白二排行一样。”

    白善宝点头,“人也差不多。”

    听到了悄悄话的庄先生

    李二郎见他顿住,就抬头疑惑的看向他,庄先生便对他笑了笑,问道“李二先生一路行商时间不赶吗”

    李二郎笑道“这天下的生意是做不完的,故偶尔也会放慢脚步慢慢走。听白日所言,先生此去益州是为了让学生考府学”

    他的目光在满宝三人身上滑过,最后定在了白善宝身上,笑问,“是这个少年郎吗”

    庄先生笑着颔首。

    李二郎忍不住赞,“看这孩子也才十二三岁吧,竟都能考府学了吗”

    他在茶寮的时候就留意到白善宝了,一是他们谈话露出来的意思;二则是因为这孩子捧着书在茶寮里看,他看得出来对方是真的看进去了。

    之前在茶寮不好搭话,这会儿倒是方便了。

    李二郎干脆考校起白善宝功课来。

    白善宝一一回答了,后来问题越来越难,他忍不住去看庄先生,但庄先生微笑着没说话,他就只能绞尽脑汁去想。

    但心里还是忍不住吐槽,就这还是商人

    懵谁呢

    满宝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白善宝忍不住用手肘撞了撞她。

    满宝想了一会儿,便悄悄提醒他,“说的是道德经中的不言之教。”

    白善宝一听便明白了,这才从容的答上来。

    李二郎这才看向满宝,与庄先生笑道“庄先生有两个”一低头对上白二郎的眼睛,他微顿,改口道“有三个好弟子啊。”

    庄先生自然谦虚一番。

    李二郎将手上的馕饼吃完,喝了口水后便去找另一边的农夫说话,“老丈背篓里装的是什么”

    “是泥塘里挖出来的藕,”农夫让他看到背篓里的东西,解释道“这会儿子家里种的青菜还少,去年冬天留下的藕没挖完,正好挖了拿到城里来卖。”

    “这是没卖出去”

    “卖出去了,卖出去了,就剩下这几节,”农夫笑眯眯的道“只是城中不好留宿,所以才特意出城来住在道观中的。”

    李二郎便笑道“这家道观倒不错,还特意留了静室给路人歇脚。”

    “是啊,这静室以前是没有的,还是几年前才开始建起来的,所以我们才敢在城中停留到很晚,等人逛完了晚市才出城的,”农夫笑道“换做往昔,我们申时一过就要回家去的。”

    满宝好奇的问,“不能连夜赶路吗天黑了可以打火把呀。”

    “哎呦,那可不敢,山深林密,就算有一两个人结伴也不敢在半夜走山路的。”

    白善宝也感兴趣起来,兴奋的问道“是不是有山匪”

    李二郎

    农夫哈哈笑道“倒没听说过有山匪,但夜路不安全,就是没有歹人,万一撞上邪祟怎么办”

    “你家离这里远吗”李二郎生怕白善宝又问出什么奇怪的话来,连忙将话题扯了回来。

    “远呢,走一趟将近两个时辰呢。”

    李二郎“这么久”

    “是啊,所以我们天将亮就要出门,走到县城时早市没赶上,只能等午市,可午市买菜的人少,倒是晚市捡便宜的人多,虽然价格被压下来了,好歹卖出去了不是”

    李二郎问,“这两年家里的日子难过吗听说前两年益州水灾,茂州也都被波及了。”

    “哎呀,就是因为那场水灾,大家现在才挣命一般,”农夫道“那会子为了活命,家里欠了不少的钱,好在这两年风调雨顺,我估摸着再干两年就能把债还清了,只求着老天爷接下来的几年也能赏口饭吃呀。”

    “欠的什么债,竟然要还这么多年”

    “两袋谷子。”

    李二郎眼睛微睁,问道“难道你们全家一年劳作,除去自家吃的,竟然还余不下两袋谷子吗竟然要分四年来还”

    “我借的是灾年的谷子,那会子谷子都三十文一斗了,应是赊借,还有利息的,事后不管是还钱还是还谷子都得照着市价来。”农夫道“这欠着的钱滚着利息,这两年粮价又不高,这不就越还越多吗我特意请了里正算过的,估摸着得还四年才能还清。”

    满宝眨眨眼,道“像是赌场借给赌徒的印子钱。”

    白善宝“利滚利是违法的吧”

    白二郎问“官府会管吗”

    “看情况吧,”满宝撕着馕饼一边吃一边道“要是杨大人知道了估计会管,傅县令的话那估计就是当没听见了。”

    “傅县令都走了好几年了,你怎么还没忘了他”白善宝觉得傅县令也挺可怜的。

    满宝则道“怎么可能忘,上个月我才收到傅二姐姐的来信呢,说她已经定亲了,现在已经在议婚期,可能今年秋天,可能明年春天就要嫁人了,我还在想给傅二姐姐送什么礼物过去呢。”

    李二郎既想继续和农夫说话,又想顺着满宝的话往下问,于是他顿了一下问满宝,“你们哪个县的人”

    “我们是罗江县的。”

    “罗江县”李二郎略一思索便想起来了,笑道“你们那县令是叫杨和书吧”

    “是啊,是啊,你认识杨大人啊”

    “见过,那位杨大人为官如何”

    “不错呀,”满宝道“我们都很喜欢杨大人的。”

    “哦这是为何”李二郎笑问,“听你们的话音,罗江县的前任县令姓傅,怎么,他不好吗”

    庄先生便放下了竹筒,轻咳了一声。

    满宝便想了想道“这倒没有,傅县令走的时候,我们还去送行了呢。先生说,当时要是没有傅县令努力,我们县也不可能免税一年。”

    农夫一听,立即问“你们县免税了”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请大家收藏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更新速度最快。





第五百二十五章 农事
    


    “免了,免了一年。”满宝道“当时我们县中也有人不欲上书免税,是傅县令奔走,这才能搭着益州的尾巴免税的,不然我们村的日子肯定也难过。”

    农夫就拍着大腿道“哎呀,你们运气可真好,碰上了一个好大人了,我们县别说是免税了,去年还新增了两捐,说是洪水冲垮了道路水利,都得花钱休,花用的钱粮都分派到了我们头上,不然我家也不至于还不上那两袋谷子呀。”

    满宝已经不是六七岁的小孩儿了,她如今知道的事情更多,想的也更多,虽然依然牢牢的记着傅县令增加入城费的事,但也想着先生说过的话。

    评定一个人,不能只记着他做的一件事,得把他该做的事列出来,再把他做了的事列出来,方能知道那个人怎么样。

    傅县令在罗江县多年,却只去过七里村两次,平时劝课农桑从不会走到七里村;

    六年的时间,他只加过一次捐;

    每年都发劳役修水利和道路,还修过县衙;

    收城门费;

    上书给他们免了税;

    总结下来也只有这么几件事,但因为母亲的缘故,满宝很喜欢道教,这两年也读老庄,慢慢的知道,有时候,不做,就是一种正确。

    当然,她更喜欢现在的杨县令。

    因为每年劝课农桑他都会走到七里村来,甚至不仅是七里村,罗江县下所有的村庄他都会走过一遍;

    几乎每年他都会从县衙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购买粮种,农具或耕牛分到各户或各里,扶贫扶弱;

    每家若是添丁或是添置产业,里正都会比以前上心一些,有时候不用村民们去找,里正自己就找上门来核对记录,然后向上禀报;

    杨和书也会发役令,却会将事情提前,农忙过后十天之内出役,不会像傅县令那样,一年早,一年晚的,不是正好咬着农忙的尾巴,就是正好是天气最冷的时候;

    杨和书不收城门费,还约束县城里的帮闲,不准他们找城里小摊贩们的麻烦;

    还会帮城里的商户联系外头的商户,将生意扩出去

    所以不仅是这位一看就没显露真实身份的李二郎问,就是一般人问她两个县令如何,她也不能说傅县令不好,只会说自己更喜欢杨县令而已。

    李二郎却转移了注意力,专心问起农夫加的捐,以及为何他们县两年前的受灾情况。

    但农夫哪知道整个县的事,他能说的也就是他们村和附近几个村的受灾情况。

    但这也足够李二郎推断出他们县的情况了。

    白善宝也坐了上来,祖母和先生都说过,将来他要是当官,这些都是要了解的。

    而且他也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当官的,百姓会怎么说他们。

    李二郎问起农事来,“不知去年收成如何,一亩能有多少石”

    “那个倒是没算过,但一亩麦子好的有三袋半,差的也有近三袋,收成还算不错的。”

    李二郎蹙眉,想起了什么,扭头问白善宝“你们是罗江县来的,可知罗江县的收成如何”

    白善宝想了想道“全县的数据只有县衙才知道,不过我们的小庄子麦子亩产去年秋称重时是五石,水稻差许多,只有三石左右。”

    李二郎怀疑的看着他,“小麦的收成能有这么高”

    稻谷的亩产倒是还正常,可这小麦,一般情况下不都只产三石左右,便是有些地肥沃,能收四石都顶田了。

    白善宝却笑道“我们用的新麦种,所以比别的地收成要高一些。”

    本来小农庄和老周家用的麦种就是最好的一批,而后每一季收成都会挑选最健壮,麦穗最好的留作麦种。

    不知道它们是不是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环境,麦种的优良性能开始慢慢的被激发出来,或是调整过来,反正这两年的收成都还不错。

    而且比老周家的亩产还要高。

    每年收成的时候,就是满宝的仙子转世的故事更为广为流传的时候。
1...150151152153154...10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