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大家还以为新店刚开,来的人应该不会很多,而且他们在县城认识的人也不多。

    谁知道一大早,店门刚开没多久,爆竹刚放了第一遍,杨县令便背着手站在了门口看,然后领着万田进店去了。

    县城里的一些帮闲本来是来摸情况的,一看到杨县令便躲到了一边,见他带着下人给人送了一份礼,便琢磨开来,“不是说,买铺子的是七里村的一户普通人家吗,怎么杨县令都亲自来道喜”

    “谁知道呢,反正就是认识了,叫我们的人都离远点儿,我们这位县令看着笑眯眯的,脾气可不小。”

    “真是倒霉,好容易新开了一家铺子,竟然也是有背景的。”

    围在店外看热闹的人渐渐散了,也有人跟着杨县令一起进店吃早食。

    特别是附近同样开店的邻居,这几乎是一种习俗,为了以后更好的相处,人家新开店,只要主人家还和善,大部分都要上门贺喜一两声的。

    而对于老周家这样开饭馆的,他们更喜欢了,因为打探内情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

    不仅附近的非同行会上门,同行也会暗暗的派人上门来吃一顿,好打探虚实。

    而才上街的人看见铺子里这么多人,一看又是新店开张,便也忍不住好奇进来买些东西吃。

    不错,我罗江县的人就是这么爱凑热闹。

    反正吃谁家的早饭不是吃呢

    就是因为这样,开张第一天竟然是意外的忙碌,本来他们家的人够多了,只是第一次做生意,人手虽多,却也手忙脚乱的,一直到老周头和钱氏带着几个孩子来到。

    他们天没亮就开始出门,所以才能来的这么早,见店里乱糟糟的,这桌定下的东西却是端给了那桌,大头和二头站在柜台后收钱,也是满头大汗,倒不会算错,就是不记得人家吃了多少东西。

    钱氏一看这样不像话,便皱着眉头对乱窜的周喜道“你和你二嫂回厨房里去,一心只管好厨房里的事,外头不用你们管。”

    又对正给人端盘子的周四郎和周二郎道“你们两个到柜台那儿去,老二收钱,记不住人和东西就让他们先付钱,老四把人领着去坐好,大头,你帮你二叔,二头,你去收拾桌子,和你大伯三叔五叔六叔从厨房里把东西都端出来,招呼好客人。”

    钱氏这么一分派,大家便有序多了,虽然还是忙乱。

    钱氏前后走了一遍,对满宝道“你去柜台那里帮着你二哥他们,他们记性不行,你得把人记住,别让你四哥他们把早食送错了地方。”

    满宝应下。

    三头和三丫四头也被派出去收拾桌子了。

    这样的事并不难,他们在家里也经常做的。

    满宝的记性是一向好,而这两年更好,且心算还快,客人刚把单点完她就算好了钱,于是告诉周二郎。

    还满头大汗掰着手指头算的周二郎松了一口气,立即报给客人听,然后收钱。

    这样一来,速度便快了不少。

    满宝看着付了钱的客人被大头引到一张桌子上坐下,记下了他的位置,在大哥他们叫着菜名端出来时,她便指了位置给他们看。

    这样一来,不过一刻钟,店里便有序起来,不像一开始那样吵闹了。

    坐在店里吃饭的客人也感受好了许多。

    坐在二楼的杨和书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目光最后落在了正站在后院入口处的钱氏和站在柜台后的满宝身上,他忍不住微微一笑,转身拿起筷子夹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

    一旁的万田看了自家少爷一眼,果断的把目光移开。

    但杨和书却还是看向他笑道“我总算知道周满这孩子像谁了,我就说嘛,那周金看着也不似很聪明的人






第五百十八章 计划
    


    白二郎最后被说服了,因为白善宝说了,“若农书上写的都能实现,那你肯定挣大钱了,有了钱,我们说不定可以去益州玩,知道益州吗这次我回陇州经过益州,那儿可繁华了。”

    满宝也说了,“有了钱,下次你爹再揍你,你就可以拿着钱去县城里住,买好多好多好吃的,吃一碗扔一碗,你爹还不能揍你。”

    白二郎竟然心动了。

    于是他被鼓动着回家找老爹要地,要人,要牛

    白老爷听儿子说他想要一百亩的地来玩玩儿,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去。

    他瞪圆了眼睛,问道“你再说一遍”

    白二郎怂得直接一缩脖子,立即道“爹,你就当我是玩笑的,我不要地了。”

    白老爷脸色更加严峻,白二郎都快要吓哭了,果断出卖朋友,“都是白善和周满说的,是他们要我回来问爹要地来玩儿的。”

    谁知道白老爷竟然面色一松,稍稍温和了些儿,问道“他们要地来干嘛不对,是你们拿地来干嘛”

    “种呗。”白二郎依然很心虚。

    “种什么,怎么种为什么要我们家的地”白老爷一连问了三个问题,奈何白二郎一个都没回答上来。

    不,他是能回答第三个的,因为他们两个都不想失败后喝西北方,所以才要我们家的地。

    但白二郎不至于蠢成那样,这样的话他当然不会说出口啦。

    白老爷见蠢儿子低着头啥也不知道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他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干脆就冲他吼,“你什么都不知道,玩什么”

    他恨铁不成钢的教训他,“既然是要一起玩儿,那你就得知道你们玩什么,玩什么玩儿,怎么玩儿,你连这最基本的都不知道,你怎么玩儿”

    白二郎缩着脖子小声问,“那爹你这是答应了”

    “没答应”白老爷运了运气后道“要说服我,不是一句玩儿就可以的。你们得告诉我,我问的这些问题。”

    见傻儿子还站着,白老爷就忍不住拍了拍桌子,“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找你的玩伴儿问去”

    白二郎转身就出去,想去找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玩儿,但走出门就领悟了老爹的意思,气鼓鼓的嘟了嘟嘴,最后还是去隔壁找白善宝和满宝。

    俩人正在看书。

    看的当然是满宝带来的农书,至于白二郎的那本武侠杂书则被庄先生没收走了。

    白二郎看书一向快儿,他对农书也不是很感兴趣,加上这是白话文写就的农书,通俗易懂,所以他翻动很快。

    倒是满宝很好奇,因此看得慢些,俩人看一本书,一人侧着头看后面的内容,一个则侧着头从头看起。

    等白二郎扭扭捏捏的找过来时,不仅满宝把后面的内容看完了,白善宝都把书过了一遍。

    然后俩人一起看向不太高兴的白二郎,问道“你是不是被白伯父骂了”

    “知道你们还让我去”

    满宝感叹道“这是成长的代价。”

    白善宝则道“做事哪有不挨骂的,你只管说堂伯答应了吗”

    “没有,”白二郎道“我爹问你们,你们打算种什么,怎么种”

    白二郎歪着头想了想后继续道“还有,为什么是要我家的地”

    俩人智障一样的看他,“不是都和你说过了吗”

    白二郎愤愤,“哪有的理由能跟我爹说吗你们就不能找个好听的借口”

    满宝道“骗人是不对的。”

    白善宝“而且也要堂伯信呀。”

    白二郎鼓着眼睛瞪着俩人,道“反正这理由我不去说,有本事你们去。”

    俩人继续鄙视一样的看他,一个道“你真笨,谁让你就那么说了同样的借口也有许多说辞的。”

    一个则道“你应该这么和堂伯说,这是我们商议过后共同的决定。满宝家的地不多,有些捉襟见肘,而我家的地不在这里,想来想去还是你们家最合适。失败了,你们家承受得起这个损失,成功了,家里不仅多增加了粮食银钱,其他田庄以后也都能这样做,你们家才是最直接的受益人。”

    满宝连连点头,“把你们家换成我们家,你瞧,这话多好听呀。”

    白善宝鼓励他,“你再去和堂伯谈一谈”

    白二郎目瞪口呆,然后悲愤道“我不去,要去你们自己去”

    白善宝和满宝瞪眼看他。

    但白二郎显然被打击得不轻,说什么也不乐意再去找他爹,没办法,满宝和白善宝只能想着自己上了。

    但换做他们,当然不能只准备一番话而已,俩人摊开了一张大大的纸,各自拿了笔记录,“你觉得书上写的养肥方子好吗”

    满宝“听着挺靠谱的。”

    “那我们要来的地就能一年两季,嗯,如果地力不够,也可两年三季。”

    满宝点头,“如果白伯父同意,那我们就得改一改犁具,书上说这样更省力。这个我家也能做试验。”

    他们家可是人拉犁,如果改出来的犁具真的很省力,那大哥他们能省下不少力气。

    白善宝点头,“得请个木匠。”

    满宝就先摸了摸自己放在一旁的布袋,道“木匠好贵的。”

    白二郎不知不觉间凑了上来,忍不住道“我有钱”

    白善宝眼睛一亮,问道“你有多少钱”

    白二郎犹豫道“不少吧。而且我的压岁钱我娘还拿着呢,回头不够了我去问她要。”

    满宝道“买种子也要钱,请人要不要钱”

    “让我爹出好啦。”

    白善宝和满宝就一起看向他,“你去和你爹说。”

    对于这一点儿白二郎没推辞,他爹在钱财上对他还是很大方的,基本上每次问钱都能得到。

    白二郎没看过那本农书,也不感兴趣,但他对白善宝和满宝计划的东西挺感兴趣的,也听得津津有味,自然也就听懂了。

    他们要这一百亩的地,还真是打算拿来种庄稼的,一点儿也没浪费。

    这一季的麦子,来年的水稻以及豆子等

    满宝说,作物最好交替种植,不能一块地上今年种了豆子,明年还种豆子。

    她道“我从来不知道,原来一块地种了豆子后不能再种豆子,得种小麦啊。”





第五百十九章 益州行
    


    农家地里种的豆子有很多的用处,豆子可以煮菜,还可以做豆饭,当然,大部分时候是卖给粮商的。

    豆子可是很重要的饲料,牛马皆爱吃,尤其是马,好的草料里是要掺进一些豆子的。

    这样养出来的马才毛发油亮,所以以前老周家的豆子多数时候也是卖给粮商的。

    只是自从小钱氏会做豆腐以后,家里的豆子便很少往外卖了,加上村子里时不时的有人拿豆子与他们换豆腐,家里的豆子便不少。

    以前他们做了豆腐让周二郎拿到县城来卖生意便不错,如今直接把铺子开到县城来,做豆腐更方便了,加上小钱氏从满宝那里知道了好几道关于豆腐的做法,自己又改了一些,有关豆腐的菜品便不少,也算是钱记饭馆的一个特色。

    豆子便宜,做豆腐除了耗费力气和时间外,比其他的菜更划算。

    但老周家如今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和时间了。

    做了一段时间,周大郎发现了铺子里每日需要的豆腐和豆花很多,干脆就花钱买了一口石磨回来放在铺子的后院里,每天一大早,他可以和周六郎轮流推着石磨研磨豆子。

    偶尔午食过后豆腐不够,下午也可以再做一次,比之他们之前要挑着豆子到街尾的磨坊去磨豆子,还得给钱更方便。

    杨县令就很喜欢吃他们家的豆腐,各种豆腐,也因此,慢慢的,钱记饭馆在县城打出了名声。

    客流量渐渐稳定下来。

    而小钱氏和周喜对铺子里的事也越发上手,周大郎回家农忙时,小钱氏和周喜带着周六郎便能将铺子撑起来。

    加上大头几个大孩子偶尔放假休沐了也会去帮忙,铺子里便不是很忙了。

    认真说起来,整个七里村可能最忙的反而是庄先生和白善宝了。

    庄先生如今要带着新学生,又要加重白善宝的课业,所以很忙。

    满宝也很忙,不过她的忙是隐性的忙,庄先生如今虽然还让她和白善宝上一样的课,对给她布置的作业却不会那么多,所以表面上看她挺轻松的。

    奈何莫老师给她布置的作业多了呀。

    以前她是快要睡觉了才抽出大半个时辰进去教学室听一下课,白日里再看一看医书就行,作业什么的也都随自己心意做或不做。

    但也不知道为什么,莫老师突然就加快了她的进度,老师布置了作业,她不做是会心虚的,

    满宝唉声叹气的学着医术,也忙得不要不要的。

    到了年底,大头大丫和二头二丫便正式从学堂里结业,他们在学堂里已经学会了算盘,也学会了简单的做账。

    老周头觉得他们学的已经够用了,大头他们也这么觉得,主要是先生与他们提过,他们已经把诗经学完了,来年要考虑学一下大学了,四人翻了一下小姑的课本,又晕头晕脑的听她说了一下大学要学的地方,四人果决的表示爷爷说得对。

    于是四人正式从学堂里结业了,同时和他们一起结业的同窗也有几个,他们陆续也学了四五年的时间,不考科举,基本上学的东西就已经够他们用的了。
1...147148149150151...10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