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啊”

    “别啊了,”老周头没有就这事跟闺女解释太多,转开话题道“年前你们不是说要在山上种女贞子吗那种子啥的你们弄好了吗”

    “您不是嫌弃费功夫,还不一定能活儿,不让我们种吗”

    “那会儿家里做地里的活儿都干不完,哪有时间去挖坑种女贞子可现在不是有牛了吗”老周头道“去,把你几个哥哥叫来,现在就进山里把那树的枝条给取出来,之前我听着,那东西插下去就行”

    满宝道“是扦插,我问过人了,基本上都能活。”

    “能活就行,去吧。”

    满宝便飞奔而出,去找几个哥哥。

    周大郎他们正忙活着堆肥呢,今儿一早,他们老爹就说,既然有了牛,那就多用心侍弄几亩田地,这样一来,为了不让肥不够用,还是得再堆一个肥。

    周大郎觉得山上的树枝都快要被他们撸秃了。

    所以一听满宝的话,周大郎等人就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就连一向勤勉的周三郎都忍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仰着脑袋看天空,叹气道“总觉得买了牛也不是很省力。”






第三百八十九章 我愿意吃亏(给书友“呦呦鹿鸣”的打赏加更)
    


    地里的小麦还是青的,老周头伸手摸了摸麦穗上薄薄的麦壳,细细密密的春雨轻轻地打湿了他的手。

    他低头看了一眼麦田里正快速的吸收着春雨的麦根,忍不住开怀的道“这雨来得好呀。”

    周大郎抹了一把扫到脸上的雨,连连点头,“是,来得正巧,刚好可以给麦子灌浆。”

    老周头花费了一天的时间,将所有种着冬小麦的地都走了一遍,村里和他一样冒雨出来看麦田的人不少。

    广袤的田地间星星点缀着穿着蓑衣来回走动的人。

    这一天,罗江县里被雨淋的人不少,其中要属走在田间被雨淋湿的人最高兴了。

    同样被雨淋了的杨县令却不太高兴,他快步进了堂屋,将身上的蓑衣扒拉下来丢给随从,随手接过下人递上来的毛巾擦了擦,然后力气有些大的丢在了下人的手里。

    迎出来的师爷顿了一下,连忙问道“主公,可是前衙有事”

    “没事”所以才更生气有没有

    杨和书坐到椅子上,眉头忍不住紧蹙,“一两银一月十二文的利息很高吗”

    师爷道“不高。”

    “不高,为何就无人来赊牛”杨和书道“这都五天了,整个罗江县只有六户来赊借犍牛,这眼看着新一轮的春耕又要开始,竟然没一人心动”

    师爷笑道“大人何必焦急,贫户之家,别说三四两,就是三四文的事也是大事,您若真想把牛赊出去,不如放宽些要求,相信不足三日,余下的牛都能被赊走。”

    “再放宽,就是把牛赊借给乡绅了。”

    师爷笑道“这有何不可,反正牛也都是拿来耕种的。”

    杨和书就淡淡的看了师爷一眼。

    师爷身子一僵,僵笑道“大人”

    杨和书弹了弹袍子,问道“本官看着像笨蛋吗”

    说罢起身离开。

    师爷身子僵住,想追上去,却又拉不下面子,一时涨红了脸。

    杨和书的随从万田连忙追上去,“少爷,怎么说着说着您就生气起来了”

    杨和书哼了一声。

    万田就道“其实小的觉着师爷说的也没错,这么多牛每天要吃的草料可不少,一直赊不出去,少爷看着也心烦不是”

    “你知道什么”杨和书气恼的道“我让人送来这么多头牛,你以为是做倒买倒卖生意的你知不知道,每赊出去一头牛,我和县衙就亏一些。”

    “我已经不计较他们像周家人那样先赊银再买牛,隐隐赚我一笔了,那是因为他们穷,这样无伤大雅的亏我愿意吃,”杨和书道“可把这亏下来的利给并不缺钱的乡绅算怎么回事”

    万田一脑门的疑问,显然有听没有懂。

    杨和书恨铁不成钢的拍了一下他脑袋,道“你怎么就这么笨啊,比一个小孩儿都不如,亏你还跟我念了这么多年的书。”

    杨和书回了屋,换了一身清爽的衣服后才问道“你知道那小孩儿,就那个叫满宝的,她借了银后换成铜板买牛,我亏了多少吗”

    万田一脸迷糊的道“少爷不是说过,县衙借的是银,要回来的也是银吗虽然铜板跟银有差价,但其实我们没亏呀。”

    “说你笨还不信,县衙赊借银子那一块是没亏,但卖牛那儿我们亏了,当时买这批牛,我和县衙出的可是银子,不是铜钱”

    杨和书道“这批要赊借的牛,全部是成本定价,定的是银子,以前我不知道银和铜钱间相差这么大”

    杨和书顿了顿后道“所以,每一头牛我们现在都是亏本摆在牛棚里的。”

    让他生气的是,这么亏本的买卖竟然都没人来占他的便宜,真是气死他了

    万田终于缕清了这期间的关系,忍不住焦急起来,“那少爷,您怎么还特意让人在县衙门口教来赊牛的人先赊银,再去换成铜板去买牛那,那不是在坑自个吗”

    “也不算啦,”杨和书喝了一口茶后心气顺了一点儿,道“虽然我也出了一点儿钱,但大头还是县衙出的,坑的也是县衙,但至少百姓落着了实惠不是”

    万田请恕他蠢笨,他真的不知道这期间的差别。难道现在他家少爷不是罗江县的县令吗

    坑了县衙不是坑了自己吗

    “这些人穷,有一头牛便算是多了两





第三百九十章 下县
    


    杨和书虽然上任才一个来月,但已经把罗江县下所有的村子都走了一遍,对各里,各村的情况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罗江县只是一个下县。

    因为它真的很穷啊

    在杨和书的认知里,各家各户私有的牛且不提,一里之内最起码要有十头牛吧

    十户共有一头,这样就可大大缓解春耕的压力了。

    但以七里村为例,他们一里才有一头牛,每年只轮三十三户人家,一次只轮耕三亩,三亩后轮到下一户。

    而一里有百户,这意味着,一户人家要时隔两年才有可能轮到自家用耕牛一次,一次可耕三亩地。

    这一次剩下的牛里,应该每一里都能分得一头,那用牛耕作的效率起码提高了一倍。

    杨和书这么算一算,心里总算是好受点儿了。

    他放弃京城的大好前程跑到这一个下县来当县令,当然不止是为了积累政治资本,更是为了做些实事。

    他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就得像父亲说的那样为官

    老周头一家有了牛,对县衙牛棚里的牛却还是很关注,所以牛才发下来,他们就知道了。

    第二天老周头牵着牛去犁田的时候,就有人问老周头悔不悔,“要早知道不买牛,县衙也要把牛发下来,白给我们使唤,谁还去买呀。”

    老周头怜惜的摸了摸他最爱的牛牛,给它套上绳子,闻言道“那能一样吗,发到里正手里的,轮到你都不知道到啥时候了,而且你最多也只能耕六亩地,我家的牛,那是想耕多久就耕多久。”

    对方闻言一噎,说不出话来了。

    抬头见老周头腻歪的那样,忍不住问,“你这是看上它了怎么觉着你这眼神看着这么渗人呢比你以前刚当爹的时候看你儿子还腻歪。”

    老周头道“我家牛牛可比大郎几个强多了。”

    现在,牛在他心里的地位早就超过了几个儿子,直逼满宝的位置了。

    没办法,这牛太好使,太省力了。

    不过它现在还小,老周头不敢狠使唤它,所以每耕作一段时间就让它休息一下。

    给它吃的老周头也很上心,除了让它自由的在田野种啃刚冒出来没多久的嫩草,还让几个孩子去地垄田间割各种青油油的绿草,甚至把家里做豆腐剩下的那些豆渣都搅了给它吃。

    做豆腐有豆渣,去年五月前,如果做的豆腐多了,豆渣也就多了,老周头他们除了自家吃一些外,余下的都是给鸡吃,但自从水灾过后,那些豆渣都被收起来,一点儿没浪费,全被小钱氏做成各种样子给吃了。

    或者是炒干或蒸干后又晒好收起来。

    现在,做豆腐剩下来的豆渣,少部分进了周家人的肚子里,大部分则是给牛留着了。

    老周头可是特意去找白庄头请教过的,说是农忙起来的时候,牛干的活儿多,为了不伤牛,还要煮豆饭给牛吃的。

    只有它吃的不比人少,它才能干比人更多的活儿。

    给豆饭什么的,老周头其实还是舍不得的,但给豆渣却没问题。

    当然,他也不舍得那么狠力的使唤他家的宝贝牛。

    满宝每天都被老周头念叨着要对牛后,以至于她对小农庄里的三头牛也非常的关注起来,某天还特意跑到庄子里去看一眼那三头牛,摸了一把,确认它们非常强壮后才放心。

    春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又断断续续的停下,再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又飘了下来。

    但七里村的村民并不非得等雨停下才劳作,春种的时间很有限,错过了,对庄稼的影响是很大的。

    所以除了懒人,没人会耽误农时。

    而老周家有老周头和钱氏在,周家兄弟就是想懒一下也不行。

    等老周家耙出一块田来,撒了肥后播下稻种,村里其他人家才开始陆陆续续的下地,也追着老周家的尾巴往前赶春种。

    然后老周家就开始犁地种豆子了。

    有了牛,他们的速度快了许多,但再快也没有满宝他们速度快。

    在老周头说要开始种豆子后,满宝就通知她的两个小伙伴可以种豆子了,然后白庄头只放出了风声,上次给他们种麦子的农妇们便先男短工们赶来了。

    白庄头还是挺喜欢用她们的,主要是她们速度快,活儿也细,不比男人差。





第三百九十一章 人口
    


    满宝道“让我来”

    白二郎就嫌弃的把叶子一丢,直接往旁边一挪屁股,不高兴的道“你来就你来吧。”

    满宝伸手去捞叶子,水里本来就惊惶的蝌蚪瞬间一哄而散,全都躲起来了。

    白善宝和白二郎

    俩人都对满宝怒目而视,怪她,“你看,抓不了吧”

    “这里没有,别处有”满宝颇有一种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的气势,拎起叶子就从地上爬起来。

    杨和书探头看了一眼,问道“那黑色的是小鱼能吃吗”

    突然响起的声音吓了三个孩子一跳,一抬头,这才发现,白老爷,里正,村长都跟在杨和书的身后,此时正一起低头看着他们。

    嗯,身后还占了几个满宝他们见过却不熟悉的官吏。

    大人是不许他们靠近水边的,更别说玩水了。

    三人心虚的立即丢到手里的东西就要站起来,嗯,白善宝顺手把手里的木桶也给丢沟渠里去了。

    众人

    看着木桶在沟渠里飘呀飘,眼见着就要飘走,白善宝忍不住叫,“大吉,快捞上来呀。”

    一直安静待在一旁的大吉伸手捡起一根棍子就把木桶拨过来,三孩子见了松了一口气。

    见三人心虚的站起来排排站着纠手指,杨和书便好奇的问道“这是怎么了”

    白老爷瞪了他们一眼后才轻咳一声道“愣着干什么,看见大人还不快行礼。”

    三人连忙行礼。

    杨和书就笑道“只是一段时日不见,三位小友怎么拘谨了许多白老爷,我就和他们说说话,不必太过拘束他们。”

    白老爷当然只能应下。

    杨和书不喜欢太多人围着,主要是有他们在,白善宝他们都不太喜欢说话了,所以让大家散去。

    陪同县令上山下乡,第一次接受这样的命令的众官吏

    虽然不太想丢下县令,他们也不知道该去干点儿什么,但县令都下令了,大家也只能各自散去,远远的走到一旁说话。

    张主簿跟白老爷挺熟的了,看了一眼沟渠那边一眼,便与白老爷笑道“没想到白老爷家的公子和县令成了忘年交,我们这位新县令可是出身名门,贵公子将来前程不小啊。”

    白老爷便谦虚了两句,自家的孩子什么样儿他还能不知道吗

    杨和书就站在沟渠边与他们说话,“你们捉这鱼拿去吃”

    白善宝得意的看了满宝一眼,道“你看,杨大人也说是鱼吧“

    白二郎“就是,就是。”

    满宝哼道“不信我们养出来再看。”
1...115116117118119...10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