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村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硝烟
了他们一顿之后,这两小子就改邪归正了,也真是邪门了!”
武阳也笑道:“余村长,我谢谢你,武林这年把比以前成熟多了。你还给他们找了事做,让他们走正路。”
“他们人本质又不坏。”余见海笑道,“可能是你们以前教育他们的方法有问题,他们不肯听。” “这话我不爱听啊!”郭志
第898章 无心插柳
有人喝彩的事情就有人反对。 余湾村将会对历史欠账逐步兑现的消息传出,南城很多村子的干部不乐意了,私底下都骂他是个混蛋,为了出风头把大家都推上了风口浪尖。说句实在话,这年头能
够在本村当干部的,谁不是有点家族势力在背后支持或者是在上面有点小后台啊,要不然你换个普通人试试,要不了几天就得滚蛋。 但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村一级的干部换过无数届,也都基本上遵循了一个定例,就是对于过去的债务基本上都是挂账的,不否认不负责,总之谁也不可能当一辈子村干部,何必去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何况就算是某个干部想清理一下历史存账,他也没有那个实力啊!村子里穷得叮当响的,连维持正常的运转都成问题,哪里来的钱
还账呢!
放眼看去,各村的历史陈欠账都不少,渐渐地人们也都快要遗忘了,现在余湾突然冒出来说要对陈欠账负责,这无异于给那些债主打了一针强心剂啊!
几乎各村都有债主上门讨债,面对着手无分文的村干部的推辞,他们也振振有词:人家余湾怎么就能还债了,你们为什么不行
这让那些村干部们郁闷的呀,恨不得去找余见海讨个公道。恨得牙痒痒又无可奈何,只好说尽好话先将债主劝走,以后再想办法。 眼看着临近年关各村都出现了债主上门的情况,个别地方还发生了肢体冲突,镇长孟宪平也坐不住了。这要是闹起来惊动了上面,他这个镇长肯定会受到批评。他考
虑了一下就召开了村干部会议,要求他们必须在年前将各村的债权人安抚好,哪个村子出了事村干部直接免职。 这下子更如在湖水里扔下了大石头,那些村干部苦不堪言,绞尽脑汁想办法混过年关,几乎是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总算是将这股讨债风波控制住了。不过他们对于
余见海的印象差到了极点,恨不得咬他两口踢他几脚才解恨。 面对各村干部没钱的诉苦,孟宪平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同样是农村,人家余湾也是依靠白手起家才有今天的成就的。余见海不比他们多两只手也不比他们头上多只角
,为什么人家能带着全村发家致富,不仅搞了个轰动全县的分红大会,还主动承诺清理历史陈欠账呢这究竟是人不行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 孟宪平更严厉地指出,如今全县都在学习余湾的成功经验,全力加快农业升级,南城比起其他乡镇近水楼台,如果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一举翻身,那他这个镇长
也当不下去,下面的这些村干部也要统统辞职。 孟宪平这话像是军令状,既是给自己立的,也是要各村的干部向他保证。放眼现在的南城,抢先一步跟着余湾搞大棚的董各庄等村子已经有了不错的起色,那些动作
慢一点的村子就落后了不少,反而不如抢占了先机的林庄的几个村子,确实也有点说不过去。 如今余湾村的公司已经完成了升级,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在和法润超市建立了深度合作后,也在积极寻求周边的合作伙伴,并且也协助一些合作社向银行争取
贷款。这个大好的机遇如果再抓不住的话,那么就是回家种红薯也不冤枉。
第899章 年味
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眼看着春节一天一天临近,余湾大棚也是异常的忙碌。工人要把可以上市的果蔬合理安排采摘,必须在农历腊月二十八晚上之前全部完毕,还要做好春节期间的值班安排。因为放假的几天工人们可以不到大棚来干活,但是每天必须要有人值班。早上将大棚上的草帘收起,傍晚时分放下保温,还要密切注意各大棚的温度监控,不容大
意。
人们在忙碌之余也在感慨,这年味真的是越来越淡了,没有过去那么多趣味。 过去的时候生活不好,一年到头能够填饱肚子就不错了,难得见几顿荤腥。尤其是孩子,平时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有,就等着过年大人能买件新衣服家里多准备点好吃
的。现在呢,年轻人的衣服不要了穿破了,就是稍微旧一点的都不穿了,兜里有钱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 吃的就更不用说了,过去都眼巴巴的等着填饱肚子,现在都嚷嚷着要减肥了,谁对吃的还那么在乎啊!如果不是为了过年的气氛,估计谁都不愿意买那么多吃的回家
,真的吃不完啊!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的时候人们基本上都不怎么外出,常年都在家里,谁家的孩子过生日办酒也不着急,等到日子办酒就是了,亲戚朋友接到通知自然
会来的,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男人们喝酒能喝到下午都没人管。 现在呢,人们出去打工的多,平时难得见一面,谁家有事办酒如果不是安排在节假日,到场的亲友会少很多,在外的人只能委托别人带礼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就拿云水这边来说,平时的礼节往来随礼一般都是二百,特别亲近的兄弟姐妹另说。在外的人如果回家随礼,请不请得到假且不说,这来回浪费在路上的时间和奔波劳顿,
心里也不愿意啊! 正是如此原因,现在大多数人都把酒席提前办了,而过年又是最佳的选择,这时候亲友们基本上都在家方便请客。可是一旦大家都这么想了,那问题也就来了。本来
过年的假期一共就那么几天,扎堆的酒席赶在一块,吃都吃不过来。有的人家从年初二到年初**就闲不下来,吃了东家吃西家,人累肠胃也受不了。
渐渐地人们从心底里反感这种扎堆办酒席的现象又无可奈何,被侵占了难得的过年的闲暇团聚也变得渐渐没了味道,对过年无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就像余湾,自从搞了大棚,在大棚上班的人就没有假期,尤其是秋冬季到现在都没有正儿八经休息过一天,最少的时候也得要上几个小时的工。好不容易盼到过年了
在外打工的人也回来了,一家人本来团圆在一起好好待几天的,这又要被吃酒占去大部分时间,谁愿意啊!
这不大家都在议论过年没意思呢,渐渐地也就传到了余见海耳朵里。对于年味淡了余见海也深有体会,但是没有其他人那么明显。 主要是他家几代单传,嫡系的亲友少,余汉生就光杆司令一个,没有亲兄妹,余见海也就余敏一个姐姐,黄翠娥娘家那边两个兄弟家也没有什么酒席,所以这两年除
了庄上有人家办酒余汉生过去应酬外,他们一家都是在家大团圆的。 现在看到大家都说过年没意思了,他心里就活络开了。本来过年是开开心心的,为什么大家兴趣不大了呢究其原因,不愁吃不愁穿的物质上不匮乏了,那肯定是精
神上空虚了。
精神空虚也不太对啊!过去连电视都不常见,也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人们过年就是串串
第900章 没有观众的艺术
过年玩麒麟村里还要搞元宵灯会
这个消息传出,让余湾的村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也没有人反对。总之也不要大家拿钱,还能图个热闹,谁愿意出头说不呢! 只是很多人都在怀疑,这个年头还有人愿意玩麒麟嘛!这玩麒麟属于云水这边特有的风俗,往往都是五个人一个班子。领头的提大锣,后面的人拎着小锣,第三个人
打鼓,最后一个扛着麒麟,顺便打钹。还有一个嘴巴利索的负责上门讨要喜钱。 一般这五个人一字排开到了门口,锣鼓铜钹一起敲响,提大锣的首先开腔,四个人一人一句唱词,最后集体把最后一句重复一遍。如果主家给钱爽快的,他们可能只
唱一段就赶紧去下一家。如果遇上故意刁难的,一般也就是唱四段,主家也不好继续为难,或多或少的总要给点钱打发了。 在过去穷苦年代,过年玩麒麟的是家常便饭,从大年初一能玩到正月十五才结束。那些有点能耐唱词特别好的,讨钱的又能说会道的,收入也很可观。如果碰巧两帮
玩麒麟的遇到了一起,还会现场展开比赛,输了的一方自觉离开,不在这个地盘上抢人家的生意。 后来随着各家各户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上门玩麒麟的就少了。家里不缺那几个钱,过年也不想厚着脸皮向人家讨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老艺人们渐渐老去,几乎很难
再找到能够一场到底的人了。 所以说余见海提议玩麒麟,虽然没人反对,但是大家其实都没抱有太大的希望。到哪里去找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四个人呀!讨钱的那个不重要,现在谁家都不在乎那几
块钱,估计不用要人家就主动给了。难的是找那四个唱词的。
唱词可不是简单的活,要学会将各种编排好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还要学会随机组合。因为有些唱词需要看主家的情况即兴发挥的,一般人还真弄不来。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大家也不是抱有太大的希望。不反对的原因除了也怀念玩麒麟的那种气氛以外,更多的是觉得压根就办不到,只当是余见海一厢情愿罢了
。 余见海可不这样认为,他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也私下里问过老羊倌和田桂生的意见,他们两个都说如果能找到麒麟班子那是最好不过,情愿花点钱雇他们也好,在
村子里热闹两天,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 他去了镇里的文化站,结果文化站的人也没几个会唱麒麟调的。老一辈的人都上了岁数回家了,新来的几个唱流行歌曲跳点舞还行,让他们唱麒麟调简直是赶鸭子上
架嘛!他们只好委婉地表示不会,让余见海另想办法。 余见海也是有点失望,但是也没有灰心。他知道这周边十里八村的以前会唱麒麟调的人不少,凑齐四个人还是很有可能的。只不过有人知道他要找人过年玩麒麟的时候,都是一笑了之,甚至有人说他是吃饱了撑的。过年难得休息几天,随礼吃饭走亲戚都没时间,哪个有空看玩麒麟哦!再说现在手机这么普及,哪个还会对这种老掉牙
的民间曲艺感兴趣呢! 面对着质疑和风凉话,余见海丝毫不改变初衷。镇上的文化站找不到人,那就去县里看看。他和文化局的人不熟,就先给马天水打了个电话问问。这种事情他不想去
第901章 上新闻
余见海从县城回来就没再提玩麒麟的事,而是连续接待了几批外乡镇的参观人员,带他们参观了余湾的大棚,又向他们介绍了余湾以后的发展方向,和他们敲定了几项合
作计划。 眼看着就到了二十五六,这天早上余湾突然就来了一辆小货车,几个工人架着升降梯忙着给各路口的灯杆上安装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这些独具华夏节日气氛的装饰一
字排开,远远望去格外的喜庆。村民们看到了也是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并不觉得这是浪费,反而说这才是过年该有的味道。
自然有人将这些拍下来发到网上,引得网友们一片羡慕一片赞叹。 都是过年,人家余湾又是开大会分钱又是把村庄装扮一新,其他地方只有看的份,谁不眼馋谁信呢可是又有几个村子能像余湾一样能拿得出钱来过节呢,说到底还
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余湾有钱什么都好办,他们没钱只有看看的份。让网友们眼馋的还不止这些,接下来余见海展示的大手笔才让他们大开眼界。 就在余湾村部门口,余湾又给大家发年货了。而且是家家有份,不论人口多少,按家庭每家分二斤渔湾生态猪肉,两条鱼。统统都是从村部出账,算是过年给大家的
福利。如果有谁觉得两斤猪肉两条鱼不够,那不好意思只能自己再花钱去买,还得自己到镇上的摊位去买,买不买得到就没人知道了。 过年是消费的高峰,无论是瓜果蔬菜还是水产肉制品,几乎是验证了那个永久不变的真理:逢节必涨。蔬菜在短短的几天内批发价平均上涨了好几毛,零售价涨得就
更多一些,部分地方涨幅超过了一块。 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这里平时从事买菜等业务的主要是外来人口,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如今年关到了外地人也要回家过年,分布在各小区巷子里的蔬菜摊位
关门了许多,人们不得不又重新走进超市采购年货。 法润超市开通了渔湾鲜生专柜的几个门店生意异常火爆,从早上就人山人海的挤满了人。有不少顾客都是从很远的地方坐地铁过来的,因为在别的地方买不到余湾的
农产品,他们宁愿多花点钱多受点罪也要过来买一些。 可渔湾鲜生专柜的品种毕竟有限,客人们只好再选购一些其他产地的果蔬,又带动了整体的销售。加上超市惯常的过年促销活动,对于一些酒水礼品采取了满额减免
或者是额外赠送小礼品的优惠,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来选购。 这种异常火爆的情况让乐德福超市的情报人员都看在眼里,被写进报告递交到了安德鲁的案头。安德鲁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乐德福超市进入华夏后已经按照消费
者的习惯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也聘请了熟悉国人消费观念的专家做顾问,为什么乐德福一直就赶不上法润这个土生土长的店家呢 按说乐德福超市的管理在国际上都是一流的呀,整个供应链上的商家供货价格也是业内最低的,他们配送渠道也是最经济的,所有的售货员也经过了培训上岗,为什
么就是赶不上法润超市对于顾客的吸引力呢 安德鲁要求华东区经理程晓瑞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乐德福超市在华夏其他省市的经营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偏偏在淮海,确切地说是在省城,不但没有追赶
上法润的脚步,反而被拉开了距离呢。 其实程晓瑞也早已就关注了这一情况,可是他却束手无策。自从法润超市上架了渔湾鲜生专柜之后,对于顾客的粘性越来越大,不但老顾客更加忠实,新顾客也越来
越多。尤其是周末,很多客人都是从很远的地方专程到法润超市购物的,现
第902章 指日可待
云水电视台也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宣传余湾的机会,以李璐为首的小组专程前往余湾,报道了他们村迎接新年的盛况。从路灯杆上的大红灯笼到分派年货的现场,都在
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播送。 这是县里主要领导的指示,县委宣传部已经明确表示,必须全方位地展现余湾建设新农村的先进事迹,让余湾的成功经验传遍千家万户,带动更多的群众坚定不移地
走科技兴农科学发展的道路。
余湾在云水已经成了一面旗帜,成为未来几年农村工作的主要研究方向,成为整个县域经济产业融合的排头兵,县里想尽办法宣传也是情理之中的。 在众多群众羡慕余湾的同时,总也避免不了一些负面的声音。网上就有人说余湾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形象工程,拿公家钱办私事。 这不上面刚给了他们那么多的贷款
,这就急不可耐地开始分钱了。还发年货,说到底还不是银行的钱哪! 对于这些不负责任的谣言,余见海简直是哭笑不得。也不知道这些造谣的人士怎么想的,见不得穷人家锅里有肉啊何况余湾压根就不穷啊!那些说他们用银行的钱
给大家发福利的用点脑子好不好,人家银行仅仅是给了授信额度,余湾到现在还没有动用一分呢! 他也懒得去辟谣了,有些事情那是越抹越黑,你不去理他过几天也就自动消失了。明事理的人才不会相信这些无中生有的话呢,最多当做茶余饭后的笑柄。清者自清
,谣言总会不攻自破的。
他该做的都做了,是非功过自有人评说。起码说现在凡是知道他为人的都说不出什么,反而是那些连他面都没见过的反而指手画脚的能编出一大篇文章来。 他唯一遗憾的是这个春节楚天舒没有回来,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师兄据说前几天刚从西北回来,这个年要在省城和大师姐在一块过呢。想想也不奇怪,他们两个
这么多年终于修成正果了,不在一起过节也说不过去。 然而让余见海没想到的是,除夕的一大早,他就接到了省城的电话。吴迪直接问他,有没有他们住宿的地方,她和楚天舒打算到余湾来过年。余见海喜出望外,马上
表示说家里的房间多得是,现在就收拾一间出来,就等着你们来了! 吴迪说那你等着,中午到你那里吃年夜饭就挂了电话。得知吴迪和楚天舒要来之后,最高兴的就是安娜了。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安娜虽然在余湾住了这么久,心里
最亲的人依然是吴迪,知道她要来肯定高兴啊! 她主动承担了收拾房间的任务,让谢若云和余敏帮着黄翠娥一起做年夜饭。小丫头碍手碍脚地在一边帮忙,结果变成捣乱了,只好嬉皮笑脸地又下楼跑到厨房找东西
吃了。 中午过了一点点,大多数人家都吃饭了,黄翠娥她们也做好了年夜饭,一家人都站在门口翘首相望。刚才余见海打过电话了,吴迪说她们已经到了南城,现在也快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