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最强小村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硝烟

    “舅舅,这幅画也和那些放在一起吗”李康小心翼翼地问道。

    “那当然!”程彪笑了笑,“怎么,你觉得这幅画不配”

    “不是!”李康尴尬地笑了,“舅舅的眼光总是独到的,也许以后这幅画升值空间巨大呢!”程彪又笑了笑,目光有点飘忽不定。“小康,你是不是觉得五十万拿下这幅画不值如果不是在这个场合,也许白送给我都不会要”看到李康不置可否,程彪语气开始有点飘忽不定,“其实,你还真的

    猜错了!我跟你说,不知道




第804章 流转土地
    罗青参加省里的比赛得了二等奖,作品在慈善拍卖上还被拍出了五十万的高价!

    当罗青和孟苇婷返回临海,确认这个消息完全属实之后,整个海港中学都沸腾了!

    二等奖!

    五十万!

    这是什么概念!临海作为淮海省最北部的城市,数年来一直被很多南方人瞧不起。只要是这么多年的发展确实不太好,人均收入落后淮海南部的那几个经济发达城市好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落后地区”,经济水平也

    是好于大部分内陆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接近三万元了。

    而罗青这个中学生的一幅画,几乎相当于普通人快二十年累积的财富,这种巨大的刺激给人心理上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几乎所有和罗青相熟的同学都来向她表示祝贺,也出现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又可以理解的情况。罗青以往写生的时候留存的草稿什么的,被手快的同学洗劫一空,好像孩子们都知道,这些其实是废了

    的画纸,将来也是可能值钱的。很多人还在想象罗青的画究竟有多值钱的时候,当事人自己出来兜头泼了一盆凉水。罗青告诉大家,其实自己的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值钱,主要是因为那时慈善拍卖,参加的企业家都是献爱心为主,

    作品的质量和最后拍出的价格无关,哪怕是一块的画能拍出十万也不稀奇。她还拿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来证明,在去年的一次非常有名的慈善拍卖上,国内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著名企业家,一个字拍出了四千万的天价。而那个大佬的字被业界普遍认为,连二百块都不值

    。这些当让是安娜教给罗青说的,她可不想让罗青有了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也不愿意她陶醉在众人的追捧中失去了方向,已经在回来的路上连泼了数盆凉水,让她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现在需要的是什么,

    应该追求的是什么。

    即便如此,海港中学绘画兴趣小组的报名人数激增,连学校的老师都惊呆了。据后来不完全的统计,整个学校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都报名参加了兴趣小组,最后坚持下来的也有上百人。另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结果就是,当临海市教育局的的官方帐号推送了罗青获奖并且作品拍出高价的消息后,短短几天的时间,整个临海乃至周边的县市区乡镇,专门针对孩子的绘画培训班如雨后春

    笋般的冒了出来。很多从美院毕业的学生,很多在校的美术老师,甚至是某些美术协会的人,都偷偷办起了培训班。他们不缺学生,在罗青获奖及五十万这个数字的强烈刺激下,很多痴心妄想自己孩子也能走出一条蹊

    径的家长,都不顾孩子的意愿把他们送去培训。

    一时间临海附近的书店文具店都生意火爆,画纸颜料什么的销量激增

    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临海,也存在于其他淮海省的其他地方。一个普通中学生的画就能拍出几十上百万的天价,已经冲昏了太多家长的头脑罗青获奖了,除了得到学校和社会上的夸奖鼓励之外,安娜和余见海这个师叔却没有给予更多的褒奖,而是专门和她谈了一次心,告诉她的画确实画的很不错,但是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距离。



第805章 没有第二个
    不要看余见海仅仅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也不要看他只是个村长,可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在这片土地上,想要干什么事情,必须要得到官方的支持,有了官方的背书之后才能一路绿灯。要不然的话哪怕

    你有通天的本事,一张盖着大红印章的a4纸随时都会要了你的命。

    搞农业也是一样,虽然现在国家每年都针对“三农”出台了一号文件,可是实际上农村还是那个样子。口号年年喊,实际上的效果只有守在农村的人们心里最清楚。

    想要振兴农村,唯一的出路其实就是让农民增收,只有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日子富裕起来了,农村自然而然的也就发展起来了。  可是让农民增收谈何容易啊!在云水这一带,人口多一些的家里也就是十几亩土地,人口少的只有几亩土地。这里主要的农作物就是一年两熟的水稻和小麦,产量好一些的年景,一亩地的收成也就是

    两千多斤,毛收入三千来块。  这里面要扣除种子农药收割播种的费用,哪怕是不计算人工,一年每亩地也最多有一千多块钱的利润。就这点利润,说句难听的话连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也只能勉强保证,家里的其他的开支只能另想办

    法补充。  礼尚往来要钱吧,孩子读书上学要钱吧,想在城里买房要钱吧,这些缺口从哪里来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只能进城打工,赚钱贴补家用。能出去赚钱的劳动力都走了,家里只剩下些老弱,有的爷爷奶

    奶照应着家里的土地,顺便带孩子上学。也有的在城里混得比较好的人家,干脆把孩子接到城里上学,把老人独自丢在农村。

    就这样在农村一眼看去老幼人口几乎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情景,说让农村振兴不是痴人说梦么  如果留守在农村的人能够挣到和城里一样多的钱,试想一下谁愿意去寄人篱下打工啊!辛苦不说有时候还要受到歧视,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让农民挣到更多的钱,让农村的日子好起来,让农民

    的腰杆子硬起来,这才是振兴农村的最基本要素。

    余见海已经在余湾这样做了,余湾的乡亲们收入也确实大幅度提高了。可是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余湾目前的发展虽然不错,其实已经隐隐触碰到了天花板。  余湾的土地资源一共就那么多,可以利用的几乎都利用上了,除了还有保留的一些基本农田之外,其余的土地差不多都建起了日光温室和智能连栋温室。而且现在智能连栋温室里种的不是投资小见效

    快的蔬菜瓜果,种的是一些果树苗木,预计还要有一年才能见到明显的效益。

    虽然余见海做通了村里人的思想工作,鼓动大家参股搞了养鱼等事业,可是在他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要想将现有的事业继续做大,做出品牌,那就需要动用更多的资源。而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也就是生产资料就是土地。  虽然经过第二轮土地调整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然是农村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但是实际上现在农村大多数是一家一户独自搞农业生产的。也就是在最近几年才成立了不少合作社,也只是占据了

    很小的比例。  现在政府出台了政策,鼓励农民搞土地流转,鼓励种田大户多包土



第806章 不装大尾巴狼
    之前打过电话预约,孟宪平已经在办公室等他了,门还专门留了一条缝。

    余见海轻车熟路地敲门进去,孟宪平笑着起身:“见海,坐!”

    余见海现在真的是有点油条了,到了孟宪平这里随便了许多,自己去饮水机上倒水,看到孟宪平故意放在边上的茶叶,也不客气直接泡了一杯,这坐到了对面。

    “说吧!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情况直说。”孟宪平笑道,“时间就是金钱,我可不敢耽误你太多时间。”

    余见海对于这种顶头上司开的善意的玩笑很是受用,心里有点暖暖的,便开门见山道:“镇长,我想流转一些土地。”

    “流转土地”孟宪平眼睛眯了起来,上下打量着余见海,后者正在吹着浮在水面上的茶叶,没有发现镇长有点奇怪的表情,“怎么,想流转一些土地盖大棚啊你们村里不是还有一些吗,还不够用”  余见海喝了两口茶水放下了水杯,迎着孟宪平的目光摇了摇头:“镇长,还有的那点地我留着有用,不能再盖大棚了。再说就我们村还剩下的那点地,就是全部盖上大棚我觉得也不够用,迟早还得再流

    转。”  “呵,口气不小啊!”孟宪平笑了起来,两手交叉支在桌子上,饶有兴趣的看着余见海,“你们村子实际上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一共也就是千把亩吧,被你前前后后已经用掉了一半多,剩下的还满足不了

    你的胃口”

    不等余见海回答,孟宪平又道:“当然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具体的说说吧!”  “镇长,是这样的,”余见海推了下水杯,把椅子往前挪了一下,“镇长,现在我们村蔬菜这一块卖得不错,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现在有外地客商过来想和我签合同,做订单生产。实际上您也知道,就是

    不做订单我们的东西暂时也不愁卖,就是不如做订单更稳妥一些。”

    孟宪平认真地听着,示意余见海继续。  “镇长,我也不装什么大尾巴狼,在您这儿实话实说。我想扩大规模,在周边的村子流转一些土地,我们出钱承包也可以,签个长期的合同,自己出资盖大棚。要是能够老百姓能够统一自己盖也行,但

    是得按照我的标准来。大棚改好以后,种什么怎么种全部由我来安排,种子技术全部由我提供,长出来的东西我来卖,利润分成,大家都赚点。”  孟宪平脸色平静,手指在桌上轻轻地敲着,仔细斟酌着余见海的话。说实话,他之前没有猜到余见海的来意,现在还处在惊讶中。这小子可以啊,有魄力!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做起事情来不畏首畏脚

    的,有闯劲。  和外地的供应商合作,按照余见海的说法销路完全没有问题,做订单农业保障土地的产出,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这可是一件大好事。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种想象力和魄力连很多整天嚷嚷着让老百姓富

    裕起来的干部都不敢想,也许是不愿意想。  这样说起来余湾的那点土地还真的不够用,就算是全部盖上了大棚也只有那么多,即使是暂时够用了,以后还是存在产能上的问题的。而且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孟宪平反而会觉得余见海的格局太小,

    什么事都为自己的村子着想,不顾周边的村子。  对于孟宪平这种位置的干部来说,考虑问题的基本面毕竟要大一点。既需要单个的点突出发展树立形象,也需要整体上的发展保持增量。一个



第807章农民是一种职业
    “来,这边坐!”孟宪平起身指向沙发,去给自己的杯子续了点水,“咱们好好聊聊!”

    “其实也没有太大的野心。”余见海笑道,走到沙发这边坐下,“镇长,我最近不是在注意政策嘛,我估计着上面肯定会对农村下大力气振兴,咱们可能会遇到一个难得的机遇。”

    “哦”孟宪平惊讶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连这个都能猜得到”

    “不是猜得到,是确实应该如此了。”余见海缓缓地摇了摇头,“镇长,您就揣着明白装糊涂吧。农村振兴不知光喊口号就行的,肯定会出台具体的政策。”

    “呵呵,这个谁知道呢!”孟宪平不以为然道,“上面的决策咱们级别太低不知道,也不是咱们考虑的事情。你就说说,就以目前这个情况,你有什么打算”  余见海沉吟了一下,过去把水杯满上又回来坐下,轻轻吹了几下抿了一口,这才缓缓道:“如果没有太好的政策出台,就以目前的状况,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也制定了一个计划。但是……”余见海苦笑

    了一下,“镇长,咱是农民,想办点事不容易,本来手头就没有几个钱,现在勉强混了个温饱,想要发展手头紧,有点举步维艰哪!”  孟宪平笑了起来,非常不满地瞪着余见海道:“你小子在我面前还哭穷还什么勉强混了个温饱,骗三岁孩子呢不是我说,你现在起码也是百万身家了吧!在家有那么大的别墅,出门就是奥迪,还有

    那么大规模的事业。房子比我大,坐的车比我的好,赚的钱比我多,还没我操心多,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余见海也笑了,迎着孟宪平的目光微笑道:“镇长,您说的都没错,可是也不完全死那么回事。我家里的房子是不小,起码说在咱们这一带算是顶格的,可是房子那只是个睡觉的地方啊,我从来都没有

    当一回事。至于车子那是需要,也是有点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样子。其实我要什么奥迪啊,弄个面包车还不是一样开如果不是现在卖了折太多钱,我情愿不开了。”

    “你……”孟宪平被这突如其来的装逼气得没办法了,偏偏余见海这厮又是一本正经的样子,让他有气也发不出来,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  “镇长,今天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余见海轻声道,“如果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过上好日子,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了。可是我生在余湾长在余湾,那里都是我的父老乡亲,我一个人有钱了

    不算什么,帮着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才算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余湾现在已经很不错了!”孟宪平点头表示同意。  “还不够!”余见海缓缓地摇了摇头,“我们余湾和周边的村子相比,确实已经不错了,今年的收入肯定会大幅度提高。可是这还不够,我想让村子里家家都买得起轿车,家家都盖得起小洋楼,孩子读书

    上学不需要借钱拿助学贷款,家里有人生病了不至于欠下一屁股债。以后也能像城里人那些上班族一样,能有稳定的假期,也能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808章 借余湾这股东风
    孟宪平情不自禁拍起手来,猛地喝彩了一声:“好一个农民不应该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余见海,你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啊!一直以来农民的地位都不太高,你这番话该让多少人为之振奋啊!”

    余见海有点不好意思了,居然学会了脸红。  孟宪平也安静下来,身体往余见海这边靠了靠,既兴奋又不无纠结道:“余见海,你的这番抱负太让人憧憬了!我都忍不住想和你一起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不过咱们是不是应该把视野再拓展一些,把

    你的目光从余湾往周围放开一些,将咱们整个南城包括进去如何”

    “嘿嘿,我这不是找您帮忙,已经打算在别的村流转土地了吗”余见海轻笑道。

    “这就对了!”孟宪平大笑,“我明天就让杨长江组织各村的干部去余湾参观,后天你和我一起去一趟县里,咱们去跑一跑有关部门,搞清楚一些政策上的问题,再争取弄点资金。”

    “好!”余见海高兴了,“镇长,我就知道来找你肯定有办法的。那就这么定了,我回去安排一下,明天在村里恭候大家光临。”

    “不要搞那些彩旗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孟宪平嘱咐道,“以后再有人去参观,一律不搞欢迎仪式。”

    “那不一定!”余见海走到门口了又回头笑道,“要是县长来了,我还得插彩旗贴标语!”

    “这小子!”余见海走了,孟宪平自言自语道,“真期待他说的都能成真啊!”

    临时决定第二天去余湾参观,宣传委员杨长江作为孟宪平最亲密的伙伴,第一时间把这个通知下发到了各村。  第二天早上,余湾一切照旧。该去大棚上班干活的干活,除了几个干部之外,没有人知道要有人来参观。余见海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不想故意装腔作势,让那些别的村子的干部看到真实的余湾是什么

    样子的。

    余见海和吴菲还有田桂生余汉芒四个人在村部等候,田桂生虽然不怎么问事了,在这种需要他出面的场合,还是当仁不让的来了。

    八点不到,孟宪平和杨长江他们乘坐镇政府的小车,一些远点村子的干部坐着一辆货车跟在后面,近一点的村子干部有骑摩托的,有骑电动车的,陆陆续续的都到了。

    简单寒暄了几句,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开始了余湾之旅。这里面的大部分人都不是第一次来余湾了,只不过上几次都是参观大棚的,这次是进行全方位的参观。

    村部没有什么好看的,主要是在村里走走,让大家感受一下余湾有什么与众不同。  余湾的大部分道路都已经完成了硬化,这是上面拨下来的资金搞的便民工程,和其他各村都一样。只不过这里道路两旁的路基比其他村子更整洁,不像有些村子被农户种上了玉米豆角什么的。路肩上
1...158159160161162...2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