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村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硝烟
四周鞭炮声此起彼伏,绚烂的烟花在漆黑的夜空绽放,完全湮没了星光。
那一片震天响的地方,是施志生家,足足炸了有几分钟才停下,接着又是有烟花盛开。
那一片烟花一个连着一个,是田凯家那块,他们家每年都要放,今年也不例外。
 
第644章:忆苦思甜
第644章:忆苦思甜
当发现放烟花不是那么恐怖之后,安娜渐渐地上瘾了。一根接着一根的放,还要自己点引信,完全没有了之前的好笑的模样。小型的烟花放完之后,余见海搬来了一个大箱子,这里一种叫“仙女散花”的大型烟花,一个就有好几百块。
在场中央摆好,余见海重新点上一支烟吸了一口,递给了跟在边上的谢若云。谢若云接过来笑了一下,又递给了安娜:“你来吧!”
“额……”安娜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小心地问道,“这个点上了我们来得及跑吧”
余见海哭笑不得:“来得及的!引信我碾过了,烧得慢。我们完全来得及回到门口。”
“那好!”安娜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我喊一二三,点上了咱们一起跑!”
谢若云做了个“ok”的手势,安娜慢慢地弯下腰,嘴里念叨着“一二三”,拔腿就往回跑,还紧紧地拉着谢若云的手。
两人已经跑到门口了,看到余见海还站在原地,安娜急得大喊:“你怎么还站在那儿马上要炸了呢!”
“你都没点着啊!”余见海无奈道,“这不还好好的嘛!”
“啊”安娜不好意思地笑了,讪笑着走了回来,这次小心了很多,慢慢地将烟头靠近引信,直到看见了火花才往回跑。余见海紧跟在身后,三人在门口站定。
一声脆响,烟花冲天而起,像流星,向利箭,直刺夜空,在头顶绽放!五颜六色的绚烂四散开来,真的宛如仙女散花。
“哇!好漂亮啊!”安娜拍手欢呼起来,俏脸兴奋得通红,嘴巴笑得都合不上了。“真好看呀!”
谢若云笑盈盈的拿着手机拍了下来,发在朋友圈上,又和安娜一起仰望夜空欣赏。
都说烟花易冷,绚烂过后必然是沉寂。安静下来的门口只有凌乱的碎屑,还有弥漫的烟雾。余见海过去将已经空了的纸壳清理到一边,空壳热乎乎的,有点微微烫手。将门口的空壳都清理干净,余见海这才拍了拍手,回头看到安娜还意犹未尽呢。
“要不,咱再放一个”余见海笑问道。
“不了!”安娜坚决地摇了摇头,白了余见海一眼。屋里还有两个大烟花,不过那是留着等小丫头来了再放的,这是她回家前说好的,必须得留给她。“我又不是三岁小孩,玩玩就得了呗!”
余见海笑笑,揉了揉鼻子进屋。
茶几上摆满了水果和瓜子花生,两个大瓷盘里一个装着满满的俗称为“小果子”的面食,一个装满了淮海一带过年必备的“桂花糕”,这是留着等年初一早上捏着吃的,自然是有寓意的。
“晚会快到了!”余汉生已经坐下了,“不知道今年的小品是哪个演的呢,还有相声。”
“哎,现在的晚会好像没以前好看了啊!”黄翠娥也忙活完了,坐在余汉生边上抓着瓜子磕着,“还是以前有陈佩斯的时候好看,还有那个叫什么来着……朱……”
“朱时茂。”余汉生接口道,“他们两个的小品是好看,就是很多年不上春晚了。现在的那些人我都不认识,好像也没以前好笑了。”
“爸,这都什么年代了。”余见海笑道,“你说的这些我都记不清呢,还是在网上看到他们的表演。你们以前的时候没什么娱乐,一年到头的也只有年三十的春节晚会能看过瘾。现在天天电视节目都不重茬,你还可以选着看,心态自然不一样啦!”
“也对!”余汉生想了下笑了,“那时候哪来的电视啊!咱们余湾也就几家有电视,还是那种像纸箱子一样的十四吋的黑白电视,过年时都是挤着黑压压的一屋子人,主家连瓜子都不敢端出来,要不然一人一把就抓没了。”
&
第645章:生死有命
第645章:生死有命
足足憋了有半分钟,谢若云才红着脸喊了一声:“妈!”
“哎!”黄翠娥激动了,赶紧过来抱住了准儿媳妇,“好孩子!”
余汉生也不看电视了,只顾着傻笑,眼角的皱纹更深了。
“爸!”既然开了口,谢若云也就不管不顾了,回头喊了一句,然后红着脸低下了头。
“哎哎!好好!”余汉生搓着手,“那个,海子他妈,那个……”
“哦哦,准备好了呢!”黄翠娥心神领会,赶紧掏出了准备好的另一个大红包,“若云,拿着!”
“妈,我都这么大了!还要什么压岁钱!”谢若云赶紧摆手,“您赶紧收好!”
“傻丫头!妈给你你就拿着!”黄翠娥硬是塞给她,“等我抱了大孙子,就不给你了,给咱孙子!”
谢若云羞得满脸通红,只好接了过来。安娜表情十分纠结,余见海这货这是不怀好意的笑了,结果被谢若云偷偷掐了一把,也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毕竟是上了年纪了,余汉生终于熬不住了,没等到新年倒计时就去睡觉了。安娜也早已上楼休息,黄翠娥又检查了一遍准备情况,确定都完备之后,才心满意足的进了房间。
谢若云靠在余见海肩上,拿着红包若有所思,突然咧嘴笑了一下,在余见海额头亲了一下:“亲爱哒,我先上去了!等你哦!”
余见海笑笑,起身点上了烟,走到了门口拿起准备好的鞭炮。电视里已经开始倒计时了,所有人都在一起喊着。
“五!四!三!二!一!”
鞭炮声起!
四周响成一片!
余见海看了一眼天空,迅速返回屋内。
&nbs
第646章:遗产
第646章:遗产
余湾的春节,因为四爹的离世多了一点肃穆的色彩。虽然是喜丧,毕竟是人不在了,总不能整天乐呵呵的吧!
乐队吹奏得震天响,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花圈摆满了路边,满墙上都是挂着亲友送的薄被。
余汉生和余汉芒等几个年纪稍长一些的本家被请来了,余汉东和余汉和兄弟两个一脸的悲戚,请大家出个主意,四爹是在家几天为好。
余汉芒岁数大一点,是本次办事的知客,又是村里的干部,说话是比较有权威的。余汉生其实是轮不到在这里拿主意的,论岁数他比余汉芒小了不少,不过因为他们家现在是余湾的首富,又是村长的父亲,自然被余汉东高看了一眼。
“难办呀!”余汉芒吸了口烟皱眉道,“初四初五这两天是不宜入土的,难办呀!”
“大哥,你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吧!”余汉东抹着眼睛道,“我大养育了我们,这身后事儿我们兄弟得办得漂亮!”
“就是!”余汉和白白净净的,也擦了擦眼睛,“我平时回来的次数少,对咱大不孝,后事不能让人家戳脊梁骨。”
余汉生沉默不语,心里有好几句话想质问这兄弟两,还是忍住了。逝者已远去,以后他还要和余汉东处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没必要在这时候争辩一番。是非曲折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就那样吧!
“初三下地,是不是太仓促了”余汉芒看向兄弟两个,“有点急!”
“不行吧”余汉东摇了摇头,“大哥,昨儿个初一都没给亲友送信,今天一大早通知的人家,还不一定今天能不能赶过来。我大的几个老表家那边,今儿还不一定到呢!”
“是啊!”余汉和也皱眉道,“明天就下地,时间怕不够啊!”
“那就只有等初
第647章:泼出去的水
第647章:泼出去的水
孙志玲是正儿八经的城里人,据说她的太爷爷当年是补鞋的手艺人,后来在城里安家落户。像这种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太清楚的女人,对于乡下是有着天然的优越感的。瞧不起农村,嫌弃农村脏乱差,最让她吐槽的是农村的厕所,很多人家不分男女不带盖,早上如厕的时候偶有发现男子甩着家伙晃悠悠的出来。
正是因为这样固有的偏见,她才多次不跟随余汉和回老家,甚至不让孩子跟着来,说怕孩子来了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会生病。当然可能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回来总不能两手空空来呀,得花钱啊!
也许是近墨者黑,余汉和后来回家的次数也少了,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偶尔回来,甚至不回来只给四爹打点钱。全村人都知道余汉和孝顺,每年都给钱孝敬老人,再忙在没有时间回家,也不忘给上几百块钱。
余汉生对于这个弟媳妇没有半点好感,看到她的神色就明白了,这笔钱必须要公之于众了。
“哇!”孙志玲过来一把抓过了余汉生手上的钱,飞快的数了一下,“四千五啊!想不到他老爹还留下了这么多钱!这是什么……哇……还有存款单啊……一万块……”
余汉生心里叹息了一声,默默地忍受着孙志玲身上的香味,看她雪白的手指摩挲着钱,又递了回来:“汉生大哥,这个钱你先保管着,等后事办完了再分吧!”
“嗯!”余汉生无奈地应了一声,看着孙志玲摇晃着肥硕的屁股出去了,缓缓摇了摇头。
“分了”余汉生苦笑起来。
入土为安!
第二天上午骨灰送到了南山的墓地,直系亲属全部返回。中午有一顿酒席招待,吃完了各人就正式回家,宣告丧事的完结。
亲友们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边闲聊,请来的专门上门做宴席的厨师将鼓风机开得呜呜响,准备着酒席。
趁着这个空当,余汉芒和余汉生两人将余汉东兄弟两个喊了过来,把整个丧事的账目交代一下。
一共开支多少钱,收受了多少钱的礼金,总结一下,最后正如余汉芒之前预料的那样,丧礼并没有出现惯例的亏损,反而剩下了三千多。
原因无非是正逢过年,在这里吃饭的亲友远没有预计的那么多,几天的早中晚饭钱都省下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知不觉间,孙志玲挤了进来,直接坐到了余汉和身边,眼睛一直瞄着余汉生,用意不言而喻。
这已经不是秘密了,四爹居然还留下了四千多块钱,还有一万块钱存款,这几天一直是大家私下里议论的话题,现在要拿到台面上了。
余汉东媳妇彭万平也进来了,站在身边不说话,但是屋里人都知道,她是干什么来了。
“我在四爹的枕头里,发现了这个!”余汉生慢慢将用纸包得严严实实的遗产拿了出来,孙志玲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彭万平的眼睛则是明显亮了一下,转瞬又有点懊恼。
“一共是四千五百块!”余汉生将钱先摆到了桌子上,“他二娘亲眼看到的,当时也数了一遍。”
“嗯嗯,是四千五!”孙志玲赶紧笑道,“汉生大哥你收着我们放心呢!”
“还有一万块钱的存单!”余汉生又缓缓开口道,“这个我问过了,要去提钱得村里找派出所开证明,要不然恐怕不好提。”
“问问海子呀!”彭万平急道,“他是村长,又和派出所的人认识,叫他办一下呗!”
&
第649章:神乎其神
第649章:神乎其神
农历正月十六,南城农业技术培训班正式开始。
经过和县里有关部门协调,县农委,农业局植保站,海洋与渔业局水产中心,县畜牧兽医站等单位,都有相关人员派遣。
时间暂定为三天,中午统一在镇上餐馆吃饭,上下午各有一位专家讲课。首日讲课的是植保站的农艺师单军林,主讲三麦和水稻的种植。
由于早上有雾,单军林到的时间比预计晚了许多,镇政府的大礼堂里已经坐满了人,台上的投影机什么的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就等着专家讲课了。
差不多九点,单军林才姗姗来迟,他顾不上歇口气,和等候的干部简单寒暄了几句,就急急忙忙的上台了。
“那个,都静一静!静一静啊!”宣传委员杨长江拿着话筒大声道,“时间不早了,我们南城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呢,正式开课啦!下面有请我们县植保站的高级农艺师单军林单主任给大家讲课。”
雷鸣般的掌声。
有人拿出了笔记本准备记录,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
“大家好!我是单军林,是咱们植保站技术推广中心的主任。不用鼓掌……不用鼓掌啊……哈哈,大家太热情了……哈哈……下面呢,我给大家讲一下三麦主要是小麦的栽培管理。这个小麦呀,要想获得丰产,品种的选择非常关键……”
单军林从适宜云水一带种植的小麦品种讲起,播种方法,肥料应用,病虫草害防治,日常的田间管理,整整讲了一个多小时,除了中间让大家出去抽烟上厕所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认真讲课,确实让前来听讲的人们获益匪浅。
看看要到中午了,单军林特意留出了二十分钟的时间,来回答大家有关的问题。台下的农民朋友也提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单军林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一一解答,给大家排忧解难。
讲着讲着,单军林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大声问道:“这里有林庄乡的农民朋友吗”
“有!我就是林庄的。”台下走关系来蹭课的林苏杭应道。
“哦,我早上过来的时候,在林庄和南城交界的地方看到了一片麦子长得特别好,我很好奇,有谁知道是哪家的吗我打算抽空去看看。”
“你说的是三八河边上的那一片吗”林苏杭问道。
“对对,就是三八河边上的那一块,你知道是哪家的吗”单军林一脸的惊喜。
“就是我家的。”林苏杭笑了,“只要你说的地块没错,应该就是我家的。”
“啊这么巧!”单军林激动了,走下台来到了林苏杭身边,“这位老乡贵姓你种的是什么品种呀应该不是我们这边的常规品种吧”
“这个……这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
林苏杭的回答让单军林感到有点意外:“不知道是什么品种不太可能呀!难道是哪个研究所的新品种我不应该没听说过呀!”
“单主任,他那个不是什么新品种!”另一个也是林庄的人大声喊道,“他是从他老表家那里买的麦种,听说产量可好了,我们打算明年都种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