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村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硝烟
“不是她手艺好。”施志年端着酒杯笑道,“是鱼好。这是汉生家的鱼,比别人家的好吃”
“汉生家养鱼了”施奶奶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你是说石塘里的鱼呀都捞上来了”
“奶奶,我海子哥家今天捞鱼呢,卖了一万多斤。”施雨嘻嘻笑道,“都是大草鱼,可喜人了!”
施
奶奶感叹道:“这孩子有能耐啊!以前也有人说石塘那么大荒废了太可惜,说不如放点鱼苗在里面随它自己长,后来一想那石塘又大又深,鱼就是长大了也没法捞呀,就没人再提了。”
“是啊!”施志年也感叹道,“当时余见海说要承包石塘养鱼,不是有那么多人都暗地里说他脑子有毛病异想天开嘛,现在一个个都不吭声了。不得不说,这小子真的有能耐,咱们这余湾从他回来后大不一样啊!”
&n
第611章:灯枯油尽
第611章:灯枯油尽
其他人家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红烧的有水煮的,都在吃着被穿得神乎其神的鱼。无论是男女老少,吃完后都一致感叹,这是他们迄今为止吃过的最好吃的鱼。又夸赞说余见海大方,这每家一条值几十块的鱼,一般人很难有这样大的手笔。
惊叹之余又暗自揣摩,余见海究竟有多少钱啊!价值几千块的东西说送就送出去了,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换做其他人压根就想都不必想啊!
除了这些已经品尝到美味的人们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这个晚上在感激余见海。这其中就有老羊倌,还有已经奄奄一息的四爹。
余汉生父子提着大草鱼走进老羊倌家的时候,老羊倌正抱着那头充当种羊的黄毛山羊自言自语。这头老山羊他已经养了好几年了,无数它繁殖的后代已经长大出售,唯有它一直留了下来,成了孤独的老羊倌寂静无人时说话的对象。
“老伙计呀!你也老了!”老羊倌摸着老山羊的头自言自语道,“瞧瞧你的胡子,多久没有刮过啦!哦不对,你从来不刮胡子,哈哈哈哈,我真的糊涂了……哎,老啰……咱们都老啰……”
老山羊当然听不懂主人的碎碎念,只是自顾自的吃着干草,偶尔轻轻的打个响鼻,也许是它的回应吧。
“有人在家吗”余汉生在门口大声喊道,“老羊倌大哥,你在不在家”
“哪个呀”老羊倌蹒跚着走了出来,把手遮在脑门上往外望去,突然咧嘴笑了:“汉生兄弟,是你呀!快进来!呀,见海也来啦,进来坐!”
“老哥,我就不进去了!”余汉生笑道,“今天石塘捞鱼了,送一条来给你尝尝!”
“不用不用,”老羊倌笑呵呵地摆手道,“我听他们说了,本来想去看看的,又怕去了碍事,还不如在家晒太阳呢!”
“大伯,这鱼你拿着。”余见海将尾巴快要拖地的草鱼拎了进来,“随便红烧还是怎么的,吃几顿。”
老羊倌一看这么大的鱼摆在门口,赶紧摆手道:“见海,你的心意大伯领了,这鱼你带回去。你承包石塘养鱼不容易,大伯不能白要你的鱼。”
“没事,村里人都有。”余见海笑道,“我托大家的福,鱼长得不错,大家都弄点尝尝。”
“孩子呀!”老羊倌叹息道,“你是仁义人,小时候我就知道你是个好孩子。这回来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不忘乡里乡亲的带着他们发财,怎么的都说得过去了。”
“都是乡亲们架势。”余见海微笑道,“大家一起帮衬着,一起过好日子。”
“是的呢!”老羊倌笑道,“以前咱们村子里除了大忙时间有人,农闲时各人都出去了,家里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还有像我一样没用的老家伙。现在呢,在外打工的有不少都回来了,平时村子里天天都忙得热热闹闹的,这才像人住的地方。不是我夸你,要不是你讲仁义帮着大家搞大棚,现在各人还得出去打工呢。”
余见海谦虚道:“大伯,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就是再能干,也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挣
完呀,一个人肚子再大,也吃不下一锅饭,还是大家一起吃热闹。”
老羊倌竖起了大拇指,对余汉生笑道:“汉生兄弟,你修了个好儿子呀!你看看现在,那些人一个个都见不得人家好,望人穷,心眼可坏着呢。像见海这样的有能耐心眼又好的年轻人不多,你们老余家祖上积德了呀!”
“老哥呀,海子他不在家的几年,村里人对我家照顾不少
第612章:找不出第二家有我这鱼
第612章:找不出第二家有我这鱼
“大大,你想说啥”余见海看到堂姑余慧娴赶紧过去趴在床沿上,俯着身子问道。
“汉和,汉和你回来啦”四爹茫然地四处张望,眼里满是期待。
余慧娴的眼泪刷的一下就涌了出来,强行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大大,我二哥他已经在路上了,你再等等!他快到了!”
“噢……”四爹又闭上了眼睛,好像是昏了过去。
余慧娴不停地抹着眼泪,一脸的悲哀。四爹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心里念念不忘的,居然还是那个仅仅会给点钱给他却很少陪伴的二儿子余汉和,却对一直服侍他的女儿视而不见,不能不说是一种难言的悲哀。
余汉生叹了口气,在余慧娴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妹啊,你要注意身体!这儿还指望你呢!”
“我知道。”余慧娴点头,泪眼婆娑地问余汉生,“哥,我大大他……”
“快了!”余汉生重重叹了口气,“随时都有可能。”
在这种场合,余见海这个晚辈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但是他现在是余湾的村长,无形中抬高了地位。余慧娴看着他道:“见海,等你四爹走了,有些事要主持还得麻烦你。”
余见海点了点头:“姑你放心吧!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会来的。”
父子两人默默将鱼放下,告别出来,挨肩慢慢走着,谁都没有说话,心情有点沉重。
暮色更沉了,昏黄的路灯格外刺眼……
而此刻的临海水产批发市场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人声鼎沸灯火通明。李老板家的档口,几个工人正在把车上的鱼往水池里倒。工人都是满头大汗,嘴里呼哧呼哧的喷着热气。“李老板,哪里弄来的这么大的草混子啊发财了啊!”
第613章:放了多少味精
第613章:放了多少味精
看到是贵宾楼采购主管的电话,李老板顿时眼睛都眯了起来:“好的,好的!晚上刚拉回来的的,要五十条是吧,没问题,没问题,晚点来也没事。”
挂了电话李老板亮了一下手机道:“贵宾楼的,要五十条鱼,看看,我没吹牛吧!”
小张和老吴对视了一眼,看李老板不像吹牛的样子,便腆着脸道:“李老板,那我们也来点,你便宜一些呗!”
“真的没法便宜了!我这鱼五块五拿回来的,除去人工运费,也就挣两毛一斤。我跟你说,今天是第一次卖他家的鱼,权当做做广告了,等到市场打开了,这个价我肯定不卖!”
“太贵了我们没法用啊!”小张笑道,“我们拿回去不挣钱谁想干少点吧!开开市嘛!”
“去五分钱,少了不谈!”李老板无奈了,只好打了个折扣。
“那来二十条。”小张点头道,“老吴,你要多少”
“我没你那么大胆,十条吧!”老吴道,“好用了明天再来!”
李老板招呼工人麻利地打起三十条草鱼,称重算账,还送到两人的车上。“两位,今天生意保证好,明天再来啊!”
“只要好用,肯定来!”
李老板开始招呼其他客人,小张和老李又到别人家买了点其他的鱼,开着车赶往市场。
到了市场俩人就开始杀鱼,破开鱼肚子的那一刻,小张明显的怔了一下:“还真是哦!”
正在刮鱼鳞的老吴侧眼道:“咋啦”
“还真的没有黑皮!”小张咧嘴道,“少见!”
“管他呢!”老吴满不在乎道,“赶紧的吧,今天星期六,人多!”
两人互相帮忙,将鱼肉割下洗净,搅成肉糊备用,忙完了已经是天蒙蒙亮了,两家的女人才姗姗来
第614章:头三尾四肚五脊六
第614章:头三尾四肚五脊六
这一天,李老板的鱼卖了近一半。
这一天,小张和老李的余湾销售一空,有些本来犹豫的人,在热情招呼品尝之后,果断下手买一点回去。
这一天,卖鱼片的商贩几乎就没有停过,无数的人排队等着杀鱼,听着商贩讲解肚子里没有黑皮的鱼的好处……
贵宾楼大酒店。临海市元康药业年会。
各个部门上台表演了节目之后,领导宣布了一年来工作优秀的员工名单,给予不同的奖励。在一片掌声中,请来的歌舞团在台上载歌载舞,台下晚宴正式开始。
元康药业,是临海市制企业的老大,和圣豪药业、大正药业三足鼎立,构成了临海制药行业的支柱,每年都能在新闻上看到他们的踪迹。
元康药业的崛起其实很偶然,原先也是个效益平常的制药厂,远不如中外合资的大正制药。在那场席卷大半个华夏的“**”中,元康药业的技术公关小组成功研制出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中药制剂,当年创下了历史最高销量,让元康药业一举成名。
有了大笔的资金注入,元康药业的技术公关小组再接再厉,再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发出国家级新药十七个,让元康药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总数达到了四十七个,企业实力也一举跃居临海制药企业龙头位置,并且一直维持到今天。
这次年会规模宏大,几乎所有的中层以上的领导,全部的技术骨干,优秀的员工全部出席,包下了贵宾楼大酒店近一半的地方。企业不差钱,晚宴自然也是高规格的。
临海本来就是依山傍海的城市,山珍海味样样俱全,加上一些从外地远道而来的食材,虽然比不上满汉全席,也是难得一见的。
只是元康药业的人不知道,这顿饭的有些食材的产地并不是外地,而是来自余湾。在一阵觥筹交错后,一道临海酒宴上最重要的菜端了上来
第615章: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第615章: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赵武夹第一块,蔡亮夹第二块,周晓平招呼大家一起动筷子,各人一起吃鱼。
得到信号的众人纷纷拿起筷子,哪怕是已经吃饱喝足的人也不例外,都沾沾这“年年有余”的喜庆。
赵武微微发愣,慢慢地将嘴里的鱼肉咽下,居然不是像原来一样品尝了一道菜之后就放下了筷子,而是又夹了一片。
蔡亮不等嘴里的鱼刺吐出来,筷子已经伸了出去。周晓平本来已经快吃饱了,打算只是尝一下就算的,现在也又伸出了筷子。
这几个都是元康药业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自然不好对一道菜品头论足,可是那些员工们就不一样了,在尝了之后纷纷赞叹:“好吃!”
“嗯,真好吃!”
“星级酒店的手艺就是好!我们在家永远做不出这个味道!”
一个手艺不错的美食爱好者眯着眼睛评论道:“你们都别瞎感叹了!这鱼越大越难做,你看看我们桌上的鱼最少有五六斤,董事长他们那一桌的更大,想要炸熟还保持形状不变,煮透装盘还保持外观完整,没有相当的经验和技巧是做不到的。”
“好吃呀!真好吃!”人们对于这番评论并不在意,只是顾着吃鱼,在大家都已经快吃饱的情况下,居然把半边鱼吃得差不多了。有的桌子上已经把剩下的半边翻了过来,又拿起了筷子。
“好吃呀!要是我们食堂每天都能供应这么好吃的鱼就好了。”有人小声说道。
“嘘!别让人家听见!听说食堂的承包人是领导的亲戚,要是让人家听到就麻烦了!”
&
第616章:货源
第616章:货源
余见海的鱼,如意料之中一样,在短短的几天内迅速打开了市场。
元康药业的总务处长亲自拍板,职工食堂以后只用这种鱼。年会上职工们对那道“猛龙过江”交口称赞,回味无穷。只是食堂的大师傅手艺没有贵宾楼大酒店的精湛,只能做些红烧鱼片,酸菜鱼什么的,饶是如此,也让职工们兴奋不已,纷纷夸赞。
贵宾楼大酒店更是将“猛龙过江”做成了招牌菜,正好这几天举办年会的单位特别多,这道菜成了必点的项目。
在临海的各大市场,只要是用余见海的鱼加工的鱼丸,基本上都供不应求。卖鱼片的也是如此,人们只要吃过之后都成了回头客,专门来找指名道姓的要那种好的鱼片。
有些眼红的商贩想以次充好,结果人家买回去吃了马上就发现了,第二天被人家上门恶言恶语的责骂,强词夺理解释也没用,倒是折损了自己的口碑。
小张和老吴两个现在有点苦逼了,原本他们每天都是过了零点以后才去水产市场,挑选中意的鱼。现在不行了,李老板的鱼打开了市场,前来抢购的摊贩太多了,他们不得不提前来排队。往往是吃完晚饭看会电视就过来了,这时候李老板基本上是刚把鱼卸下,他们正好赶上头一波,想挑哪个就挑哪个。
这样一来要比原来辛苦多了,可是他们乐此不疲。李老板的鱼涨价了,每斤从一开始的五块八涨到了六块五,又涨到了六块八,每天还是早早的就宣布卖完了。
有些来迟了商贩都缠着李老板不肯走,指着水池里还有的鱼说不是还有了嘛,干嘛不卖了呀。李老板只能告诉他们,这是人家预定的,都是一些有实力的单位食堂和餐饮企业后厨预留的份额,必须得留足人家的分量。
其实李老板留的数量都是超出的,多出来的一些等到天亮还有其他的散客过来,正好搭配着其他的鱼卖。总之余见海的鱼卖完了他也不能收摊,还有其他的生意需要照应呢,还不如留点吸引眼球。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他专门准备了一个大水盆,里面放着两条个头最大的草鱼,上面用纱网罩着,要不然这鱼力气大,尾巴一用力就有可能跳出来。而那些经过他家档口的人不管买不买鱼,都会停下脚步看看,有的还会拿出手机拍上一张照发朋友圈。
这时候李老板就会展开他口吐莲花的营销技巧,和顾客聊上两句,有些不打算的买鱼的客人也许就会买一点回家。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整体上提高了档口的人流量,收入也有所增加。
现在的信息传播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李老板的货源地很快就被打听到了,短短的几天有数个水产批发商找到了余湾,指名道姓的询问余见海家住址,然后厚着脸皮上门求见,想从余见海手里拿点鱼回去,而且答应给比李老板还高的价格。
而李老板也是早有准备,他情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