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最强小村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硝烟

    得到了余见海的保证,余汉生这才心满意足,回屋休息去了。

    余见海怔了一会儿,这才缓缓上楼,走到楼梯口就听到安娜房间里传来的笑声,他没有偷听的习惯,自顾自的进了密室,拿起药王册看了一会儿,闭上眼睛小憩几分钟。

    还没有睡着,就听到外面有人说话,是吴菲要走了,易娟也跟着一块告辞。余见海伸了个懒腰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下楼,目送吴菲开车远去,易娟一个人往回走。

    突然间易娟回头,正好看到望着她背影的余见海,悄悄地




第571章:冬天里的一把火
    第571章:冬天里的一把火

    回到家和余汉生说了去看望四爹的事情,余汉生也没说什么,只是说村里的老人不多了,走一个少一个,有时间多看几眼吧,有时候一转身就是永别。

    余见海深以为然,不过对于这种生老病死的事情也没有办法,更迭换代新陈代谢,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则,任何人都得遵守。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人类是何其的渺小。只有用心去发现大自然的规律,加以利用,才能保证人类的长久存在。

    余见海没有时间去想更多,一门心思地扑在了炼制冻疮药上。无论是出于他对军人天生的好感,还是为了对得起鞠平的信任和要求,或者说就是简单的为了钱,他都没有理由拒绝。

    整整半个月,余见海除了去县城发货的两个半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全都泡在密室里,冻疮药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也耗费了余见海大量的真气。他明显地消瘦了,甚至服下了好几枚一直不舍得的能量丹。

    这天,他终于轻吐了一口气,昂首发出一声闷吼,走到窗户口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终于凑足了鞠平要求的最低数额,他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

    隔壁正在潜心画画的小丫头扔下了画笔,快速地跑了出来,看着站在窗户口的余见海大声喊道,“舅舅,出来啦!”

    安娜微笑着跟在小丫头身后,看着胡子拉擦的余见海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正在择菜的黄翠娥,看电视的余汉生都跑了上来,看着余见海在微笑都松了口气。黄翠娥嗔怪道,“你这孩子,好好地叫什么,吓了我一跳。”

    余汉生则是过来扔了支烟给余见海,“都好了”

    “好了!”余见海大声宣布,“我终于完成了!”

    “那赶紧歇歇!”黄翠娥心疼道,“你都在里面睡了几夜了,等会妈给你做点排骨汤补补。”

    “我没事!”余见海展示了一下胳膊笑道,“我哪有那么脆弱!”

    “我说要补就是要补!”黄翠娥瞪眼道,“这都瘦了一圈了!不补补怎么行!”

    余见海只好答应,老妈就是这样,有些事是不以他的意志转移的。比如说,厨房里。

    将最后一批冻疮药打包停当,余见海打算下午就去县城发货,把这事给了结了,也算结了心事。他趁着等吃饭的功夫给顾慧敏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自己有空了。在闭关前他和顾慧敏说过,种子公司的事情都有她决定,不用什么都问。

    顾慧敏告诉余见海,经销商们定的新稻七号已经发出了很大的一批,仓库的工人每天加班加点,争取尽快将货供齐。据有些经销商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人们对于新稻七号的认可还有一定的怀疑,主要是价格太高了,怕性价比不成比例。

    余见海对于这种情况早就有所预料,笑着说不急,市场的反应比较平淡,那咱就加点料,加把劲。至于怎么加把劲,余见海没说,说等见面了再谈。

    下午在快递公司发完货,余见海直奔仓库,顾慧敏已经在等他了。“余总,你说的加把劲,是怎么个加法”一见面顾慧敏就迫不及待问道。

    余见海微微一笑,到了临时的办公室坐下,顾慧敏已经给他倒了热水。余见海接过喝了一口,这才轻笑道,“顾经理,你说我们农村的大爷大妈,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什么”

    “我都说了多少次了,叫我名字就行。”顾慧敏笑道,不假思索的报了几个她认为的渠道,“电视,报纸,手机,广播好像不行了,都没什么人听。”

    &n



第572章:软推广
    第572章:软推广

    时代在进步,只要是稍微识点字的人,哪怕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基本上都用上了智能手机。智能机确实太方便了,不管是哪个,手机上最少也有几个app,像什么朋友圈啊,头条啊,方便了获取资讯,也方便了大家之间的交流。

    尤其是朋友圈特别火爆,这种基于熟人之间的社交软件,得到了大部分人的青睐。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功能公众号,甚至已经成了许多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说来也是很怪异,明明有些公众号传播的内容是虚假的,还是能得到大量观众的追捧,一些热心的人还在朋友圈分享,导致信息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当然有些信息还是很有用的,也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

    总的来说,朋友圈的传播力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大家互相之间还是熟人,对于熟人间分享的信息自然更容易相信。

    余见海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决定在朋友圈上投放一次植入广告,来一次大范围轰炸。相比较公交车上单调的海报,电视上短短的只有十几秒的广告,余见海为朋友圈准备了长达十几分钟的视频。

    在牛南山的精心剪辑下,视频节奏紧凑,爆点十足。余见海将视频发送给了谈好的合作伙伴,对方看了之后都说没问题,可以推送。

    万事俱备,余见海一声令下,整个云水乃至临海的数十个颇有影响力的公众号一起发力了!

    某个村庄,吃完饭的大爷一边剔牙一边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正好看到了关注的公众号《云水百事通》有推送,顺势点开。

    《震惊!七十岁的老农民都不敢相信……》

    “这是什么东西七十岁的老农民都不敢相信”大爷自言自语道,盯着手机上的短视频看了起来。

    “今年我市遭遇了罕见的强台风袭击,全市水稻大面积倒伏,给农民带来了惨重损失……”

    画外音配着倒伏得一塌糊涂的水稻田,大爷不禁想起了自家只有八百多斤收成的水稻,轻轻叹了口气。

    画面一转,出现了一片直立的稻田,画外音:“但是,在我市农科院的试验田,去出现了这样的画面,这里的水稻棵棵直立,抵抗住了强台风的袭击,还取得了高产……”

    画面又一转,金黄色的水稻累弯了腰……

    收割机在稻田里作业,金灿灿的稻谷倾泻出来……

    “我们采访了市农科院的资深专家顾伟民,得知这是最新的水稻品种新稻七号……”

    这一段是明显余见海瞎编的,当时拍摄这些画面的时候,新稻七号还没有过审呢!顾伟民怎么会自作主张的命名呢!

    当然没有人会注意这些细节,只要能够将新稻七号的名字说出来就行了,让大家知道新稻七号的表现如此优异就行了。

    “我的个乖乖!”大爷洗脚了还舍不得放下手机,自言自语道,“电视上整天播着新稻七号,还真的这么牛逼啊!奶奶个熊的,明年咱家就种这个稻种!”

    视频后面,是正在发货的卡车……还有那句老百姓耳朵都快听出茧子的广告,“高产抗病抗倒伏!种稻子,我只选新稻七号!”

    “新稻七号!你最信赖的选择!数量有限,买不到可别后悔了哦!”李璐配音的这句非常有煽动性的结束语,算是正式把火点燃了。

    大爷一边擦着脚一边和老伴说道,“他妈,明年咱家种新稻七号吧,明天就去把稻种买了。”

    脱鞋子的老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你脑子有毛病啊这才什么时候离明年种稻子还有小半年呢,早早买回来干什么再说那稻种那么贵,哪个知道是不是吹牛啊!”

    “你懂个屁!”大爷怒道,“这手机上都有了还能有假你知不知道这是刚出的新品种,一共才千把亩,买迟了买不



第573章:暴利
    第573章:暴利

    在这一夜,整个临海包括云水在内,以及这些公众号影响到的周边地区,甚至是远在他乡打工的人,有相当一部分都看到了这则推送。视觉上的感受远比干巴巴的文字精彩多了,许许多多的人亲眼见证了新稻七号的优秀。

    加上顾伟民这个货真价实的专家现场说法,人们对于新稻七号的优异性能再无怀疑。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顾伟民正是新稻七号目前的经营者。这是商业上惯用的手法,这没有什么好质疑的。

    王婆卖瓜还自卖自夸呢,顾伟民夸夸自己经营的水稻种子不过分啊!何况他说的都是基于公开的得到官方认可的事实,仅仅是又复述了一遍而已。

    某在外打工的青年,下了晚班后躺在床上看手机。他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几个公众号,作为闲暇时间的消遣。现在突然看到了这样一条和以往风格有所不同的消息,看完了才反应过来。

    他想了一下给家里的父母打了个电话,“爸,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稻种,叫新稻七号,很不错的样子。明年咱家就种这个稻种吧。听说咱家今年收成不太好,你们辛苦了!”

    电话这头父亲笑道,“我也看到了。现在电视上整天播放着这个广告呢,连班车上都有。我也寻思着今年咱家种的稻种不抗倒伏,打算明年种两亩对比一下呢。”

    “爸,要种就全种了吧!”青年认真地说道,“稻种多花点钱值得,收成好就行了。买稻种的钱不够我给你们,明天就打给你。”

    “那就全种上!”父亲犹豫了一下答应了,“买稻种的钱我有,你还是把钱存好留着娶媳妇。家里前几天刚卖了猪,有钱的。儿子,在外打工不容易,要照顾好自己啊!”

    “我知道的,爸,你和妈也要多注意身体。时间不早了,我要睡了,明天还要上班。”

    “睡吧,儿子!”

    某村庄,年轻力壮的夫妻亲热完了,丈夫搂着光溜溜的妻子靠在床头,习惯性的又去抓手机,被妻子伸手按住了,“不许碰!”

    “好!”丈夫在妻子脸上亲了一下,挪了一下换了个舒服点的姿势,“小丽,明天上午我们去买稻种吧,早点买了了个心事。”

    “往年不是都春天才买吗今年干嘛这么着急”女人的手指在男人胸口轻轻地划着,不解道。

    “我不是和你说过想买那个新稻七号的嘛,新品种数量估计也不是很多。我怕买迟了买不到还有涨价,早点买了踏实。”

    “行呢,你决定就行。”女人感觉到了丈夫的某个地方又有了反应,伸手情不自禁的抓住了,“又硬了”

    “再来一次!”男人翻身而上……

    第二天,杜玉明的农资门市,来了一对夫妻模样的人。“有新稻七号吗”

    杜玉明抬头看了这对夫妻一眼,递上一支烟,“要多少”

    “我家一共十三亩地,一亩地十斤,在多买一点点备用,一共一百四十斤吧。”男人点上烟答道。

    “是这样的,”杜玉明眼珠子转了一下,“这个稻种是新品种,货源比较紧张,我定的货还没有到。要不你留个电话吧,等到货了我打电话给你。”

    “行呢!”男人报出了自己的手机号,“那我就等电话了啊!”

    送走了这对夫妻,杜玉明陷入了沉思。这已经是今天早上的第三个了,都是来询问新稻七号的,加上之前来打听的,估计没有三五十个也差不多。

    杜玉明哪里有进货啊,纯粹是吹牛逼的。说句良心话



第574章:奇迹
    第574章:奇迹

    那些接到电话的人午后陆续到了,有的人现场打开包装袋验证一下,其实他们能看出什么呀,无非是看看稻种的成色罢了。一粒粒经过筛选的稻种几乎找不出瑕疵,加上杜玉明再说些大家几乎都能背下来的产量抗倒伏什么的,这些人都痛痛快快的付款了。

    不到下午三点,两千斤稻种除了有一家人不在家吩咐先留着的之外,其余的都被买走了。数着红彤彤的钞票,杜玉明心里那个高兴呀!他迫不及待的又打了顾慧敏的电话,这次一下子定了两吨。

    虽然这两吨稻种都是先备货留着慢慢卖的,可是杜玉明一点都不担心。有前面的例子在哪里呢,这稻种不愁卖!

    不光是杜玉明的门市部,很多其他乡镇的农资门市,云水的临海的其他各处,周边的地区,陆续都有人开始出手了。这个时候选择买稻种,比往年足足早了几个月。一般的情况下都是春天三月份以后稻种的销售才进入旺季。现在才是什么时候啊,冬天才刚刚来临呢!

    这一方面是今年农民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于优良的品种有一定的期待。再加上新稻七号广告的全方位轰炸,又怕买迟了买不到了吃亏,所以只要是手上资金宽裕的,都开始准备了!

    “老王头,麻将啊!”

    “麻个屁啊,去街上买稻种呢。”

    “也买了啊我昨儿个买来了。稻种是好啊,希望明年能有个好收成,多弄些麻将本。”

    “就是太贵了!妈拉个巴子的,老子也不指望他真的能收个一千七百斤,就是能收个一千五也就心满意足了。今年我家还不到一千斤呢,惨死了……”

    这是林庄某个村庄两个偶遇人的对话。

    “他大舅,你人怎么还没来啊我的稻种都拉回家了,你赶紧来拉!”

    “他姑父啊,我今天有事去不了,先放你家吧。等我有空了再去拉!”

    挂了电话的姑爷大呼上当,“我特么的傻逼了!他要是年前不来拉走我特么的就白白垫付了两三千啊!”

    他妻子怒道,“不就是先垫付一下吗,我哥有不是不给你……”

    被妻子一吼男人瞬间焉巴了……

    南城。林庄。牛头乡……

    整个云水。

    整个临海。

    临海周边的地区……

    新稻七号的销售从原本的问得多买的少,一夜之间变得火爆。

    顾慧敏忙坏了,补货追加订单的电话响个不停,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在补货,有胆大的补货的数量比一开始订货的还多。同时还有更多的经销商打电话来咨询,迫不及待的想要销售新稻七号。

    对于这种超出预期的火爆,顾慧敏心里那个乐呀。再忙也乐意啊,看着银行卡上的数字哧溜哧溜的往上冒,谁心里不激动啊!

    工人们也干劲十足,包装种子是按吨位计算的,干得越多赚得越多,有盼头啊!

    发货……

    还是发货……

    现在仓库里连一包库存的新稻七号都没有,只要凑够一个单子,顾慧敏就立刻给他发走。现在排队等着发货的名单排成了长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啊!
1...108109110111112...2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