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喏!”惠盎拱手领命,他也觉得他义弟蒙仲的推断确实有几分可行性。
聊完正事后,宋王偃便与惠盎、蒙仲一起吃酒。
显然,这次齐国兴师动众讨伐宋国,而宋国最终竟几无损失,宋王偃心中也是非常喜悦。
而蒙仲嘛,说实话他并不喜欢跟宋王偃一起吃酒,但由于义兄惠盎在旁,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小宴期间,宋王偃笑问蒙仲道“蒙仲,此番你助我宋国击退了齐赵燕三国联军,你想要什么赏赐”
蒙仲淡然推辞道“宋王言重了,此番救援宋国,并非在下一人之功,在下不敢奢求什么赏赐。况且在下如今是魏国的臣子,岂能接受他国君主的赏赐”
似这般不给宋王偃面子的拒绝,让当时伺候在旁的宫女、侍者们皆神色微变,然而宋王偃却好似毫不在意,仍大笑不止。
似乎,他也被蒙仲顶撞地习惯了。
小宴之后,待蒙仲告辞返回城内的驿馆歇息时,宋王偃借着酒意对惠盎说道“秦魏两国救援我宋国,皆有所图,唯独蒙仲此子对国家一片赤诚之心,寡人认为应当封赏。惠盎,寡人欲赏赐蒙仲一处封邑,以表彰他此次对我宋国的功劳,你说何处较为合适”
惠盎见宋王偃并不是在说笑,想了想说道“大王若有此意,不如将蒙城赏赐于蒙仲。”
蒙城,即蒙邑一带的城县。
然而宋王偃却摇了摇头,说道“蒙城虽是蒙仲的故乡之城,但蒙城太小了,不足以表彰蒙仲。”
惠盎愣了愣,在思忖了一番后又说道“那……曹县如何”
曹县,即此前景敾在失守陶邑后退守的城池,位于陶邑的南边,因为与陶邑挨地比较近,因此也是一座较为繁荣的城县,虽远不及陶邑,但比起蒙城却要繁华地多。
然而,宋王偃还是摇了摇头“曹县没有水利之便,难以做大,不足以表彰蒙仲。”
两度被宋王偃否决,惠盎也看出来了,笑着说道“看来大王心中已有定论。”
宋王偃哈哈一笑,亦不隐瞒,如实说道“寡人欲将商丘赏赐于蒙仲作为封邑,再封他为商城君……”
听到这话,惠盎面色顿变。
要知道,宋人乃商人之后,而商丘正是商人的祖地之一,考虑到商丘曾多次作为商朝、宋国的国都,岂能轻易赏赐于人
在惠盎看来,若宋王偃想要表彰蒙仲的功劳,赏赐蒙城、曹县已经足以,赏赐商丘实在是太重了,别看商丘的繁荣度不及陶邑,可这座城的历史意义,却是宋国任何一座城池都无法比拟的。
想到这里,惠盎连忙劝阻道“大王,万万不可,商丘乃先祖之遗,岂能轻易赏赐于臣子更何况我弟如今在魏国……”
然而宋王偃却抬手打断了惠盎的话,笑着说道“正是因为蒙仲如今在魏国,寡人才要重赏于他!”
不得不说,惠盎亦是机敏之人,听宋王偃这么一说,他立刻就明白过来眼前这位君主,多半是借此事想提醒魏王,为蒙仲抱不平呢。
果然,宋王偃冷哼着说道“蒙仲乃我宋国的逸才,助魏国两次击败秦国的军队,然而魏王却吝啬区区一个河东守,将蒙仲封在偏远之地……”
『果然!』
惠盎为之恍然,但依旧劝说道“虽是为蒙仲鸣不平,但赏赐商丘,未免过于惊世骇俗,非但国人无法接受,想来蒙仲亦不会接受……”
宋王偃笑笑说道“他接不接受,那是他的事,赏不赏,却是寡人说了算。……对了,过几日蒙仲回魏国时,你跟他一道出发前往魏国,代我宋国感谢魏国的救援,介时在魏王面前,记得提一提此事。”
惠盎苦笑不跌,他心想,您这不是逼着魏王重赏蒙仲么
但转念想想,惠盎觉得这件事倒也不坏,毕竟他也认为,凭他义弟蒙仲在魏国的功劳,足以得到比叶邑、舞阳更好的封邑。
次日,惠盎便跟蒙仲说起了此事。
正如惠盎猜测的那样,当得知宋王偃欲将商丘赏赐于他,还要封他为商城君时,别说在旁的蒙虎、华虎、乐进等人,就连蒙仲亦是惊地说不出话来。
也难怪蒙仲如此震惊,毕竟他是宋人,自然最清楚商丘在宋人心目中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他敢接受宋王偃的这份赏赐,他铁定立刻在宋国出名,当然,这份名气不会太好,因为会有太多的宋人因此指责他、猜疑他,甚至唾骂他,认为他不配得到商丘作为封邑。
毕竟商丘在宋人心目中的地位,实在太高了。
鉴于这份震惊,蒙仲回过神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宋王疯了还是老糊涂了”
不出意料,他这句话遭到了惠盎的呵斥“怎么说话呢”
“可赏赐商丘……”
见蒙仲满脸惊愕难明,惠盎笑着说道“大王的用意,你日后就知道了。……先说当前这事,你愿接受大王的册封么”
蒙仲狐疑地看了一眼惠盎,连连摇头说道“我还不想被所有国人唾骂……宋王不是故意耍我吧”
蒙仲的话,丝毫不出乎惠盎的意料,他笑着对蒙仲说道“大王当然不会故意耍你……唔,这么说吧,过几日,为兄会与你一同前往魏国,介时,为兄将代表我宋国,当面感谢魏王的救援之情,顺便随口一提你在宋国的功劳以及大王对你的赏赐,这么说,你明白了吧”
听到这话,蒙仲顿时恍然大悟宋王偃赏赐他商丘是假,变相逼迫魏王重赏于他才是真。
仔细想想,宋王偃都拿出商丘赐予他蒙仲,又封他为商城君,魏王遫总不好意思赏赐地太次吧
一想到这,蒙虎、华虎、乐进等人便心潮澎湃,在旁纷纷讨论起魏王遫是否会将安邑赏赐给蒙仲,毕竟河东安邑,正是魏国的旧都所在,这座城对魏国的意义,也相当于商丘对宋国的意义。
当然,论历史底蕴,安邑还是远远不如商丘的,毕竟商丘自夏朝起,就已作为商人的居住地,当今世上几乎没有多少城池能与商丘的历史底蕴相提并论。
两日后,即七月的月半前后,蒙仲告别彭城,带着同行的宋国使者惠盎,率领方城军返回魏国覆命。
因为是回程,且魏国也并未发来急报催促蒙仲立刻返回,因此蒙仲一行人缓缓而行,顺便还回了一趟蒙邑,与族人、与老师相距,顺便告诉他们齐军已被击退的好消息。
而就在这期间,蒙仲收到了乐毅的书信,是由两名叫做中山国出身的乐氏子弟送来的,显然是乐毅的心腹左右。
记得在蒙仲收到这封书信时,华虎亦在旁,他笑着调侃道“阿毅那小子,我以为过些时间才会收到他的书信呢信中写了什么,不会是感谢咱们吧”
“别瞎说。”蒙仲笑着制止了华虎,免得此事传扬出去。
不过在他心底,倒也认同华虎的观点,毕竟在他的印象中,乐毅是一个很心高气傲的人,哪怕彼此都是兄弟,但就前一阵子乐毅坚持要援护田触、田达率领的齐军撤离这件事来说,乐毅想来也拉不下脸来跟他道谢。
等过个半年,这就差不多了,介时乐毅在信中随口一提,故作不在意地道一声谢意,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因此这么快就收到乐毅的书信,蒙仲其实也很惊讶。
“快看看阿毅在信中都写了些什么”
在蒙虎、华虎、乐进几人的起哄中,蒙仲摊开竹简,仔细观阅乐毅的这封信。
跟他所猜测的那样,乐毅的开头,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比如他援护着田触、田达二人返回苴县,随后被齐王田地召回临淄等等。
乐毅在信中写道「如我所料,因奉阳君李兑战败在前,齐王并未重惩田触、田达二人。如今我已取得田触的信任,大事可期……」
见到这段,蒙仲心中亦是暗暗点头。
虽然他仍旧觉得燕王职与乐毅的野心实在过于庞大,庞大到使人很难相信他们会成功,但不能否认,如今的情况确实正像乐毅所计划的那般顺利发展着。
继蒙仲的义兄田章之后,田触、田达二人无疑会是齐事的扛鼎人物,只要乐毅能取得这两人的信任,对于日后覆亡齐国这件事自然是帮助巨大。
想到这里,蒙仲微微一笑,继续往下看。
「……今我听闻,秦相魏冉出使齐国,向齐王提出‘秦齐互帝’之说,即秦王为西帝、齐王为东帝,对此苏秦有言,此乃秦国欲效仿魏相惠施当年‘徐州相王’之事……」
“秦齐互帝”
蒙仲皱起了眉头。
他当然知道魏相惠施当年主持的徐州相王之事,毕竟他学习名家经典时,拜的就是惠施,虽然是他道家老师庄周代收的。
平心而论,徐州相王并非是惠施在魏国最出色的成就,惠施在魏国最出色的成就,是他的存在使魏国在当时成为了天下学者争相投拜的文化汇聚之地,直到齐宣王建造稷下学宫,中原文化汇聚之地,才逐渐从魏国转到齐国。
不过,徐州相王却是惠施最具代表性的外交手段,他以促成魏国、齐国相互承认对方王位的计策,使魏齐两国在当时结成了非常牢靠的联盟,所以才有后续齐国名将田章针对秦国的几次讨伐,才使得秦国几度被齐魏联盟所击败。
而如今,秦国的国相穰侯魏冉,欲效仿昔日魏相惠施的徐州相王计策,弄出一个秦齐互帝,想借此使秦国与齐国缔结盟约,毫不夸张地说,这个联盟足以改变当今中原的大势。
『必须破坏秦齐之盟!』
这不,蒙仲心中第一时间便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且对此变得凝重起来。
不过随后乐毅在信中所写的内容,倒也使他稍稍放心了些。
「……不过关于秦齐互帝之事,苏秦已有策略可以破解,此事交给我方即可,不必过于担忧。另,苏秦还在设法离间齐赵两国,此事先前进展不大,但陶邑之战,赵奉阳君李兑抛弃田彻、高争二人而独自回援赵国,致使田彻、高争二人麾下五万军队被秦军所破,此事齐王深以为恨,苏秦认为此事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想到这里,蒙仲便不由地联想到了前几日他在彭城时对宋王偃提出的建议,即让宋国设法拉拢赵国作为盟友。
其实这件事,别看蒙仲当时对太子戴武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其实他自身也没有多大的把握,然而关键在于,若不能设法拉拢赵国,宋国还能找谁呢
燕国不行,燕王职与乐毅只会在有把握覆亡齐国的情况下,才会跳出来对抗齐国。
韩国比宋国还弱,且离秦国最近,能支撑着不被秦国吞并就已经是难为可贵,还能指望韩国帮助宋国
而楚国,虽然蒙仲与屈原、庄辛等人在暗中策划,想要设法使楚国摆脱秦国的影响,使楚国倒向魏国这边,但眼下这个计策尚未施行,楚国哪有可能帮助宋国
所以说,赵国是当前唯一有能力、且有可能帮助宋国的国家,只要赵王何能夺回权力。
但最终赵国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宋国,蒙仲也没有多少把握。
而如今乐毅却告诉蒙仲,苏秦这个燕国在齐国的最大内应,正在想方设法离间齐赵两国的关系,这让蒙仲在再次缔结赵宋之盟这件事上,有了更大的信心。
曾几何时,赵宋两国有何长达三十几年的坚固盟约,后因为赵主父过世,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窃取国政,这才使赵宋两国反目成仇,而如今,蒙仲看到使赵宋两国再次缔结盟约的希望。
『或许……我该设法去一趟赵国,找赵何当面陈说利害』
蒙仲暗暗想道。
就在蒙仲沉思时,从旁的蒙虎、华虎有些心急地问道“怎么样阿毅那小子在信中道谢了么”
蒙仲微微一笑,低头瞥了一眼乐毅在信中的落款,以及那信中最后一句望保重!
也是,以乐毅的性格,怎么可能会坦率地说出道谢的话呢
但乐毅这封来信,本身就已经表达了乐毅对他们的歉意以及谢意。
『你也保重,兄弟。』
蒙仲暗暗说道。
当日,蒙仲亦写了一封回信,委托那几名中山国乐氏子弟带回给乐毅。
与乐毅那扭扭捏捏的做法不同,蒙仲很坦率地在信中表达了谢意,同时亦希望乐毅亦多加保重。
不难猜测,在收到蒙仲的回信后,相信乐毅亦会恍如去掉了心中一块巨石。
。
第356章:讨封!郾城君!【二合一】
趁着返回魏国时的空闲,蒙仲将乐毅在那封书信中所透露的讯息通通告诉了义兄惠盎。
不出意外,秦齐互帝这个消息,就连惠盎亦是面色顿变,毕竟这个消息实在是太惊人了,要知道自从楚国没落之后,齐国很多时候都扮演着“中原诸国合纵长”的角色,不遗余力地打压日渐崛起的秦国,而秦国亦将齐国视为不亚于魏韩之盟的劲敌,很难想象秦国竟然会主动示好于齐国。
但仔细想想,惠盎也觉得秦国倒也不无可能选择与齐国联手,毕竟就目前的秦国而言,魏韩之盟才是阻挡在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最大绊脚石,倘若不能击败魏韩之盟,秦国永远别想踏足中原,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将齐国视为敌人,其实也没有多大意义。
来自齐国的威胁,优先级排在魏韩之盟后头,惠盎认为这大概就是秦相魏冉出使齐国,主动示好于齐王田地的原因。
而这,对于魏宋两国的威胁就无比巨大,惠盎觉得待到了大梁后,有必要与魏王遫、与魏相田文谈谈这件事,甚至就像蒙仲所建议的,设法将赵国拉拢到他们这边,只要魏、赵、韩三晋重新联手,再加上宋国,或许就能抗衡来自秦国与齐国的威胁。
半个月后,也就是七月末,蒙仲、惠盎,以及蒙仲麾下方城军,徐徐抵达魏国的国都大梁。
得知宋国的国相惠盎亲自前来拜访,魏王遫亦不敢失礼,当即便叫国相田文代表他出面,于城外迎接惠盎的到来。
田文与惠盎,其实并没有多少交情,但不得不说这两位不愧是当了多年国相的人物,为人圆滑、能言善道,以至于初见面时气氛十分融洽,不清楚的人,恐怕还以为这两位是相识多年的挚友呢。
而相比对待惠盎,田文对蒙仲的态度难免就冷淡许多,但显然田文也知道惠盎乃是蒙仲的义兄,因此倒也没有刻意针对蒙仲。
在彼此见礼寒暄过后,惠盎问田文道:“薛公,不知赵国那边如今是什么情况”
见惠盎毫无征兆地问起赵国,田文有些意外,但还是如实相告:“翟大司马与秦国的白起围困邯郸多时,虽邯郸反抗激烈,但最终还是向我方屈服。……惠相放心,至少近一两年,赵国应该不敢再进犯贵国。”
惠盎一听就知道田文误会了,他笑笑说道:“在下不是指这个,在下想问的是……赵王可曾趁机夺回权势奉阳君李兑现在又是什么处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