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田触闻言一惊,连连称是,继而与田触告别。
说到底,乐毅只是不想接受田触的邀请而已,倒不是因为对田触有什么看法,只是因为他此番来到临淄,还要设法与苏秦取得联系,倘若接受了田触的邀请,那岂非是更加惹眼
总而言之,二人或到城内驿馆、或回自家府邸,沐浴更衣,继而在宫门前相会,一同拜见齐王田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返回自家府邸的期间,田触亦派人打探了齐赵联军的消息。
果然如乐毅所猜测的那般,齐赵联军惨败,败地比他齐燕联军还要惨。
心中大喜的田触,随后在宫门前再次碰到乐毅后,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乐毅。
“……关于齐赵联军,我回府后询问了府上的仆从,这才得知,秦魏两国的军队并非全部增援了宋国,还有一支正在攻打赵国,逼得赵国的奉阳君李兑从陶邑撤兵。……李兑一撤,田彻、高争二人就遭了秧,五万军队被司马错的军队杀地片甲不留,仓皇逃回临淄,大王一怒之下剥夺了二人的封邑,啧啧啧……”
说到最后,田触隐隐有种兔死狐悲般的怜悯,毕竟此番若不是有齐赵联军的惨败在前,说不定就轮到他遭受诸如田彻、高争二人的命运,被君主在盛怒下剥夺一切。
而对此,乐毅倒不是很意外,毕竟他在与蒙仲约见的那一晚,就已经从蒙仲口中得知了齐赵联军惨败的事实,只不过他无法透露消息的来源,因此迄今为止对田触、田达二人只字不提。
片刻后,田触与乐毅便觐见了齐王。
果不其然,在见到田触、乐毅二人后,齐王田地便问起了此番战败的原因。
田触早已与乐毅商量过,对战败的真正原因只字不提,将所有的一切都归于敌军的强盛“……当时秦魏联军抵达郯城,与宋军汇兵一处,又叫人向我军传播谣言,说奉阳君李兑率领的齐赵联军已被他们击败于陶邑,致使军中士卒军心浮动,几无斗志。……兼臣见魏军中又有数千类似赵国骑兵的骑兵,唯恐后路被这支魏军切断,便与乐毅司马商量撤兵。不曾想,对面料到我军在夜间撤退,以至于秦魏宋三队一齐杀出,我军不能抵挡,拼死才突围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是为了投桃报李,田触对之前燕军攻打郯城时消极怠战的事亦只字不提,反而说他齐燕两军奋力攻打郯城,总而言之,就是将战败的原因全部归于秦魏两国的援军。
在听完田触的讲述后,齐王田地转头询问乐毅“乐毅,是这么回事么”
乐毅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卖田触,点头称是。
得到乐毅的肯定后,齐王田地沉默不语。
不得不说,此番田触非但没能攻下郯城反而折损了五万余军队,换做以往,齐王田地多半会勃然大怒地问罪于田触。
但这次考虑到齐赵联军溃败在先,齐王田地对田触、乐毅二人的战败,倒也有所容忍。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统率齐赵联军的奉阳君李兑战败之后,这次齐赵燕三国对宋国的讨伐,就基本上已经失败了,哪怕田触打下了郯城,亦无济于事。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素来严苛的齐王田地只是训斥了田触、乐毅一番,倒也并未严厉地处置二人。
顺便一提,考虑到秦魏宋三国联军极有可能趁胜追击,反攻他齐国,齐王田地要求乐毅麾下的燕军暂时驻扎于莒县,等到确认危机解除,才返回燕国。
乐毅当然不会拒绝。
半个时辰后,二人有惊无险地离开了王宫。
此时,田触一身冷汗,但心中却很是喜悦,盛情邀请乐毅到他府上喝酒。
乐毅倒也没有推辞,接受了田触的邀请,二人一直喝到半夜,乐毅这才带着近卫返回城内的驿馆歇息。
次日,乐毅早早起来,写了封信派人送往莒县,交给荣蚠,其中大意无非就是叫荣蚠助田达守好莒县,另外避免与齐军发生什么摩擦。
随后,乐毅便派人去联系苏秦。
不得不说,乐毅在齐国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别看他是燕国的大司马,但齐王田地仍旧对他呼来喝去,跟对待齐国的将领并没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是因为齐王田地本身就看不起燕国的缘故。
但苏秦不同,苏秦作为从燕赴齐的前燕国臣子,齐王田地对他却是相当礼遇,非但拜苏秦为客卿,又时常召苏秦与他一起欣赏单人演奏的竽乐,他对苏秦的厚待,使不少齐国臣子都羡慕眼红不已,以至于将这份嫉妒与怨愤转嫁到苏秦身上。
这也正是苏秦在齐国人缘不佳的原因。
至于苏秦为何能得到齐王田地的器重,其原因无非就是苏秦名气大,再者嘛,这老头会说话、懂得察言观色,哄得齐王田地颇为开怀。
没过多久,乐毅的近卫便将一个好消息带了回来,即苏秦邀请他前往其府上。
得到消息后,乐毅便直奔苏秦的府邸。
苏秦当然知道乐毅的身份,在得知乐毅前来拜会,便叫府上的仆从将乐毅请到书房,继而又吩咐仆从们无事不得靠近。
就像接纳其他宾客那样,苏秦与乐毅寒暄了几句,旋即这才将乐毅领到府上的密室交谈,防止隔墙有耳。
到了密室后,苏秦这才拱手笑着对乐毅说道“大司马来访,老朽出自某些原因不能远迎,还望见谅。”
说起来,在倾覆齐国这件事上,作为燕国内应的苏秦,实则是乐毅的协助者,但乐毅可不敢将苏秦视为自己的副手,因为他知道,燕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以约束苏秦的东西,苏秦之所以帮助燕国,只是为了报答当年燕易王对他的宽容。
燕易王,即燕王哙的父亲,今日燕国君主燕王职的祖父,相传当年苏秦在燕国时,与燕易王的母亲私通,事迹败露,若非燕易王宽容,这世上恐怕就没有苏秦。
而自那以后,苏秦也感于燕易王的宽容,再加上他家族的子弟大多都在燕国,因此便一直作为燕国的内应在齐国活动,一转眼就是三十几年。
不得不说,其实就乐毅看来,这苏秦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靠着一副伶牙俐齿结交诸侯,投奔燕国勾搭君主的母亲、如今在齐国又吃里扒外,但不可否认,苏秦对燕国倒还确实说得上有几分忠诚。
话说回来,苏秦倒也并非摆架子,只是在齐国,眼红他的齐人实在太多,因此苏秦在约见乐毅时,自然得留几个心眼,免得有人怀疑他们之间的关系。
片刻后,待二人于密室内对面而坐后,苏秦笑着说道“昨日你与田触一同拜见了齐王”
乐毅点点头,随口问道“您得知了”
“唔。”苏秦捋着胡须笑道“你二人离去之后,齐王便召我商议后续……”
“后续”乐毅愣了愣,旋即轻笑道“是指该如何收场么”
“是啊。”苏秦捋着胡须笑道“齐、赵、燕三国伐宋,声势浩荡,可如今齐赵联军败于陶邑,齐燕联军又败于郯城,在你与田触未曾抵达临淄的这几日,有数名齐臣无故遭到了齐王的迁怒,致使朝中战战兢兢……”
“哼。”乐毅轻哼一声“田地残暴不仁,日后注定国破人亡!”
听到这话,苏秦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乐毅,旋即问道“此番燕军的损失情况如何”
苏秦也不隐瞒,如实相告,包括这次齐军损失惨重的真正原因,以及田触包庇他燕军的举动,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苏秦,只听得苏秦啧啧称奇。
他必须要称赞乐毅的机智与狡猾,在攻打郯城时故意叫燕军消极怠战,减少宋军对燕军的敌意,使燕军避免伤亡过大,而在最关键的时候,又不计前嫌救援齐军,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田触、田达二人对他的信任,这个年轻人对局势的把握,简直是堪称可怕。
忽然,苏秦好似想到了什么,对乐毅说道“大司马,在你与田触抵达临淄的前两日,有一队秦人打着使节的旗号来到了临淄,为首一人,正是秦国的国相穰侯魏冉……”
听闻此言,乐毅不禁一愣。
因为在与蒙仲约见的那一晚,他曾听蒙仲随口提过,得知秦国国相穰侯魏冉当时就在宋国,然而如今,这魏冉却跑到了齐国
“此人来齐国有何目的”乐毅皱眉问道。
只见苏秦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道“据老朽所知,这魏冉代表秦国出使齐国,是为与齐国交好而来。对了,他还向齐王提出一个建议,使秦齐两国互帝……”
“互帝”乐毅有些不解。
见此,苏秦便笑着解释道“在老朽看来,无非就是照搬当年魏相惠施的那一套……徐州相王,大司马可知此事”
乐毅微微点了点头“即是魏齐两国相互承认对方的王位,以此达成共识,结成联盟……对吧”
“正是。”苏秦点点头,旋即笑着说道“这次那魏冉的提议,亦是如此,即使秦齐两国相互承认称帝,一个称作东帝、一个称作西帝……呵呵呵,哎,堂堂周王室,颜面扫地。”
乐毅并不理会苏秦对周王室的调侃,闻言皱眉说道“秦国希望借此与齐国结盟为何齐国不应该是秦国的劲敌么”
苏秦笑了笑,说道“论带兵打仗,老朽不敢说能给大司马什么建议,不过就国与国之间的尔虞我诈,老朽还是有些心得的。……秦国主动对齐国示好,欲与齐国暗中结盟,在老朽看来,多半是秦国在攻伐魏韩两国时遭到了阻碍,不想齐国再派人干涉,甚至于,秦国还想借助齐国的力量……”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乐毅,点明道“你与田触昨日见齐王,齐王并非重惩你二人,其中有那魏冉不少功劳。”
乐毅闻言皱了皱眉,问道“听先生这意思,齐王莫非接受了魏冉的建议”
“为何要反对呢”苏秦轻笑着说道“那可是帝王之尊啊,尊贵犹在周王室之上……呵呵呵。”
听到这话,乐毅惊疑地看了一眼苏秦,试探道“而先生,却也没有干涉的意思”
苏秦当然能猜到乐毅的心思,摆摆手笑道“大司马无需着急,就目前的局势而言,纵使秦齐两国暗中缔结了盟约,对天下大势又能有多大的改变呢田地此人老朽了解,他心胸狭隘、刚愎自用,若这会儿前去阻止,必然遭他厌恶,不如等到半年,使他自己意识到那不过只是一个虚名,且这个虚名却对齐国造成恶劣的影响,介时老朽再去劝说不迟……”说到这里,他捋了捋胡须,轻笑道“说不定,顺便还能破坏秦齐两国的关系,破坏那魏冉的策略。”
看着苏秦自信满满的模样,乐毅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毕竟他在知道,在耍弄手段这方面,他远不如眼前这位曾经说动中原诸国联手抵制秦国的说客。
随后又与苏秦聊了片刻,乐毅这才告辞返回驿馆。
回到驿馆后,他左思右想,最终决定写一封书信,将穰侯魏冉赴齐的目的告知蒙仲。
虽然「齐国多次讨伐宋国乃是因为背后有苏秦挑唆」这件事不方便透露给蒙仲,免得蒙仲产生敌意,但穰侯魏冉赴齐的目的,乐毅认为有必要提醒蒙仲,叫后者提高警惕。
似乎看上去,写信的目的是为了提醒蒙仲,但实际上却是反过来——正因为有了这个引由,他才觉得终于可以给蒙仲写一封信了。
其实他早就想写了,只是他不知该如何下笔。
而穰侯魏冉此番出使齐国的目的,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第355章:返回魏国【二合一】
时间回溯到七月中旬,即乐毅率领燕军掩护着齐军撤退至莒县的期间,秦国的国相穰侯魏冉向太子戴武、宋相惠盎等人提出了辞行,踏上了出使齐国的旅途。
关于出使齐国这件事,穰侯魏冉也并没有瞒着惠盎等人,当惠盎等人问起他出使齐国的原因时,魏冉笑称既是为了结好秦国、也是为了劝阻齐国再次攻打宋国。
说实话,蒙仲、惠盎等人并不是很相信。
但考虑到这是人家秦国的事务,宋国也无权干涉,因此蒙仲也好,太子戴武与惠盎也罢,都没有阻止魏冉。
不过在私底下,太子戴武、惠盎等人已经对秦国心生了几分警惕,毕竟秦国有可能牺牲宋国结好齐国,这是他宋国圣贤庄周做出的推断,太子戴武与惠盎又岂会掉以轻心
但遗憾的是,宋国不具备为此质问秦国的资格,哪怕知晓穰侯魏冉出使齐国很有可能会对他宋国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也只能默许这件事发生。
鉴于穰侯魏冉出使齐国的用意不明,太子戴武、惠盎等人亦不敢再使秦国的军队继续留在国内,在一番商议后,众人决定在犒赏秦军之后,就把秦国打发回国。
于是乎,太子戴武将郯城交给戴不胜把守,亲自与惠盎一同带着秦魏联军返回彭城,请宋王偃出面犒赏秦魏联军。
约四五日后,秦魏联军返回彭城,得到太子戴武、国相惠盎书信的宋王偃,已命臣子准备了大批的酒菜,用于犒赏秦魏两军的士卒。
同时,又在宫殿内摆设酒宴,以招待司马错与蒙仲麾下的诸将。
足足犒军三日后,才由惠盎出面将司马错等人打发回秦国。
至于蒙仲以及他麾下的方城军,则又稍留了几日,毕竟宋王偃、太子戴武、惠盎等人对蒙仲的信任,可要远远在秦国之上。
而此时,惠盎亦将秦国国相穰侯魏冉出使齐国的举动禀报了宋王偃,宋王偃得知后,便与惠盎、蒙仲在宫殿的偏殿内小议,商议对策。
期间,宋王偃亦询问了蒙仲对此的看法。
对此蒙仲坦言说道“秦齐结盟,这只是我老师的猜断,但如今种种迹象表明,秦国在受阻于魏韩两国的情况下,未尝不会与齐国结盟,达到其击败魏韩、踏足中原的目的。……为达到与齐国结盟的目的,秦国确实有很大可能放弃宋国。倘若此事属实,那么下次待齐国再进攻宋国时,秦国非但不会再出兵相助,甚至于很有可能暗中帮助齐国,比如攻打魏国,叫魏国无法出兵增援宋国。因此,宋国必须结纳新的盟友……”
宋王偃沉思了片刻,问道“新的盟友,你指的是赵国么”
如今有可能成为宋国新盟友的,无非就是赵、楚两国,不得不说,拉拢这两国的难度都很大。
楚国那边的难度在于,楚国目前乃是秦国的盟友,且其国土与秦国接壤,纵使宋国与楚国达成了约定,秦国也能用对付魏国的办法来对付楚国,使楚国无力增援宋国。
从这一点来说,赵国的情况要好过秦国。
但问题是,赵国如今被奉阳君李兑把持着,李兑与齐国亲善,怎么可能暗中帮助宋国呢
这不,太子戴武就提出了这个疑问。
见此,蒙仲便解释道“首先,赵国未必仍由奉阳君李兑把持。……据在下所知,先前李兑驻扎于陶邑时,秦将白起攻入赵国,击败了李跻、韩徐二人,促使赵王何下王令召来国内其他驻军。赵王何此人……虽年轻但城府却深,在下认为,就算他看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不趁机算计李兑,也会趁机收回一些权力,至少李兑无法再像往日那样把持赵国。倘若事实果真如此,那么赵国就有与宋国结盟的可能。”
宋王偃沉思了片刻,继而转头看向惠盎道“惠盎,派人去赵国打探一下情况,是否如蒙仲所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