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听到这话,宋王偃微微一乐,在闻言斜睨了一眼蒙仲,似笑非笑地问道“是景敾托你在寡人面前替他求情”

    蒙仲没有说话。

    毕竟,在他率军离开陶邑时,景敾确实有拜托他在宋王偃面前求情,是故他方才才会提及景敾。

    见蒙仲不说话,宋王偃轻笑道“看来被寡人猜中了这个景敾,作战不力,轻易就被李兑夺取了陶邑,你说寡人要如何处罚他才好”

    瞥了一眼宋王偃,蒙仲淡淡说道“几年前在下便看出,景敾军司马并不是很擅长带兵打仗,不过却对宋王忠心耿耿数年过去了,不擅长带兵打仗的景敾却还担任着军司马之职,我想其实在下并不需要担心宋王会因为我替他求情而额外重罚他。”

    “”宋王偃盯着蒙仲看了片刻,微微皱了皱眉头“你还真是不讨喜。你也是这么对魏王说话的么”

    “怎么会魏王可不曾得罪过在下”蒙仲淡淡说道。

    这小子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从旁的诸侍官、宫女、卫士们,已被吓得面如土色,生怕宋王偃被蒙仲激怒,以至于连带着他们也遭了秧。

    但奇怪的是,尽管蒙仲说话如此不客气,但宋王偃还是没有动怒。

    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是真正在乎他宋国的忠义之士,尽管此人如今在魏国担任要职。

    宋王偃虽然性情暴虐,但还真没有杀过心系国家的忠义之士,他以往杀的,要么是那些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的家伙,要么就是那些只懂得阿谀奉承的。

    至于像惠盎那种重臣虽说惠盎少不了在原则问题上与宋王偃起争执,多次气得宋王偃直呼要杀死惠盎,但事实证明,惠盎如今还活得好好的,而且依然还是宋国的国相,还是宋王偃最信赖的臣子。

    那些阿谀奉承之徒,杀了就杀了,反正这种人永远不会缺,召之即来,但像惠盎这等有利于国家的贤臣,却是伤害不得,这一点,纵使是性情残暴、暴虐的宋王偃也是很清楚的。

    而蒙仲,显然也是一位有利于国家的忠义之士。

    在领着蒙仲前往正殿的途中,宋王偃问蒙仲道“今日怎么想到来见寡人哦惠盎不在对吧看来你是为什么事而来。”

    见被宋王偃看穿了来意,蒙仲也不隐瞒,如实说道“前一阵子,我去蒙邑看望了族人,因此并未与秦军一同行军倘若不出意外的话,秦军还得过几日抵达彭城,而我麾下的骑兵,干粮已所剩无几”

    宋王偃点点头说道“寡人知道了,待会寡人就会吩咐下去。”

    “多谢宋王。”

    “不必客气。再怎么说,秦魏联军此番也是为援助我宋国而来,宋国自然要供应粮草。”说罢,宋王偃问蒙仲道“惠盎不在彭城,你这今日打算在何处落脚”

    “就住在城外吧。”

    “城外啊”宋王偃思忖了一下,旋即意有所指地说道“说起来,你为我宋国夺回了一座完好无损的陶邑,哪怕寡人在城内赐予你一座府邸,也不为过”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蒙仲打断了“宋王好意,在下心领,不过这彭城,在下未必来经常来,与其空着,不如赐予其他有功的臣子。”

    见蒙仲毫不领情地拒绝了自己,宋王偃虽然心中有些懊恼却也拿蒙仲毫无办法,轻哼着说道“即使寡人要与你喝几碗酒,你也不会答应咯”

    蒙仲当然不想跟宋王偃喝酒,要不是为了避免他麾下的骑兵惊动彭城,再者他军中也欠缺粮草,他根本不想来见宋王偃不是因为他兄长蒙伯的事,其实就连蒙仲也说不清到底是因为什么。

    反正,他就是不想跟宋王偃呆在一块。

    不过,他也看得出来,他几次拒绝宋王偃的好意,已使这位君主有些不悦了,于是他稍微婉转地拒绝道“这酒,我想还是等我义兄回来再喝吧。”

    宋王偃仔细想了想,觉得蒙仲这个提议倒也不坏,毕竟惠盎在的时候,这小子还不至于几次三番地讽刺他。

    不得不说,也就是宋王偃知道蒙仲性情忠义,且一心想使他宋国在这个乱世得以安定,因此对他多加宽容,倘若换做其他人,恐怕早就被宋王偃下令用绳索吊在校场的树上,远远地用弓箭射死了。

    此时,蒙仲忽然问道“对了,我义兄为何会去郯城莫非郯城那边战况吃紧倘若如此的话,希望宋王尽快派人供应粮草,在下立刻赶奔郯城”

    “不必着急。”

    宋王偃暗暗感动于蒙仲对他宋国的热切,摆摆手解释道“目前有太子驻守在郯城,且齐燕联军的攻势也并非凶猛,短时间内应该没有什么变故,惠盎之所以前往郯城,只不过是那个秦国的魏冉想要去郯城看看对了,蒙仲,关于这个魏冉,你了解多少”

    “魏冉”蒙仲不解问道“怎么”

    只见宋王偃眯了眯眼双目,沉声说道“寡人观此人,喜怒不形于色,极有城府,叫人琢磨不透前一阵子他到彭城时,寡人与惠盎设宴招待他,筵席间,他曾提及过你,说你这些年几次阻扰了他秦国的战事,且用此事,旁敲侧击试探我宋国对秦魏两国事务的态度当时惠盎便说,秦魏两国之事,我宋国并不想参合,魏冉当时虽笑而不语,但寡人总觉得,他对此颇为不满”

    老师当真有先见之明

    回想起在故乡时老师庄子对他的提醒,蒙仲心中暗暗想道。

    他问宋王偃道“倘若有朝一日,我宋国注定会失去秦魏两国其中之一的支持,不知宋王会站在哪边秦国或魏国”

    宋王偃微微一愣,在看了一眼蒙仲后,皱着眉头沉思说道“大概会选择魏国。”

    听到这话,蒙仲心中暗暗称赞,暗赞宋王偃还是有眼力的。

    说着,他便将他老师庄子那一番警告告诉了宋王偃,只听得宋王偃频频皱眉。

    不得不说,此前宋王偃也好,惠盎也罢,都不是没有考虑过秦魏两国的矛盾会给宋国带来什么的影响,但关于秦国放弃宋国暗中与齐国结盟的猜测,这两位还真没考虑过。

    然而仔细想想,这个猜测确实并非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他叮嘱蒙仲道“过几日,待你到了郯城后,将你方才所言之事告诉惠盎,叫他派人盯着魏冉的动向。倘若他不满于我宋国的态度,在此战前后出使齐国,那我宋国就得对秦国提高警惕了。”

    “我记下了。”

    蒙仲抱了抱拳。

    当日,待蒙仲离开王宫后仅一个时辰左右,宋王偃便派了彭城的官员押运了一批粮草来到了方城骑兵的驻军点,其中还有不少酒肉,让诸方城骑兵大感欢喜。

    于是乎,诸方城骑兵埋锅造饭,吃酒炖肉。

    而次日,司马错与乐进便率领秦魏联军抵达了彭城,与蒙仲汇兵一处。

    随后,司马错便代表秦国觐见了宋王偃。

    虽然蒙仲其实并不想见到宋王偃,但考虑到宋王偃昨日在听到他那番话,今日会见司马错是否会出现什么变故,蒙仲最终还是跟着司马错一同去了王宫。

    事实证明,他的担忧是多虑的,宋王偃当了几十年的君主,城府自然深得很,哪怕他昨日从蒙仲口中得知秦国或有可能抛弃他宋国、将他宋国作为与齐国结盟的牺牲物,但今日他见到司马错时,还是热切地与司马错交谈,并且设宴款待司马错以及晋邝等诸位秦将。

    而在宴席期间,宋王偃也曾几次表达他对秦国、对秦王的感激,仿佛昨日他与蒙仲的对话从未发生过的。

    亲眼看到这一幕,蒙仲自己也感觉有些好笑。

    好笑于他也难免被世人对宋王偃的错误认知所影响宋王偃,真是那种一言不合就拔剑杀人,毫无胸襟、毫无城府的暴君么

    怎么可能

    宋王偃大多数时候杀人,只是为了取乐,且所杀的也只不过是些无关痛痒的罪犯囚徒,真正因为一言不合而拔剑杀人的例子,却反而是寥寥无几。

    就蒙仲所知,目前就只有在宋国攻伐滕国期间被宋王偃杀死的唐鞅当时宋王偃与惠盎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一怒之下就把唐鞅给杀了。

    看上去那唐鞅挺冤枉的,但相信只要有人听到唐鞅当时那番混账至极的话,都不会觉得此人死地冤枉。

    至少蒙仲就这样认为。

    在彭城修整了一日,司马错便率领秦魏联军踏上了前往郯城的道路,在经过约四五日的赶路后,大军抵达郯城。

    当时得知秦魏联军抵达郯城,太子戴武亲自领着惠盎、戴不胜等诸多郯城的将领、官员,出城迎接,既是为了迎接秦国的国尉司马错,也是为了迎接蒙仲。

    期间,蒙仲注意到穰侯魏冉亦在迎接的队伍中,笑容可掬地与司马错说着话。

    在进城时,蒙仲抽了个空暇,将他老师庄子的警告,以及宋王偃的命令,皆转达给了他的义兄惠盎,只听得惠盎皱起眉头。

    他对蒙仲说道“此事很有可能我原以为那魏冉只是想看看齐国的虚实,没想到他在郯城一呆就是将近一个月,我也觉得他有心在战后出使齐国,不过这件事,我等不好与其当面对质,只能暗中图之,免得秦人被我宋国识破后,再生变故。总之,既然秦国为了攻打魏国,不惜与齐国结盟,我等只需设法破坏两国的邦交即可,不可直接与秦国撕破脸皮。”

    说着,他笑着对蒙仲说道“好了,这件事为兄会处理的,至于你嘛我想你得向太子好好解释一下了。”

    “解释”蒙仲有些不解。

    “当然。”惠盎表情古怪地说道“你曾经形影相随的兄弟乐毅,为何投奔了燕国,且成为了燕军的统帅,以及,当初太子派去保护你的士卒荣蚠,何以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燕国的大将,这些,你可是得向太子好好解释一下了。”

    听到这话,蒙仲亦是颇感意外“对面燕军的将领,是乐毅跟荣蚠不是剧辛么”

    “并非剧辛,而是乐毅。”惠盎点点头,旋即补充道“此外,还有一名叫做赵奢的大将。”

    从旁,蒙虎与华虎二人听得满脸古怪之色。

    乐毅、赵奢、荣蚠好家伙,感情对面燕军的将领,都是熟人。

    数万秦魏联军抵达彭城,齐燕联军那边自然不会不知情。

    这不,就当太子戴武设宴为司马错、蒙仲等人接风的时候,齐军的主将田触立刻在己方军营的帅帐内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当时田触环视帐内诸将,沉声说道“据斥候所报,今日宋国有数万援军抵达了郯城,看旗号,似乎是秦国与魏国派来的军队。秦军军中多有秦国尉司马字样的旗帜,我猜测极有可能是秦国的名将司马错带兵,至于魏军这边,则多是魏方城、魏方城令蒙字样的旗帜”

    唔

    原本环抱双臂闭目养神的乐毅,听到这话猛地睁开了双目。

    在他身旁,荣蚠亦是惊讶地睁大了双眼。

    魏方城令蒙

    那不就是

    彼此对视一眼,乐毅、荣蚠二人皆不动声色。




第349章:再见乐毅
    片刻后,待齐军主帅田触主持的会议结束后,乐毅便带着赵奢、荣蚠二人,在一队燕军的保护下,骑乘战马返回他燕军的营寨。

    不得不说,在返回燕军营寨的途中,荣蚠恨不得立刻与乐毅聊聊那有关于魏国援军的事,毕竟有种种迹象表明,此番秦魏两国驰援宋国的魏军将领,正是他们的兄弟蒙仲

    是的,鉴于蒙仲曾经对荣蚠说过我亦将你视为手足兄弟,因此荣蚠理所当然地将蒙仲视为兄弟,只不过在跟乐毅提到蒙仲的时候,他还是难免会称呼蒙仲为蒙司马这是他曾经习惯的称呼,并且,也不打算更改。

    但遗憾的是,虽然荣蚠急切想要跟乐毅聊聊蒙仲,然而此时身边却有赵奢在。

    赵奢这个人怎么说呢,为人重情重义不假,但一来此人对宋国并无特殊的感情,二来据说始终对赵国念念不忘,终归不是与他们一个圈子里的手足弟兄。

    因此荣蚠只好忍着,准备回营后找个赵奢不在旁的时机,再与乐毅聊聊魏军的事。

    然而出乎荣蚠意料的是,在返回军营的途中,赵奢却主动聊起了这件事。

    他对乐毅问道“大司马,方才田触在说到秦魏联军时所提及的蒙姓魏将,恐怕就是蒙仲、蒙司马吧”

    听到这话,乐毅微微转头瞥了一眼赵奢,不置与否地说道“在未曾亲眼见到之前,某不敢认定。说不定是其他人呢”

    赵奢摇了摇头,笑笑说道“蒙氏这个姓氏,出自宋国,本就不多见,更何况那位蒙氏魏将,还是一位至少手握一军兵力的军将,绝非寻常之辈再联想到大司马曾经投奔燕国时,曾提及从魏国而赴燕,想来当时蒙司马就已经投奔了魏国,总之,除了蒙司马,在下实在想不出魏国还有哪位蒙姓军将。”

    赵奢这话,让乐毅无从抵赖,因为他与荣蚠最初投奔燕国的那会儿,确实跟剧辛、赵奢透露了不少,毕竟那会儿,他与荣蚠初来乍到,不比剧辛已贵为韩国的国相、兼大司马之职,而赵奢也已被燕王职封为上谷守,手握一军兵权。

    只不过两年下来,乐毅已愈发得到了燕王职的信赖,被任命了燕国的大司马。

    其中原因,无非就是乐毅与燕王职利害一致乐毅心系宋国,不希望宋国再受到齐国的侵犯,而燕王职,则更是对齐国恨之入骨。

    于是乎,君臣二人一拍即合,以至于乐毅这位后来人,如今相比较剧辛、赵奢更加受到燕王职的信赖。

    至于他的唯一任务,那便是完成燕王职的毕生心愿,即覆亡齐国

    这也正是前一阵子齐将田触威胁乐毅时,乐毅丝毫不惧的原因,因为燕王职根本不会因为这点事就罢免他,若非眼下的时机不合适,燕王职早就命令乐毅攻打齐国了,还轮得到秦人在他燕人面前耀武扬威

    正因为所处的位置与两年前有所不同,因此乐毅对待赵奢的态度也难免有所改变。

    倒不是什么趋炎附势,只不过他受燕王职的信赖,亦逐渐适应了燕国大司马的职位,在这种情况下,乐毅自然要为燕国的利益考虑,这也正是他近两年逐渐疏远赵奢的原因,谁让赵奢始终对赵国念念不忘呢。

    如果说剧辛投奔燕国是为了荣华富贵、施展报复,如果说乐毅、荣蚠投奔燕国是为了借燕国的力量削弱齐国,那么赵奢,他纯粹就是到燕国避难的,毕竟他在沙丘宫变那件事中,亦属于叛逆的角色。

    说白了,赵奢是畏罪潜逃,而不是心甘情愿投奔燕国。

    或许,等到日后奉阳君李兑在赵国失了势,赵奢就会向燕王职请辞上谷守的职位,就此返回赵国。

    平心而论,乐毅并不讨厌这样的人,毕竟他的好兄弟蒙仲,也跟赵奢一样对自己的故国宋国抱有强烈的感情,只不过站在燕国臣子的立场上,乐毅自然不能接受赵奢这种身在燕国心在赵的行为。
1...270271272273274...3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