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更可恶的是,除了第一次骚扰时秦楚联军还有点反应,待蒙遂与乐进二人做第二次、第三次骚扰时,方城城内干脆连动静都没了,二人白白挨了两个时辰的冻,最终沮丧地返回阳关。

    当然,次日秦楚联军也丝毫没有从方城后撤的意思。

    相反,在天亮之后,秦楚联军便像前几日那样,派出大量士卒到阳关北侧的应山、南侧的阴山砍伐林木,且故意在方城的东郊打造各种攻城器械,这明显就是在给阳关的魏军施加压力。

    因为这事,蒙遂、乐进、郑奭等人忧心忡忡,其原因就在于阳关的关墙有一半还在修建当中,虽然搭建了临时的木墙、木栅,还摆下许多的鹿角,但防守能力却仍然无法保证,万一被冲车几下就撞塌了,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防备秦楚联军的冲车,阳关立刻派士卒在阳关前挖掘了一道约一丈宽、一丈半深的沟。

    魏军的行动,自然瞒不过方城那边的眼睛,白起得知此事后哈哈大笑,当夜就派人将那条沟给填平了。

    见挖沟的办法行不通,蒙仲便改变主意,命士卒打造了更多的鹿角,一排排地整齐摆设在关外的平地上。

    鉴于这些鹿角皆在阳关城墙的射击范围内,若派士卒前去摧毁,必定会遭到魏军弩手的狙杀,白起考虑了一番后,便尝试派弓弩手用火矢攻击那些鹿角。

    结果,虽然成功地烧掉了不少,但秦军也因此消耗了不少箭矢与火油,于是白起便放弃了。

    就这样,在彼此来来回回的试探与小股交锋中,转眼便到了十月下旬,天气迅速转寒,四周的草木已可以见到白霜。

    见此,白起与司马错商议道:“虽我军尚未打造足够的攻城器械,但再等下去,今年怕是连试探阳关的虚实都没有了,在下认为当立刻出兵攻打阳关,无论成败。”

    “唔。”司马错点了点头,没有反对。

    其实若按照司马错的打仗方式,这会儿他就该率领秦军撤回宛城了,在宛城度过整个冬季,待来年开春时再发兵进攻阳关,是白起非要在今年收兵前试探阳关一番,是故近二十万秦楚联军才依然留在这一带。

    当然了,虽然不提倡在这种冬季将至的天气再出兵攻打阳关,但趁此事机会试探一下阳关的虚实,司马错倒也不排斥。

    毕竟这场仗打到今日,他与白起皆前后在蒙仲手中吃了亏,单单这一点,就足以让司马错提起十二分精神来对面这场战争,面对阳关,面对蒙仲。

    十月二十六日,白起、司马错、昭雎三人各率两万军队,尝试进攻阳关。

    倒不是他们不愿出动更多的问题,问题是阳关不比方城,两侧都是山脉,只有一个门户,且这个门户才只有两百余丈宽,比方城的一侧城墙还要隘,实在是容纳不下更多的军队。

    甚至于,就算是此番出动的六万军队,也得分作前中后三波,这才得以通过阳关跟前的那片狭谷。

    在通过这片狭谷时,白起皱着眉头看了看两侧的山丘。

    他依稀可见,两侧山丘上隐约有人影闪动,显然是魏军无疑。

    于是他低声对副将季泓道:“待来年再来时,必须想办法先设法占领南北两侧的山丘,否则魏军就能像今日这般,对我军形成三面包夹之势,这对于攻克此关大为不利。……另外,叫仲胥、童阳二人警戒于侧翼,谨防两侧的山丘上有魏军袭来。”

    听他这意思,显然他也清楚今年很难攻陷这座关隘了。

    “喏!”季泓抱拳领命。

    约一刻时候,待等六万秦楚联军在阳关外摆下阵型,白起不顾司马错的劝阻,乘坐战车来到阵前,朝着阳关方向喊道:“蒙仲,出来见我。”

    此时蒙仲正在阳关上那仅建造了一半的城门楼前眺望关外的秦楚联军,忽见白起亲自跑到阵前向他喊话,心中也觉得有些古怪。

    谁让那晚在方城内时,白起曾亲口劝说他投奔秦国呢说实话,蒙仲怎么也没料到白起竟然会说那样的话——这家伙不应该恨他恨得咬牙切齿才对么

    摇了摇头,蒙仲朝着关外喊道:“蒙某在此,有何贵干”

    只见白起指着尚未不远处尚未竣工的那段城墙,笑着对蒙仲说道:“你觉得单凭这座尚未建成的关隘,抵挡得住我秦楚两国的大军么我劝你还是早早献关投降,我还可以保你不死。”

    “这家伙……”

    蒙遂闻言大怒,正要回骂,却被蒙仲抬手制止。

    只见蒙仲居高临下地看着白起半响,旋即撇嘴笑道:“倘若你肯投降,我亦可饶你一命。”

    “哈哈哈哈……这个玩笑可不好笑。”




第311章:十月末【二合一】
    “叮叮,叮叮——”

    面对着阳关的弩阵防御,秦将白起无奈地选择了退兵。

    虽然他今日有心试探一下阳关的守备,然而却万万没有想到,那蒙仲也不知耍了什么花招,以至于从阳关内不停歇地射出绵绵的箭雨,这非但让秦楚两军的士卒感到恐慌,就连白起也因此显得有些心烦意乱。

    在当今世上,虽流传有《孙子》、《吴子》、《孙膑》等兵法,但凡是看过兵法的将领,都明白打仗需“以正和、以奇胜”,但奇谋之所以称作奇谋,又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想出来的。

    可是对面的蒙仲,似乎他每次遇到这家伙,这家伙都能鼓捣出一些新奇的东西,比如去年在伊阙之战时效仿赵国组建骑兵,破解了他白起用来反制魏军的狼奔豕突之策,而今日在阳关,又不知耍了什么花样,使其麾下的弓弩手能够连续施展齐射。

    不得不说,这让白起的心情变得尤为复杂。

    一方面,蒙仲表现得越出色,就越不枉费白起视其为劲敌,甚至于白起也在暗暗期待,期待蒙仲是否还能表现地更加出色;可另一方面,白起也希望尽快击败蒙仲,将其收入麾下。

    秦国此前不乏彼此配合默契的将领,就比如魏章与嬴疾,正是这两位的默契配合,才使秦国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中,最终击败了倾尽国力发兵进攻秦国的楚国,一举全歼了入侵秦国境内的楚军,使当时傲慢强横的楚国,再不敢挑衅秦国。

    正因为如此,哪怕今时今日魏章、嬴疾皆已故去,但仍有上了年纪的秦人怀念这两位名将。

    不过白起却坚信,只要蒙仲愿意投奔秦国,投入他麾下作为副将,他与蒙仲精诚携手,哪怕是魏章与嬴疾这对组合,亦要被他们比下去。

    但想要收服蒙仲,就必须先击败此人,然而想要击败蒙仲……

    不得不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万岁!”

    “秦军撤退了!”

    “万岁!”

    瞧见关外的秦军如潮水般撤退,首先是阳关城墙上的魏卒们忍不住欢呼起来,旋即,关内亦响起了如潮的欢呼。

    “这就撤兵了”

    许地军司马郑奭简直有些难以置信,他可从未想过,秦楚联军今日的攻势竟然是这般的虎头蛇尾。

    不,连虎头蛇尾都谈不上,因为秦楚联军今日几乎没有对阳关造成多大的威胁。

    当然,虽然对此感到不可思议,但郑奭也明白其中的缘由,他觉得,多半是他魏军毫不间断的弩箭齐射唬住了司马错与白起。

    而提到这毫不间断的弩箭齐射,他便不由地有些佩服蒙仲。

    要知道,弩兵问世至今已有数百年,但始终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填装弩矢太慢、无法连续射击,这使得弩兵在战场上大多数时候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存在,不足以成为主力,然而,今日蒙仲却依靠巧妙的战术,单凭几千弩兵就吓唬地秦军立刻撤离,郑奭着实佩服。

    想到这里,郑奭立刻从城墙走到关楼,朝着蒙仲抱抱拳,笑着说道:“恭贺方城令再次击退秦军。……不过这次也太过于轻松了,在下尚未取下一名秦卒的首级,这场仗就结束了,实在是不尽兴呐……”

    蒙仲笑着说道:“今日只是司马错与白起被我等唬住了而已,倘若他们得悉其中的奥秘,待他们下次发兵进攻我阳关时,就不会如此轻易地撤离了……”

    听闻此言,郑奭面色一愣,立刻皱着眉头说道:“这样的话,有必要警告士卒们守住秘密,莫要将这招战法泄露出去……”

    蒙仲微微一笑。

    平心而论,他当然也想守住二段射的秘密,但正所谓纸包不住火,无论他如何守住秘密,司马错与白起最终还是会得悉其中的秘密,甚至于将其学会,反过来对付他们。

    既然注定无法守住秘密,还不如顺其自然,将更多的心思用在思索新的计策上——纵观古今,哪个名将能单凭一招兵法赢得所有的胜利

    此时,蒙遂亦从城墙那边走了过来,与蒙仲、郑奭二人谈聊了片刻。

    算计,蒙遂压低声音对蒙仲说道:“阿仲,虽这招战法威力极大,但关内的弩矢储备消耗也极大,就方才那一会儿工夫,差不多就已射出去三四万支弩矢了……”

    在旁,郑奭听到这话,震惊地瞪大了眼睛。

    他忍不住插嘴道:“什么就那么会工夫三四万箭矢没了”

    而听到这话,蒙仲亦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为了今日的守关,将他麾下的弩兵,以及郑奭麾下的弩兵通通都调到一起,大约凑了六千人左右,这六千名弩手每人射个十箭,不就是六万支弩矢了么

    此时,蒙遂正色对蒙仲说道:“为日后考虑,我觉得有必要储备一批弩矢。”

    稍稍一停顿,他从关楼上一名弩手腰间的箭袋中抽出一枚弩矢,向蒙仲说出了他的想法:“我觉得,单单依靠从魏国国内运来的弩矢,不足以完全弥补我军的箭矢消耗,倘若想长久守住此地,我认为我等应当建造一些专门锻造箭簇的工坊……”

    “专门锻造箭簇”旁边的郑奭微微一愣。

    “是的。”蒙遂转头朝向郑奭,点点头解释道:“为节省铁石,仅锻造箭簇也足以洞穿秦军的甲胄,而箭杆,用木杆就足以,并且,为了节省人力,这些木杆咱们可以让叶邑的邑民帮忙削制,我叶邑如今有十几万邑民,倘若有十万人,每人每日削造十支木杆,那就是一百万……”

    日造一百万支箭杆

    在旁的郑奭已经惊地数不出话来了。

    这也难怪,毕竟在当今天下,单个城邑能拥有十几万人口的,绝对不超过两只手,且其中还包括像邯郸、大梁、临淄这种国都级别的城池,绝大多数的大邑,基本上人口都在三四万左右,因此自然没有这么夸张的生产力。

    “这个主意不错。”

    蒙仲闻言点了点头。

    他从两方面考虑蒙遂的建议,其一,即弩矢的反复利用,其二,即叶邑的劳动力。

    别看叶邑一带现如今还有着充足的耕地,但随着叶邑的发展,城邑周围的临近的土地,最终是会被开垦完的,到时候,就会出现大量没有土地的邑民。

    没有土地,就意味着没有收入,而没有收入就活下去。

    因此,在叶邑发展一些小作坊,分担一部分对土地紧缺的压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一座城邑想要可持续地发展,农、工、商三者缺一不可。

    想到这里,蒙仲当即对蒙遂说道:“这样,你立刻派人向缭到阳关来一趟,咱们好好商量一下这件事……”

    “嗯!”

    蒙遂点点头,在向郑奭打过招呼后,告辞离去。

    看着蒙遂离去的背影,再看看站在身边的蒙仲,郑奭心中不禁升起一个古怪的想法:明明这两位的年纪都跟他儿子差不多大,那么他二人之间的对话,他却听不懂呢

    不过一想到蒙仲、蒙遂二人皆是宋国大贤庄周庄夫子的弟子,郑奭也就释然了。

    毕竟是圣人的高足嘛,常人自然是万万比不了的。

    随后,蒙仲、郑奭二人又巡视了关内,期间顺便与麾下的士卒说说话,鼓舞一下士气,而就在他鼓舞士气的期间,忽有一名魏卒带着两名魏卒来到他面前,抱拳禀报道:“启禀方城令,有郾城的信使送信至,欲求见蔡午蔡司马。”

    听闻此言,蒙仲遂看向那两名来自郾城的魏卒,惊讶地说道:“蔡司马于几日前已率军回援郾城,难道你二人途中不曾遇到么”

    那两名郾城魏卒面面相觑,楞了半响,才有一名士卒低着头说道:“我等本该在昨日抵达此地,只因途中遇到了敌军骑兵的追击,是故……是故……”

    “原来如此。”

    蒙仲点点头,也没有责怪这两人的意思,反而宽慰道:“不过你二人可以放心,蔡司马已率军回援郾城了,算算日子,此刻怕是已抵达了郾城一带……”

    说罢,他看了一眼其中一名郾城魏卒手中的书信,问道:“不介意的话,在下能否看看这信,看看郾城现如今是什么情况”

    听闻此言,那名持信的魏卒立刻将手中的书信恭敬递给蒙仲,口中说道:“是方城令的话,那应该无妨……”

    显然,这名魏卒也知道蒙仲与蔡午关系极好。

    道了一声谢,蒙仲接过竹册,将其徐徐摊开,仔细看着信中的内容。

    跟前几日求援书信一样,这封书信,也是郾城的县令杜粟所写,其中大意无非就是郾城境内近期频繁有村庄遭到秦国骑兵的袭掠,出现了无数死伤,杜粟作为郾城县令快掩盖不住这件事了,又因为郾城兵力不足而无法征讨这股敌军,因此盼望蔡午尽快率领军队回援。

    看杜粟在信中的语气,似乎他与蔡午的关系还算不错,至少没有威胁蔡午的意思。

    但看到信中写到死伤无数,许多难民投奔县城,蒙仲还是颇感过意不去。

    毕竟,要不是他写信恳请蔡午带兵前来相助,郾城或许就不会经历这一劫。

    在旁,郑奭亦看到了心中内容,见蒙仲有些愧疚,便在旁劝道:“方城令不必如此,方城与郾城,包括我许县,三地相隔不远,唇亡齿寒,我与蔡午相助方城,亦等同于是在帮助郾城与许县。眼下是方城抵挡住了二十几万秦楚联军,否则,若此处失守,外面二十几万大军,便可沿着阳关、叶邑,径直杀入我三城的腹地,到那时,郾城的死伤,可不止数百、近千人了……”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事实,司马错攻打方城、阳关的目的,就是为了占据这条通道,以便可以随时威胁魏国的腹地。

    听到郑奭的话,蒙仲微微点了点头,旋即又看了一眼手中的那封求援书信。

    虽然他并不清楚白起麾下那两千秦国骑兵的主将究竟是谁,但看得出来,此人并不莽撞然而有些狡智,见郾城无力派兵征讨他们,便索性先在郾城扎了根,到处袭掠当地村庄,夺取粮食与衣物,留待过冬时使用。
1...227228229230231...3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