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片刻之后,蒙虎等人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帅帐。
“阿仲,你找我们……蔡司马也在”
在彼此打过招呼后,蒙仲将事情经过告诉了蒙虎等人,他对诸人说道:“方才蔡司马收到了郾城送来的消息,得知有一支秦国骑兵从上蔡侵入郾城,已袭掠了好几个村落。想来你们也都知道,蔡司马为了支援我方城,已将其麾下军队大多调往此地,以至于郾城此刻兵力不足,虽县城暂时无忧,但却无法阻挡那些秦国骑兵袭掠境内的村庄,因此我希望你们几人率领骑兵援助郾城……这不单单是为了郾城,也是为了我叶邑。”说罢,他转头看向蔡午,说道:“蔡司马,具体的,你来与他们细说吧。”
蔡午朝着蒙仲抱了抱拳,旋即便对蒙虎等人讲述起郾城如今的状况,比如守军的情况等等。
郾城亦是魏国在南边的边境重城,因为只与楚国接壤,因此防备的主要对象即是楚国。
只不过近些年楚国被秦国打地节节败退,根本无力侵犯魏国,因此郾城倒也因此得到了一段和平时期,没想到这次,竟会有秦国的骑兵绕过上蔡袭击郾城,别说蔡午没有想到,就连蒙仲也没有想到。
据蔡午所言,自从楚国臣服于秦国之后,他便暗中叫郾城监视着上蔡、项城、平舆一带的动静,倘若有迹象表明楚国试图偷袭郾城,那他也只能立刻回援郾城——好在郾城距离方城一带并不远,最多两日他便可回援郾城,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这次袭击他郾城的竟然是骑兵,骑兵的速度自然不同于步卒,这也导致郾城那边才刚刚得知敌军犯境的消息,便已有好几座村落遭到了秦国骑兵的攻击,以至于郾城那边也有些心慌,生怕县城被秦军攻陷。
在听完蔡午的讲述后,蒙虎拍着胸口信誓旦旦地说道:“老蔡,你放心,区区两千名秦骑而已,兄弟我定会将其杀得片甲不留,保你郾城无恙。”
听了这话,屋内众人顿时哈哈大笑,要知道蔡午已经年过四旬,而蒙虎才比蒙仲、蒙遂等人大一岁,刚刚年至二十,看着蒙虎与蔡午谈兄论弟,众人只觉好笑。
而对此,蔡午也觉得有些好笑,毕竟蒙虎的年纪比他儿子还小,不过他倒也并不在意,毕竟彼此已接触了有段时间,他也清楚了蒙虎等人的秉性。
他唯一在意的,反而是阳关这边。
想到这里,他转头对蒙仲说道:“方城令,若我等回援郾城,那阳关这边……”
仿佛是猜到了蔡午的心思,蒙仲摇摇头说道:“冬季将至,我寻思着秦军最多不过是对我阳关做一番佯攻,试探一下我阳关的防御,至于真正的交兵,怕是得在明年开春之后了,是故蔡司马也不必过于担忧。”
听闻此言,蔡午微微点了点头。
他觉得,凭蒙仲麾下的军队,再加上郑奭麾下的军队,单单守一个阳关,暂时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除非秦楚联军不惜代价连日猛攻,纯粹用秦楚两军士卒的伤亡来换魏军的伤亡,只有这样阳关才会陷入困境。
但正如蒙仲所说的,眼下冬季将近,秦楚联军目前连过冬都成问题,哪有时间打造攻城器械来攻打阳关
众人正说着,忽然有蒙仲的近卫走入屋内,抱拳禀报道:“城令,屈先生来了,已在帐外等候。”
屈先生
莫非是屈原么
屋内的蔡午等人皆露出了意外之色,他们都知道屈原的存在,也知道屈原最近在叶邑帮助向缭安顿投奔而来的楚民,只是不明白屈原今日为何会来阳关这边。
见诸人面露不解之色,蒙仲便笑着说道:“是我请屈先生来的,为了的是安抚那些降卒……好了,阿虎,你们几个速速整顿骑兵,跟随蔡司马一同回援郾城,有什么紧要,即刻来报。蔡司马,他们几个就交给你了。”
“不敢不敢。”
几句之后,蔡午便带着蒙虎、华虎等人离开了蒙仲的屋子,在遇到等候在外的屈原时,亦不忘向屈原抱拳行礼,而屈原亦微笑着拱手还礼。
说来也讽刺,屈原作为楚国的前朝中重臣,此前在楚国并不受重视,反而到了方城、叶邑这边,无论是魏人还是楚人皆对他恭敬有加,不得不说这确实讽刺。
而此时,蒙仲亦跟在蔡午等人身后走出了屋子,朝着屈原拱拱手说道:“有劳屈先生跑一趟。”
“哪里哪里。”
屈原连忙拱手还礼,随即转头看了一眼蔡午等人的背影,好奇问道:“那位蔡司马,方才与在下告别,莫非是要暂离阳关”
“唔。”蒙仲也不隐瞒,如实说道:“今日方才得知,有一伙秦国的骑兵进犯郾城,是故蔡司马急着回援郾城,我便叫蒙虎他们率骑兵助其一臂之力……”
屈原听了惊讶问道:“秦国也有骑兵”
“呵呵,这事说来话长……屈先生,咱们进屋再聊吧请。”
“请。”
待将屈原请到屋内后,又吩咐士卒煮酒,为屈原驱寒。
片刻后,待一碗暖酒下肚,屈原顿时不再感觉寒冷,他抬头对蒙仲说道:“听向邑丞所言,方城令请在下前来,是因为那些楚军的降卒”
“是。”蒙仲为屈原舀了一勺烫酒,旋即正色说道:“前日我军伏击了秦楚联军,期间有约五千左右的楚卒向我军投降,正所谓杀俘不祥,但在下又不能将其放归,免得这些降卒重新回到其军中,再次成为我方城的敌人,因此,我准备叫这些人协助修筑关隘,又恐其滋事,因此希望屈先生代为出面……在下可以承诺,只要那些降卒老老实实,在下绝不会加害,且在这场仗结束之后,定会安然无恙将他们放回楚国,只要他们要走,我绝不强留。”
屈原闻言点了点头:“方城令的承诺,屈某信得过。”
他没有细问前日魏军伏击秦楚联军的过程,也没有细问楚军的伤亡,毕竟他想想也知道,就当时而言,无论是蒙仲还是方城军,都不会对那些楚军手下留情,但这也并非是蒙仲或方城魏军的责任,要怪就怪他楚军自身,怪楚王熊横愚昧的选择了协助秦国。
想了想,屈原点点头说道:“此事不难,只不过,在下的名声恐怕并不如方城令所想象的那般,那些楚卒未必肯听信于在下。”
听了这话,蒙仲顿时笑了起来:“屈先生太过谦了,在大多数楚民心中,您可比楚王还值得尊敬。”
屈原闻言一惊,连忙说道:“此乃大逆不道之言,方城令不可这么说,在下愧不敢当。”
见屈原被自己一句话吓得面露惊色,蒙仲无奈地摇了摇头。
其实他并非是恭维,据他所知,如今楚国的子民最惋惜的两个人,即是楚怀王与屈原。
楚怀王虽然有时会犯糊涂,其中最严重的一次犯糊涂,即听信了张仪的谎言而与齐国断绝了邦交,但不得不说,这还是一位很有骨气的君王,纵使在前往秦国求和的期间遭到秦王软禁,他也不肯出卖国家,不肯为了自己的安危而割让土地给秦国,以至于最终死在秦国。
正是这份骨气,使楚人原谅了这位君王此前那些愚蠢的决定,为其死在秦国而感到无比的悲伤——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有现如今的楚王熊横做对比,谁让熊横比他爹楚怀王还要昏昧不堪呢。
而屈原,则是因为在当初主持变法时有意削弱贵族利益、提高平民的利益,而遭到了楚国旧贵族的联合抵制。
正因为这件事,才使得原本并没有多大名声的屈原,一下子就成为了万千楚国平民心目中的大贤臣。
别看如今屈原是戴罪之身,但在楚国平民心目中,他的话比楚国任何一个人都值得信赖。
蒙仲毫不怀疑,只要屈原出面安抚,那些此刻仍在担惊受怕、甚至还想着如何逃离的楚军降卒,定会听从屈原的话,老老实实地协助他魏军修缮阳关。
约半个时辰后,蒙仲便带着屈原走出了屋子,朝着正在修缮的关隘地段而去。
阳关,虽说是一个山谷隘口,但从南至北其实也有近两百丈左右,远不如去年蒙仲见到过的函谷关那般狭隘,狭隘地只能让两、三辆战车并行,但不管怎么样,这好歹是一个隘口,只要在这里建起一道城墙,连接北侧的应山与南侧的阴山,秦军想要攻克此地,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但遗憾的是,这座由今年开春起就开始建造的关隘,因为种种原因,至今还未彻底竣工。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砌墙的材料。
在这个时代,砌墙的最佳材料无非就是岩石,但问题是,要把山石从山体里挖出来,然后打磨成巨大的石砖,这需要大
第310章:弩阵守关【二合一】
屈原亲自出面,效果果然不一般,仅两日工夫,那些楚军降兵就变得服服帖帖,哪怕看守他们的魏卒稍有松懈,也没有人趁机逃跑,老老实实地帮忙建造夯土城墙,以换取一日两餐的食物。
以至于乐进私底下与蒙遂开玩笑,说只要再过几日,或许他就能率领这些降卒去跟秦军厮杀。
这话虽然夸张,但已足以表明那些楚军降兵的现状。
而在此期间,蒙仲亦与屈原谈论了有关于昭雎的事,然而屈原却表示,蒙仲眼下设法去见昭雎,怕是不会有什么效果。
当时屈原对蒙仲说道:“在下很了解昭雎,他看人看物都很准,但心志不坚,纵使方城令此刻想方设法与他取得联系,他也不会回应,更别说背着秦人私下与方城令见面。……倘若用方城令对‘臣’的理解来定义,昭雎一半是王之臣……”
“还有一半呢”蒙仲问道。
只见屈原无奈地笑了下,既无褒奖、亦无轻蔑,只是纯粹地无奈一笑:“还有一半,则是昭氏的家主。”
说着这话时,屈原不禁回想起当年他因为主持变法改革而遭到举国旧贵族的抵制时,昭雎作为他妻子的族兄,平日里的好友,当时亦不曾伸手相助,与他一同跟子兰等人抗衡。
虽然就算有昭雎相助,他们当时也斗不过以子兰为首的旧贵族势力,但不可否认,昭雎的做法还是让屈原感觉……稍稍有些失望。
其实严格来说,昭雎并没有做错,站在他的立场,他首先要确保昭氏一族的利益,这一点屈原也能理解,所以才说是稍稍的失望。
从这一点上来说,昭雎不如庄辛。
见屈原忽然沉默不语,脸上露出追忆之色且神色暗淡,蒙仲心知这位屈大夫肯定是想到了什么不好的回忆,遂识趣地没有追问,而是岔开话题道:“那……怎样才能让昭雎与在下一见呢”
屈原想了想说道:“倘若是在下前往劝说,昭雎会给在下这个面子……”
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蒙仲打断了。
要知道,屈原在叶邑这件事,根本谈不上什么秘密,至少叶邑内的邑民十之都知道,倘若其中混有秦军的奸细,那就意味着着秦军也已经得悉此事,在这种情况下若屈原径直去见昭雎,难保不会被司马错、白起二人截下。
虽说司马错与白起未必会杀害屈原这样的楚国贤臣,但软禁总是免不了了,甚至于还会暴露昭雎,暴露他蒙仲欲私底下勾结昭雎的意图,这怎么看都不是什么上策。
哪怕是让庄辛传递消息,这都比屈原亲自去见昭雎要强。
想到这里,蒙仲对屈原说道:“在下觉得,还是请庄辛庄大夫代为传递这个消息吧……”
不得不说,相比较昭雎,另外一位楚臣庄辛的态度则积极地多,前一阵子时不时地就向方城送来秦军的消息,就连白起与司马错不合之事,也是庄辛写信透露的,这使得蒙仲很担心庄辛会暴露,使他方城失去了一名共同对付秦国的内应,也让屈原失去了一名志同道合的同伴。
好在迄今为止,蒙仲派往楚郢的细作还未送来任何有关庄辛出事的消息。
当日,蒙仲便以庄仲为化名写了书信,至于送信的人选,屈原推荐了一名叫做邓典的叶邑楚人,据他所说,庄辛当初来叶邑时,正是邓典为其带路,因此庄辛自然认得邓典。
“值得信任么”当时蒙仲问屈原道。
屈原笑了笑说道:“那邓典眼下正在向邑丞手下当差,在下多次与其接触,仁厚谦和,值得信任。据说,此人的兄长就在方城令麾下的军队中……”
“哦”一听这话,蒙仲疑虑顿消,毕竟方城军内的楚人已经历过与秦人作战的考验,自然值得信赖。
于是他便叫人从叶邑召来那名叫做邓典的楚人,一问之下才知道,邓典的兄长正是他与屈原前几日纵容麾下楚人魏卒对降兵施暴的那名旅帅邓戍。
于是蒙仲很放心地将书信交给了邓典,不过他还是嘱咐后者:“一切小心。……若遇到楚卒盘查,不必惊慌,这只是一封叫做庄仲的人写给他叔父庄辛的书信,倘若遇到楚卒盘查,你放心让他们看。”
“喏!”
邓典点点头,将书信带上抱拳离去。
考虑到从叶邑到楚郢最起码也得半个月左右,纵使蒙仲有心尽快与昭雎见一面,也只能暂时将这件事放下,转而将全部精力投在秦军身上。
据派出去的斥候最近两日送回的消息,眼下秦楚联军已进驻了方城。
也是,虽说方城当日被蒙仲一把火烧了,变成了一座废城,但好歹城墙还完好无损,且城内的建筑也并非全部被在那一晚被烧毁,稍微收拾一下,这总比驻扎在荒郊要安全得多。
而这,就给了阳关莫大的压力。
毕竟方城离阳关实在太近了,只有直线距离只有七八里路而已,站在方城的东城门楼上眺望东面,甚至可以看到阳关这边正在修缮关隘的进展。
别看阳关这边魏卒日夜防守极为严密,但万一出现疏漏,且正好被秦军抓住破绽,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这事,蒙遂特地跑来跟蒙仲商议:“必须想个办法,迫使秦楚联军后撤。……不如用疲兵之计”
疲兵之计,当初蒙仲在赵国时曾用在阳文君赵豹以及廉颇、赵贲等赵国将领身上,效果甚佳,哪怕是廉颇那样的猛将,都被蒙仲当时麾下的军队骚扰地不胜其烦,而今日蒙遂觉得,或许能用这招迫使秦楚联军后撤,与阳关保持一段距离。
但听了蒙遂的话,蒙仲却摇了摇头:“此一时、彼一时,怕是不能叫司马错与白白乖乖就范。”
“为何”蒙遂不解问道。
听闻此言,蒙仲无奈说道:“当初对过赵军的营寨,寨栅稀疏,且高度不过一丈半,士卒们叠起来就能翻越过去,偷袭营内,而我方城的城墙高达两丈余,且坚固陡峭,难以攀爬……更何况对面乃是司马错与白起二人,未必猜不到你的意图,我若是白起,叫麾下秦军将城门一关,任你在城外骚扰,你自按兵不动,你能奈何我”
蒙遂听罢将信将疑,皱着眉头说道:“话虽如此,但也要试过才知道。”
见蒙遂这么说,蒙仲也任由他去,毕竟他与公孙喜不同,可不希望能够信赖的兄弟们变成了言听计从的部下,他顶多就是嘱咐蒙遂行事小心。
当晚,蒙遂便带着乐进与两千余名魏卒,偷偷跑到方城外骚扰。
然而结果就像蒙仲所猜测的那样,城内的秦楚联军虽然起初有些骚动,但很快就平息下来,甚至于,司马错与白起根本就没有派军队出城搜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