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儒道至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永恒之火

    方运则坦然承认自己担任左相时间短,没能发现景国官场积弊已深,以后一定要加大吏治。并认为从京城官员中选拔京兆尹是失当,理当从各州提拔京兆尹。

    众人意识到方运竟然想让自己的人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于是拼命上书反对。

    方运以退为进,让众官明天推举新的京兆尹。

    结果,第二天无人推举。

    傻子都知道,现在推举谁,就等于把人架在火上烤。

    若是处理陈圣世家,那世家的报复谁也无法承受,历史上多次出现这种事,世家认罪,但审理案件的主官最终都黯然离场。

    若是不处理陈圣世家,那方运与刑殿绝不肯善罢甘休。

    没有人能全身而退。

    最终,方运把董文丛从象州调至京城担任京兆尹,而冯子墨接任象州州牧。

    如果说赛志学张破岳等人只是与方运意气相投的同僚,那董文丛等人从多年前就已经算是方党的中坚。

    董文丛担任京兆尹,意味着方党势力终于在京城扎下根。

    京兆尹的重要性远在其余州牧之上,但是,反对方运的官员毫不在意,反而幸灾乐祸。

    京兆尹这个官位本来就十分难当,因为京城聚集了景国最有权势的人,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各大势力责难。

    更何况,此次是要审判陈圣世家的案件。

    众人本以为京兆尹任命董文丛后,会利用与刑殿与法家的关系,让大理院接手此案,但是,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董文丛宣布亲自审理。

    按理说,只要涉及世家子弟,圣院都会插手,这一次圣院不仅没有插手,刑殿反而把此次案件的初审权交由景国,大理寺复审,刑殿只是保留了基本的终审和结案权。

    因为凡是涉及到读书人和世家子弟,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最后只有刑殿有权终审。

    董文丛在上任的第一天,便从刑部大理部司法部与监察院借调人手,并动用京城府衙过半的人力来调查此次案件。

    上官一旦重视一件事,下面的人员做事的效率会变得异常高效。

    仅仅三天的时间,整件事情便调查得清清楚楚,卷宗的高度是当年此案卷宗的十几倍。

    但是,董文丛只是审案,一直没有做出判决。

    到女子敲击登闻鼓第九天的时候,方运回到泉园,夜晚有人拜访。

    方运坐在书房,门房带着一位紫袍大儒推门而入。




第2470章 一府白地,万家请愿
    方运稳稳地坐在桌案之后的太师椅上,明亮的夜明珠照在来着的面庞之上。

    陈家家主陈铭鼎。

    方运纹丝不动,道:陈家主夤夜来访,不知有何贵干?

    陈铭鼎苦笑一声,道:方虚圣,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老夫苦思许久,至今不清楚您真正的目的,所以特来请教。

    方运没有立即答复,沉思数息,道:我不清楚是谁让那女子敲击登闻鼓,但我要感谢她。我的目的,是想请陈家帮我一个忙。

    如何帮?

    您老清楚如何帮。方运注视着陈铭鼎。

    陈铭鼎看着方运的眼睛,目光不断变化,期间出现过犹豫,出现过猜疑,出现过恼怒,出现过焦虑,不一而足。

    陈铭鼎咬了咬牙,道:陈子乾终究是我陈家人,更何况,他真的没有害人。此事之后,他大病一场,离开陈府,自此再也没有踏入陈家一步。

    有人死了,就一定有凶手。方运缓缓道。

    陈铭鼎无奈道:此事是老四家里的管事所为,陈家可以交出他。

    方运静静地看着陈铭鼎,一言不发。

    陈铭鼎一开始无比坦然,但数十息后,无奈叹息一声,道:我那儿媳妇做了错事,要打要罚,当依法处置,陈家绝不包庇。

    方运这才面带浅浅的笑容,道:既然是依法处置,并不算帮我。

    你陈铭鼎怒视方运,才气鼓荡,长须飘动。

    方运脸上的笑容消失,目光渐渐变冷。

    我们陈家需要尊严,半圣世家的尊严!陈铭鼎朗声道。

    方运淡然道:景国需要国法,真真正正的国法。

    陈铭鼎面色数变,最后长长呼出一口气,盯着方运,道:你可知道你在做什么?即便陈家帮了你,你也无法抗衡全天下的家族。以前没有人成功过,现在没有人成功过,将来也不会有人成功!

    为县令,谋一城;为左相,谋一国;为虚圣,谋一族。至于其它,又有何干?

    方运依旧淡然,仿佛完全没把陈圣世家的家主放在眼里。

    这不是衰落的世家,这个世家的半圣至今活着。

    陈铭鼎长叹一声,转身便走,一边走一边道:方虚圣有舍身之勇,有救国之义,陈家当一回上马石又何妨?

    第二日,陈家一张公告震惊十国。

    陈家家主陈铭鼎上疏请罪,并以治家无方为由,卸任家主,并将其第四子以及第四子的正妻送交朝廷法办。

    在天下读书人都等着看方运与陈圣世家对抗的时候,陈圣世家竟然宣布投降,惊呆了所有人。

    连方党的人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在他们看来,方运最好的结果也只是逼陈家交出那个管事,就算超出预料也只是夺了陈子乾之母的诰命,怎么也不可能逼堂堂家主下台。

    但是,很快有人分析出来,陈铭鼎卸任家主,不仅是帮了方运,其实也帮了陈家自己。

    既然陈铭鼎卸任,那之前陈家无论做过什么恶事,刑殿与方运都会网开一面,最多处理一些下人,绝不会波及陈家之人。

    陈铭鼎卸任,更像是陈圣世家与方运的交易。

    一时间,方运在景国朝廷的威望无以复加,而董文丛依法判决了陈铭鼎第四子夫妻后,在京城的地位变得无比稳固。

    没有哪个官吏敢挑衅一个敢给世家嫡系子弟判刑的京兆尹。

    此案了结之后,方运宣布了一向新的革新。

    审判独立。

    各县设置县法院,其上设置府法院,再上设置州法院,国家的最高审判机构则是大理院。

    在这份文书加盖国君玉玺后,圣元大陆的上空,有横绝一世的力量涌动。

    法家圣道迅速增强。

    与之相反的是,杂家圣道出现了萎缩。

    儒家圣道出现变化,但无人能确定是变强还是变弱。

    论榜之上,无数杂家之人,攻击方运,攻击景国。

    但是,无人攻击法家。

    论实力,法家一直强于杂家。

    人族九成九的杂家子弟,求的是官位,不是圣道。

    与其说他们是追寻杂家,倒不如说他们是追求权力。

    但是,法家弟子之中追寻法家圣道弘扬法制的读书人远远超过追求权力之人。

    实际上,除却杂家,各家对审判独立并没有强烈的反对,甚至连礼殿也没有任何反对的意向。

    早在很久前,就有法家人推动审判独立,但因为阻碍重重,最终搁浅。

    直到方运横空出世,他们才终于下定决心与方运联手。

    更何况,稍微有见地的读书人,都清楚审判独立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一步。

    就在景国上下完善新的司法体系的时候,一件事情突然爆发,震惊圣元大陆。

    燕州定府的一府九县所有官吏包括衙役,全部请辞。

    圣元大陆从来未发生过这种事。

    这意味着,一府之内的所有城镇将彻底失序,所有的秩序无人维护,所有的罪行无人打击,所有的案件无人受理,所有的税赋无人征收,所有的一切将乱了套。

    当天夜里,定府一府九县之内,处处失火,众多店铺被蒙面人袭击,许多大户人家惨遭洗劫。

    待刑殿带着府军奔赴各县后,已经是黎明时分,许多街区已经烧成白地,众多尸体横在街头,无数百姓哭天抢地,那些行凶之人却不见了踪影。

    经过初步清点统计,仅仅一个晚上,定府死亡一百四十五人,重伤过千,近万房屋被烧毁,失踪人口过百。

    到了清晨,又有坏消息传来,定府的一些村镇遭到贼寇洗劫,具体伤亡还未统计出来,但已经有多个村镇被全部烧毁。

    定府在燕州,方运的势力在那里极为薄弱,发生这种事,本来与方运没有多大关系,但是,论榜所有人把矛头指向方运,认为是方运导致这些事件发生。

    很多人为方运辩解,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为方运辩解的人无奈地闭上了嘴。

    象州各地共有一百零五个家主齐聚岳阳城外,个个披麻戴孝,马车上载着棺材,率领家人同乡堵住城门,要求象州停止对各家族的迫害,如若不然,众人集体自杀。

    象州,是方运的传统势力。

    一江之隔的江州,本来是方运仕途的起点,对方运的意义丝毫不下于象州或密州。

    在同一天,江州多个名门联合众多望族,堵住大源府的州牧府衙进行请愿。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密州,发生在东云州。

    甚至包括京城!



第2471章 方运寒心
    在定府遭到洗劫的第二天,京城的皇宫正门已经被各家族的人团团围住,水泄不通。

    来到这里的,除了一些家主,更多的是族中的老人与小孩,他们就地放下被褥,声称太后和国君若不能阻止严打和革新,他们便一直住在这里,永远也不会离开。

    若是几百人,京城的卫兵可以轻松处理,但是,来到这里的,竟然超过了万人。

    过半都是老弱妇孺,要么不怕死,要么不知道什么是死。

    面对这些人,所有官员和士兵全都束手无策,甚至参与紧急朝会都只能悄悄地从侧门进入。

    金銮殿上,太后与国君坐在垂帘之后的龙椅上,百官在列,方运依旧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坐在武侯车上,位于百官之首。

    众人沉默了许久,太后才缓缓开口道:一国皇宫被百姓围堵,时间长了也不是个办法,众爱卿终究要拿出一个说法。

    方运道:敢围堵皇宫的,可能是妖界奸细,可能是庆国细作,可能是恶霸劣绅,绝不可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他们是什么人不重要,如何解决才是关键。太后道。

    这时候,礼部尚书盛博源道:此事因方虚圣革新而起,劳烦方虚圣出面解决。

    方运诧异道:国家有法律明文规定,应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这种事难道需要一国首辅亲自解决?

    盛博源话锋一转,道:既然左相大人不愿处理,那此事应当由京兆尹负责。

    方运道:他们来自各地,即便是京兆尹也难以解决。我看,不如相关各部成立一个临时司,处理各地家族之事。我看,需要个强力的执法机构,需要刑部。还需要严格遵守法律,司法部与大理院也不可或缺。既然发生在京城,京兆尹自然要参与。此事,由临时司负责,严格遵循律法解决,想来并不难。

    盛博源笑道:方虚圣此言差矣。那些人围堵皇宫,真要是按照律法执行,要把他们全部收入大牢羁押,但谁敢那么做?一旦闹出事来,谁担这个责任?

    方运问:哦?听盛尚书的意思,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以后无论谁都能跑到皇宫门前扰乱国家秩序,干涉朝廷律法?朝廷与刑殿联合严打,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几乎所有普通百姓都支持,为何少数人跑出来阻挠,盛尚书身为一部之长,可不是和稀泥的!

    盛博源怒道:你惹的事,却来责怪老夫?

    革新是内阁的事,严打是刑殿在执行,什么叫我惹的事?听盛尚书的意思,这是准备上书将景国一应大权交托给本相?本相很欣慰啊。方运毫不客气反驳。

    盛博源冷哼道:你不要拉整个内阁下水,至少本官身为内阁参议,就不同意你的变法和严打。

    哦?盛尚书的意思,是反对内阁已经决定的政令?方运反问。

    盛博源气得满脸通红,内阁成员可以反对具体的事件,但绝对不能反对内阁,否则性质十分严重。

    你不要拿话来套老夫,老夫虽然反对变法革新,但既然内阁决定的方针,自然要执行。

    既然要执行,你又在朝堂之上抱怨,什么时候礼部尚书这么容易当了?

    你

    方运洒脱一笑,道:盛尚书莫生气,我这是学你行口舌之争,结果你也看到了,于事无补。不过,我发现盛尚书也好,一些官员也好,完全不把百姓的性命放在眼里啊!

    说到最后,方运面色一沉,冷冷地扫视众官。

    众人立刻意识到方运要说什么。

    方运继续道:昨天本相忙得焦头烂额,本以为今日朝会要谈定府之乱,有些人倒好,放着几百条人命不去关心,却一心忙着栽赃嫁祸,令本相寒心!

    就见监察院的左侍郎邬瀚江上前一步,道:臣有本要奏。

    景国各部改制后,监察院的官名也全部统一,掌院御史改为尚书,左右都御史改为左右侍郎,各司之首改为司正,不过仍可称御史。

    方运似笑非笑看着那邬瀚江,这位可是铁杆的保皇党,是先帝的忠实走狗。若不是资历太浅,而且被各大势力压制,早就执掌监察院大权,让整个监察院变成皇室的利剑。

    邬御史有何事要奏?太后的声音从垂帘之后传来。
1...12381239124012411242...15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