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永恒之火
你们看这泉园,上次我回来的时候,还只是草木初绿,现在却已经繁茂至极,荷花绽放,这才意识到,我已经数月未归。这左相之位看似风光,实则步履维艰。上有圣院,刑殿压着,礼殿牵制,完全腾挪不开。中有太后管着,下有百官掣肘,纵然有百般力气,也施展不开。不过,有一点我很欣慰!
方运用诚恳地眼神扫视在场众人,道:咱们朝堂之外的读书人,大都是支持我的。
一些年轻读书人没想到方运这么难。
方虚圣您放心,我们永远支持您!
您是景国支柱,我们岂会反对!
方虚圣您放宽心,就算天下人都反对,我们也坚定地站在您身边。
那些年轻人热血上涌,但那些年纪大的读书人却只是静静看着方运,有几人甚至皱起眉头,感觉不妙。
待年轻士子们说的差不多了,方运笑道:多谢诸位,有诸位的话,那方某就放心多了。不过,景国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我与朝中同僚殚精竭虑,不敢说完美无缺,只要能让景国稳中有进,便已经知足。我本来不想在文会上说这些话,可惜,我今日才得知,国库入不敷出,朝廷的财政,恐怕会遇到一些困难。
全场鸦雀无声。
现在哪怕是阅历不足的年轻读书人也意识到,方运这是在哭穷,必然别有深意。
方运似是不在乎别人的想法,继续道:国库空虚怎么办?有个叫董越千的说要加征田赋,我当时就恼了,差点给他一耳光。景国农人辛辛苦苦一年,一共能打多少粮食?一共能赚几个钱?如果还加征田赋,让农人怎么过?会造成多少家破人亡的惨事?这是我们官员应该做的事吗?简直荒唐!
此次文会宴请宾客众多,所以方运叫上内阁之人,包括李志霄徐长庚和董越千。
一众内阁官吏齐齐看向董越千。
董越千憋得满脸通红,可老实的他一句话说不出来,他根本就没说过这种话,可又不敢当众反对方运,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李志霄是正人君子,疑惑不解,感觉这不像是董越千说的话。
徐长庚最是机灵,隐约意识到什么,暗暗发笑,然后拍拍董越千,低声说:别误会,这是好事。
董越千心中委屈,却什么都不敢说。
方运继续道:我当时就想,国家有难,八方支援,但咱也不能剥削劳苦大众,诸位说是吧?
不到一半的人点头。
那些年纪大的家主们,一动不动,如木雕一般。
所以,有个叫徐长庚的提议,景国什么人最富,就加征什么人的税。方运道。
手正放在董越千肩膀上的徐长庚呆若木鸡,脸上一片茫然,这是什么情况,自己没说过这话啊,相爷怎么信口雌黄?
李志霄看到徐长庚的表情,立刻猜透事情缘由,差点笑出声,低下头,强忍笑意。
徐长庚可是现如今的官场红人,因为方运的缘故可谓红得发紫,在场几乎大多数人都认识他,于是,一道道莫名的目光扫过他。
徐长庚打落牙往肚子里咽,一声不吭。
李志霄不厚道地拍拍他的肩膀,道:别误会,这是好事。
方运又道:我当时就骂了徐长庚一顿,富人怎么了?富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那是通过努力和智慧赚来的,凭什么说加税就加税?徐长庚还跟我狡辩,振振有词说,富人也有区别,不是所有富人都应该加征。我仔细一想,是这个道理,于是我就考虑,我们是不是要减免一些税赋,让有些收入不高的人不用交税?
第2459章 妖界声明
方运前一句还在说要收富人的税,后一句就转到减免税赋,这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
方运继续道:我就想,是不是要减免一些人的田赋人头税或商税?但是,国库本来就空虚,少了一笔钱,上哪儿去填这个亏空?我想不出来,所以一直发愁。
然后李志霄说了,既然朝廷有盐铁茶等专营,可不可以加价?我当然不同意,批评他说,普通百姓和富人一天吃的盐差不多,若是加价,对普通百姓来说是负担,但对富人来说毫无影响,这不还是苛待百姓吗?
董越千和徐长庚的手,分别放在李志霄的左肩与右肩。
李志霄苦笑连连。
方运最后道:不过,三个人的话启发了我,我就想,要不要对普通百姓买不起的奢侈物品加征商税?这样,普通百姓不受影响,而富人既然买得起奢侈物品,自然也就不在乎那些税。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别的办法充盈国库,以致于无心文会,所以,方某在此向各位道歉,搅乱了文会。唉罢了,方某实在没有心情参加文会,告辞,你们继续吧。
方运说着,唉声叹气离开,好像一时间老了十岁。
各家族的家主们个个面无表情。
待方运走后,文会很快结束。
一些交好的家主们相互聚在一起,讨论此次文会。
这件事也很快传到景国官员的耳朵里。
众人这才明白方运开文会的意图,那就是加税,表面看来只是加收奢侈物品的税,但如果不出意外,会陆续提高一些物品的税率。
各大家族对加税的看法不一。
有的家族不涉及奢侈物品的经营,不反对也不支持,还有些家族即便涉及但不是主营,也不太在乎,无非是以后自己多花点钱,而且没有碰触自家的核心利益。
一些主营奢侈物品的家族则非常反对,虽然这不是直接从他们身上征税,只是对物品加税,但若是物品太贵,必然有一部分人放弃购买,从而导致自己收入减少。
不过,他们的反对并不是特别坚决,因为这种收入的减少不会伤筋动骨,若是为了这点收入去对抗方运甚至对抗朝廷,十分不值。
但是,他们又不想坐以待毙,于是四处奔走,寻找高官希望阻止方运对奢侈物品加税。
没过几天,税务总司拟定了一份加税清单,凡是经营清单上物品的行业,课税增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不等。
相关的行业哀鸿遍野,但由于并非是影响大的产业,并没有引发什么纷乱。
景国的太阳照常升起。
在不知不觉中,景国日拱两卒,一个名为司法革新,一个名为税收革新。
慢慢地,革新进入深水区。
夏日未过,一个重大的消息震惊全人族。
妖界宣布,只要交出方运与石胎血卵,妖界便全面退兵,并与人族再次签订千年不战协议,若是不交出方运,妖界不仅会在两界山增兵,还会侵入人族的各古地,全面开战。
即便是第一次两界山大战,妖界也没有全面侵入人族的所有古地。
随后,一些消息陆续被圣院披露,众人这才知道,方运竟然在葬圣谷做了那么多事,杀死妖皇分身,抢到石胎血卵,搅乱了妖界的布局,对妖界的打击甚至超过损失多位半圣。
尤其本来能轻松晋升大圣的瘟疫之主,已经对方运发布高额的悬赏,不惜一切代价杀死方运夺回石胎血卵。
方运再一次被捧到风口浪尖之上,成为所有人族都仰慕的大英雄。
对于妖界所谓的交出方运,大多数人族都不在乎,因为没人相信妖界,更何况方运乃是人族栋梁,若是连方运都交给妖界,人族也不配叫人。
前三天,主流的声音压倒一切,无论是民间街头巷尾的闲谈,还是论榜的读书人交流,步调完全一致,奉方运为大英雄。
但是,第四天的一个消息却让事态出现变化。
妖界再度发布声明,认定方运在葬圣谷遭遇天谴,历经九死一生,根基被毁,修为已经出现问题,无法晋升文位,用不了多久便会死亡。甚至于,方运会面临葬圣谷意志的愤怒,葬圣谷恐怕会派出强大的力量追杀方运。所以,现在人族若交出方运,等于用一个废物换取千年的和平。
这个消息惊呆了无数的人族。
之前虽然都传扬方运重伤的消息,但大多数人都觉得不会伤及根本,而且随后方运频频露面,虽然看上去病重,但不像是根基被毁。
以前只是传言,现在却得到妖界的证实。
于是数不清的读书人传书给方运,安慰方运,鼓励方运。
方运很感动,然后继续当自己的左相。
也正是这一天,论榜上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如果方虚圣真的为人族着想,理当自缚双臂,前往妖界,为人族换来千年和平之期。
如此说来,妖界对人族全面开战,方虚圣难辞其咎。
方虚圣既然已经根基全废,命不久矣,没有必要死撑,不如为人族奉献完最后的时间。
不出意外,方虚圣会同意妖界的条件,毕竟,与人族千年和平比,任何人的生命包括半圣的都微不足道。若是妖界用我的命换人族千年和平,我绝对会同意。毕竟,从此以后我便名垂青史,而且我的后代也会享尽荣华富贵。
接下来,我们就会知道方虚圣是真小人还是真君子。
方虚圣,为了人族,请您答应妖界吧。
短短一天的时间,冒出数以万计的读书人希望方运前去妖界。
他们的言论让许多读书人气炸了肺,许多读书人宁可被论榜封禁,也破口大骂那些想让方运去死的人。
几乎每个让方运送死的评论,都有数十万的人在反对批评责骂或讥讽。
尤其是景国读书人,难以忍受景国的希望遭受这种待遇,他们甚至感觉都被出卖,拼命在论榜发文或回复反击那些人,并不断支持方运。
一些平时不喜欢参与论战的人,也终于按捺不住。
第2460章 积怨爆发
那些希望方运送死的人如同鲶鱼,激发了许多读书人内心的正义,发表文章言论反击。
蠢货!有些人难道是吃庆君的晚膳长大的吗?简直连一个计知白都不如!不说值不值的问题,如果交出没有罪行的方运,这是意味着什么你们知道吗?这是人族出卖了英雄,出卖了功臣,出卖了一切!从此以后,什么仁义道德,什么人伦礼法,统统成了虚幻!
除了方虚圣自己,没人可以让他牺牲!毕竟,他已经牺牲太多!
圣院下了禁令,有些话我不能说,但我能说,如果天下人都知道方虚圣对圣院贡献了什么,全天下都会问候你十八辈祖宗!
纵观历史,哪个族群的和平是靠忍辱偷生换来的?和平,只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换取!上一个千年不战协议,是孔圣卖了谁换取的?一个人都没有出卖!是孔圣凭借强大的力量让妖界屈服!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当时方虚圣在孔圣文界作那些诗词的心境。其中一首,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现如今的方虚圣,怕就是泣血之时,仍存为人族填海之心,
我却想到那首‘山外青山楼外楼,东江歌舞几时休’,我们在两界山上打生打死之人尚且不愿意牺牲方虚圣,这帮婊子养的畜生在后方歌舞升平不说,还污蔑我们这些流血的!待两界山战事终结,再找你们算账!
老子今天把话撂这里,如果方运真的被送往妖界,那些想要方运送死的人,还有你们全家老小,一个也别想跑!老子已经记下你们每个人的名字,到时候,一个一个找上门!
发文章的正是张破岳,他下面众多义士回复,表示愿意跟随张破岳去杀那帮狗东西。
景国原本有不少官员在反对方运的草案或提案,但在这几天,个个无比老实,遇到他们必须要反对的革新,也不多话,反正就是拖。
他们不敢在这种时候与方运对立,万一被人利用,必然文名丧尽。
于是,方运毫不客气地加速革新,制定了许多原本这些人必然不同意的提案草案。
那些官员不可能拖着所有的革新,只能无奈地通过一些。
在所有目光都被刑殿和方运吸引的时候,做好充足准备的工殿与农殿陆续行动起来。
农殿行动得最早,因为严打过程中那些被流放的人员,全都由农殿接管,在田地中服劳役,在景国的新法律中,这叫劳动改造。
除了严打新抓的人员,各地被囚禁羁押的人都利用起来做农活。
不过,这些人几乎没有多大怨言,因为务农总比去那些危险的矿山等地强,而且农家素来善待囚犯,吃穿不愁。更何况,景国更改了政策,参与劳动改造的人,竟然可以获得收入,虽然跟外界的收入比很少,但这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一些囚犯不仅没有怨言,反而十分努力,想要通过劳动改造赚一笔钱,出狱后好好做人。
工殿没有接收任何有危险倾向的人员,而是主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因地制宜,根据密州象州和江州的特点,制定符合各地条件的工坊规划。
比如象州是产粮大区,又有丰沛的水资源,同时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所以这里的工坊都跟粮食制作水利用具渔业造船业矿业和木材产业有关。
而密州位于北方,水资源匮乏,粮食和矿产稀少,但可以大范围种植棉花,便发展棉纺类工坊。
工殿的工坊有多重经营模式,基本是工殿出技术,景国出地和资金,再请工家读书人管理入股,然后招聘大量工人。
仅仅是建造工坊还不够,工殿得到方运的指点,加大力度培养工人,在景国开设许多工人夜读班,让工人可以更好地操控机关,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景国的所有新工坊全都按照流水线模式设计,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三殿强大的统筹安排之下,又有近乎无穷无尽的资源,景国的一些地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
水族以景国为中心开辟天下水网,当第一批工坊的产品下线的时候,各地的船只已经抵达,随后沿着四通八达的水路运往各地。
新工坊的机关技术远超老机关,生产速度快,成品率高,成本降低,使得许多物品即便算上昂贵的运输费用,也比十国各处本地的物品便宜,质量也好。
因此,景国货物对其他工坊产生了一些冲击。
不过,由于景国的工坊还不够多,产能需要慢慢提升,所以冲击并非致命,其他国家的工坊还可以支持很久。
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