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永恒之火
方运道:我若动用二龙印玺,能否削弱西海龙圣的力量?
敖青岳叹了口气,道:我们最近才知道,西海龙宫有一枚四龙印玺。
这就麻烦了。他有四龙印玺在,哪怕我有大监察院特使的身份,也拿他没有办法。最多是他杀了我,受到龙族反噬,血脉力量稀薄而已。方运皱眉道。
听说血芒界有一座镇罪殿,您若彻底掌握镇罪殿,成为镇罪之主,便可震慑西海龙圣。敖青岳道。
我原本也是这么想的,直接担任镇罪殿之主,便相当于是五龙大殿之主,手持五龙印玺。可惜,我前不久回到镇罪殿试过,我还无法掌控那枚五龙印玺,应该需要一张较高层次的空白龙族圣谕。方运道。
敖青岳道:远古时期的空白龙族圣谕,太过稀少,怕是个麻烦。不过
敖青岳突然闭嘴,露出尴尬之色,然后低着头,过了好一会儿,才暗中传音给方运。
我们找到进入龙城的线索,不出意外,十年之内,我们可以一探龙城!
第2454章 龙城隐现
方运瞪大眼睛,强忍惊喜,暗中传音道:是不是跟那枚万象珠有关?
敖青岳点头道:所以说您跟我们龙族真是有缘。若不是您带敖煌去景国金銮殿,敖煌也不可能发现那枚万象珠,我们也不会因此发现通往龙城的道路。不过,龙城非比寻常,我们也不一定能进入,就算进入,可能也会受到种种限制。所以我们没提前告知您,怕您失望。
方运道:我理解,那毕竟是龙城。对龙族来说,远比葬圣谷更重要。
对万界各族来说,也比葬圣谷重要。敖青岳纠正道。
方运笑了笑,道:这倒也是。葬圣谷虽然底蕴深厚,但宝物分散,各族混杂,没人能知道一切。但龙城不一样,那可是龙族的核心所在,你们必然有龙城的地图,只要找到一座宫殿,就可能有巨大的收获。而且,龙城大概是历史上最强大的龙魂战场,你们为何不留着征伐之门在那里使用?
敖青岳苦笑道:您也太看得起我们了。不要说东海龙宫只有一尊半圣,就算有大圣,也没办法把整座龙城收为己用。那里已知的圣祖遗念就超过二十道,大圣与半圣简直多如牛毛。毕竟,龙城不止发生过一次大战,那里的龙魂战场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甚至形成界中界。那里的古魂之强,同样远超想象,甚至有些古魂比生前都强大,我们若是强行收摄,等于自寻死路。
方运问:我有没有机会用征伐之门收摄一部分龙城的龙魂战场?
您要是不怕死,可以试试,反正我们东海龙宫商议很久,彻底放弃在龙城使用征伐之门的念头。再者说,我们毕竟是龙族,收摄其他龙魂战场已经是对先祖不敬,若是连龙城祖地的古魂都不放过,说不准会造天谴。敖青岳道。
方运又问:龙城宝物众多,这些我都知道,不过,仅仅是如此,这些年龙族不会拼命寻找。龙城是不是藏有让你们龙族复兴的秘密?
敖青岳道:其实我也不清楚,但大家都是那么猜的,龙城的真正价值不是那些宝物,不是那些古魂,而是龙城之主的玉玺。只要掌握那龙城玉玺,便能掌握整座龙城。龙城听着像是一座城市,但实际是一颗完全被水覆盖的星球。据说,整座龙城,其实就是龙族的至宝。
这个传闻我也听说过,据说整座龙城是跟斩龙台和百圣战车并列的强大至宝,不过,当年与古妖大战,并没有完全激发,只是发挥了极少的威力。即使这样,也长时间挡住古妖众祖。方运道。
敖青岳叹气道:具体原因我们也不知晓,根据后人推测,若要发挥龙城的全部力量,需要极为复杂的条件。当年的最后一战,便是不知道缺少什么,没有彻底激发龙城,从而导致战败。即便是今天,我们也可能无法发挥龙城全部的力量,但只要发挥一部分,就足以得万载无忧。毕竟,称祖大人物们久不现世,若无称祖,龙城不灭。
方运点点头,道:所以,你们东海龙宫的目标,就是重启龙城,以龙城为根据地,收拢所有水族,积蓄力量,重归万界之主?
当然,这也是所有龙族为之努力的目标。敖青岳道。
龙城乃是万古第一堡垒,一旦现世,必然会引发异象,万界万族都会前往,到了那时,便由不得你们了。方运道。
我们自然知道。所以,我们要做的便是赶在其余各族抵达龙城之前,抢先获得龙城的控制权。敖青岳道。
方运道:那我预祝东海龙宫成功掌握龙城。只要掌握龙城,你们龙族便能横行星空,遨游星海,没必要窝在圣元大陆的周边。
唉,希望如此吧。
这时候,东海龙王走了过来,他也不多话,右手一推,一个浅绿色的琉璃杯飞出。杯中水波荡漾,水里面有一座黑色的门框,极为精致,如同出自顶尖的雕刻大师。
方运一看这熟悉的风格,相信自己的黑龙之门与这征伐之门乃是同源之物。
方运收起琉璃杯与征伐之门,道:此物对我有大用,谢过列位。
东海龙王道:您客气了,这都是应该的。
方运又道:我此来还有最后一个目的。你们对人族的机关有没有什么兴趣?或者说,你们是否愿意让人族帮你们加工制作一些物品?我发现一件事,水族富有四海,但在很多方面似乎比当年的远古龙族还落后。比如那些华美的住所,比如各种精美的用具。
在场的龙族露出尴尬的笑容。
东海龙王无奈道:陛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当年龙族成为万界之主后,没有外部的威胁,富甲万界,自然变得奢靡,于是各族想尽办法满足。历经如此多的岁月,那些不知道多少万年才培养起来的能工巧匠族群都已经消失在万界,我们就算有需要,也毫无办法。
方运道:我过众多龙族石刻,对当年的龙族有还算有所了解。其中很多物品现在已经绝迹,但我们人族的工家或许可以将其重现。到时候,我们景国会在云海城建立一些工坊,主要打造龙族和水族所需之物,你们若是有什么需要,可以提供一份清单。我们也可以根据远古龙族的物品打造一些仿品,你们若是喜欢,可以批量选购。
如此甚好。若是景国工坊真能做出我们中意的物品,我们水族自当支持景国发展。东海龙王礼貌地笑道。
在场的龙族都看出来,方运这是在推销景国产品,不过龙族向来富庶,哪怕对人族的物品没兴趣,也会出一些钱买下,给方运一个面子。
方运看出他们的用意,但并不点破,因为在初期,景国工坊或许无法满足龙族的需要,可随着人族的技术和审美不断提升,必然会制造出吸引龙族的产品。
方运用官印看了一眼时间,起身道:你们也知道我最近忙于景国革新,所以就不久留了。三天之后,我们在圣院汇合,我会拿出一份有关水殿的详细方案,到时候再讨论细节。之后,水殿和天下水网就交给龙族诸位了。
第2455章 铎铃
方运辞别东海众龙,借助海眼离开,然后去最近的玉海城,利用圣庙直接挪移回京城。
方运再一次埋头案牍之中,处理政务。
和普通的革新不同,有关司法的革新最为关键,说是一国的基石毫不为过。
所以,内阁诸部官员开始了最枯燥的生活,讨论一条又一条法令,有些律法内容变革太大,往往一整天都讨论不出结果,最终只能暂停施行。
刑殿不愧是人族执行力仅次于战殿的圣院机构,仅仅过了十天,景国所有有固定营寨的匪盗都被一网打尽,剩下的那些流窜犯将被列入长期的打击目标,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
严打匪盗对景国的各种不法之人形成了极为有效的震慑,连那些窃贼小偷都停止作案,全国的恶**件急剧减少,甚至有一天全国数百府县竟然无一人报案。
景国各地官员本以为接下来刑殿会展开庆功,但哪知刑殿只是轻飘飘说了一句诸君勤勉再接再厉,便宣布严打进入第三阶段。
法归国家,打击私刑私牢。
和上一次全民称快不同,第三阶段的严打,在论榜上引发了反对之声。
因为人族目前还保留宗法制,很多事,百姓不会去找官府衙门,通常都会找族里德高望重的族长解决,这就使得族长获得相当大的权力。
景国或者说十国的官府基层组织如同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但之所以能勉强维持稳定,主要是因为宗法制的存在,用血脉维系的宗族能够保持较强的凝聚力。
保证基层的凝聚力,又减少了皇权治理基层的成本,而且除却法家,以儒家为首的各家思想都支持这种保守的基层形态,所以宗法制一直久盛不衰。
如果说国家是君君臣臣的体现,那宗法便是父父子子的延伸,两者有时候泾渭分明,有时候却相互勾连。
皇权不下乡,在生产力达不到一定程度之前,是最佳的选择。
没有皇权的基层,是宗法制最肥沃的土壤。
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总会做出适应自身的选择,在一段时期这是完全正确的,无论后世人如何批判,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谁也无法找出更有效替代之法。
不过,一旦这种选择根深蒂固,带来的后果便是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稍有不慎,便会给族群带来灭顶之灾。
随着文曲星力的增强,圣院对人族的控制力空前加强,加强基层统治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若是任由宗法制发展,割裂基层与上层,阻断村镇之间的交流,甚至对抗圣院的规划,基层人民的生产力无法被释放,那便是人族危机到来之时。
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先行解决。
所以,当方运把宗法制的优劣一条条摆出来后,农殿工殿与法殿阁老全部支持,完全不在乎将来礼殿的反应。
这不仅仅是家法与国法的问题,如果说内阁自决大理部归圣院是削弱皇权,是加强‘法’,那打击死刑私牢,本质上是在削弱族权,在针对礼。
在圣元大陆,一些有权有势的大家族自设刑堂私牢很常见,比例甚至超过七成。
若是失去私刑私牢,许多家族的权力与威慑力会大大削弱。
所以,一些敏锐的读书人觉察到了这一点,为了维护自家在本地的权力,开始在论榜发文反对。
方运早就预料到会这样,所以一直关注论榜,并总结了那些人反对的理由。
最简单的理由便是历史遗留问题,他们希望刑殿不要太过于激进,就算革新,也要慢慢来,不能一刀切,毕竟可能会伤及无辜。
还有措辞更为激烈的,他们认为刑殿这么做在逆人伦,是在摧毁宗法,将来必然酿成大祸。
更有恶毒的人指出,景国财政问题严重,难以维持国家运转,便利用这种方式从百姓手中抢财富,景国与圣院应该藏富于民,不与民争利。
在刑殿宣布打击私刑私牢的第二天,正好是水殿成立的日子,由东圣阁主导,十国孔城与四海龙族联合成立水殿,方运任水殿殿主,龙族出四个大龙王阁老,人族出五个大儒阁老,负责天下水网的建设与管理。
在方运与水殿阁老商议水殿的基本规章制度的时候,刑殿迎来不速之客。
礼殿所有阁老抵达刑殿,与刑殿谈判,要求刑殿暂缓打击私刑私牢,并要求刑殿禁止干涉人族宗法。
于是,两殿阁老在刑殿展开激烈的辩论,甚至引发种种异象,圣院上空风云变幻,最后东圣阁不得不调动力量压下异象,并且参与调解。
但是,刑殿很清楚这次行动的重要性,如果打击私刑私牢失败,不仅与方运的计划全盘受挫,以后刑殿准备主推的律法下乡也会夭折。
所以,刑殿用早就预谋好的手段解决。
拖,拖到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礼殿自然会放弃干涉。
方运早就料想到会是这个结果,所以并不惊慌。
第二日,《民报出版,并拿出整整一半的版面来报道有关私刑私牢的消息。
第一部分主要是举出详细的案例,比如某个族长休妻不成借口妻子不守妇道,活活将其打死;比如同族之人为了夺财产把亲兄弟致残;比如一些人看一个女子不顺眼,污蔑其通奸最后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浸猪笼害人性命等等。
第二部分则是刊载一些普法内容以及私刑私牢的害处。
最后一部分则是一篇长文,作者深刻剖析私刑私牢带来的坏处,并直言这是人族发展的障碍,但笔法十分巧妙,只字不提宗法,只字不提礼教,让所有人看后都本能地认为这是法家的事,与其他各家无关。
这篇长文的作者以笔名的形式出现,不署真名。
铎铃。
新的《民报一出,引发天下争阅,许多有志之士奔走相告,因为民间的私刑私牢早就积累了浓重的民怨,再加上《民报上的各种案例,让许多正义之人义愤填膺,全力支持废除戕害人的私刑私牢。
论榜之上的论战升级,更加火热。
最后,争论的焦点变成了家法与国法之争,礼与法之争。
但是,还是有有心人发现了那篇社论的作者笔名,猜测到底是谁执笔,是谁敢起如此大胆的名号。
因为这个笔名的出处太明显,明显是出自《论语。
第2456章 礼法之争
《论语中记载这样一件事,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途径一个叫仪的地方,这个地方的边防官前往拜见孔子,还说所有到这里且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都会拜见。
与孔子见面后,这个边防官发现孔子的弟子因为周游列国情绪低落,于是说:你们为什么要为没有官做而急躁呢?天下无道,世间黑暗,这个时间太久了,上天必然会让孔子执掌铜木铃,带领人族走向光明。
木铎,便是安装木舌的铜铃,只在正式场合使用,在颁布重令的时候,或召集众人开会的时候,都会用到木铎。
联系这个典故,那铎铃这个笔名的意义就很明显,这个作者是明指自己在为人族带路,把人族带离黑暗。
即便是铎铃最古老的用法,也是用来辨别风向,同样蕴含指导引导的意思。
在宣传跟上之后,革新持续进行。
方运与刑殿早就商讨好对策,让刑殿在圣院拖着礼殿,而高默则在景国继续主持清剿私刑私牢的严打行动,并且张贴告示,对检举私刑私牢者进行奖励,并保证举报者身份不会泄漏。
就在前不久,景国通过了一项严厉的法令,无论品级高低,一旦泄密,则永远不得在景国任官,并根据泄密的严重程度处罚,最低的惩罚也是劳役三年,若致泄密人死亡,则罪同谋杀,可判处死刑。
一个不能严格保密的官僚体系,只是有所缺失,但不能重罚泄密者的官僚体系,必将被淘汰。
刑殿表面上只是捣毁私牢和收取刑具,并进行普法,但在暗中却调查近十年死刑致死的案件,一旦证据确凿,立刻抓人,若是碰到家族抵抗,绝不手软,全部以聚众谋反罪名抓捕,并且没收一切家产。
景国以及刑殿都没有大肆宣扬,但是,由于此次的打击范围太广,被各地的读书人发现,一些景国读书人认为刑殿与景国官府做事太过激进,在论榜之上批评这种做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