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一听,也笑道“立善果然有狡诈之称,便就这么办吧!”
辞别了沮授之后,颜良回到宅中,令梅娘准备了一席酒菜,就换了身寻常衣衫,走后门出门,往县狱而去。
狱掾因为得了审配的提点,十分客气地亲自引了颜良进入牢房。
田丰由于不是等闲人犯,不知什么时候就能起复,故而狱卒也不敢怠慢,分了个独立的囚室给他。
当颜良进去的时候,田丰正面对着囚室墙壁上开的小窗看书,一边看一边还仰头沉思,即便是有人进入狱中的动静亦未能令他转身相顾。
狱掾低声吩咐道“将军,莫要耽搁太久,不然小人也难做。”
颜良点点头,拉住狱掾的手,把一串沉甸甸的东西塞到狱掾手中,狱掾便识趣地不再多话,打开囚室的门便退了下去。
颜良进入囚室中,倒也不急着说话,转而打量囚室里的环境,发现囚室的床铺虽然简陋,但铺的席垫比较新,被褥案几俱全,显然待遇还不错。
田丰头也不回地道“不是与汝说了,无事莫要来此地,好好在家中读书。”
颜良略略一诧,不过马上就释然了,田丰多半是把他当作田灿,所以正出言教训呢。
颜良也不着恼,把带来的食盒打开,将酒菜一一布设在案几上,更从锡壶里斟了两杯酒来。
正在看书的田丰鼻子嗅了嗅,好似闻到了什么味道,惊讶道“咦!你竟带了酒来?”
颜良笑道“那元皓先生是否赏光,饮上一杯?”
田丰听到声音有异,忙转身过来,因着背光,眯起眼睛适应了一下方才看清来人,惊讶道“原来是颜将军,幸会幸会!”
颜良也不顾地上干不干净,在案前一屁股坐下,说道“酒菜已布好,先生还不入席吗?”
田灿虽然三天两头会入狱探视田丰,但吃食被褥书册等物好带,酒却是不让带的,即便带了也会被狱掾在查验的时候没收了去自己享用,叫是今天颜良来访,狱掾才不敢查验。
田丰自从袁绍南下后就被看押起来,在狱中也待了有半年多时间,中间一直没闻过酒味,饶是他平日里并非嗜酒之徒,也有些垂涎。
且田丰也好奇颜良为何会贸然来访,要知道收押他下狱是袁绍亲自下的命令,若是被人得知颜良来探监,难免会引人言语。
见颜良相邀,田丰便也不推拒,在案几另一头坐下,端起酒杯便向颜良遥遥示意,然后一口饮尽。
“好酒!竟有一股梅香。”
“元皓先生端得识货,此酒乃是贱内梅娘于今春亲自采摘梅花阴干,又于今夏取新鲜梅子,一同酿造而得,封于梅树之下,于日前方才取出。”
田丰赞道“梅娘采梅花,取梅子,酿梅酒,藏梅树下,梅香醉人,好!好酒!”
“好句!好句!”
在二人的应答中,田丰不知不觉已经干了三杯,然后就在颜良要继续为他斟酒的时候,田丰却把手往酒杯上一盖,直直看着颜良道“将军备下好酒好菜来见某一个戴罪之人,不知有何见教?”
颜良见状便也顺手放下酒壶,说道“先生何罪之有啊?如今大军受挫而返,大将军必会见重先生才是。”
虽然在狱中,田丰倒也不是对外边的形势孤陋寡闻,大约已经知道了官渡之败,如今听颜良如此说,便有些语气萧索地答道“见重?呵呵呵!能否再见天日亦未可知也!”
颜良故作惊讶地道“先生何出此言?”
田丰瞅了一眼颜良,至今仍搞不明白他为何而来,不过田丰向来口无禁忌,想说啥就说啥,也不怕传扬出去,便道“大将军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迕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若军出有利,当蒙全耳;今既败矣,吾不望生。”
颜良听田丰口无遮拦的这么一通说,不由左右顾视,发现并无他人这才略略心安,便不敢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说下去,转移话题道“先生可知,如今我河北与曹贼之军势犬牙交错,随时会再度萌发一场大战?”
田丰虽然听田灿提过南边的战事,但田灿自己都不甚了了,哪里又能说得清楚,此刻听颜良提起来,也有些好奇地道“将军方自南边返归,可与某分说一二?”
颜良便一五一十地把他所了解的南下战事详情道来,从白马一直说到官渡,用了足足有半个时辰,期间说到精彩之处,很是博得了田丰的阵阵喝彩。
一边说,颜良还一边劝着田丰用酒菜,田丰有了战情下酒,便也一口酒一口菜吃得很是惬意,待到颜良把南下战事讲完,案上酒菜也已经用了个七七八八。
当听到最后颜良、张郃、文丑等人与曹军众将战了个难分高下后,田丰把酒杯重重盖在案上,喟叹道“哎~!若无乌巢之失,导致军心丧败,曹孟德何敢陈兵于野,与我河北军正面搦战!”
颜良怕他又说什么怪话,连忙再度为他斟满了酒,说道“如今曹军虽胜了一仗,然则我军亦占下司兖三十余城,亦不能说无所得。先生以为,今后形势会如何演变?”
“陈留、东郡、济阴之于曹孟德,有若魏郡、赵郡、钜鹿之于大将军,其必不能任由河北占据,曹军稍缓之后,定会北上用兵。”
颜良问道“那先生以为,司、兖之地,该守还是该弃?”
田丰想都不想,脱口而出道“既得之,自不能轻易舍弃。”
颜良又道“可曹孟德经营兖州日久,深明地理,其地又无黄河天堑阻隔,彼处处可攻,我军又当如何处之?”
或许是田丰并未亲身经历那场大败,又或许是旁观者清,他并没有如沮授那般陷入如何被动应对的窠臼,而是答道“彼既处处可攻,而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第206章 游说
听到田丰顺理成章地说出他的见解,颜良不由长吁了一口气。¤八¤八¤读¤书,☆←o
颜良既佩服于沮授果然对田丰十分了解,能够猜出他的应对,又佩服田元皓的战略眼光,竟不为河北军从攻转守的表象所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河北军抢占主动的要点。
颜良顺着他的话题继续问道:“依先生之意,我军当主动出兵?”
“非也非也!如今兖州之地为我河北所占据,曹孟德想必更为急切,可待其调动兵马来攻,固守消磨其士气,待其露出疲态,再寻隙攻打。同时,在曹军主力之外,亦可多遣部伍以为奇兵,乘虚迭出,使敌疲于应对。”
颜良半是真心半是做戏地夸道:“先生所言极有见地,竟与公与先生所见略同。”
田丰与沮授关系不错,对于沮授能够和自己秉持一样的见解也不以为怪,只问道:“噢?公与也如此看?”
颜良要的就是这句话,连忙从怀中掏出一卷书册递给田丰,说道:“此乃奋威所书,先生请细观。”
田丰接过书册仔细查看,边看还频频点头,显然对其中的看法很是认同。
颜良看着田丰的表情,心中不由发笑,因为这书册上的内容乃是颜良与沮授商议过内容,然后由沮授执笔模仿着田丰的语气所书,就是专门用来忽悠田丰的。
田丰看完之后,说道:“沮公与此言极为精到,当呈于大将军案前,以备咨议。”
颜良道:“沮奋威亦有此意,此番让我带来给别驾过目,乃是想请别驾拾遗补缺。”
田丰摇摇头道:“此条陈极为周到,我看毋须增删。”
颜良做出有些为难的样子道:“先生或有所不知,因着官渡败军消息传来,眼下邺城之中人心惶惶,有不少人抱持放弃兖州之地撤回黄河以北固守的看法。故而沮奋威欲请先生联署此文,以壮声势。”
田丰对那些持悲观论调的人十分不齿,冷笑道:“哼!鼠目寸光之辈,又懂得些什么!”
颜良却郑重地道:“众口铄金,亦不可不虑也!别驾可愿联署此文,向大将军进此良言?”
田丰叹了口气道:“我乃戴罪之人,怕是不妥吧?”
颜良道:“良素闻别驾行事只问公心,何故瞻前忽后耶?”
田丰正不甘心被投入狱中,见到有机会表达意见,还是与沮授意见相合,便没有再推拒,拿起笔在书册末尾写下自己的名字。
颜良见事情搞定,心头一块石头落地,便心情愉悦地陪田丰吃菜喝酒。
直到颜良准备告辞离去的时候,田丰起身相送,颜良看田丰欲言又止,便问道:“别驾还有何事吩咐?”
田丰顿了顿道:“若是将军遇见犬子伯然,便吩咐他莫要再来狱中探视,安心在家读书可也。”
田丰的语气萧索,显然对自己的境遇很不乐观,对此,颜良也没办法劝慰,只得应道:“在下若是遇见令郎定会代为转达。】9八】9八】9读】9书,2≧3o↗”
“那就谢过将军了。”
“别驾乃是同郡长者,些许吩咐无足挂齿,便莫要客气了。”
出了邺城狱,回到家中的颜良拿出书册观看一番,正文的内容毫无问题,甚至还夹着着几句恳切规劝之词,这些都是与田丰仔细参详后写出来的。
不过这些听上去略有些刺耳的规劝之词却单独写在一两根竹筹之上,颜良把连接竹筹的麻绳解开,然后抽出其中两根,再用另外两根早就写就的竹筹替换进去。
这样,这篇文章的风格就立刻起了变化,那些刺耳的谏言被改成更为温和的劝诫,更肯定了此次南下所获得的成果,让人看上去绝对不会觉得难堪。
而在文章的末尾两根留白的竹筹上,前一根署着沮授的名讳,后一根署着田丰的名讳。
颜良想了一想,觉得这一封建言书虽然写得十分恳切,但纯是出自两位钜鹿名士之手,也就是冀州本地派系一家之言,,还是太过苍白,若是能够加上汝颍人氏的背书,则说服力更强,效果更佳。
他搜肠刮肚想了半天,觉得若是能够得到逢纪的联署,则此事九成九就搞定了,但众所周知逢纪与田丰不太对付,若是直接去找逢纪,怕是自己的面子也不够看。
颜良又费劲脑筋,才想到了另外一个人物,便匆匆带上几色礼物出了门。
邺城虽然挺大,但高官大族所居的区域也就是城北那一片,没走几步路就来到了一处府邸。
投上门刺之后,很快就有人亲自迎了出来。
来人哈哈笑着道:“颜将军大驾光临,幸甚幸甚。”
颜良也快走几步,说道:“自回邺城之后,还未拜谒仲治先生,今日冒昧来访,却是搅扰先生休息了。”
来人正自辛评辛仲治,在官渡大战之时,与文丑、文浦先后率兵阻击曹军,最后随同文丑一同杀出重围,可以说是在袁绍众僚属之中比较有胆识的一批。
辛评支持袁谭继承袁绍家业,先前就受了袁谭的委托与颜良多番接触,彼此间的交情一直不错。
而在阳武城军议那会儿,颜良在陈述战情时也隐约地提到袁谭的功绩,让官渡之战大丢脸面的袁谭心生好感。
如今颜良想要再找几个有分量的人联署,作为颍川人的辛评正是个不错的人选。
二人进入堂内,略作寒暄后,颜良便说起了此行的目的。
辛评在看过颜良递过的文书后,觉得书册中所言之事的确有几分见地,更知道在如今人心不定的情况之下,很需要有人站出来倡议对曹军的积极应对。
辛评考虑再三后就答应联署,因为留白署名的竹筹只有两根,沮授与田丰依次在最下方署名,辛评略一停顿后就把名字署在了田丰的上方。
这也在颜良的预料之中,因为沮授身为奋威将军,名位最高,而田丰虽然资历老,也只是在袁绍的大将军府中为别驾,辛评与田丰一般均为府中幕僚,所以辛评绝对不可能署名在沮授之前,在无其他位置的情况下,只能署在田丰之上。
眼下三人署名,第一根竹筹上是沮授单独署在最下,第二根竹筹上是辛评在上,田丰在下,而为了看上去对称一些,在沮授之上也要找有一个人来联署,这个人颜良早就想好了。
不过当颜良转过一个街角,来到一处宅邸之前后,却发现热闹得简直门庭若市,等着候见的车驾挤满了街道。
这座宅邸自然是目前袁大将军眼前的红人逢纪逢元图,自从郭图被罢黜后,逢纪实际上成为了袁绍手下最为亲近的僚属,但凡有什么事情都会找他商量。
但这热闹的场景却阻碍不了颜良,他命随侍在旁的牛大在前边开道,大摇大摆地穿过人群。
牛大长得五大三粗,有膀子力气,轻轻一推一抗便挤开了一条道路。
有些个排在前边的大族仆僮被推挤得跌跌撞撞,纷纷回头呵斥,但大多数人看到牛大身后的人后纷纷自觉地闭上了嘴巴。
只有一两个愣头青犹自骂骂咧咧,却都被身旁之人赶紧拉住,悄悄指点道:“没长眼吗?那可是讨逆将军,你也不嫌命长,还敢罗唣。”
颜良倒也不与这些浑人计较,只是跟在牛大身后,让牛大投上门刺。
若是旁人投上门刺,肯定要等上半天也未必能排到接见,但颜良与逢纪的关系非同一般,刚刚投上门刺就有仆从恭恭敬敬地出来引了颜良入内。
逢纪更亲自站在堂前相侯,看到颜良来到降阶相迎道:“立善在家中休养了几日,气色更胜往昔呐!”
“哈哈哈,元图先生却是会拿在下取笑,在下可是足足睡了三天,尚未缓过气来。”
进入堂内分宾主落座后,颜良道:“先生日理万机,便是在家中亦事务繁重啊?”
逢纪叹道:“哎,都是些愚鲁的庸人,着实烦人。”
虽然逢纪话里有所不耐,但颜良看出了几分甜蜜的烦恼,笑道:“能者多劳,门外诸人来寻先生,无非是敬先生之能罢了。”
“呵呵,立善却是越来越能说会道了,不知此来所为何事啊?”
颜良说道:“不知先生对司兖形势如何看待?”
逢纪没料到颜良会问起此事,想了想答道:“如今我军虽转攻为守,不过曹军若要拿下司兖诸城,亦需要大费周折才行。”
颜良道:“先生所言甚是,在下以为,司兖之地虽处守势,但我军亦大有可为,若是应对得体,或可疲曹而强我。”
逢纪这些时日以来应酬不断,整日价应付访客,根本没太多的心思考虑全盘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