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家父汉高祖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历史系之狼
“请进去吧。”
吕产倒也没有为难他们,转身放行。
长安还是当初那个热闹的长安,圣天子的离开似乎并没有在这里引起什么风波,一切都是风平浪静。
夏无且没有急着去拜见殿下,反而是在长安之内转了起来,他许久都不曾回到这里了。
而此刻的厚德殿内,刘安跪坐在上位,听着某位大臣的禀告。
“兄长...能找出这些言论到底是出自哪里吗?”
前来禀告的大臣乃是刘安的兄长城阳王刘章。
刘章还有一个身份,绣衣府的主官。
刘章看着面前这位年轻的太子,陛下离开已经有段时日了,在这些时日里,这位太子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首先就是与群臣的问题上,太子跟陛下不同,与群臣是以礼相待,哪怕有了看法上的冲突,也从不打骂羞辱,跟陛下截然相反,他那和善的性格,倒是让群臣极为喜爱,被刘长践踏了那么久的尊严,如今算是找回来了,皇帝开始尊重自己了,这才对嘛!
虽然庙堂里格外和气,君臣其乐融融,可实际上,在刘章的眼里,君臣的冲突却是在一瞬间暴涨,这局面比过去激烈了数十倍....在最开始的一个月里,群臣还能按耐住自己,不轻意妄为,但是当他们熟悉了当今的殿下之后,争斗迅速上了一个台阶,他们在不断的试探刘安的底线,作为一个新手执政者来说,刘安有个很大的缺点,他还不曾杀过人。
群臣再次以礼派为自己的突破口,试图将学术上的争锋引到庙堂里,加大对整体儒家的打击,他们似乎料定了这位酷爱黄老的新君一定会答应自己。
他们吃定了!
可刘安一眼就看破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要对付的不是儒家,而是占据了要位的先皇重臣...若是加大对整体儒家的打击,那张苍呢?贾谊呢?栾布?陆贾?阿父新制定的礼?他们这就是在给自己挖坑,顺带着想将自己上头的人拽下来,自己爬上去。
刘安的应对方式很是奇特,他干脆直接找来了太学里的儒生们,当朝策问。
无论敌人想要做什么,将战局引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就对了!
刘安通过这场策问,稳固了新礼,并且安抚了受伤严重的儒家。
在冯唐的劝谏下,他将两位弹劾儒家的大臣下了牢狱,交由晁错来审问。
这才弥补了他威望上的缺陷。
只是,局势上的这种波动却越来越强了,群臣互相弹劾,或者反对庙堂的政令,说难听点的,他们不是很将这位年轻的君王放在眼里,远没有刘长在时的那么老实。
可无论是吕后,还是皇后,又或者是吕禄,都选择了沉默,任由刘安自己来应对这些。
“殿下在年前下令,广开考核,以平民为主,到目前为止,大汉各地已经招开了四百五十七次考核,招取了一千六百多名官吏...群臣本来就有些不满,殿下的考核要求苛刻,多是平民百姓才能通过,这影响了他们的族人出任官爵的利益...您现在又下令要对在位的官吏进行考核,两次未通过者要革职...当初那些凭借着自己的家族和所谓孝名来担任官吏的人,哪里能通过这样的考核呢?他们是不想丢了官位,因此纷纷活动...”
“近期内关于您的流言,并非是在长安出现的,先是在地方,然后传进了长安,长安里的那些人,没有留下什么把柄。”
刘章眯着双眼,心里也有些愤怒。
因为刘安对官吏体系大刀阔斧的革新,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谣言,说太子准备谋反。
他们说太子要换掉刘长所安排的官吏,换上自己的心腹,就是为了彻底把控大汉,这铁定是不愿意归还大权,是准备要谋反了!
这样流言迅速在各地流行,引起了一定的影响。
这将刘章气的牙痒痒,以为陛下不在我就不敢杀人了是吧??
绣衣大规模出动,镇压那些传播谣言的,甚至直接以诽谤太子的罪名处死了几个,可谣言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他难以被彻底杀死。
刘安看起来却很平静,他咧嘴笑了起来,这笑容有点眼熟,刘章都愣了一下。
“兄长不必着急...他们开始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这说明他们开始急了,他们开始害怕了...我的政策是正确的...就是要广招有才学的官吏,并且对当今的官吏们进行反复考核...官吏的质量往往决定了政策的执行,那些酒囊饭袋,让他们享受富贵已是仁德,我是不会留下他们祸害地方的。”
“可是...这谣言对你极为不利...”
“怎么,兄长担心阿父听说后来诛杀我嘛?”
刘章又说道:“我只是担心会影响殿下的名誉...”
“影响不了...却可以为我所用...散布谣言,离间陛下与太子,这是何等大的罪名啊...我正愁没有什么借口呢...他们倒是送来了一个,兄长,以后再拿人的时候,知道该用什么理由了吧?”
“哈哈,何必那么麻烦?王公那里有个甲,那可是立下过赫赫功劳的甲,功劳都可以封侯了...”
兄弟两人谈论了许久,刘章终于离开了厚德殿,在他离开之后,吕禄方才走了进来,无论是在刘长时期还是刘安时期,吕禄都保持着与外臣的疏远关系,就是对群贤,吕禄也很少主动进行联络...对这种机密对话更是会采取躲避的态度,这倒不是他怕引起陛下的忌惮,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的家族考虑,吕家已经足够强大了,没必要了...再继续加强吕家的权威,那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舅父....”
“呵,是来说那些谣言的事情吧?”
“当初陛下还在的时候,这厮一抓一个准,弄得长安道路以目,如今怎么就没了这番气魄?”
吕禄对刘章的无力有些不满。
刘安却解释道:“是我让他不要轻举妄动的...我不想让庙堂的精力耗费在争斗之事上,我想在阿父回来的时候,能为大汉的改变而感到惊讶....”
吕禄笑了起来。
“你做的已经够好了...太后对你很是满意,你这一上任,改变官吏的资格考核,又是拟定政绩考核,不合格的都被你驱逐了出去,官吏质量大大改善...还有那个报纸,都快被你玩出花了,诗歌报,小说报,经商报...甚至还有蹴鞠报??啧,还是你们年轻后生敢想敢做啊,各地的报业兴盛,我一上街,满街都是卖报的小后生....”
刘安很是在意官吏的问题,对官吏的升迁,考核,资质等问题都进行了革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他最大的成果还是在报纸上,他推动了报纸私营化的进程,使得民间报刊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探出头来,并且还给这些报纸行业一定的资助,民间报纸流通量暴增,各地百姓对世界的认知也在加强。
“这还是要多感谢您的相助...若不是舅父出面资助,哪里能如此之快呢?”
“不提这些,等陛下回来的时候,就是这些,都足以让他惊讶了。”
“不...舅父,报纸只是途径而已,我想要做的,并非是单纯的发展报纸行业...您知道韩婴的忠君主张嘛?”
“当然知道,你准备...”
“对,我准备通过这些途径来宣扬大一统忠国之思想,为大汉缔造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增加大汉各地百姓对大汉的认同,对自我的认知...我已经开始让门客们编写相关的内容,很快,这些东西就会出现在所有的启蒙学府,以及报纸上...我准备掀起一场文学狂潮,我还准备在奉常府设立六种奖赏...”
“奖赏以文载道者,以工强国者,以医救民者....”
吕禄皱了皱眉头,“殿下...您前不久还召见夏无且,说是要设立新府邸,开启医疗体系...你这要做的事情会不会有点太多了?”
“是有点多,所以才需要国中贤良的相助啊。”
“我不怕他们做错,就怕他们太闲了....”
“若是他们跟刘赐一样,整日无所事事,闲的发病,才是最要命的....不说刘赐了,刚才城阳王带来了消息,人快到了,做好准备了吗?”
........
“我就是不让开,你能如何啊?家父大汉皇帝,我大哥如今就在厚德殿内治政?!谁敢抓我?!”
刘赐高高扬起头来,自从刘长离开后,他的生活变得极为惬意。
他已经有五天不曾挨过打了!
上次挨揍还是因为有人直接到皇宫给阿母告状,阿母可不像阿父那样知道长安里发生的每一件事,只要自己做的低调点,就不会挨揍。
董仲舒和夏侯赐站在他的身边,董仲舒清了清嗓子,看着面前的这些人,小心翼翼的拽了拽他,“大王...”
“你怕什么?!”
“现在是我大哥治理大汉,他们能将我如何啊?”
刘赐很是猖狂的说道。
夏侯赐在一旁附和道:“是啊,你是诸侯王啊,天下哪有敢让诸侯王给自己让路的!我们就不让,你就说要不要撞死他们?你开口我就撞过去...”
原来是刘赐他们三人偷了车去城外玩耍的时候,正好挡住了他人的车,刘赐这个是属于逆行了,可他当然不在意这个,我可是诸侯王啊,我怎么可能让路呢?
唯独董仲舒,此刻害怕极了。
“大王..马...您看他们的马...”
刘赐看向了他们那拉车的骏马,顿时眼前一亮,拉车的这五匹马各个英俊高大,而且还都是同一个颜色的,跟他们的马比起来,自己拉车的那马简直惨不忍睹...刘赐了然,朝着董仲舒眨了眨双眼,大声叫道:“我的兄弟说了,你们挡了我的道路,只要将马给我留一..不,两匹,我就饶了你们!!”
董仲舒只觉得眼前一黑。
“大王啊...五马啊...五马啊!!”
“啊?五匹马全部留下??这样不好吧,他们岂不是要走着进城了?我素来觉得你是个君子,怎么说出了强盗般的话呢?”
对面那个驾车的看着刘赐的脸,倒也不生气,只是乐呵呵的,低声跟马车里的人说着什么,看起来一点都不着急,他们身后有很多的武士和骑士,这些人也是熟视无睹。
刘赐不让路,主要也是看不惯他们这排场,刘赐跟刘长一样,喜欢自己有大排场,却不喜欢别人的大排场。
夏侯赐勐地惊醒,开口说道:“大王,这不对啊!”
“嗯?”
刘赐也急忙醒悟,“对啊,五匹马??诸侯王??长安除了我和二哥还有哪个诸侯王?”
“这是要谋反啊!!”
刘赐急急忙忙的开始掏出了马车里备用的强弩,就在这个时候,对面的马车走下来一人。
那人看起来很是年轻,比起大哥也大不了几岁,刘赐并不认识他,可他的模样很是熟悉,居然跟阿父有些像...他穿着很是华丽的衣裳,走下马车,眯着双眼,盯着面前的刘赐。
“刘赐是吧?”
“你谁啊?!”
“我是谁?我今天让你知道我是谁...来人啊,将这厮给我抓起来!!”
那人卷起了衣袖,对左右下令,刘赐等人来不及跑,就落在这人的手里。
马车内,刘赐和夏侯赐揉着屁股,小心翼翼的看着与他们同坐的年轻人,董仲舒很是恭敬的坐在一旁,他倒是没有挨揍。
刘赐看着马车外头的情况,忽然咧嘴笑了起来。
“大人...”
“现在知道我是你家大人了?”
“知道了,知道了,看您这模样就知道是我家大人,听您口音...是齐地的?不知是我哪一个兄长啊?”
刘赐也是觉得倒霉,这一出门就遇到了诸侯王,这人也不说自己是谁,直接按着自己就是一顿揍,边揍还边笑,似乎很享受揍自己的感觉,简直就是离谱!
明明大家都是诸侯王,你不过年长几岁,就可以揍自己吗?
等见到大哥,你就看我如何告状吧!
那人并没有回答刘赐,再次安心的看着马车外的世界。
“许久不曾外出...都不知这一路居然有如此大的变化。”
三个小家伙安静的坐在车内,刘赐还是偷偷跟其他两个人比划着,他们向来是不吃亏的,头次被人这么揍,一定要想办法报复回来!
就在几个人暗中示意的时候,马车忽然停了下来。
那人探出头看了一眼,随即说道:“下车!”
刘赐等人乖乖下车,再次朝着前方看去,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前来迎接的人,为首的居然还是大哥刘安。
刘安看着他们三个从马车上走下来,一脸的愕然。
刘赐揉着屁股,嘴里抱怨着,看到大哥,他心里也就没有方才那么惧怕了。
有种的你现在打我呀??
那人看到刘安,笑着上前,两人相见,刘赐正要开口,刘安却先行礼拜见。
“仲父!!”
那人点着头,“安,愈发的英俊了...许久不见,听闻你成家了,可曾有了孩子啊?”
“还不曾。”
刘安毕恭毕敬的站在一旁,认真的回答。
刘赐却懵了...
仲父??不是兄长吗??
难道是....
胶东王刘建低头看向了他,“现在知道我是你哪位兄长了吗?”
“是我胶东王大哥...不,是胶东王仲父...”
刘建哈哈大笑,随即勐地皱着眉头,脸色也变得极为难看,他看向了迎接的群臣。
“哪个是晁错?!!”
ps:实在不好意思啊,各位,今天家里的事情太忙了,忙完已经是晚上了。





家父汉高祖 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
编辑联系我,让我参与这个新年活动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有些纠结...因为要我回顾上一年,可对于上一年,我至今还有些后怕。
2022年,我实在不知该如何去形容这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几乎实现了自己所有的梦想,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成为了大神,在鲁院进修,活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按理来说,我应该为这一年而开心,可我又笑不出来,在这一年里,我的姥姥逝世,孩子重病,每天四处奔波,四处求人,日夜颠倒,几近崩溃...这复杂的一年,改变了我很多,不只是从里,甚至是从外,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胖子了...半年的时间里,从两百斤到如今的一百四十斤。
要是认真的谈论起来,我大概能说上一个通宵,可若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愿意谈论这些私事的,因为有卖惨的嫌疑,也影响大家看书的心情。
那就纯粹的聊一聊这本书吧。
这是我所写的第三本穿越历史了,构思其实很早,大概是在赵括那本的时候就已经想过要开一本汉初,因为某七月也写了汉初,我想抄他来着。
在我过去的文章里,我总是喜欢以悲剧的方式来书写,各种发刀,那时我认为让读者痛哭流涕是作者能力的体现,认为只有悲剧形式的小说才是最高级的,人家不喜欢那就是人家境界不够...当然,那时的我还很年轻,二十岁的年纪,总是带着些文青病的,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渐渐也就醒悟了...让读者笑,其实比让读者哭更难,而现实生活本来就是处处悲剧,何必再用小说来祸害读者呢。
这就造成了一个后遗症,读者们很害怕我发刀。
其实也没有什么刀不刀的,历史小说,人是有寿命的,但是各位也可以放心,我是不会故意强行发刀去恶心你们的,我已经过了那个自大的年纪。
有了家庭,当了爸爸,其实对作者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而且我也很享受写作的过程。
当我难受的几乎发狂的时候,我就坐下来,安静的构思那些好玩的剧情,想象那些幽默的故事,这些能让我暂时放下那些说不出的苦,现在我比你们更怕刀。
有作者问我,以我现在这個精神状态,到底是如何写出这么幽默的小说的?我说这是因为我太有才了....当然,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这种风格能让我也开心起来,我写书的时候就不怎么去想家里的事情,很享受自己笔下的故事。
这本书也开始逐步进入后期,当然,完结还是不急的,因为刻画了太多的人物,总得给他们每个人都像样的结局,怎么也得让你们看到卫青霍去病讨伐罗马,老刘长征服安息,当万王之王的结局吧?
大概还是会在今年完结,不过时间不确定,应该会很晚吧。
至于再下一本书,其实我也构思好了,到时候紧接着这本,我也没有什么时间可以休息了。
我并不是个很怀旧的人,2022结束了,那就不必再去回忆太多,抬起头来,向前看,新的目标定在2023。
新的一年开始了,很开心你们还是在我的身边,真心希望我的读者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只愿所有的不幸都随着2022一同离去,所有的美好的都在2023等待着我们。
爱你们的老狼。




家父汉高祖 第650章 来都来了
前来迎接的众人都知道刘建此刻这般愤怒的原因。
在陛下还不曾离开的时候,晁错曾经在庙堂里公然上书,弹劾吴王和胶东王对海外进行征服战争,开疆扩土,有谋反的嫌疑。
两位诸侯王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的,吴王对此的反应是上书请罪,主动解释了自己出兵的原因,绘画了精确的海上舆图,并且将各地的据点的情况详细说明,用一种不明说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功劳,表明自己没有什么谋反的心思,只是在为了大汉谋取更大的利益而已。晁错对此都无法多说什么,颇为不悦。
而胶东王显然要更急躁一些,他的年纪本来就小,身为高皇帝最小的儿子,他比刘安都大不了多少,是刘盈抚养长大的。
当他得知晁错说自己谋反,顿时就急了,直接上书给刘长,表示自己要来长安!
诸侯王不能私下离开诸侯国,但是并没有人规定他们一辈子都不能回长安,实际上,诸侯王要常常来长安拜见皇帝,说一说当地的情况,不拜见反而是谋反....当然,刘长不在意这些,若是诸侯王们的事情很忙,他也不会逼迫对方前来拜见。刘长没有批准刘建来长安的上书,让他安心去折腾海外的事情,不要这么冲动。
刘建又连着上书,可他后来的上书内容就是刘安来审了。
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刘安居然批准了胶东王的上书,允许胶东王前来。
据可靠的说法,是胶东王给太上皇写了书信,称自己许久不曾见到阿母和兄长,心里极为思念,想要回到长安拜见。
太上皇来请求太子批准,太子实在无法拒绝,只好应答。
刘建怒气冲冲的看着群臣的方向,似乎是想要找出那个诬陷自己的狗贼。
刘赐都吓坏了。
刘安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仲父,晁错并不在这里。”
“他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忙,故而不曾前来迎接。”
“怎么,他还在忙着四处构陷诸侯王吗?!”
“他的府邸在哪里?!”
此刻,有一人上前,平静的说道:“胶东王还是尽快跟着我们去皇宫吧,太上皇在等着呢。”
开口的人乃是吕禄,胶东王看了一眼吕禄,心里虽然还是很生气,但是没有再拒绝,吕禄跟他一个辈分,而且还是他兄长的挚友...刘安拉着仲父的手,上了马车,朝着长安行驶而去。
三个小家伙却留在了这里,没有被刘安带上车。
刘赐挠着头,“我这仲父千里迢迢的过来,就是为了找晁错来算账??”
董仲舒认真的说道:“晁公弹劾胶东王谋反,胶东王前来,一方面是想证明自己没有谋反的意思,一方面就是要找晁错来对峙...这很正常,晁公向来不喜各地诸侯,胶东王这次前来,长安之内怕是又不太平了。”
刘赐打断了董仲舒,“你这么说就有些武断了,晁错只是不喜欢没有出息的诸侯而已,你看我,他从来都不曾对付过我!他还是挺喜欢我的!”
董仲舒没有说话,夏候赐却伸出了大脑袋,“大王,会不会是因为咱们太弱,人家不屑于对付呢?”
刘赐如遭雷击。
难道寡人是一个连晁错都不愿意去对付的诸侯王吗??
不可能!断然不可能!!!
长乐宫,寿殿。
刘建的第一站就是此处,他要来拜见太后,尽管太后从不曾将刘盈和刘长之外的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儿子,可在名义上,她依旧是各地诸侯王的嫡母,有她在场的时候,这些人甚至不能将自己的生母称为母,只能称为姨母...刘建已经很久不曾与太后相见,来到了这里,刘建收起了所有恶劣的脾气,整个人乖巧的如同刚挨完揍的刘赐,他甚至没敢抬头去看吕后,低着头行了一个大礼。
吕后平静的看着胶东王,吕后心里依旧对诸侯王们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同时也没有了什么敌意,如今的吕后,不再需要全力对付这些人,她的儿子很有出息,足以镇压所有的诸侯王。
她对这些诸侯王是满不在乎的,在看到刘建大礼参拜之后,她看着面前这个模样愈发跟长相似的孩子,眼神也柔和了不少。
“起来吧。”
刘邦的这些孩子们,彼此之间还是有些相似的,例如刘盈,刘恒,刘乐,这三人长得就很像,脸型一模一样,而刘长和刘友,刘建长得很像,眼神都比较锐利,刘恢其实跟大哥刘肥更像,圆脸,就是体型的影响有点大,至于老三...那家伙像他们阿父,跟他们每个人都有相似的地方。
1...430431432433434...5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