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十一岁的宋哲宗受不了羞辱,起立变色,怒,甩手离开。
最终,司马光还是割让给西夏包括米脂、浮图、葭芦、安疆的四寨之地。
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割地之举,有没有让西夏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割地之举,只换来了西夏的轻视和鄙夷,曰:夏人得其地而不有,侮慢如前。
司马光在元右元年二月废除募役法、六月废将兵法、七月割让四寨、八月再废青苗法,九月病死,可谓是紧赶慢赶,不舍昼夜,在死前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除,司马光这才心满意足,死而瞑目。
唐兴作为天使,对这等修文德以来之道,用爱消除仇恨的鬼把戏,向来嗤之以鼻。
蛮夷者,畏威不畏德。
洪武年间的当务之急是打掉元昭宗的北元朝廷,证明天命所归,令天下慑服,保证南北皆为大明之土,防止分崩离析,才不得不修文德以来之道。
到了永乐年间,太宗文皇帝五征漠北、郡县安南、任吕宋总督、六下西洋(第七次在宣德年间),哪有一丝修文德的意思?
唐兴是个武夫粗人,他可不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道理,虽然那些道理,真的很有道理。
在他看来,贯彻陛下的意志,才是武夫的第一要务!
陛下要让黎越僭朝彻底乱起来,那黎越僭朝就必须要乱起来,耶叔来了也不管用!
唐兴和柳溥交流了一下关于黎越僭朝的局势,才发现,这黎越僭朝本来就很乱,和倭国都差不多。
黎利建立了黎朝,黎元龙作为继任者死的不明不白,这兄弟阋墙的戏码已经上演,而朝中各个利益集团,各怀鬼胎。
以郑氏为首的武勋,把持军权;
以莫氏为首的士人,掌控朝政;
以阮氏为主的地主,掌控乡野。
想要让黎越僭朝彻底乱起来,那就得找到那个关键先生。
毫无疑问,此时黎越僭朝维稳的关键先生,就是这个元国公阮炽。
阮炽乃是广南阮氏家主,有阮主之称,横山以南顺化、广南之地都是阮氏的地盘,甚至囊括了部分占城的土地。
而阮氏的背后,还有一众大明庄园主的支持,也是出口粮食的主力。
阮炽的女儿阮氏英是宣慈太后,外孙黎濬(黎邦基)是国王,权势滔天,而黎宜民在宫变之后,杀掉了阮氏英,却留下了阮炽,目的就是维持朝中稳定。
阮炽就跟村里的耆老一样,负责调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算是和事老的角色。
柳溥斟酌了一番说道:“要不我们和黎宜民商量下?如果有他控制的禁军配合,不愁杀不掉元国公。”
“需要吗?”唐兴满是疑惑的问道:“是这升龙城(河内)很复杂吗?满打满算才六十一条街,还没有匠城地势复杂啊。”
柳溥颇为犹豫的说道:“可是元国公住在皇城之内。”
升龙城的内城分为禁城和皇城,禁城就是安南国王住的地方,皇城是朝中贵戚住的地方。
坊墙高耸,有守卫巡逻,不是那么好进的。
柳溥虽然是黎朝的大要太尉,官居二品,但是并不视事,不掌兵权,所以在柳溥看来,这禁城难进。
唐兴笑着说道:“我又没说要偷袭,偷偷熘进去啊。”
“那要怎么杀?”柳溥满是不解的问道。
唐兴颇为肯定的说道:“当街杀之。”
“当街杀之?!”柳溥大骇,这离开大明才几年,大明的使臣都如此暴躁了?
唐兴点了点头,不由得想起了勐人袁彬,若是袁彬在此,直接闯进去,剁了阮炽的脑袋就行了。
唐兴点了一个位置说道:“柳溥,你来动手,我们暗中协助。”
“你手下还有二百余精兵追随你左右,都是你的嫡系,这次你负责拦截,然后当街诛杀阮炽,将脑袋带回禁城,扔到黎宜民面前。”
柳溥心惊,他从广州府逃离的时候,带了近五百的军士一起逃离,来到升龙城的时候,就只有三百人了,其他人都跑了。
这几年断断续续有人离开,眼下仅剩下二百亲卫,这些亲卫,是他最后的力量。
大明天使连这个都知道!
柳溥咬了咬牙说道:“设伏之地,自然是在皇城之内,你的人怎么进去?”
唐兴理所当然的说道:“走进去啊,不然呢?”
柳溥沉默了片刻说道:“那我的人呢,怎么进去呢?”
“到时候就知道了。”唐兴再次说道。
柳溥见问不出什么,牙一咬说道:“后日早上上朝之时动手如何?!”
“嗯。”唐兴站起身来,离开了柳溥的家宅,走入了黑暗之中。
次日的傍晚,唐兴带着两个缇骑,还有刺探消息、深入虏营的墩台远侯等共计二十三人,换上了黎朝禁军的装扮,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守备森严的皇城之内。
唐兴等二十三众,可是地道的黎朝禁军,如假包换!
二十三人,人人都有有信牌,办理一个禁军的信牌,只要三枚银币。
如果想当个校尉,那就得十枚银币了。
官长门,是唐兴今天驻防的地方,一直到明天早上上朝之后,再次换防。
唐兴本来还担心柳溥会爽约,但是到了快要关城门的时候,柳溥带着二十余人,出现在了官长门。
柳溥也亲自到了。
“这眼瞅着日落西山,某还以为你不来了。”唐兴关上了官长门的城门,拍了拍柳溥的肩膀说道:“某还以为你到了黎朝,就变成了胆小鬼呢,到底还是大明武勋。”
“胆气还是有的。”
柳溥走进了城门还不敢置信的说道:“这个官长门是元国公阮炽上朝的必经之路,这官长门的防务,一直是他的心腹啊。”
“你们…你们…”
唐兴拿着手中的信牌敲了敲说道:“有道是有钱能使磨推鬼,陛下临走的时候,给了我五万银币,提督城门的的确是阮炽的心腹,可是也就三百枚银币,就把这信牌办好了。”
“信牌,真的!”
倭国京都府的银阁寺守备,只需要三枚银币就可以买通。
不过唐兴话没说全,陛下把钱给了徐承宗,是活动经费,唐兴是“主动请缨”。
唐兴继续说道:“明日城门一开,你带着二十余人直奔阮炽,其余人等,不用担心,杀完人之后,你的人趁乱换上衣服离开,衣服都给你的人准备好了。”
黎朝的官制,是全面彷照大明设立的,越人言:食既无冗,责实有归,大小相维,轻重相制。
而阮炽除了元国公的爵位外,还有太师官品。
阮炽该死吗?
站在大明的角度他该死,正统十二年,阮炽聚兵千余,立栅挑堑,占据广西凭祥县地方,杀三百余人,掠五百口。
两广官吏皆义愤填膺上奏请伐,最后王振下令:计议长策,严督所属,整兵防御,以防边民犯事。
这件事不了了之。
在唐兴看来,阮炽,十恶不赦,当诛!
阮炽的身边站着一男子,十五六岁的模样,器宇轩昂,半抬着头,眼神看着偌大的官长门,等待着上朝。
“那青年人是何人?居然站在阮炽的前面?”唐兴面露凝重的问道,此人虽然年纪尚幼,已然有了几分凌厉之气。
柳溥低声说道:“此人便是安南嘉王,也就是黎宜民的四弟,黎思诚,今年十六岁,内外皆称其贤王,手段非凡。”
“羽翼尚未丰满,若此人为王,黎朝必安,要将他一并铲除吗?”
唐兴摇头说道:“不用。”
陛下的目的是让黎朝乱起来,若是连黎思诚一起杀了,黎宜民岂不是坐稳皇位,白捡了便宜?
唐兴要平衡黎宜民和黎思诚,老大和老四之间的实力,让他们在朝堂上撕咬火并,而不是真的要扶持黎宜民坐稳王位。
“好。”
官长门在鼓声中缓缓打开,黎思诚站直了身子,走进了城门,阮炽慢了三步,也走向了官长门的城门。
就在黎思诚刚刚走出城门的时候,柳溥带着十余人突然冲了出来,在所有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将阮炽乱刀砍死在地。
柳溥浑身是血的提着阮炽的人头站了起来,看着惶恐不安的众多臣工,厉声说道:“看什么,奉命铲除乱臣贼子!上朝去!”
柳溥说完,提着脑袋向着昭阳殿而去。
邵阳殿大约等同于大明的奉天殿,乃是朝会所在。
柳溥就这样提着阮炽的脑袋,一步一步的走进了大殿之内,没人敢拦,他将阮炽的脑袋往地上一扔,大声的说道:“圣上,乱臣已经伏诛!”
黎宜民勐地站了起来,大惊失色!
他从来没有下过要杀了阮炽的命令!
柳溥居然说是他下的命令!
柳溥冷眼看着黎宜民,他的身后是一众黎朝官吏。
若是这个时候黎宜民失口否认,他这个王位还有的坐吗?
在黎朝官吏看来,黎宜民就是典型的卸磨杀驴,谁还肯听?
黎宜民攥着拳头,看着柳溥,咬着牙,一字一句的说道:“柳太尉真是老骥伏枥,壮志未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曹操的诗词,黎宜民学过汉学,也在升龙城的国子监读过书,他就是用典,告诉朝士,这是柳溥自己的决定。
但黎宜民并没有否认是他下的命令,也就是咬着承认了他下了令,诛杀逆贼。
黎思诚见状,面色潮红,往前站了一步大声的说道:“阮炽擅权开衅威逾人主,柄臣擅国违天逆理,专事阿党,利惑君心,阻塞义理之路,多不法罪,死有余辜!”
阮炽是黎思诚极其重要的支持力量。
尤其是黎宜民杀掉了阮炽的女儿太后和外孙之后,阮炽除了支持他黎思诚外,已经别无选择。
现在,阮炽被杀了,而且近乎于羞辱的方式,死在了官长门。
黎思诚很想发飙,但是眼下还不是时间,他羽翼尚未丰满。
而且最怪的是,什么时候黎宜民居然和柳溥搞到一起去了?
所以黎思诚只能选择暂时蛰伏,说阮炽该死,暂不发作。
黎宜民慢慢坐下,看着众多臣工,沉默了片刻说道:“谁还有异议?”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七百二十五章 天下第三强军
柳溥,一个丧家之犬,因为谋反战败,叛逃到了黎越僭朝的大明人,带着怜悯的表情,看着月台之上的黎宜民和台下的黎思诚兄弟二人。
唐兴不懂,朱祁钰也不懂,因为他们都不是叛徒,而且还是忠于大明,并且致力于为大明发展,发光发热,不惜名,不惜身,为了照亮大明前进的路,殚精竭虑。
所以他们不懂叛徒。
柳溥最大的落差,并不是失去了世勋的地位,而是不再是大明人。
连他的孩子和他的部曲,也不再是大明人。
而魏国公徐承宗、大明皇帝朱批的书信,让柳溥拥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大明的海外弃民。
海外弃民也是大明的弃民,只需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来,在大明漫长的国运之中,未尝不会因为在海外卓越的贡献,再次成为真真正正的大明人。
这就有了一个念想,人一旦有了念想,就有了力量。
这就是柳溥从一个垂垂老矣、混吃等死,已经完全丧失了雄心壮志的老朽之人,忽然要亲自披挂上阵,剁掉阮炽头颅的原因。
柳溥现在可以用大明弃民的身份,高高在上的怜悯黎宜民和黎思诚,高他们这些黎越僭朝的勋贵们一头了。
一个没有文化基础,抄袭得到的政治制度,就如同浮萍无根一样。
黎朝的政治制度全面仿明,也拥有自己的武勋、文臣、士林、士族、六部等等,可是越看就越是东施效颦的笑话。
黎宜民居然可以带着一百人,就冲进了皇宫,杀死了很有名望的阮氏英和黎邦基,并且得到了政权。
而此时阮炽的脑袋就在大殿上摆着,为了不让这个僭越的朝廷毁于一旦,黎宜民和黎思诚,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
满朝公卿,一声不吭。
黎宜民看了一圈,深切的感受了什么叫人走茶凉,带着几分庆幸的说道:“嗯,既然没有异议,元国公阮炽已经伏诛,那就以国公礼厚葬吧,礼部尽快出个谥号。”
对于黎宜民而言,他不敢杀阮炽,是怕举国皆反,他无法收拾局面。
但是阮炽已死,他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至少目前没有发生,他暂时坐稳了王位。
柳溥站了出来,厉声说道:“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大明陈重兵于镇南关,就连云贵的大明军队都有云集的动向,我们是不是应该商量下,如何对敌?”
黎宜民眉头紧皱的说道:“太尉思虑过甚,大明未必伐我。”
黎宜民曾经在万国荟上见过大明的皇帝,虽然大明皇帝没有明确的指示,于谦也一再否定,大明会在事后对他进行册封。
但是黎宜民认为,大明皇帝接见他,是一种默许。
“那万一呢?”柳溥看向了黎思诚。
老四黎思诚是公认的贤王,黎宜民一个谅山王宫变得位后,最有力的竞争者。
柳溥看这一眼,意思很明白,如果黎思诚像永乐年间那般求助大明,如果黎思诚对大明许下更丰厚的条件,来换取大明的册封。
大明真的派天兵来战,该怎么办?
要知道,黎宜民还能坐在月台之上,是因为他向大明发去了请求册封的国书,大明仍未回应,大家都在等大明的态度。
“看我作甚!”黎思诚大怒,一甩袖子说道:“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当真我会因为蜗角纷争,唯利是图的暗中勾结大明?”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黎越僭朝,国号大越,对外称安南,国中只有汉文汉字,对大明称臣纳贡。
但是黎朝僭越为皇帝,带十二旒冕,可谓是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黎思诚之所以获得支持,就是他坚定的反对和大明媾和,力图成为麓川霸主,威压麓川诸国朝贡,成为小大明。
“就是看你一眼,那么大的反应做什么?”柳溥满不在乎的说道。
柳溥的目的就是四处拱火,他才懒得管自己做事的后果,大不了也就是烂命一条。
若为国事死,陛下不给他在英烈祠上名刻字,也会给他家眷大明人的身份,无论怎么算,都是大赚特赚。
“凡有国家,必有武备。常于农隙之时,且停不急之务。圣上,臣以为还是的建立京营,请敕旨建立升龙军!”柳溥大声的说道。
这就是柳溥为什么说黎朝是东施效颦,全面仿照大明制度,但是缺少了京营这一块极其重要的压舱石。
大明太祖高皇帝不建京营,是因为天下的军队都是忠于高皇帝的军队。
而到了太宗文皇帝,大明就建立了隶属于皇帝的班直军,京师三大营。
可是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京营。
没有京营,就没有压舱石,所以黎朝这条船,总是从顶上漏水,搞个宫变,跟闹着玩一样。
黎宜民闻言,目露喜色说道:“太尉所言有理,可是说得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众所周知,办事是需要花钱的。
钱从哪里来?
黎朝的户部在十五府建立了直属于朝廷的条条,户部清吏司。
而各地的户部清吏司又直接受制于地方的框框,也就是三司使。
黎朝的税赋因为阮氏、莫氏、郑氏占据多数良田,很难收上来,连年闹灾荒。
黎宜民没钱。
“要不让臣来?”柳溥试探性的问道。
练兵是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基础的,比如眼下大明皇帝练兵,就将自己的御书房移到了讲武堂去。
否则练着练着,就是黄袍加身情景复现,朱祁钰被威逼退位了。
黎宜民犹豫了片刻说道:“诸位爱卿,孤以为,还是各家拿粮纳饷,为我大越纾困才是。”
黎宜民还是要掌控平衡之道。
此时朝中有组建京营能力的唯有柳溥,其他人都没那个才能,但也要让军士们知道吃的谁家的粮,领的是谁家的饷。
丁烈,黎朝的户部尚书,他站了出来俯首说道:“臣可以调度此事。”
丁烈和阮炽向来共进退,阮炽死后,丁烈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代表他身后的庄园名主们争取利益。
柳溥的神情极为放松,眼神闪烁,手自然下垂,身体颇为松懈,可见他非常的放松。
回来了,一切都回来了。
“那就由丁尚书主持筹措京卫粮饷之务,不得怠慢。”黎宜民看着丁烈,满是温和的笑着说道。
满满都是熟悉的味道,这个味道太正了!
柳溥嗅到了制衡的味道。
这是他最熟悉的领域,这就是正统年间的政治风格,相互制约,相对平衡。
在这种环境里,柳溥可谓是如鱼得水。
柳溥继续说道:“臣有水阵军令三十一条、象阵军令二十二条、马阵军令二十七条、步阵四十二条,合计京卫升龙军一百二十二条!还请圣上过目!”
“凿海池以为水阵,海池屈曲百里,于池中设翠玉殿供圣上观阵,而池边作讲武殿,设壮士、神武、效力、殿前、五府、马闲、驯象等司,肄习拣练水象马步四阵十六卫!”
柳溥不仅拿出了京卫一百二十二条的军纪军令,甚至连场地都看好了,设五司做后勤,四阵十六卫的编制等都弄的有模有样。
连大阅的翠玉殿都规划好了。
黎思诚的眉头拧成了一座山,在他看来,这都是老大黎宜民授意柳溥在说的话。
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阮炽的脑袋都在地上扔着,黎宜民和柳溥可谓是沆瀣一气。
黎宜民向来暴躁,骄纵傲慢,喜怒无常,典型的一个无脑莽夫,但是黎宜民突然跟有了慧根一样,居然要真的弄京卫升龙军,而且还如此有章法,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黎宜民看完了这一百二十二条,交给了内侍宦官,让宦官传阅左右。
黎思诚看着这一百二十二条,更加疑惑,这是黎宜民能整出来的活儿?
黎宜民要是能整出这种活儿,还能被废了太子去做谅山王?!黎太宗都得撬开棺材板,从坟里爬出来,跪在地上磕头,叫他一声圣上!
黎太宗黎元龙短短二十年的人生里,都在致力于建立京卫,始终求之不得,最终不明不白的死了。
黎太宗始终无法建立京卫的主要原因,就是始终不得成法,无法形制,而这本厚重的奏疏里,一百二十二条,把京卫升龙军弄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黎思诚不认为是老大的功劳,而那个老当益壮的柳溥,才是这一出大戏的主角。
“臣以为善。”黎思诚沉吟了片刻,还是认同了这升龙军组建的奏疏。
“好,好好!”黎宜民大喜过望说道:“诸公通力合作,朕希望早日在翠玉殿,看到这升龙军!”
朝议的时间很长,柳溥顺利的成为了京卫升龙军总兵官,在大明求之不得的京营总兵官,在安南国得到了。
散朝之后,柳溥开始搬家,他搬进了皇城之内,成为了黎越僭朝的核心之一,本来就是太尉的柳溥,有了实权。
虽然这个实权,还是个空中楼阁。
唐兴听完了柳溥的叙述,他自有渠道去验证柳溥所言真假,唐兴看着柳溥问道:“柳溥,你这是打算作甚?做黎越僭朝的定国柱石?”
唐兴听完这升龙军四阵十六卫,再看着那厚厚的京卫一百二十二条,心中对柳溥的怀疑就加深了许多。
这玩意儿一旦练成,那大明和黎越僭朝就有的打了。
“李指挥想说,一旦这升龙军建成了,将是不弱于瓦剌的天下第三强军?”柳溥为唐兴补全了他的心里话。
唐兴点头。
柳溥却颇为淡定的说道:“李指挥啊!海池屈曲百里疏浚靡费,更遑论讲武殿和翠玉殿营建,五司营建,征兵等事。”
“就是建成了,发不出粮饷来,那这升龙军对黎朝是福是祸?”
“那个黎元龙一直想建京卫,为何没建?建了也养不起。”
柳溥给黎宜民、黎思诚、丁烈等一众黎越僭朝的君臣们画了一张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大饼。
柳溥满是追忆的说道:“李指挥在缇骑,吃的粮是白粮,用的铳是燧发手铳和鸟铳,出门就是大将军炮、楯车,自然不知民间疾苦。”
“养一支善战京营,很贵,很贵,以陛下的财力雄厚,京营的负担还要分成三份,京师三座军城耕种,户部负担粮草,内帑负担犒赏。”
“李指挥可知道,大明京营一年的花销折银币几何?”
唐兴看着柳溥,反问道:“你知道?”
柳溥伸出了拇指和食指一比划说道:“我也是猜测,通过零零散散的消息推测,京营一年折银币得这个数儿,若是打仗动武,得翻一番。”
“八百万银币?”唐兴再问。
柳溥喝了口茶说道:“嗯,就是按通州粮价,也得八百万银币,这还的是陛下和于少保坐镇,没人敢喝兵血的情况。”
“这么锋利的一把刀,干养着,以正统年间的朝廷而言,根本负担不起,稍微有风力鼓动,就是兴文匽武。”
柳溥为当年的兴文匽武,找补了一下,时至今日,他依旧认为当年的兴文匽武,并非是因为仁宗、宣宗目光短浅,听信了三杨谗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