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衍娘子:状元相公不信邪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裴晏
“嗯,而若是第二种情况,那么她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娘,不过是借你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且师父的性格也全在她的算计之内。”易玹补充道。
凌相若诧异道:“那就奇怪了,师父早早陷入沉睡,她与师父的接触也仅仅是五十年前,当时她不过六岁,就算记事了也只能记住一些印象深刻的吧?怎么可能把师父的性格都记得这么清晰呢?”
“问问师父吧。”易玹提议道。
“好。”凌相若也有此意,于是两人穿戴整齐,便径自去找玉琅玕。
路上,凌相若又想到一个问题:“那么若是第一种情况,她打算用谁来跟我换魂呢?总不能还是那老嬷嬷吧?咦……”
想到这里,她打了个寒颤,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易玹也神情一僵,想到若是凌相若体内换了个老嬷嬷的魂,顿时恶心的不行。不过冷静下来后,他沉思道:“我觉得更有可能是绥宁郡主。”
“嗯?”凌相若一愣,等着他解释。
“那嬷嬷病得蹊跷,于是你我顺藤摸瓜怀疑到了她身上。”易玹道,“但绥宁郡主视我如虎狼,避之唯恐不及。若是她突然病倒,我未必会怀疑是她跟你换了魂。”
凌相若恍然道:“对哦,这就是灯下黑啊。看来她平时对你的恐惧八成是装的。”
两人聊着便到了玉琅玕住处。
凌相若将之前的疑问说出。
玉琅玕瞥了她一眼,讳莫如深道:“多打听打听便能知道的事,做啥子这么大惊小怪?”
凌相若反驳道:“可师父您深居简出,外面的人并不怎么了解你,难道她如此神通广大竟能将您的性格习惯都摸得一清二楚?”
“自己想。”玉琅玕干脆甩手道。
凌相若眯了眯眼:“难不成她也是黄天教或者无忧长生堂的人?这就合理了,也只有如此她才有动机对付我们。”
“这不是挺聪明的么?还来问为师做什么?”玉琅玕挥挥手道,“去去去,没事别来烦我。”
凌相若就这么被玉琅玕轰出来了:“……”
“干什么嘛。”凌相若骂骂咧咧道,“他这样迟早会失去我这么个天赋异禀乖巧孝顺的徒儿。”
易玹无奈揉了揉她的头:“师父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不然师父虽然不着调,可对你却是极其疼爱的。”
推衍娘子:状元相公不信邪 第602章 安国公哭诉
第602章 安国公哭诉
凌相若闻言不闹了,反而沉默了一下,神色正经得易玹都有点怕。
“怎么了?”易玹心中一突。
“唉。”凌相若满是担忧地看了他一眼,“连师父这样随心所欲的人都开始讳莫如深了。天机蒙昧之时,便是世道将乱之日,便越是天机不可泄。窥探天机的代价过于沉重。”
易玹神色一变,随即抓住她的手安抚道:“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让我们和我们的亲人有事。”
凌相若心中稍定,反握回去:“嗯。”
世道安稳也好,世道将乱也罢,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两人离开后便去了前厅用过午饭,随后回屋,易玹便又给安国公写了封信。
其实双方都互有把柄在对方手中,不论是昭慧长公主告易玹和凌相若不敬皇室冒犯于她,还是易玹告昭慧长公主破坏朝政掳掠朝廷命官,都够对方喝一壶的了。故而易玹的推断是昭慧长公主很可能会将此事压下,而从别处对付安国公府。
于是易玹有必要将事情说清楚,给安国公提个醒。至于如何应付昭慧长公主,想来安国公更有经验。
毕竟他才是当朝最出名的滚刀肉。
将信寄出去后,易玹便暂时将此事抛之脑后,一心陪凌相若在庄中养胎。
而张氏经过这一次惊吓,也小病了一场,养了几天才痊愈。
却说叶梓排的广场舞倒是渐渐上了正轨,每日饭后都准时带着一群人在庄子东面的岸边消遣时间。
这些人里有凌相若家的丫鬟嬷嬷,也有凌家村的女人们。舞蹈简单,叶梓教了几遍便很快有人学会了,再由他们去教别人,如此循环扩散极快。而叶梓则抱着个琵琶在一边为他们伴奏。
渐渐地,跳舞的人范围再次扩大,凌相若家的男仆和凌家村的男人们也相继加入其中。
张氏病好之后也跟着加进来一起跳。
还有腿脚不便的老人也过来凑热闹,胡乱跳几下后累了就在一旁纳凉聊天。
“我感觉最近睡眠都好了不少,看来还是得多活动筋骨啊。”
“也就是现在日子好过了,家家都有点余钱,不然哪有那闲工夫?”
“得谢谢大妞啊,是她让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哎呀,你们知道吧?我们家那孙子上个月挣了一两银子呢!”
“哎哟,你这有什么好得瑟的,我们家那小子可比他多一钱呢。”
此言一出,大家都羡慕嫉妒了。
但也没什么好恨的,毕竟在凌相若那干活就是多劳多得,除了底薪外还有奖金,谁干得多干得好,那就拿得多。靠自己本事赚的钱,别人也服气。再说了,其他人虽然差点,可也拿的不少。自家日子都好过了,自然就不会盯着别人家那仨瓜俩枣。
族长双手按在拐杖头上,听着村民们的“争执”和“互嘲”,反而露出一脸的欣慰。凌相若当初答应他的事,全都兑现了。
在这紧张的局势下,凌家村反倒像是一处世外桃源。黄天教也好,无忧长生堂也好,村民们并不关心。或者说,全天下的老百姓最关心的也都是自家的收成自家的日子。老百姓的日子富足了,那么一切造反派都不会成功。
只是大齐国土这么大,穷的地方还有很多。对于当权者来说,任重而道远。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七月初的时候,凌相若的书院建成了。
书院就建在西山上的一片平坦地面,周围的树都被伐了用来建房,建成之后书院内又移栽了不少松树。
书院一共分三个区域,分别是寝室区、教学区和食堂。寝室区又分为学生寝室和教师寝室;教学区则是各大书斋,教授不同学科;食堂只有一座,教师和学生公用,哪怕山长也必须在这里吃,没有特权——目前山长由最年长的顾先生担任。
所以不用担心孩子吃不好。
书院建成后,不少村民都来问能不能送自己的孩子也来读书。
凌相若其实是有顾虑的,因为她的书院不仅教授科举的学问,还有很多超前知识,对学生考功名其实没什么帮助,她怕村民们到时候抱怨她。
于是她先和山长顾先生商量了一番。
顾先生道:“既然你有如此顾虑,那不如分开教授吧,村民的孩子只授经史子集就是了。”
“若先生们不介意,就如此安排吧。”凌相若点头道。
“自然不介意。”顾先生笑道。
这几位都是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之人,当然不会介意这一点。
于是凌相若便告知村民只要愿意送孩子来读书的,都可以到书院报名。
如今村民们手里都有钱了,自然不会不舍得出这点束脩而耽误了孩子。不必供出一名进士,只要供出个举人,那就是光宗耀祖了。从此以后置办家产改换门庭,成为真正的耕读之家。如此再经营几代,便可成为一方大族。
一时间,书院外门庭若市。凌家村的村民家里有适龄小孩的几乎都到了。
报名结束后,凌相若便将开课之日定在了七月初八,过完了乞巧节便直接上课。还是那句话,村民们富了,也不指望家里的小孩帮忙抢收庄稼,便无需等秋收过后再上学。
说到秋收,今年的收成果真不错。农田里庄稼成片,宛如遍地黄金。
村民们都乐得合不拢嘴,每天都喜气洋洋,干活也特别有劲。
“否极泰来啊。”凌相若也笑意盈盈地看着身旁的易玹感慨道,“今年的收成报上去,圣人一定会夸你治理有方。”
易玹自嘲道:“有那么一群给我使绊子的人,圣人不罚我就不错了。”
凌相若心中一突:“对哦,也不知道这次昭慧长公主又有什么手段。”
上次昭慧长公主回京之后果然如易玹所料那般将双方的冲突压下了,但也没完全压下,而是将她好心给易玹送通房却被她们夫妇俩一顿冒犯之事告到了皇帝面前。
就这一件事,在当下之人看来,那完全是易玹和凌相若无理取闹嘛。
皇帝听了自然也有点不悦,他喜欢易玹不假,可也不会纵容他冒犯自己的亲姐姐。不过没过多久,安国公也进宫来了,对着皇帝就是一顿哭。
主要是哭他们家易玹不争气,二十多了才娶到媳妇,虽然长公主是好意,可他儿媳妇刚怀孕她就给易玹送通房,那不是刺激人么?万一气出个好歹甚至小产了,他找谁哭去?这可是他的嫡长孙啊!
长公主听了都尴尬,皇帝听了都惭愧!
于是向来心软的皇帝立场顿时变了,还安慰起安国公来:“爱卿冷静,冷静,这事确实是长公主欠考虑了,朕代她向你赔礼了,等小世孙出世,朕再送一份厚礼聊表心意。”
“微臣惶恐。”安国公如是说,“只求圣人宽恕那不孝子冒犯之罪。”
“好好好,朕恕他无罪。”皇帝满口答应。
可把昭慧长公主气个倒仰,心中大骂老易家上下忒不要脸了。
而安国公谢恩离去后,就立即给易玹回信一封——摆平。
凌相若看了信中所述全部过程,乐得直呼:“果然虎父无犬子,玹儿你真是得了爹的真传啊。”
易玹一时竟不知这话到底是夸他还是骂他,心情甚是复杂。
言归正传。
易玹听了凌相若的担忧,宽慰道:“京中有爹周旋,他们也不可能占到太多便宜。”
“嗯,如今你人在京外,叫他们得意一时也无妨,皇帝看你吃亏心中一定有一本账,等你回去肯定会补偿你。”凌相若道。
“唔,以圣人的性格,确实会如此。”易玹点点头。
推衍娘子:状元相公不信邪 第603章 这波亏大了
第603章 这波亏大了
未会牵牛意如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转眼便到了七月初七乞巧节。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乞巧节典型的习俗便是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女子们结七彩线,穿七孔针,谁穿的快谁就意味着乞到的巧多,而穿的慢的则称为“输巧”。输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彩头送给赢的人。
所以这一天村里特别热闹,女人们都拿出了看家的本领赛巧。连张氏、张二姨、张小姨也是早几天就紧张备战了,准备在赛巧会上大展身手。
凌相若这个手残党则是直接放弃了,毕竟她的针线活实在是拿不出手。唯一缝过的内裤还是穿在里面看不见的。
于是她就搬了条板凳找了个地势高的地方坐下看热闹。
女人们比赛,男人们喝彩。
凌相若搓了搓手,忽然灵光一闪,举起手高声嚷嚷道:“开盘了开盘了,我坐庄,快来下注啊,看好谁就下谁!”
她家的仆人们纷纷捧场,都从自己的月钱里拿出一点开始下注。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都没压张氏,反而压的张小姨。
“你们怎么都不压我娘啊?”凌相若问道。
仆人们一脸警惕:“小姐你不要诓我们,谁不知道夫人的小妹是她们姐仨里针线活最好的?”
凌相若:“……”瞧你们一个个精的。
反倒是杨希这个缺心眼的,为了讨小婶婶欢心豪气地下了张氏的注。不过他怕赢凌相若的钱,就没放开了下,而是参照仆人们出的钱数下了一百文。
很快,村民们也来捧场了。凌青松和凌青石抢先下注,各自压了自己媳妇和老娘一百文。
族长气得敲了凌青松一下:“有了媳妇忘了娘!”
凌青松捂着脑门嘿嘿一笑,转身躲到人后去了。
等下注结束之后,凌相若看了看记录,表情那叫一个复杂。这些人到底懂不懂下注哦!下的也太杂了,几乎是一人一个注。反倒是下张小姨的人数最多,因为凌相若家的仆人都下了她。
凌相若悄悄翻了个白眼,然后根据下注人数调整了赔率——人数越多的赔率自然越低。
公布了赔率之后,凌相若撺掇易玹也下个注。
易玹只好摸了一两银子出来意思意思,也下了张小姨的注。
刚下完,捣乱的就来了。花翎挺着快六个月的大肚子慢悠悠晃过来,嘲讽道:“你俩两口子,赢的钱还不是左口袋进右口袋,有什么意思?来,我下一注。”
“哇,你这个肚子就不要出来了。”凌相若不太愿意给她下。
“你比我也小不了多少。”花翎反唇相讥,执意要下,并掏出了百倍于易玹的银两。
凌相若:“……你这过分了啊。”
大家多是几十文上百文的小钱,偶有压几钱的,而易玹的一两更是算巨款了,结果花翎出手就是百两,比其他人加起来都多。
这是打算连根拔啊。
“万一我输了,这不就是你的了么?”花翎随意道。
凌相若轻哼一声,然后不情不愿地记下了她的注——同样也是张小姨。
“赢了!”凌相若家的仆人们惊喜地欢呼一声。
张小姨果然脱颖而出,拨得头筹。
“嗐!”没压她的人遗憾地叹了口气。
然而凌相若却高兴不起来,尽管张小姨的赔率很低,只有一比一。都是花翎这货给闹的!
凌相若给仆人们发了本息后,数了数手中的钱,竟然只有一百三十两,也就是说她还得往里面贴七十两。
若是扣除易玹的本息,那就是七十二两。
“这波亏大了。”凌相若牙疼道。
花翎伸手:“给钱吧。”
凌相若抿了抿唇,脸都快纠结到一块去了,最后不情不愿地掏了张百两银票,连同花翎的那张一起塞给了她。
而那些散钱则被她放回了钱袋。接着转个身,把头埋进了易玹怀里。
“哈哈哈!”花翎毫不客气地嘲笑道。
易玹瞪花翎一眼,抬手顺了顺毛,又给凌相若塞了一叠零花钱:“好了好了,小赌怡情嘛。”
凌相若接过银票数了数,乐了。
这回轮到花翎牙疼了,还有点胃胀,仿佛吃什么吃撑了一般。
那是冷冷的狗粮,迎面扣来。
张小姨得了一大堆彩头,都是其他参赛女人们做的手工活。
除了穿针斗巧,还有其他各种习俗,比如晒书晒衣、给牛庆生、结红头绳等等,晚上还有对月穿针、祈求姻缘、接露水等等,这一天都不带冷清的。
一天就在热闹的气氛中结束了,夜幕随即降临。
张氏却依然不得闲,忙着张罗各种事项。还抽空逮着凌相若叮嘱:“今晚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你和阿玹好好拜一拜牛郎织女,祈求一段美满姻缘,白头偕老。”
凌相若点点头:“嗯,嗯,我记住了。”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好似真的看到遥远的银汉之上,喜鹊搭成了鹊桥,牛郎和织女于鹊桥相会。
张氏那边设好了香案,催凌相若和易玹过去拜拜。
两人都很虔诚地拜了拜。
“只盼我与玹儿细水长流,醇香似酒。”凌相若心中祈祷道。
祈祷完,睁眼转头一看,发现易玹眼含柔情地看着她。凌相若福至心灵,心想玹儿一定也是这么想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秋日夜间露重,到第二天时,张氏命人准备的盆中已经接了大半盆露水。
相传七夕晚上的露水是牛郎和织女的眼泪,接了抹在眼中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张氏一大早就把最近天天习惯性赖床的凌相若叫了起来,她起了易玹自然不会再睡。两人穿戴整齐出来,张氏便喊他们快用露水抹手抹眼。
两人如实照做,不在意灵不灵,只是对习俗的一种尊重。
“好,好。”张氏笑着点点头,“先去吃早饭吧,你要是还困,那就吃完再回来睡个回笼觉。”
“哪有这么夸张,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就吃了睡睡了吃的。”凌相若嘀咕道。
“不困就在院子里走走,别到处瞎浪。”张氏叮嘱道。
她也是怕了,各种意外接踵而至,凌相若这养个胎都养得她心惊胆战的。尤其是这次,她虽然被困在那老嬷嬷体内,可对外界也不是一无所知的,当时的凶险差点把她吓死。要是凌相若也像易玹伤的那么重,她大外孙岂不是保不住了?
“您放心吧,最近我都不出门,就在家待着。”凌相若保证道。
出门也没啥事,易玹也把琐务都交待下去了,平时基本不蹲县衙,只在庄上陪她。除非有人命关天的大事才去处理一下,其他的都由县丞、主簿这些属官处理好了给他批示。如此,凌相若哪还有什么心思出门去浪?
张氏闻言放下心来,招呼他们一起去吃早饭。
今日是凌相若定的书院开课的日子,也不知风声怎么传出去的,大概是凌家村村民去外面得瑟了,于是梅花书院的夫子们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凌相若这边刚吃完早饭,那边便有门房来报,说梅花书院的夫子们上门拜访。
凌相若:“……屁个拜访,怕是特意来看我的笑话还差不多。我岂能叫他们如愿?”
说着就起身出去会会他们。
“老朽见过夫人。”夫子们礼数周到道。
“几位夫子怎么有空到这穷乡僻壤来?”凌相若问道。
“夫人说笑了,整个华亭县也没几个村子比凌家村更富裕的。要是这里都成了穷乡僻壤,这叫其他村子情何以堪?”一名夫子笑道,“我们是听闻夫人的书院开课,特来祝贺。”
推衍娘子:状元相公不信邪 第604章 红领巾大捷
第604章 红领巾大捷
“这有什么好祝贺的,几位真是有心了。”凌相若应付道,“几位快里面请。”
“多谢夫人盛情,不过宅子我们就不进去了,不如去看看书院吧?”程夫子忙打岔道。
凌相若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随后道:“书院初建成,内中简陋,师资单薄,实在不好拿出手,就不献丑了。”
几人一听,心中大喜,暗道果然如此,这回来着了。上次她在梅花书院给了他们好一个没脸,连程夫子都给吓得跪下了,实在丢人,这次非得找补回来不可。
“诶,夫人此言差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程夫子喜形于色道。
“是啊,再说了,夫人开设的书院能简陋到哪里去?就不要谦虚了。让我等也开开眼,回去也好向山长反馈反馈,取长补短。”另一名夫子道。
凌相若面露难色,看在几人眼中便是强弩之末的迹象。
于是他们更坚定了要去书院内部参观参观的心意,要是只请了几个落魄秀才那就乐子大了。
凌相若见状,只好为难道:“既然如此,那便请各位移步书院吧。”
“请。”
“请。”
几名夫子随凌相若去了西山,爬了一段山路后便来到了一处平坦地面,正是书院所在。
书院不大,也就占地四亩左右,跟梅花书院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几名夫子互相看看,俱从对方目中看到了胸有成竹之色。
翻译一下就是:这波稳了。
于是成竹在胸的几人连步子都放慢了一些,好似闲庭漫步,悠然自得。
凌相若与书院门房说了一句,然后转头道:“几位请进。”
“好,好。”几人含笑颔首。
入了书院,便是一条青石小路,两边栽种着松树。顺着小路往前,便到了会客厅。
这个时候正在上课,只有顾山长得了消息赶了过来。
几名夫子看了顾山长一眼,随即互相交换起眼神来。
——可认识此人?
——不曾见过。观其气质,不是庸人。
——不过只有一人,不足为惧。
迅速交换完了眼神后,几名夫子忙先向顾山长拱手见礼。
顾山长还有点没搞明白状况,隐晦地瞥了凌相若一眼后,便立即还礼。
凌相若笑着介绍道:“这几位是梅花书院的夫子,这位是我凌氏书院的顾山长。”
顾山长恍然道:“幸会幸会,老朽顾鸿贽。”
谁料他话音刚落,对面几人纷纷变了脸色,不敢置信道:“什,什么?你说你是谁?”
顾山长不明所以:“老朽顾鸿贽,有什么问题吗?”
“没,没什么……呵呵。”几人尴尬不已,“晚辈只是没想到顾老先生会在这里,实在是太过惊讶了。”
顾山长了然,随即摆摆手:“不过虚名罢了,不足挂齿。对了,你们今日来是?”
“呃,我们是来道贺的,对,道贺的。”程夫子忙道。
顾山长一脸莫名其妙,道贺就道贺,这么紧张做什么?怎么还流汗了?
“几位夫子大概是走累了,快坐下歇歇吧。”凌相若意有所指道。
“看来你们还是体虚啊。”顾山长唏嘘道,“平时除了做学问,还是得多锻炼才是。你们看老朽虽然年过花甲,可每日依然精神矍铄,一顿可食两碗饭。这都是坚持锻炼的效果。”
猜你喜欢